徐根寶:武磊在歐洲頂多能拿100萬歐年薪 搞青訓難賺大錢

昨天上午,2018中國足球名人論壇舉行。該次論壇吸引了年維泗、蘇永舜、董良田、韓重德、徐根寶、遲尚斌、楊禮敏、餘東風、金志揚、李應發、朱廣滬、陳熙榮、陳偉勝、譚建湘、汪大昭等眾多中國足壇泰斗元老、著名教練、媒體大咖和專家學者。在論壇上,與會嘉賓紛紛以中國足球深化改革的大背景為依託,切實解讀中國足球眼下的政策走勢、探討中國足球青訓的解決之道、中國足球國字號球隊的未來航向、中國職業足球的平臺與機會等。足球名人從多個維度暢所欲言,呈現自己對中國足球最新的思辨和研究成果,並提供有價值的建議。

本專題撰文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喆 謝澤楷

本專題攝影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廖藝

徐根寶細說18年的青訓“真經”

徐根宝:武磊在欧洲顶多能拿100万欧年薪 搞青训难赚大钱

徐根寶跟大家分享了搞中國足球青訓的獨門心得。

74歲的徐根寶今年成為中國足壇最紅的一名教練。2000年,徐根寶在上海崇明島創辦根寶足球基地,提出“十年磨一劍”。如今,根寶基地已經培養出了50多名在中超註冊的球員,其中有12名國腳。隨著上港今年中超奪冠,徐根寶因為親手培養出武磊等一批上港核心本土球員,他的青訓模式更獲得了舉國認可,甚至被媒體稱為“中國青訓教父”。

在昨天的論壇上,徐根寶為大家進行了以青訓為題的主題演講,他結合自己深耕崇明島根寶足球基地18年的切身體驗,跟大家分享了搞中國足球青訓的三條獨門心得。

心得之一:初心不純者切勿搞青訓

過去幾年,隨著中國足球政策紅利的釋放,談“青訓”的人比比皆是,搞“青訓”的機構遍地開花。徐根寶舉了一個例子。他有個深圳的朋友是搞科技公司的,這些年賺了點錢,然後跟他聯繫說想搞青訓,諮詢他的意見。徐根寶很堅決地回絕對方:“你搞科技的何必非要在自己不專業的足球上瞎搞呢?”

徐根寶說,自己搞青訓完全是看了日本足球在20世紀90年代的發展模式後受到了刺激。2000年,徐根寶在機緣巧合之下上了崇明島搞根寶基地,當時共投資了3300萬元,他向銀行借貸了2400萬元。“2000年能投3300萬元搞青訓基地的人並不多,我的一些投資公司朋友問我,多少年能把錢賺回來,我說最快10年。我的朋友搖了搖頭,在他們眼裡,半年或1年投入不賺錢的項目,都是要馬上砍掉的!”徐根寶透露,“其實那個時候,有人願意給我300畝地搞地產,當時每畝才1萬元。還有一塊上海市中心的地,要500萬元。如果當時我投資了這兩個項目而不是搞崇明島基地,現在那地價都漲到幾億元了!”

對於目前國內球員身價暴漲的市場,徐根寶一口肯定這是不正常的。“當年我們曾經跟(浙江)綠城交易了4個球員,才賣了48萬元。”徐根寶說,“現在中超隨便一個主力上千萬元年薪,買一個好點的年輕球員要幾千萬元,這些都不正常。其實,我在西班牙這兩年很清楚,像馬競這樣的俱樂部,普通球員年薪也就50萬歐元左右(約合390萬元人民幣),武磊頂多能拿到100萬歐元,已經很高了!就是現在的市場不正常,所以才那麼多人要投入到所謂的青訓中去!”

徐根寶認為:“青訓不可能賺快錢,也很難賺大錢,搞青訓必須首先搞清楚自己的出發點。如果出發點不對,那最好不要搞青訓。如果要真想搞青訓,那就必須要有根據地意識,無論多難都要搞起自己的訓練基地!”

心得之二:選材看人品,人品看“面相”

除了出發點要單純、要能甘於寂寞、吃得住苦外,徐根寶認為,青訓第二個重要因素是“選拔”。“優秀的球員都不是教出來的,是逐層篩選出來的。”

徐根寶有自己的一個青訓金字塔模型,從塔基到塔尖依次是:校園足球、精英青訓、業餘聯賽、職業聯賽、國家隊,共5個層次,每個層次的培訓特點和篩選範圍都不一樣。他還給出了自己選材的4條標準:人品看“面相”、體能看速度、技術看球感、意識看大腦。

“我對來我基地的家長說,我知道你們都望子成龍,但足球肯定不可能每個人都成龍,全上海每個年齡段將來能有兩三個人成為球星就了不得了,你們要有心理準備。另外,能送到我這裡來,就必須吃苦,想天天和孩子見面,那是不可能的。”他說,“所以最終能在我崇明島基地待下去而且成才的球員,他們都對基地很有歸屬感,對我也很懂得感恩。當初為了維持俱樂部運營,我把張琳芃賣給恆大,那時候武磊的工資才多少錢,但武磊沒有鬧著要轉會!”

