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星堆遺址,是歷史上哪個朝代?

老家人兒


誠邀,如題。三星堆地處巴蜀並不屬於中原文明,自然沒有屬於那個朝代的說法,從時間上來說,三星堆應該是和夏商兩代是一個時期的。

三星堆是位於巴蜀的青銅時代遺址,因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黃土堆得名“三星堆”。1980年被考古人員在四川廣漢南興鎮首先發掘。迄今為止共發掘城址1座,據認為,其建造年代至遲為商代早期,屬於古蜀國文明。古蜀國的在西南地區繁衍昌盛,至少持續了1500多年,考古學家曾評論“我國有5000年的歷史,不是因為傳說中的炎黃二帝,也不是因為夏、商、周,而是因為我們有三星堆及良渚”

在三星堆出土了無數造型奇特的青銅面具,青銅樹,玉器。猶以出土的“三星堆人”最為精美,它高鼻深目、顴面突出、闊嘴大耳,耳朵上還有穿孔,與傳統華夏人的體貌特徵完全不同,倒是與故歐洲的歐羅巴人十分相似。有研究表面,古蜀國與歐州和非洲都有著神奇的經貿往來,在金字塔法老的棺木裡,考古人員找到了來自東方蜀國的絲綢,這一切都證明了古蜀國的繁榮,然而這個強大的國家一夜之間全部消失,四川地區的文明也斷代了近千年,只留下這一座座土堆似乎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電視劇裡看歷史


題主所提到的三星堆遺址,在四川省廣漢市,據目前考古發現,三星堆文明持續時間在3000到500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3000-公元前1000年。而我們去看一下歷史年表,不難發現,這段時間對應的中原文明,是從新石器時期到商代末年。在這段時間內,主要朝代有夏商(如果有夏的話),之前還有新石器時候的不同文化形態。

目前考古挖掘後,與三星堆同期的文化形態,較大規模的,比如長三角地區的良渚文明,也已經成為2019年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項目。在黃河流域,還有陝西北部的石峁遺址,山西南部的陶寺遺址,還有洛陽附近的二里頭、仰韶等。

關於商代的研究已經蠻多了,尤其是河南安陽殷墟發現了大量的甲骨文,提供了許多詳實的商代歷史記錄。目前研究發現,安陽是商代最後也是最大的一個都城,鄭州商城遺址是商中期的一個較大的都城。

關於三星堆遺址,目前有一個較大的博物館,遺址出土的眾多文物都在那裡陳列。最突出的是三星堆青銅器的造型,和中國其他地域的青銅有著顯著的差異。看到那些奇特的文物,不禁讓人發問,他們是從哪裡來的?又如何滅亡?為什麼沒有傳遞給其他文明呢?


張小中的旅途


三星堆遺址最早是在1929年被發現的,當時的時局比較亂,所以只進行了簡單的發掘。解放後考古工作者才重新對三星堆進行了發掘,當時並沒有意識到三星堆的規模會這麼大。發掘進行了一段時間以後,專家們發現遺址出土的東西好像並不是同一時期的,這個遺址好像沒那麼簡單。

經過細緻的發掘分析,專家們認為這裡應該是不同的時期的遺址堆疊在一起,一層壓一層。意識到這一點後,考古專家們開始對遺址進行了更細緻的分期分層發掘。最後從遺址中發現了四個不同時期的文物。

首先是時間最久的新石器時代,時間大概是距今五千年左右。這一時期的人類正在使用打磨過的石器,而三星堆中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正是這一時期的物品。

然後是青銅時代,這一時期的時間大概是三千多年前。和夏朝基本是同一時期。

最後是商朝末期和周朝的初期。

放眼全國,像這樣時間如此久遠、跨度如此大的遺址,著實是非常少見的。


漂浮菌


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因其遺址中出土的大量造型迥異的青銅器及其獨特的文化風格而聞名世界!

以前我們常常聽說這樣一句話,說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也就是說,中華文明是從黃河流域發源,然後擴散到長江流域的!

而隨著三星堆遺址的出土,表明以三星堆文明為代表的長江流域,也是我國古代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三星堆文明的歷史非常悠久,其存在時期大致是在中原地區的夏商時期,而一個文明的發展,前期的鋪墊就需要更長的時間,所以可以推斷出,三星堆人早在夏商以前,就已經發展和形成了一個十分成熟的文明體系!

