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戀5G概念股!從中國互聯網發展史探尋“5G時代”的投資機會

從今年伊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增速開始下滑、民碎主義泛起、逆全球化蠢蠢欲動,導致全球局勢不穩定。究其原因,主要在於舊的技術變革已經發展到了極限,而新的技術變革遲遲沒有爆發,這導致主要經濟體進入了存量博弈、互相拆臺,以便熬過寒冬,迎接新一輪技術變革的春天。

未來什麼技術變革能給人類帶來新一輪繁榮?很多機構把寶壓在“人工智能”上。今日本文不打算探討“人工智能”這個宏大敘事,而是把重點放在“5G”這個小而美的基礎建設上,因為如果5G道路沒有鋪設好,“人工智能”這個高速列車的啟動只能是空談。

在中國有一句名言,“要致富,先修路”,這句話表達出了一個非常樸素的哲理:貨物(思想、技術)的流通,需要先建立起通道(道路、鐵路、信息高速公路)。任何東西都不是平白無故出現的,只有先出現適合新生事物的土壤,然後才能孕育出新生事物。

從中國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的發展來看,如果沒有國家1994年接入國際互聯網,就不可能出現三大門戶和搜索;如果沒有3G技術的出現及推廣,社交與電商就無法實現圖片與語音傳輸;如果沒有4G的普及,我們將永遠停留在功能機時代,無法使用智能手機,也無法使用滴滴出行、無法使用美團叫外賣。

同樣,如果5G沒有普及,現在正在研發的無人駕駛、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都只能存在於實驗室。作為投資人,我們在押寶新的技術變革前,不如踏踏實實圍繞“信息通道”上找機會。如果把握住“5G時代”的投資機會?我們可以先從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史裡找到投資邏輯和標的。

2000年新浪、網易、搜狐先後在納斯達克上市,中國第一代互聯網版圖成形。這一代互聯網的特徵是,從門戶到搜索,都建立在文字的傳輸上;這是典型的2G時代的產物,因為2G的數據傳輸速度是25KB/s,這個速度只能滿足文字的傳輸。如果這個時候你超前的想到了在網上購物、在網上看電影,從而去創辦電商和視頻網站,你會發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僅技術無法跟上,而且市場也未形成這種消費意識。

但大家千萬不要小看2G,也不要小看三大門戶的網絡技術和盈利模式,它們最大的意義在於中國的互聯網實現了從“零”到“一”的跨越,這是歷史性的進步。就這小小的一步,我們的國家做了很多基礎建設,這才孵化出三大門戶與搜索,這從一組時間上可以看出“過程”之不易:

1987年9月14日,中國向世界發出的第一封電子郵件,互聯網正式進入了中國的實驗室。

1994年4月20日,中國實現了與因特網的全功能連接,信息公路終於鋪設完畢。

1996年第一家互聯網企業“瀛海威”誕生,這僅僅是一次小型的嘗試。

1997年6月丁磊創立網易公司才拉開門戶的序幕。

1998年搜狐、騰訊、新浪紛紛成立。

2000年,新浪、網易、搜狐先後在這一年上市,互聯網門戶時代掀起高潮。

從上面的時間可知,我們的國家從1987年開始探索互聯網,到1994年“信息公路”開通,用了7年的時間;從信息公路的開通到門戶全部出現,用了4年的時間;門戶出現到上市,用了3年的時間。由此可見,從實驗室到上市高潮,一共耗時13年。這裡面最關鍵的階段是1994年信息公路開通,如果沒有他,三大門戶都是空中樓閣。

在這個階段,賺錢的業務有三個,分別是:賣電腦的(硬件)、網絡基建(通道)、賣操作系統的(軟件)、門戶網站(產品)。這裡面,賣電腦比較牛的公司有聯想、戴爾、惠普;網絡基建上市的是中國移動,操作系統被微軟壟斷,門戶網站比較牛的有雅虎、新浪、網易、搜狐。

