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老茶頭是什麼茶?

茗善堂茶業


普洱老茶頭是熟茶,確切一點,是散熟茶。

熟茶由生茶渥堆發酵而來,在發酵過程中,因果膠作用黏連在一起的茶塊,出堆晾乾後,就是老茶頭。

那這個過程是怎麼產生的呢?

熟茶發酵前,要先渥堆潮水,然後通過高溫發酵。在此過程中,茶堆溫度不斷升高,微生物在菌群的作用下,性狀發生了改變,某些菌群增加,而另外一些則減少。比如茶多酚、兒茶素等物質減少,茶紅素、茶褐素等物質增加。

另外果膠物質也發生變化,由生茶時期的茶樹葉細胞中膠層,分解形成水溶性果膠。這些果膠在溼度的作用下不斷溢出,和周邊茶葉黏連在一起,形成了成塊成塊的熟茶。茶葉越嫩,果膠含量越多,因此,析出量也越大。結果就是嫩度高的茶葉周邊,被黏連的茶塊越多。

生茶經歷過45天左右的高溫發酵後,就變成了熟茶,等出堆時,含水量已經非常非常少。因此黏連的結塊經過多次翻堆,及各種重力的擠壓,黏連的越來越緊,再也不是外力可以分開的了。

這些結塊的熟茶,晾乾分篩後,就是老茶頭

沖泡會發現,在同一個堆子的熟茶裡,相比其它散茶,老茶頭更耐泡、嫩度也更高,口感的粘稠度也更好


崔賽先,普洱茶茶道、茶藝愛好者和實踐者。定期分享雲茶知識和茶區人文趣事,製茶感悟。主張健康喝茶,喝健康茶。以茶為媒,鏈接朋友;以茶為載,成就健康生活。

茶道、問茶,交流V信:judycui2014


滇紅普洱崔賽先


老茶頭是在製作熟普時,人工渥堆發酵過程中板結成塊的茶,發酵過程中經過反覆不斷地翻,茶葉會分泌出一些果膠來,因為果膠是比較粘稠的,有些茶就會黏在一起形成一團一團的疙瘩。

茶頭的形成和果膠酶有關,在高溫條件下,果膠酶析出更多,加上翻堆不夠及時,造成發酵的茶葉凝聚成團。

等茶葉發酵完畢後,人們會把這些一團一團的茶葉疙瘩揀出來,用手把它解開,然後放回到茶葉堆裡,而有的實在粘的太牢了,如果要解開的話會將茶葉弄碎了,只好另外放成一堆,變成了“疙瘩茶”,所以也叫“老茶頭”。

老茶頭茶湯更濃,非常耐泡,因為是果膠粘著茶葉的,所以泡開之後,葉底之間還會有粘絲絲的感覺。

但是經常有商家會打著“古樹老茶頭”的旗號賣茶,這就得注意了。真正高品質的古樹茶用來發酵熟茶的話,茶頭會很少的。原因是品質古樹很珍貴,控溫很嚴謹,翻堆的次數也相對較多,溫度不超標,老茶頭就會比較少。

老茶頭時間越長,越耐沖泡,小懂喝過30多泡的老茶頭。至於是否適宜燜煮,還是要看茶質和年份的。

老茶頭不煮也行,如果沒有煮茶條件,多泡幾次,燜的時間長一點,也是可以。如果非要煮,一般來說沖泡五六泡之後,就可以煮了。


懂茶帝


普洱茶的老茶頭,是在普洱茶的熟茶生產過程中的產物。

熟茶的生產要將大量的普洱茶生茶(散料)集中堆積起來,在茶葉上灑水,使其茶葉內部產生髮酵的溫度。

原本已經破壁的茶葉內部物質在溫度及灑水的作用下會滲出流下去,在堆頭的底部就會因為茶多糖產生的果膠,將附近的茶葉粘結在一起,熟茶發酵好以後就會出現這樣的自然陀,被稱為(老茶頭)

因為老茶頭的組成部分大多是茶葉的精華,所以老茶頭是數量極少的精華品!