心得之三:抓訓練比賽的“36字口訣”

徐根寶認為搞青訓的第三個關鍵要素就是狠抓訓練和比賽,而且教練員一定要親力親為。

徐根寶當年在國家隊師從年維泗,他確實也從年維泗身上學到很多。在論壇上,徐根寶面對恩師坦率地說:“當年年指導教我們傳接球的時候,說過一句話——‘傳球到位要像餵奶一樣’。我被這句話深深折服,從當年帶領國奧隊的時候,我就狠抓傳球的準確性和合理性。”

甲A初期,徐根寶帶領上海申花時被人打上標籤的是他所提倡的“搶逼圍”三字經。到執教上海東亞時,徐根寶已經改為提倡“接傳轉”的新三字經。徐根寶表示,經過多年實踐和對比國外高水平的俱樂部訓練方法,他已把新舊三字經細化為“36字口訣”。

針對“搶逼圍”的18字口訣是:緊貼身、不犯規、看準球、伸腳搶、卡住位、準備追;針對“接傳轉”的18字口訣則是:迎球接、把球吸、重心穩、事先觀、選好位、對準傳。

除了訓練的嚴要求、高標準,徐根寶對比賽的經驗是:以賽為主、賽練結合,賽中問題、練中解決,以小打大。他說,當初1989年年段的這批球員,從16歲就開始打中乙,兩年後衝上中甲。後來廣東日之泉也學習了這套經驗,所以2009年全運會就是廣東和上海兩隊打進了決賽。

如今,各種外國專家經常來中國講課,但徐根寶認為這些外國人未必真能理論結合實際,他自己是敢於打破常規的。比如“以小打大”,徐根寶認為是自己一貫堅持的,“現在我們的梯隊除了參加全運會,其他的比賽我們從來不和同年齡段的球隊踢,堅持以小打大。很多歐洲和日韓的教練都反對我這套,但我認為實踐出真知,結果證明我這一套的效果不錯。”

四大圓桌主題 嘉賓妙語連珠

2015年1月,國務院頒發了《中國足球改革總體發展方案》。為了順應中國足球改革的新趨勢,“中國足球名人論壇”於同年年底在廣州應運而生,至今已經舉辦至第4屆。

眾多足球名人在論壇上暢所欲言,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建議。

1 足改四年路在何方?

昨天論壇上第一個圓桌討論的主題是“中國足球改革路在何方”。前廣東省體育局局長、萬力名人足球俱樂部理事長董良田認為,足球改革的近期目標距《中國足球改革總體發展方案》的要求還比較遠,基層還存在嚴重的散亂差狀態,中國足球人必須有一種內驅的動力,以萬眾一心的魄力和決心去改變現狀,絕對不能走回頭路、打退堂鼓。他還建議中國足協要成立“中國足球研究院”, 以大數據的思路作為未來決策的智庫。

華南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體育產業專家譚建湘則精闢地把足球改革的核心難點定位為:如何處理事業足球和產業足球之間的矛盾,他認為中國足協的管辦分離必須體現在兩個層面,第一層面是總局與足協之間,第二層面是足協內部。他強調中國足協須按照自己既定的章程辦事,杜絕以行政命令取代章程,讓俱樂部迴歸真正的企業角色。

中國足協新聞委員會常委汪大昭則從媒體人的角度深入剖析了“正確認識新時代的足球傳播環境”的命題,探討了中國足球改革4年來的媒體發展現狀,具有很強的實際指導價值。

2 國足困局到底怎麼破?

男足國字號無疑是當前中國足球改革最大的痛點,第二個圓桌討論的話題正是圍繞國字號的建設方向展開的。

徐根寶認為,能搞好足球的人一定要既懂政治也懂經濟,在國家隊的層面做一個好的主教練更應該如此。“還有3年,我認為國家隊抓一抓,還是很有希望能衝出去的。現在在裡皮之後選擇誰當主教練就很關鍵了!”他說。

遲尚斌當年也輔助過米盧,見證了國足成功殺入日韓世界盃的全過程。“米盧在大賽期間對球員心理的調節以及精神上的鼓勵都是值得研究的。無論如何,國字號要想翻身,球員必須真心地、無條件地為國家隊付出。”

廣州日報體育新聞中心主任陳偉勝則從足球比賽勝負的心理入手,對比日韓和歐洲的成功經驗,提出了中國國字號球隊長期注重“防守哲學”,“進攻哲學”嚴重缺失的關鍵問題。前國足主帥、84歲的廣東足壇泰斗蘇永舜對此十分認可,他覺得提倡“進攻哲學”很可能是國足重返亞洲一流的突破口。

3 中國職業足球是什麼?