在股價上,表現最好的是微軟。微軟1986年上市,復權後,當年最低價25.5美元,1999年最高價為17271美元,期間最大漲幅為677倍。

聯想1994年在香港上市,復權後,當年最低跌到0.32港元,2000年最高漲到8.56港元,期間漲幅達到26倍。戴爾退市了,沒找到K線圖。

惠普1986年上市,復權後,1990年最低跌到26.42美元,2000年創歷史新高漲到640美元,期間最大漲幅為24倍。

搜狐2000年上市,次年最低跌到0.52美元,2003年出現第一個歷史高點43.4美元,期間最大漲幅83倍。

網易2000年上市,次年最低也是跌到0.52美元,2003年出現第一個歷史高點72美元,期間最大漲幅138倍。

新浪2000年上市,次年最低跌到1.02美元,2004年出現第一個歷史高點49.5美元,期間最大漲幅為48倍。

雅虎1996年上市,歷史K線圖找不到了,從新聞報道里可以推算其漲幅,上市首日市值達到5億美元,2001年泡沫破滅前市值超1000億元,期間最大漲幅超20倍,實際漲幅肯定比這個要大,但不會大到離譜超30倍吧。

中國移動在1997年於香港上市,次年最低跌到8.7港元,2000年出現第一個歷史高點80港元,期間最大漲幅約為10倍。

從這裡面可以看出,在第一代互聯網風潮裡,漲幅最大的是微軟的677倍;國內漲幅最大的是網易的138倍。總體上賣硬件(電腦、網絡基建)的普遍漲不過搞產品(門戶)和軟件(操作系統)的。

在門戶網站大放異彩時,還有幾家切入點不同的互聯網公司也成立了。由於生不逢時,與大塊吃肉的門戶網站相比,它們悽慘多了,每天都面臨著生死威脅。這些公司主要有:

1998年劉強東在中關村創立京東。

1998年騰訊成立,次年推出QQ聊天產品。

1999年馬雲帶領下的18位創始人成立阿里巴巴。

2000年李彥宏在中關村創建了百度公司。

它們成立後活在門戶的陰影下,沒有資本認可它們的盈利模式,導致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時,據說騰訊想50萬把QQ賣掉都賣不出去,馬雲求爺爺告奶奶拿到了軟銀的救命錢,百度被谷歌吊打並按在地上摩擦。京東則在中關村買光盤,此時與電商還沒有關係。

此時此刻,我們的國家也在馬不停滴的建設“信息公路”,1998年中國組建了電信和聯通,開始大規模的鋪設網絡骨幹網,互聯網進入3G時代,數據傳輸達到了200kb/s,這讓圖片與語音傳輸成為了可能。

2003年,互聯網泡沫的影響力減弱,活下來的公司在殘酷的環境裡找到了生存之道,如百度首創了競價排名,並創造性推出股吧,開搜索社區化之先河;馬雲也摸索到了生財之道,為中國的出口商和美國的買家牽線;京東也開始開闢電子商務領域創業實驗田,騰訊則摸索出了無線尋呼、手機短訊等業務。

當互聯網泡沫的影響徹底消除、當網絡骨幹網鋪設完畢並投入使用後,中國網民數量開始大幅增長,網絡提速降費導致博客和個人門戶興起、網遊市場風起雲湧成為搖錢樹、電子商務也被國家確定為重要新興產業,這批活下來的公司出現了飛速發展,紛紛開啟了上市之路,BAT的江湖地位就是在這個時代確立的。

2004年6月16日,騰訊在香港上市。

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納斯達克上市。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掛牌上市。

但這還不算完,隨著技術的進步和3G基站的建設,隨著淘寶網培育了用戶的消費習慣,一大批電商細分平臺興起,並在2014年又掀起了一個高潮。這一年,京東、聚美優品、阿里巴巴、途牛網、樂居、迅雷、獵豹等全部赴美上市成功(注:阿里巴巴從香港退市去美國上市)。