以上觀點實屬個人意見,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贊+轉發!有不同意見的也可關注並一起探討研究


一道集品普洱茶


老茶頭的產生

普洱熟茶都是經過人工灑水渥堆發酵的,在這個發酵的過程中,一堆茶的中間會升溫,然後茶葉通過自身含有的酶發酵,慢慢變成熟茶。在這個過程中,每過一段時間,就要人工把這堆茶翻幾翻,以免裡面溫度太高把茶給燜焦。發酵過程中經過反覆不斷地翻,茶葉會分泌出一些果膠來,因為果膠是比較粘稠的,所以有些茶葉就粘在一起變成一團一團的疙瘩。等茶葉發酵完畢後,人們會把這些一團一團的茶葉疙瘩揀出來,用手把它解開,然後放回到茶葉堆裡,而有的實在粘的太牢了,如果要解開的話會將茶葉弄碎了,只好另外放成一堆,變成了“疙瘩茶”,所以也叫“老茶頭”,一般茶頭佔總渥堆量的0.8~1.5%。所以老茶頭一樣也是普洱茶熟茶

“老茶頭”竟是從臺灣火起來的
剛剛改革開放不久,一群雲南省的資深茶人有機會去到寶島臺灣考察,一位女茶人眼尖,見到臺灣茶人陳列和品飲的有一樣茶品很眼熟,就湊過去看並詢問:“這是什麼茶品?”臺灣人很意外地看了她一眼說:“這不就是你們那兒生產的普洱茶嘛!”她細看了一下,詢問了下價格,沒說什麼。回到雲南的廠裡,她馬上跑到倉庫,把角落裡的一堆黑呼呼的東西翻出來,和臺灣人喝的一對照,就笑起來了!這是普洱茶熟茶生產當中出的一種副茶,一般是打碎添加進茶裡就好,有些實在打不碎的,丟角落裡不管了,賣都賣不出去,就只好作損耗處理。這種副茶,雲南當地叫“雞屎坨”,在臺灣竟賣到了3000臺幣/500克!之後,她聯繫上臺灣茶人,從這堆“雞屎坨”裡挖出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走上了成功創業之路。這不是在編故事,其人其事就在我們身邊。這些“雞屎坨”也就是我們今天稱之為“茶頭”的東西,多虧了臺灣同胞對普洱茶的熱愛也才讓老茶頭得以“沉冤昭雪”啊~
“老茶頭”不一定老
在創始老茶頭產品前,傳統處理這些團塊的方法是切碎再拼配入低檔產品使用,歸屬於副茶類,並不成為獨特的商品來飲用。
2005年前,由於團塊茶作為副茶,一般都累到一定量再來處理,但是切碎並不及時,促使廠家庫存較大,急需一種新思路來消耗掉團茶。
體形小的經過稍長的蒸壓後,可以柔製成餅茶,也就是後來的老茶頭餅,在當時稱為“粒粒香”(此名與烏龍茶的一個產品名字相同,後期改用老茶頭名字)。
顆粒大的用壓磚茶的機器實驗,產品顆粒飽滿,特點突出,是一款口感與外形俱佳的產品,最終定了250克磚茶的方案。
茶頭前面為何又常被冠以“老”字呢?皆因為新出的茶頭堆味重,口感不好,一般需要存放若干年後,待堆味散後才更適合品飲。因為在品飲之前已經存放了若干年了,故而稱老茶頭。所以老茶頭的“老”並不能跟普洱老茶的“老”等同視之了,老茶頭存放一定年份只是為了去除堆味讓後期品飲時的口感更佳。


老茶頭一些誤區和注意事項

從如上所述可以知道老茶頭和正常的熟茶沒什麼兩樣,而且富含果膠,照道理應該是更好才對,因為果膠的後期轉化效果更好,會甜感更足,也更耐泡。那麼為什麼有熟不飲茶頭的說法呢,其實在早期工廠生產時代,這些茶頭賣相不好,基本無法壓餅,所以被當殘次品處理,基本都是工人自銷並無外賣。這也是不飲茶頭的原因之一。另外還有一個就是因為果膠黏黏凝固的時候,如果渥堆的環境差的話,什麼石子雞毛之類都沾在裡面,因為渥堆之後有一個分揀的過程,正常髒的都可以通過機器或者人工分揀掉了,可是茶頭因為成團就沒辦法做到,因此髒是不飲茶頭的主要理由。但是現在正規工廠的發酵過程規範,尤其是引入QS認證之後,規範產業,注重衛生情況,在渥堆前毛料的處理可以把其附帶的雜物分揀出去,堆場的整潔也有了規範,員工進入也有了衛生要求,加上工藝的改進,離地發酵,渥堆機床,小筐發酵等工藝都可以減少二次汙染,以前那種髒茶已經少很多了,那麼我們回頭再看茶頭,還會覺得它很髒嗎?所以熟不飲茶頭也是值得商權的。