在“中國職業足球是平臺還是市場?”這一主題討論中,曾率領遼寧隊奪得國內賽事十冠王和亞俱杯冠軍的“東北大帥”李應發表示:“足球是事業又是產業,既離不開政府,也離不開市場。中國足球必須走自己的路,平臺和市場是相輔相成,不能分割。平臺不按照規律辦事,不規範,那麼市場是不可能做大的。”70多歲的李應發對目前職業足球的發展現狀表示擔憂。“如果遵守市場規律和足球規律,市場會越來越大。但現在恰恰相反,缺少規範,沒有按規律辦事。表面紅紅火火,競技水平沒有質的提高和突破。”

朱廣滬認為:“職業足球發展的過程,可能有不一樣的變化。但隨著職業足球的發展,一定是越來越理智的。從不清楚到清楚,這需要過程。如何發揮球迷的作用很重要,球迷在市場十分關鍵。”

名宿陳熙榮則提到,中國足球現在缺失的是基礎理念。比如球員留洋,卻踢不上比賽,“不知道隊友想幹什麼,對手想幹什麼,自己想幹什麼?球員出去,和國外球員的思路不同步。孫繼海當年能在曼城踢出來,因為他臨場知道此時此地應該做什麼。”陳熙榮說。

4 青訓的“四位一體”

“四位一體”,即中國足球青訓發展過程中,政府、校園、俱樂部和社會力量4個方面產生的合力和帶來的作用。

在這一圓桌論壇上,從北京遠道而來的金志揚表示:“足球分三步:職業足球、社會足球、校園足球。校園足球首先是教育,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積極向上的心態,提高身體素質。不能光盯著中超、中甲,能不能再多花點時間在校園?學習徐根寶指導的模式,不要太悲觀,不要太樂觀。”

在徐根寶老搭檔、足球名宿輔導團成員楊禮敏看來,職業俱樂部應在青訓方面起到更大的帶頭作用。如可以引導退役球員進校園,幫助提高校園足球。

前四川全興主教練餘東風則認為,“一是政府牽頭,在各地成立青訓中心,由足協聘請教練,把優秀的青少年球員集中到青訓中心;二是所有國內俱樂部也要跟校園足球掛鉤,安排教練進校園。紮實走下去的話,還是有希望的。”

最後,金志揚認為,中國足球名人論壇應該繼續搞下去,把在論壇中碰撞產生的觀點彙報給中國足協,這些將對足協最高領導者的決策有積極作用。

記者手記

徐根寶的“青春之歌”

陳偉勝

早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本報記者就與徐根寶相熟,從他執教各級國字號球隊到輾轉上海、大連、廣東多地執教,創造了多個足壇奇蹟,本報記者都是“零距離”現場直擊,還是徐指導許多經典名句和段子的第一聆聽者、記錄者和報道者,昔日情景至今仍仿若昨日。

自從徐指導轉戰崇明島,半隱江湖,十年磨一劍後,我們的聯繫就減少了。這次在穗重逢,讓人感慨萬千。沒想到已經74歲“高齡”的徐指導與30年前相比幾乎沒有任何變化,依然雄姿英發,瀟灑倜儻,妙語連珠,剛從西班牙歸來的他更像一名47歲的“國際精英”。無論是在前晚的廣東足球頒獎典禮,還是昨天的中國足球名人論壇,他都依然是眾人聚焦的中心,風趣幽默的爆點。

不過,這次再見,最令記者驚愕的是被譽為當代中國足球“青訓教父”的徐根寶並沒有因為青訓的成功而居功自傲,而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中國足球當前存在的問題:“現在到處都在說青訓、搞青訓,青訓成了時髦,青訓被玩壞了。中國足球金字塔的塔尖——國家隊反而沒有人關心。大家要知道,青訓應該能為國家隊培訓和輸送人才,而不能單純為青訓而青訓,甚至把青訓當成生意,作為賺錢的手段。”

記者似乎也一下子參悟出了徐根寶“青春常駐”的奧秘,無論何時何地何種景況,徐根寶早已寵辱不驚,但中國足球始終都是他的一生至愛。

只要有愛,人不會老,心更是永遠不會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