在這階段,賺錢的業務主要有三個:操作系統(軟件)、電商搜索(產品)、網絡基建(通道)。這裡面,PC操作系統的王者依然是微軟、搜索龍頭是百度與谷歌、電商龍頭是阿里巴巴、京東,網絡基建的龍頭是移動和聯通。

在股價表現上,微軟從2001年的低點2980美元,漲到2007年的第二個歷史高點12064美元,2014年重新漲到這個價位附近,區間最大漲幅為4倍。

百度2005年上市後當年最低跌到44.44美元,當時市值為39億美元,然後在2014年見到大頂,市值高達900多億美元,期間最大漲幅約為23倍。

騰訊2004年上市出現3.3港元的低點後,一直漲到今年,它在2015年曾出現過一個重要高點873港元,期間最大漲幅為264倍。

阿里巴巴2007年在香港第一次上市,上市的是B2B業務,那時候這個業務已經非常成熟且觸到天花板,所以股價是高開低走,一級市場的風投們大賺,二級市場股民接盤虧損。

中國移動2003年最低跌到14.55港元,2007年創下歷史最高價160港元至今未突破,期間最大漲幅為11倍。

中國聯通2002年在A股上市,2006年出現低點2.11元,2008年創下歷史新高,最高漲到16.9元,期間最大漲幅約8倍。

中國電信在2002年與港股上市,次年最低跌到1.33港元后,2007年最高漲到7.8港元,期間最大漲幅為5.8倍。

綜上所述,在第二輪互聯網風潮裡,漲幅最大的是騰訊,百度第二,可見最賺錢的業務依然是產品(社交、搜索),搞通道(網絡基建)的和搞硬件的一樣,依然是個苦差事,電腦操作系統已經飽和增長乏力。

2014年,中國移動拿到了4G牌照,開始瘋狂建設4G基站,憑一己之力建了全球一半的4G基站。4G時代,網絡傳輸速度達到1M/s,拉開了移動互聯網的序幕,APP成為一種新型的產品出現在舞臺上,承載APP的智能手機也成為大眾追捧的寵兒,互聯網出現了空前的繁榮。

智能手機的佼佼者主要有蘋果和小米、Huawei等,APP則是百花齊放,如社交類的微博、微信,視頻類的愛奇藝、騰訊視頻、抖音快手,外賣領域的美團、餓了麼,出行領域的滴滴、摩拜、OFO,網絡支付有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等。以上名單是充分競爭後的倖存者,還有大量的公司被兼併重組或淘汰。

這些行業巨頭大部分還沒有上市,目前已經上市的僅有蘋果、小米、騰訊、愛奇藝、微博等。小米與愛奇藝是2018年新上市的公司,在2014年之前上市的僅有蘋果、騰訊。在網絡基建方面,在2014年之前上市的公司有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在2018年上市的有中國鐵塔。

這個階段賺錢的公司主要分兩類:硬件(蘋果、小米)、網絡基建(移動、聯通、電信、鐵塔)、產品(騰訊、愛奇藝、微博)。

從股價表現來看,蘋果在1997年上市,後復權後,當年最低價為0.52美元,2014年前的重要高點為2012年的89美元,期間最大漲幅為171倍;2013年出現重要低點49.3美元,今年出現歷史高點232美元,期間最大漲幅為4.7倍。