茶頭富含果膠,存不好就容易發黴的,所以大家喝茶頭試著掰一下,可以掰開的或者用工具分開的看看情況,如果聞了沒有異味就可以喝,而且甜感也比較足,同時很耐泡。

我心自在無礙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普洱茶。

普洱茶按照目前中國茶葉的分類,屬於黑茶,也就是後發酵茶,後發酵茶不是普洱茶的專利,而是普洱茶根據安化黑茶的製作工藝製作的熟茶。

普洱茶在熟茶之前,基本上可以說屬於曬青綠茶,也就是說如果普洱生茶如果在殺青的環節也是高溫殺青的情況下,就沒有發酵的普洱茶之分了。

我們知道,綠茶是不發酵茶,採取的是高溫殺青,揉捻乾燥的技術,所以綠茶保存了茶葉的本色,而且鮮爽甘甜,香氣撲鼻,而普洱茶採取的是低溫殺青,保存了茶葉活性酶繼續轉化,所以普洱茶才會越陳越香,就是活性酶促進了茶葉內含物質的轉化。

而普洱茶轉化是一種自然的陳化,在1973年,經過不斷探索,在雲南發明了普洱茶渥堆人工發酵技術,就是把曬青的毛茶人工採取渥堆,灑水讓茶葉在適宜的溫度下經酶促化進行發酵,讓茶多酚和茶氨酸進行轉化,茶葉變的醇和,滋味醇厚順滑,而在這個過程中,茶多糖和果膠在高溫情況下凝聚成塊,就是我們說的老茶頭,在過去都是扔掉的。

現在因為經過科學的檢測,老茶頭不僅營養豐富,而且滋味醇厚甘甜,經久耐泡,已經成為茶人的熱愛。


煮茶聞書香


兩句話,就是普洱垃圾茶在渥堆發酵時候漚肥腐爛粘在一起然後封乾的砣狀,就是忽悠那些傻子的,去百度搜索渥堆圖片看看普洱茶渥堆黴變製作過程,看完你自己都不喝了,而且你終於知道你有多傻了~








王府亭


普洱老茶頭是普洱茶渥堆發酵時產生的另一種形態的普洱散茶。

首先來說一下老茶頭的形成:普洱茶在渥堆發酵時,經過工人灑水發酵的過程中,由於微生物的繁殖,堆子裡面的溫度逐漸升高,茶葉自身的酶發酵,慢慢變成熟茶,在這個過程中茶葉會分泌出粘稠的果膠,這些果膠和茶葉粘在一起形成一團一團的疙瘩,發酵完畢之後這些疙瘩被撿出來就是我們說的老茶頭了。

老茶頭經久耐泡,一泡老茶頭能泡幾十泡茶,湯色透亮,口感香甜,養胃養身最好了。

來泡壺老茶頭,邊喝茶,邊體味老茶頭的發酵過程。


合昌軒茶葉


普洱茶老茶頭,是普洱熟茶經過人工灑水渥堆,高溫產生髮酵,形成熟茶。由於發酵期較長,一般需要45天左右,大量的果膠、果糖在高溫下溢出,粘連在一起無法分離形成茶頭。在過去,茶頭屬於熟茶的剩餘料,能用錘子敲碎的,都摻進等級最低的熟茶裡賣了,實在敲不碎的,基本都扔進垃圾桶了,少量的,由一些廠裡工人拿去煮著喝!這些年慢慢被人發掘老茶頭的耐泡、甜度高、口感滑特點。老茶頭經過存放,時間越長越好,冬日裡,要是配合陳皮煮一壺,那絕對是一種享受!


繁花似錦漫天下


普洱茶老茶頭,是熟茶的剩餘料。普洱熟茶經過人工灑水渥堆,高溫產生髮酵,形成熟茶。由於發酵期較長,一般需要45天左右,大量的果膠、果糖在高溫下溢出,粘連在一起無法分離形成茶頭。三十年前的國營茶廠,茶頭屬於熟茶的剩餘料,能用錘子敲碎的,都摻進等級最低的熟茶裡賣了,實在敲不碎的,基本都扔進垃圾桶了,少量的,由一些廠裡工人拿去煮著喝!近年被一臺灣人藉機炒作成了商品,耐泡、甜度高、口感滑特點。


老鼠6207


普洱茶沖泡需先衝一次熱水,稱為“洗茶”。對於普洱茶,“洗茶”這一過程必不可少。因為大多數普洱茶都是隔年甚至數年後飲用的。老頭茶可以洗兩次,但不宜洗茶過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