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6+3模式,如果喜歡理科,可以放棄文科嗎?

看文化人拉思


不可以!先糾正一下,新高考是3+3模式,不是6+3模式。下面說一下我的理由:

1、喜歡理科,不代表就能選理科!

新高考選課,要綜合考慮實力、興趣、專業和競爭等因素,決不能因為喜歡就茫然下結論,雖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興趣卻未必能夠給你帶來分數,未必能把你送到理想的大學。

比如你喜歡物理,但是物理成績比較低,還會選擇物理嗎?如果物理最後被賦分成最後的等級(山東為例),被賦成21分,你還會僅僅因為喜歡而選擇嗎?

新高考的最大優點就是把你“老文綜”和“老理綜”中沒有優勢的學科,可以用其他學科代替,所以,如果沒有絕對的優勢,可以選擇打破文理的組合。

2、如果理科三科都很強,是否要放棄文科?

那就更不能了!首先,如果文科三科的合格考不能通過,將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因為選課之後就會分班,你不及格的學科只能通過自學去參加補考。補考不及格,不能參加高考。

其次,成績優秀的學生,以後還會面臨一些其他的自主招生的機會,如果因為文科的科目影響總成績或者因為合格考等級不高,可能就會喪失這些機會。

3、如何協調要選的科目和不選科目之間的關係?

如果綜合考慮後確定選擇理科了,那麼可以在文理科之間進行一個側重,記住這裡是側重,不是放棄,因為即便合格考很簡單,如果思想上鬆懈,就很可能出現問題。所以思想上要重視。

時間上,可以注意側重,把更多的時間用在理科的做題上,對於文科,可以利用上課和早自習時間多背誦,作業方面可以簡單處理,這和理科並不衝突。所以不會影響理科的成績。

根據以往文理科分科時的經驗,那些提前放棄文科或者理科的學生,往往因為思想上的鬆懈導致學習態度不端正,不僅學不好選的科目,甚至還會學的更差。所以,當有能力學好各科時,還是多學一點更好!

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教育和教學工作,如果你同意我的觀點,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獲得更多信息和指導!


贏在高三


先糾正一下題主的命題錯誤,新高考是3+3的模式,而不是6+3的模式。

對於題主提出的問題,我認為是絕對不行的。

一,高等院校對考生的錄取主要是看其高考成績,而並不是看其興趣愛好。有興趣愛好固然是好事情,但是,對某一方面的興趣愛好並不代表你在這個方面有多麼高的水平。也就是說你對理科感興趣並不代表你的理科成績非常棒。同理,你的文科方面的某一學科的成績可能要好於理科。為了在高考中能夠拿到高分,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對自己的文理科成績進行綜合比較後,選出自己最能夠拿到高分的學科進行組合,這樣在高考時才能夠考出理想的成績,才能夠考上自己心儀的大學。

二,高考3+3模式並不是說學生們選擇了自己的組合後其它學科就可以不用學了。國家要求高中生的每一個學科必須要進行學考,如果學考不過關是不能夠參加高考的。這就要求每一名高中生除了主攻自己的學科組合外還必須學好其它學科,以能夠順利通過學考為目標。

三,物理在高中的所有學科當中應該是最難的,也是最不容易拿高分的一門學科。物理知識包羅萬象,很多人都會對物理感興趣,但是卻不一定能夠真正弄明白,因此,很多學生在選擇高考組合時都會放棄物理的。但是放棄物理作為組合的選項並不是不學習物理了,比如說選擇理科方面專業的學生,上了大學後還是要學習物理的,而且物理還有可能是專業課之一,如果高中時就放棄學習物理,不說是學考不能夠通過,就是上了大學後也會被淘汰的。

總之,高考學科的組合一定要切合實際,以能夠拿到最好的高考成績為目標,學習上要有主次之分,每一個學科都不能放棄,都要認真學習的。



一二三四向前進


這個問題有個前提,高考是選拔性考試,若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先權衡利弊,再兼顧個人喜好,更妥。

在這個前提下,提問可理解為:【3+3】模式中,如何自己利益最大化,同時兼顧個人興趣?


