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花了2万冤枉钱后我终于知道双12的正确打开姿势了

在很多人看来购物节与超值划算总是密不可分的,中国特色的双11是如此,洋味十足的黑色星期五也不例外。但是在那些形形色色的超低价货品背后隐藏的真相又是什么呢?声称全年力度最大的促销真的能带来“巨划算”吗?是实惠还是坑爹?而这些又为指日可待的双12提供了哪些启示呢?二哥网(专业购物消费指导网站)今天就来说一说。

双11花了2万冤枉钱后我终于知道双12的正确打开姿势了

“好货推荐”大多不咋好

双11也好黑色星期五也罢,网上各色“好货推荐”仿佛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且细至型号和网店链接,然而真的可信吗?

首先,我们不排除在众多大V的推荐中也不乏良心之选,但比例是很低的。其次,即使是真的“良心之选”,但是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咱们自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SKII神仙水,适合的人爱不释手,认为是冻龄神器,不适合的人分分钟皮肤不适,红肿、发痒……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因此,像这样的好货推荐,围观看看热闹也就罢了,千万别当真,更别急着出手,退货可不像你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双11花了2万冤枉钱后我终于知道双12的正确打开姿势了

优惠券越领越吃亏

“双11你买啥了?”

“唉,其实真没啥可买的,但又觉得手里有好多优惠券,不用可惜。”

今年双11的一个槽点就是,很多人为了用掉优惠券,不得不消费。虽然像洗护、清洁用品,多一点儿囤起来日后再用好像也无伤大雅,但细想之后会发现问题颇多。囤在家里占地方不说,很多打折商品本身已经属于临期产品,虽然不像食品对保质期那么敏感,但同样会涉及到使用期限的问题。轻者起不到原有效果,重者甚至会危害健康,想一想为了几十块钱的优惠却要花上如此大的成本,真的不值……

双11花了2万冤枉钱后我终于知道双12的正确打开姿势了

满减越多坑越多

与优惠券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各色满减活动,像100减30;200减60,或是第二件半价之类的活动在双11期间比比皆是,虽然看似划算,但真到付款时你就会发现,为了达到某个满减标准,你必须花费更多钱。例如,单价199元的洗护套装,如果您想参加满200减60的活动,不好意思,必须买两套,即398-60=338,每套价格169元,对比之下只便宜了30元,可能还没有很多超市定期打折时的优惠力度大。

双11花了2万冤枉钱后我终于知道双12的正确打开姿势了

有诚意未必等于零利润

相比马爸爸双11的各色高端玩法,亚马逊的黑五就显得有诚意多了,至少人家没玩儿什么先涨后降的鬼把戏,也没强迫你骚扰亲友建什么砍价队伍。不过如果你以为黑色星期五没利润就错了,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手机数码、IT电子产品的成本到底有多低。即使算上所谓的专利费、广告费、知识产权费,利润的数字也是极为可观的。以苹果为例,此前网络上就曝光过价格上万的iPhone XS其成本不过2500元上下。所以奉劝各位,千万别以为“跳楼价”不买后悔,因需要出发才是王道,千万别因为价格便宜,头脑一热就贸贸然下单,须知用不到才是真正“不划算”!

双11花了2万冤枉钱后我终于知道双12的正确打开姿势了

关于海淘二哥网(专业购物消费指导网站)再多说几句,毕竟不像通过京东或淘宝买东西那么方便,购买海外货品时还要做很多准备,像双币或多币信用卡、选择可靠的转运公司以外,就商品本身也会有很多讲究,例如个护类电器很多只支持110V60Hz用电环境,买回来后需要另配转换器才能使用;另外,很多外资品牌在国内维修会遇到一些问题,像售后网点不全或没有相关零部件等等,这些都要充分考虑。

双11花了2万冤枉钱后我终于知道双12的正确打开姿势了

不满意?请退货!

退货容易换货难可以说是双11的一大怪象,在天真单纯的网友看来,退货对店家来说不是等于没赚到钱吗?显然比换货吃亏啊!事实上像双11这样的促销季,商家拼的不是利润而是成交量,为此很多商家不惜将定价下调至成本价以下以换取成交量,但毕竟谁也不愿意做赔本买卖,于是故意少发或错发货品,变相诱导消费者退货。这样一来,成交量有了,利润也保证了。

这样的问题在以个人卖家为主力的双12往往更为明显,所以各位小伙伴万一遇上这样的“心机”卖家,果断要求只换不退,毕竟这是商家不敢见光的小伎俩,如果你态度强硬,他们也不敢坚持。

双11花了2万冤枉钱后我终于知道双12的正确打开姿势了

促销季是商家与消费者博弈的巅峰,买家想获取实惠,而商家却不愿牺牲利润,这场拉锯战最终谁能取得胜利呢?欢迎与二哥网(专业购物消费指导网站)分享你的见解。

本文为专业购物消费指导网站二哥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此文为精简版,想了解更多更全面的内容可登录二哥网或使用二哥购物指导APP,二哥为您提供各种专业购物知识、消费资讯、优惠折扣信息,从知识、资讯、价格等多角度对购物消费进行专业化指导,帮您解决购物消费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或困惑,让您有依有据、快速买到优质的商品或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