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叫一聲媽媽,我用一輩子來報答

讓我叫一聲媽媽,我用一輩子來報答

在山東威海北黃村,65歲的春燕是個有名的人物,她3歲沒有媽,5歲時父親又去世了,從小被送到幸福院,一生經歷了五對養父母。成年後,她為了報答眾多的養父母,成立了蔬菜合作社,註冊了北黃有機蔬菜商標,不但讓養父母們安享晚年,還帶領村民集體致富,讓附近村裡的老人們老有所依……

讓我叫一聲媽媽,我用一輩子來報答

愛的渴望,她有五對養父母


至今,春燕也不知道親生母親的真實姓名和出身來歷。1953年,一個面目清秀、氣質不俗的女乞丐流浪到了威海文登菜園村。當時的菜園村於村長比女乞丐大28歲,他娶了女乞丐為妻子。一年後,於小蘭(即本文主人公春燕)出生了。但母親因患產後抑鬱,在小蘭3歲時就撒手人寰了。兩年後,70歲的父親也因病去世,5歲的小蘭成了孤兒!

1958年初春,村裡人將小蘭送進了公社的幸福院。幸福院的邵紅英阿姨心疼這個瘦弱的小女孩,一有時間就將她領回家,給她改善生活。邵媽媽的家成了小蘭獲得父母感情、改善伙食的地方。但好景不長,一年後,邵媽媽為生活所迫,舉家去闖關東。臨行前,小蘭哭成了淚人,邵媽媽也是淚流滿面,她心疼地把小蘭攬進懷裡說:“媽媽沒有能力帶你走,你要好好活著,如果有緣,咱娘倆還會見面的。”邵媽媽特意給小蘭烙了一些白麵果子,然後一步三回頭地走了。多年後,小蘭回憶,那些白麵果子溫暖了她的大半個童年。

小蘭生命中的第二個養母,是北黃村的楊淑麗媽媽。楊媽媽很喜歡小蘭,經常從家裡帶點好吃的給她,小蘭從她身上找到了邵媽媽的影子,只要楊媽媽來幸福院,她就像小尾巴一樣,跟著楊媽媽轉。楊媽媽要回家了,她不捨得放手,生怕楊媽媽也像邵媽媽一樣,離開就見不到了。這年的端午節,楊媽媽徵求了丈夫的意見,將小蘭領回家中,楊媽媽的丈夫對小蘭說:“你以後就把這裡當做你的家,我們雖然沒有能力領養你,但可以給你改善生活,想吃什麼就告訴楊媽媽吧。”小蘭喜出望外,她終於又有爹媽了!她脆生生地叫了爸爸媽媽,那感覺真的比吃了什麼好東西還要甜美。

1960年秋天,小蘭生命中的第三對養父母——文登北黃村村長李成順和妻子王維澤,婚後兩年未生育,來幸福院領養一個孩子。7歲的小蘭,正式成了李成順夫婦的養女。她有了自己的房間,穿上了花衣服。最高興的是,她可以隨時叫爸爸媽媽了,小蘭恨不得把這幾年沒叫出口的爸媽全部叫回來。她整天像個小燕子一樣,繞著養父母嘰嘰喳喳叫個不停,李成順夫妻倆對這個甜膩乖巧的小女孩喜歡得不得了,給她改名為李春燕,並送她去學校唸書。

讓春燕始料未及的是,這樣幸福的時光只維持了3年。1963年,養父母感情不和鬧離婚,夫妻倆互相賭氣,誰也不肯要養女。這時的幸福院已經解散了,春燕被養父母送到了人民公社。她又一次沒有了家!10歲的春燕猶如斷線的風箏,沒了著落,一到放學,她就靠在牆角哭泣。學校裡有個崔從玉老師,婚後5年一直沒有孩子,崔老師喜歡成績優異的春燕,她想收養春燕,就把春燕帶回家。但崔老師的婆婆嫌春燕年齡大了,說這樣的孩子養不熟。可憐的春燕,在第四對養父母家裡只住了一個星期,又被送回了人民公社。