剖析以下2點,對上述解決問題有幫助:

1、選科:興趣優先vs優勢優先

“6選3”選考有20種組合,這種機制本身,容易讓考試結果存在很多偶然因素,因此,在考試科目選擇上,不僅可以選擇傳統文理科,還可選優勢選課進行組合,在這個背景下,將自己興趣科目劃入選擇範圍,的確有利於學習。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我們,所有考生都會這樣想。因此,每科在全省最終的報考人數,會直接影響高考分數的排位。因此在考前,做出合理的選考決策,不僅需要考慮興趣,更需要充分評估自身的客觀優勢。

2、目標:專業優先vs院校優先

由於新高考錄取採用“專業+院校”的方式;每個大學的專業,可以自行提出招生要求。意味著,在不同大學的相同專業名稱的條件下,錄取規則也是不相同的。這樣的背景下,家長與考生提出了新要求,即全面瞭解心儀專業全部的錄取規則。


用一個形象的說法,“高考志願將在高一開始規劃”,新高考背景下這是事實。不同的專業選考要求,直接左右著高二選科的決策,以及高三考後志願填報時,是否存在錄取衝突。因此,清晰目標高考目標,無疑是贏得這場比賽勝利的關鍵因素。


總之,深度剖析這兩個問題【理性定位學業水平】、【明確清晰高考目標】,困惑將迎刃而解。同時,做出的決定,才更符合考生的個人利益


觀點已說完,但事未結束,因僅為考生個人層面,故再補充一點:

==============================

選課走班vs優勢教學

“6選3”自主選考,勢必會增加學校的教學任務,通過“走班管理”校內會有更多虛擬班級,如果是大型中學,教學資源配套齊全,優先自身特點選科。

反之,需要考慮校情,通常學校建議“大小走班”即學校約束1-2門科目,剩下科目自選。因此,在選科決策時,需要考慮的學校本身的優勢教學科目


升學倒計時


作為一名教師和孩子的家長,我個人覺得3+3的高考新模式不僅毫無創新可言,甚至有點瞎胡鬧的感覺,真不知道所謂的改革專家是怎麼研究出來的。

首先,改革的初衷是為學生減負,為國選材。可是從老師角度來看,新的高考模式導致,大家一窩蜂的選擇史地生等偏文的科目,任務簡單易學,將來高考更加容易;而物理、化學等理科科目棄選嚴重,這嚴重影響了高中的師資配比,史地生老師嚴重不足,物化教師無可課上,導致部分老師被迫轉崗,這樣既不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也不急於教師的個人發展。

其次,新的高考模式使得大部分家長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大多家長認為偏文的科目簡單易學,所以一窩蜂地給孩子選擇偏文科目,棄選理科。殊不知,文科也未見得簡單,而且高考填報志願範圍小,受限多,升學率低。這從我們改革前文科升學率也能看出來,文科本來就比理科升學率低;改革後,文科考學很多學校和專業都會收到限制,將來高考競爭壓力可能會更大。

再次,高考作為為國選材的一種方法,不是非此即彼,選文課就可以不學理科,學理科就可以不學文科。當然每個孩子可能都有自己喜歡的和擅長的科目,結合這些選擇本無可厚非,到現在都抱著非此即彼的思想來選課,這樣既不利於個人的發展,也不急於為國培養合格人才,縱觀中外但凡有所成就的人才,無不都是文理兼修。非此即彼的棄理選文,不就不是升學的捷徑,有可能是你人生成長的絆腳石。試想,一個連物理化學基本常識都不懂的人,你連自己的衣食住行可能無法克服,更不要說成為國之棟樑。基礎科目的棄選,將會嚴重影響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本無捷徑可走,奈何大家自作聰明。希望為國、為己,都要做一個文理兼修的人。


數學培優課堂


不要選理科,選文科容易拿高分,這樣就可以進好學校,至於專業,可以進校後再改,即便沒有學過物理,同樣可以進理工科專業


txy45294958


如果選理科,理科就是高考科目,要按高考要求學習,文科也不能放棄,要過學業水平等級考試,等級高低對自主招生和高考擇校也有影響。


遊視


隨你,想學理科就學,一切都是你定的


17835460933


最少要選物理化學其中一門不然報考費勁


初高中數學崔老師


純文純理的選課模式不可取,建議你文理兼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