而這個文明,與中原文明相比,其燦爛程度也絲毫不落下風!三星堆文明,在中原大地上就像是沙灘上的一顆珍珠一樣,顯得有些特別,就是那樣的特立獨行,與中原文明有著巨大的差別!

由此可見,三星堆文明是與中原文明並存的,二者間互不隸屬,且平行發展的獨立的文明體系!只是隨著後來歷史的發展,三星堆文明因為種種原因而走向衰落,而中原文明不斷壯大!

最終,三星堆文明的後裔,慢慢融合進了中原文明當中去了!


Ko蜀北一


上古時期一艘載有大量外星移民的飛船撞向地球,形成了現在的四川盆地,因為撞擊力太大,地球大陸板塊也受到影響,大量有毒氣體從地下湧出,造成恐龍滅絕,外星移民也損失慘重,飛船被撞的四分五裂,散落在地球的各大洲,倖存的外星移民為了適應新的環境,開始了長達上萬年的進化和發展,為了和母星取得聯繫,他們利用地球上的礦物質進行冶煉,根據天空中的星象生產了大量青銅工具,還建造了天文臺,母星收到信號後,


大約5000年前,第二批外星移民也來到地球,他們的到來給當時第一批移民的生存帶來壓力,他們發生了衝突,第一批移民在這次戰爭中幾乎滅絕,所建文明也隨之消失,現在的人類就是第二批移民的後代,我們正想盡辦法聯繫母星,但是第一批移民留下的資料太少,現有的文明至今沒法聯繫到母星…編不下去了,給個贊吧


花銘佑


三星堆遺址到底是歷史上哪個朝代?我們還是從“聖人”時期開始分析。

我國的歷史書上有“夏、商、周”三個王朝。“商”與“夏”是有歷史考證確實存在的。唯有“夏”,目前是不能確切證明確實存在的。

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三星堆遺址,對外宣稱距今已有3000至5000年的歷史。為什麼會這樣宣稱呢?跨度2000年之大?難道當時的蜀王朝只有2000年的歷史嗎?

原因就是因為三星堆遺址涉及到“夏王朝是否存在?”這個問題。

夏王朝地域之廣,年代之久遠,一直為史學家著迷。按照《三海經圖》的推演,夏王朝應該有過至少三個首都:贛南、蜀和埃及。

漢代揚雄所著《蜀王本紀》裡說,“蜀之先,稱王者有蠶叢、柏濩、魚鳧、開明。……從開明已上至蠶叢,積三萬四千歲。”

如果真如揚雄所著,那麼,蜀王朝的歷史就比我們書上說的夏王朝(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 )要久遠。

所以,很有可能,夏王朝的歷史比課本上寫的要久遠得多,蜀王朝很有可能只是夏王朝的一個階段,也就是定都蜀的時期。

所以,三星堆遺址要說是哪個朝代的,應該是夏王朝。但夏王朝目前無法確定,所以只能說是古蜀國。

三星堆遺址還有很多文物沒有公佈。相信有一天專家研究清楚後,夏王朝的真面目會清晰地浮出水面。


我是【瓊會玩】,一個喜歡歷史文化的吃貨,請關注我,讓我帶你走遍海南每一個角落。讓我們一起在海邊發呆,喝著小酒,談古論今。


瓊會玩


四川廣漢的三星堆遺址時間跨度從距今約5000年的新石器晚期(對應的是古史傳說的三皇五帝時代)到距今約3000年的商周之際,跨度2000年左右。

三星堆遺址內存在三種面貌不同但又連續發展的文化:

早期遺址與“寶墩文化”相契合,大致對應著新石器晚期到夏代;

中期遺址對應年代為商代,發現規模宏大的古城和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



晚期遺址對應年代為商末至西周早期。

傳說黃帝娶蜀山氏的女子為妃,生下一男嬰。男嬰長大後是“目縱”(即雙瞳),居岷山下的石穴裡。他善於養蠶,因“教民蠶桑”有功,而被部人稱作“蠶叢”。後成為蜀地的首領。