送回公社的那天晚上,春燕蒙著被子號啕大哭,她不明白,別人都有爹有媽有家可歸,為什麼自己卻一次次地成為孤兒。已經有了孩子的公社秘書邢樹增可憐這個身世坎坷的孩子,週末就領著春燕回家。內心惶恐的春燕到了邢家後,一刻也不閒著,幫助做家務打掃衛生。邢樹增的愛人很喜歡這個懂事的孩子,夫妻倆商議,就讓春燕跟他們過,權當多生了一個孩子。春燕喜出望外,便立即改口叫邢樹增夫妻為爸爸媽媽。

重新有了家的春燕,臉上慢慢有了笑容。但兩個月後的一天,王維澤媽媽卻找上門來了。原來,她和丈夫徹底分開了,現在是獨身一人,想把春燕領回去。於是,春燕告別了第五對養父母,又回到王維澤媽媽身邊。

春燕跟王維澤媽媽住了3年後,媽媽改嫁給同村的於增滕,她又有了第六個養父。再婚後的王維澤媽媽生了兩個孩子,加上於增滕原有的兩個孩子,家庭負擔陡然重了,16歲的春燕只能輟學。這個成績優異、在萬人大會上演講都不怯場的好學生,去了生產隊幹整勞力的活,收工後還得幫家裡推磨、挑水。

18歲嫁人,一家老少的頂樑柱


兩年後,18歲的春燕嫁到了本村。結婚第一天,她就改口叫公公婆婆為爹媽,她貪戀有爹媽的感覺。婚後第三天,她就把全家的髒衣服都蒐羅出來,用小推車推去河裡全部洗乾淨了。家人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讓我叫一聲媽媽,我用一輩子來報答

由於公婆體弱多病,婚後的春燕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小叔子和小姑子上學,都是春燕在供。喂一窩小豬,掙了200元錢,她一把給小叔子交了學費,自己孩子交學費時再出去借錢。小叔子蓋房子娶媳婦、小姑子出嫁都是春燕一手張羅操辦的。親戚們心疼春燕,說:“這些事,本應是你公婆負擔的,真是辛苦你這個做嫂子的了。”春燕發自肺腑地說:“我進了這個家門,就得為這個家付出,只要老人高興,我就滿足了。”

生活捉襟見肘,春燕像一個轉動的陀螺,一刻也不停歇,但她對老人的孝心一點沒減。每個養父母的生日,她都記得,逢年過節,只要能聯繫到的養父母,她都要給他們盡一份孝心。甚至包了餃子,她也要給本村的幾個養父母一一送去。春燕拼命想辦法掙錢。她販賣過蘋果,倒騰過水泥,但這些生意都要朝外地跑,家裡老人離不開她,只能作罷。

2002年,當年幸福院的邵紅英媽媽,在兒子的陪同下回了老家。春燕聽說後,當即買了貴重的禮品去看望邵媽媽。40多年後再相見,母女二人抱頭痛哭,春燕一再央求邵媽媽去她家裡住,邵媽媽說什麼也不肯。邵媽媽的兒子偷偷告訴春燕,媽媽得了胃癌,已是晚期,老人知道自己去日無多,不肯去醫院接受治療,執意要回老家。春燕當即失聲痛哭,她要去借錢給邵媽媽治病。但被邵媽媽制止了,老人握著春燕的手,心疼地說:“我這病是個無底洞,花錢也治不好,你也不容易,媽媽不能連累你。我能回老家看看,死後埋在故土,就遂了心願了。”春燕的心都要碎了,她回到家流著淚對丈夫說:“當年邵媽媽為了給我增加營養,不惜從全家人嘴裡摳,如今她有病,我卻沒有能力給她治,我怎這麼無能啊!”第二天,春燕就到處打聽偏方,聽說貓眼棵子(一種野菜)能治療胃癌,她當即起早去遙遠的昆嵛山採集。為了給邵媽媽增加營養,她把家裡的土雞殺了,燉得稀爛,一口口餵給老人吃。胃癌病人沒有食慾,她想盡一切辦法給邵媽媽改善伙食。但病魔無情,兩個月後,邵媽媽還是離去了。這件事對春燕的打擊很大,她由此明白了一個道理:盡孝必須趁早,也必須要有經濟實力。

