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持續上漲,卻感覺東西越來越貴!這兩者有什麼關係?

歡迎捧場照理說事,咱們在前面兩期節目中講了日本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推行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這個計劃的成功實施有效的解決了日本當年所面臨的國富民不強的困境

,作為近鄰,我們很大程度上是在學習日本的經濟發展路徑,那麼我們是否也存在,當年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呢?咱們這期節目就聊聊這個話題。


GDP持續上漲,卻感覺東西越來越貴!這兩者有什麼關係?


最近有一家名叫拼多多的企業在美國成功上市,關於拼多多的具體是做什麼的我就不講了,相信絕大多數人自己都知道,也體驗過。其實拼多多的成功恰恰說明了我們在消費升級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居民的消費能力不行,說白了就是沒錢。

GDP持續上漲,卻感覺東西越來越貴!這兩者有什麼關係?

GDP持續上漲,卻感覺東西越來越貴!這兩者有什麼關係?


去年2017年,我們的人均GDP已經接近9000美元,距離所謂的人均12000美元的中等收入陷阱越來越近,從1978年的幾百美元到9000美元,這個數字的變化無疑反映了我們幾十年來巨大的經濟建設成就,然而同時我們也同樣面臨著日本當年的問題,人均GDP並不等於人均可支配收入。

GDP持續上漲,卻感覺東西越來越貴!這兩者有什麼關係?


從統計數據上看,我們的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大大的落後於人均GDP,而且兩者之間的差距是越擴越大,換句話講,現在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越來越趕不上人均GDP的增長速度,當然這還只是城鎮居民的人均收入,如果把農村居民的收入計算進來,這個差距會更大。

GDP持續上漲,卻感覺東西越來越貴!這兩者有什麼關係?


您可能會奇怪了,GDP是勞動生產所創造出來的價值,收入與價值的差距反映了什麼呢?國際上有一個用來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叫做基尼係數。它的數值是在0到1之間,數值越大說明收入分配的差距越大,國際上的警戒線是0.4,而我們在2000年就首次超越了這個警戒線,然後就沒有低於過0.46,而且近幾年還有增大的趨勢。

GDP持續上漲,卻感覺東西越來越貴!這兩者有什麼關係?


這就說明居民收入的差距在拉大,根據2016年的數據,收入最高的20%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6萬元,而收入最低的20%只有5500元,兩者足足差了十倍。居民消費能力不足還不僅僅是收入低,還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就是負債。

GDP持續上漲,卻感覺東西越來越貴!這兩者有什麼關係?


負債一般用居民槓桿率來反映,這個槓桿率從2008年以後迅速上升,2008年只有18%,而到了2017年已經達到了49%,至於原因為什麼負債增加這麼多,增加這麼快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尤其是那些在一線城市打拼的朋友們,更是有深刻的感悟。

GDP持續上漲,卻感覺東西越來越貴!這兩者有什麼關係?

最近有一份金融情況調查報告,報告裡面說我們國家有超過一半的家庭是零儲蓄狀態,家裡可供消費的錢非常有限,收入差距大勞動報酬低,負債高可支配收入低,這些情況非常像當年的日本。

日本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它的首要目標是國民收入的倍增,也就是把發展經濟的出發點設定在增加國民收入上,通過增加國民的收入來解決發展中所遇到的各種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日本的成功經驗對於我們有著很多可以借鑑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