愛君笑1


三星堆遺址是中國歷史上原始社會至夏商周時期,生活在成都平原的古代先民遺留下來的文化堆積。

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位於成都平原,展示了中國豐富的青銅文明。從地理位置上講,成都平原水路經長江直下江漢平原,陸路北出漢中可交通中原地區,西南方向聯雲貴高原、青藏高原。並且成都平原土壤肥沃、氣候宜人,後有‘天府之國’之稱,十分有利於人類生息與文化交往。發現有陶器、銅器、城址、房址、埋葬坑等。參照相關地層關係,有學者認為三星堆遺址遺存按相對年代早晚關係區分為兩大期四段8組,以宏觀和微觀不同層面顯示其不同階段文化面貌:第一期,陶器以泥質灰陶、幾何形劃紋,器類較少為特徵,據碳十四測年判斷上限可至公元前24世紀至公元前27世紀,與仰韶文化時期、龍山文化時期相當,下限約在公元前20世紀,接近夏王朝初年。第二期,陶器以夾砂褐陶、粗陶為特徵,出現小件銅器,可與中原地區夏商文化類別,推斷絕對年代當在夏初至商代初期。第二期第三段因青銅禮器可與中原地區青銅器類比,判斷絕對年代約值商代中期。第二期第四段,參照器物及碳十四測年推斷本段絕對年代時限約為商代後期至西周中期。

三星堆遺址文化內涵的延續與變異,向後人展示了秦統一前曾先後存在著兩種以上不同的考古學文化。普遍認為三星堆在保持地方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對周邊文化因素兼容幷蓄,使得其創造了一支嶄新的、具有獨特文化面貌的區域性青銅文明。主要來源:李維明,《試析三星堆遺址》,《四川文物》


考古班二愣子


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面積約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曆史,它是迄今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蜀文化遺址。

三星堆遺址主要分為四期,一期屬於新石器晚期,二到四期屬於青銅文化時期。由於其時間之長達2000年,而且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玉器、銅器、金器,具有鮮明的地方文化特徵,自成一個文化體系,所以已經具備了夏鼐提出的命名考古學文化的三個條件,於是將其命名為“三星堆文化”。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大多呈現人物、禽、獸、蟲蛇、植物的造型,他們的人頭像、人面具表現出其祖先神靈,說明他們可能存在祖先崇拜,而模仿植物特點的青銅神樹等反映出蜀人的植物崇拜,還有青銅獸面等傳達出蜀人崇拜的自然神祇的樣子。這些都說明,當時古蜀國出現了祖先崇拜、動植物等自然神靈崇拜的宗教觀念,表現出蜀人的主要精神世界。

這個遺址證明,它是中原地區夏商時期前後,甚至更早的一個重要的文化中心,與中原文化有一定的聯繫,這個考古發現驗證了古代文獻中關於古蜀國記載的真實性。它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曆史,所以其所處時間起至新石器時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續近2000年。它與中原文化的夏商朝大概是同一時期,不過它不屬於中原文化它是中原文化之外的古蜀國文化。

以前學界普遍認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是黃河流域,夏商朝都發源於此,然後漸漸的傳播到全中國。而三星堆遺址的發現證明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都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甚至長江流域文化並不亞於黃河流域地區的古文明。


國家人文歷史


四川三星堆遺址,從已有的考古文物推斷,屬於伏羲氏之前年代的逃難遺民。大概7500到10000年前之間,黃河與長江之間某個區域建立形成的一個類國家超大型部落。巫師用卦文記事,也是河圖洛書的原型。相當發達的部落文明。已經大規模開採玉石並使用。漁牧業開始形成群體作業化。至於為什麼沒有多少遺址發現,可能是一系列天災導致這個部落解體,走的走死的死。更多遺址可能被河水沖走了。部分族群遠走四川。之後發展成現有可見文物的單有文化。因為起源於9000多年前的淮河流域文明,所以有別於黃河流域文明體系。與三皇五帝傳說這一類正史一線更是搭不上邊。還有一種推斷是,屬於神話裡東皇一脈。最有可能的是當年淮河流域東皇部落和山東地區的帝俊部落進行了很多年的戰爭。東皇部落打敗了帝俊部落,之後帝俊部落逃亡到山西地區,形成了後來的伏羲部落。但是,伏羲部落學到了東皇部落的很多文化。也是河圖洛書的來源。而東皇部落因為戰爭導致內部分裂,一部分部落族群遠走四川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