奮發圖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003年春天,春燕去省城走親戚。在超市裡,她發現,同樣的蔬菜,有著無公害標籤的要貴許多。親戚告訴她,現代人都注重養生,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的蔬菜格外受歡迎。春燕想到他們村水利條件好,自古以來就盛產韭菜和大姜,大家都沒有打農藥的習慣,韭菜在地裡割了,直接用手一捋就可以吃。村民們沒有經商意識,種的蔬菜都是自給自足,偶爾有幾個蔬菜大棚戶,種的菜也沒賣出無公害蔬菜的價格。回家以後,春燕將自己家的承包地全部用來種無公害蔬菜。

讓我叫一聲媽媽,我用一輩子來報答

後來,市裡的長江糖酒超市劉經理看到北黃村的村民在春燕的帶領下,種的韭菜長勢喜人,一年四季都可以收穫,而且真的是無公害的好蔬菜,就鼓勵春燕註冊了北黃韭菜商標。北黃韭菜從此進入了大超市的貨架,銷售地區遍佈威海、煙臺地區。菜販子們都主動聯繫春燕。春燕又動員本村和鄰村的村民都種植蔬菜,她負責銷售,但她從來沒有收過鄉親們一分錢的銷售費!

2015年冬天,鄉親們種了洋蔥,菜價卻一天比一天下降,菜販子不敢多收,菜農們都急壞了,紛紛找春燕想辦法。有急性子的菜農乾脆躺在春燕炕上不走,許多老人急哭了。春燕心如刀絞,她一面說服菜販子多收,一面對菜農說:“咱們年輕人要多擔待一些,先緊著老人的賣,我自己家的等最後。”鬧事的菜農一聽都沒話說了,人家為了老人,寧可把自己的菜留到最後賣,他們還有什麼臉面繼續糾纏。但春燕的丈夫不幹了:“沒見過你這樣吃力不討好的傻瓜!人家賺錢的時候,你沒得過什麼好處,滯銷的時候卻要你解決問題,你是不是吃飽了撐的?”春燕淚流滿面地對丈夫說:“我從小沒爹沒媽,是吃著百家飯長大的,鄉親們都對我有恩,我不回報他們心不安啊!”

這件事,讓菜販子和鄉鄰們都對春燕刮目相看,村裡的老人說:“春燕這孩子,是菩薩心腸,和咱自己女兒一樣貼心。”

經濟條件改善後,春燕對養父母們更是竭盡全力盡孝,對待老人,春燕有著天生的敬意和孝意。崔從玉老師當年只收養了她一個星期。崔媽媽退休後去了北京養老,春燕每年都要帶著補品和土特產,專程去北京看望老人。本村的養父和養母,有病去醫院,春燕出錢出力,全程陪護,老人們也依賴她,春燕在眼前,他們才安心。每一位老人臨終前,她都在身邊照料。

2018年正月,最後一個養母、86歲的王維澤老人去世了,春燕忍著悲痛操持了喪事。回家後,她哽咽著對丈夫說:“我的養父母都走了,這輩子,除了我自己的親生爹媽,每一對養父母,我都盡心盡力了……”

讓我叫一聲媽媽,我用一輩子來報答

如今的春燕火了!在她的帶動下,附近村的鄉親們都開始種植蔬菜,從起初的韭菜、大姜,到後來的大棚芸豆、西紅柿、茄子辣椒,應有盡有。種植面積已達到四五百畝地,全鄉鎮無公害蔬菜形成了規模,供不應求。蔬菜大戶的年收入能達到30多萬元,連七八十歲的老人,去大棚擇菜一天都有四五十元的收入。老人們都自豪,誰也沒想到,這個幸福院出來的孩子會帶給他們這麼大的驚喜。當地各大媒體,如電視臺、報社,爭相來採訪報道。65歲的春燕,因為常年勞累,背都駝了,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老。丈夫心疼地說:“她這輩子,誰都對得起,唯獨對不起她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