騰訊在2015年出現重要低點638港元,在2018年創下歷史新高,最高漲到2403港元(後復權價),期間最大漲幅為3.76倍。

微博在2014年上市後與2015年出現重要低點8.78美元,2018年最高漲到142美元,期間最大漲幅為16倍。

中國移動在2014年出現重要低點86港元,2015年漲到144港元后就一蹶不振,期間最大漲幅為67%。

中國電信2014年出現重要低點3.9港元,2015年漲到7.07港元后就一蹶不振,期間最大漲幅為81%。

中國聯通2013年出現重要低點3.54元,2015年漲到13.76元后就一蹶不振,期間最大漲幅為3.8倍。

至於小米與中國鐵塔,今年剛在港股上市,小米已經破發在尋底,中國鐵塔破發後觸底成功剛漲過發行價,他們在2014年至今的成長性沒有體現在股價上。

綜上所述,在大部分產品沒有上市的情況下,在這第三輪互聯網風潮裡,股價漲幅最大的是微博,其次是蘋果、騰訊;中國聯通搭上混改的順風車漲幅不錯,移動與電信依然墊底。由此可見,搞網絡基建的依然是個苦差事,硬件類表現不錯,產品類的股票依然是香饃饃。

2018年在經濟週期裡是個萬劫不復的一年,經濟的長波、中波、短波在這一年共振下跌。更讓人憂心的是,移動互聯網經過四年的空前繁榮,已經把觸角伸到了生活的各個角落,在今年出現了盛極而衰的滯漲下跌;肇始於上個世紀80年代的信息技術,已經走到了盡頭,而新的技術變革還沒有頭緒,世界陷入了衰退的恐慌,主要經濟體開始關上門搞逆全球化。

由於沒有新的技術變革帶來新的增長點,各經濟體出現了激烈的存量博弈,體格巨大的經濟體對弱小經濟體出現了點殺,企圖將對手一切可能超越自己的技術扼殺在搖籃裡。中國的中興與Huawei從幕後被推到“砧板”上,這讓我們氣憤的同時,也看到了新一輪技術變革的賽道——5G。

很多公司很早就在智能穿戴、無人駕駛等“人工智能”領域排兵佈陣了,為什麼一直無法取得重大突破?原因在於人與物之間還無法互通互聯。為什麼無法互通互聯?因為網絡傳輸的速度跟不上,人類還無法流暢的控制產品。5G傳輸速度可以達到1G/s,在理論上是4G一千倍,這讓很多問題迎刃而解。值得注意的是,當速度超過一定的閾值,天知道會有什麼新東西會被創造出來,人工智能是不是下一個技術變革的“選手”,這是一個未知數。

但不管怎樣,賽道我們摸清楚了,那就可以找概念股了。關於5G概念股,很多券商發佈了詳盡的研報,這些研報的重點都在硬件上了花了很大的功夫,彙總如下:

運營商:電信、移動、聯通。

設備商:Huawei、中興、愛立信、新諾基亞。

射頻器件:益生科技、滬電股份(PCB)、深南電路(PCB)、東山精密(濾波器/天線)。

5G光通信:光迅科技、亨通光電、烽火通信、中際旭創、新易盛。

光纖光纜:亨通光電、中天科技、通鼎互聯。

通訊設備:烽火通信、中興通訊。

光模塊:中際旭創、博創科技、光迅科技。

通過我們上面對互聯網每代風潮的總結,可以發現硬件、通道類的股票表現基本上是墊底的,他們乾的都是苦差,漲幅也不突出,真正表現好的要麼是搞軟件的、要麼是搞產品的。所以,我們投資的重點不應該在5G概念股裡,而是應該在躺在5G上掙錢的軟件或產品公司。

這樣,我們首先就可以排除上述5G各細分行業的概念股了,然後再可以排除賽道公司(移動、聯通、電信、鐵塔),剩下的就是諸如智能穿戴、無人駕駛、物聯網、雲計算等概念了。目前誰在這些領域走的較遠?我們會在後面的文章進行解讀分析,歡迎關注混沌財經,讓我們一起把握下一次技術變革。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貢獻你認為最有可能成為5G時代黑馬的股票,大家一起探討。最後用一句話總結“5G時代”的投資邏輯:

5G這個領域並不產生黑馬股,它的任務負責孵化產生黑馬股的產品;我們不能由此而否定5G的重要性,沒有它,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