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有一個硬幣那麼大,那麼太陽有多大?

微風


首先看下圖,太陽系內各種天體的真實大小對比,最大的黃色星球當然就是太陽,我們太陽系的霸主,它的質量佔了整個太陽系的99.86%,絕對的統治力!



木星和土星我們一眼也能夠看到,因為它們是最大的兩顆行星,而且特點明顯!

那麼,地球在哪裡呢?下面一排星球左邊數第三顆就是,幾乎只能看到一個點,如果我告訴你地球旁邊還有我們的月球,你能看到嗎?把圖片保存起來,然後放大圖片就能看見了!

那麼如果地球有一枚硬幣那麼大,太陽有多大呢?

其實就是個簡單的數學題,小學生就能算出來。太陽直徑是地球的109倍,所以假設硬幣的直徑2釐米,那麼太陽就是一個直徑2米多一點的球體!

你也可以簡單地在地面上對比地球和太陽的大小,比如在地面上放一枚硬幣,然後在硬幣旁劃一個直徑2米左右的圓,一目瞭然!


宇宙探索


其實這就是一個很簡單的計算題。

地理課本為了形象對比出各個行星在太陽系的位置,會誇大式放大行星的體積。

為什麼要這麼做,如果不放大行星體積,那麼按照真實比例,地球在課本上就找不到了。

我們常會看到這樣的比例圖,其實這只是為了形象,其比例完全錯了。


太陽直徑1392000千米,地球直徑12756km,是地球直徑的110倍,體積大約是地球130萬倍。

如果地球是硬幣,其縮小倍數就是12756000÷0.02=637800000倍,太陽縮小同樣的倍數其直徑就是2.18米,就相當水上步行球那麼大。

換一種思路,如果把太陽變成硬幣,地球多大呢?

如果把太陽直徑變成2cm直徑的5毛錢硬幣,其縮短倍數是139200000÷0.02≈7*10^10倍。也就是700億倍。那麼地球縮小同樣的倍數其直徑就是0.000182米,也就是182微米。一個成人的頭髮絲大約40微米,也就五根頭髮絲的寬度。



如果太陽直徑是硬幣大小,地球的直徑就是不到5根頭髮絲緊密排列寬度。

沙粒的直徑大約2000微米。把沙粒平均分成十份,每一份叫小沙粒,就相當一顆漂浮空中的塵土。

那麼太陽為硬幣的話,地球就是漂浮空中的塵土。

晚上打開手電朝向硬幣,總會看到硬幣上方空氣中漂浮的顆粒物。這時候硬幣就是太陽,顆粒物就是地球。



如果把太陽比如成直徑10米的三層小洋樓,那麼地球就相當一個籃球。


科學認識論


太陽直徑是地球109倍,所以太陽有109個硬幣排起來那麼大,面積有109×109個硬幣那麼大,體積還要再乘一個109。硬幣直徑2釐米的話,太陽差不多就是兩米多。


徐德文O戴維科學


地球的平均半徑是6371km,太陽的平均半徑是696000km。

一枚一元硬幣的直徑大概是2.5cm,設縮小後要求得的太陽直徑是X,則:

696000km/6371km=X/0.000025km。

X=0.0027km。

當然,這是在平面圖上的直觀的視覺對比,地球是一枚一元硬幣,太陽呢,就相當於直徑為2.7米的大圓盤,這樣的話,很好的在視覺效果上有個大致的分辨了。

大概如下圖:

當然,太陽只是宇宙中一顆較為普通的恆星,太陽本質上是一顆黃矮星,與宇宙中那些巨無霸相比較的話,太陽就相形見絀了。

盾牌座UY是人類已知的體積最大的恆星,其本身是一顆紅超巨星,雖然拿它來與現在的太陽相比較有些不公平,因為太陽的紅巨星時代還未來臨,但儘管50億年後太陽變為紅巨星,個頭也不會比盾牌座UY大。

盾牌座UY現在的直徑是2375828000km,那麼2375828000km/12742km=X/0.000025km。

所以同比例縮小後的盾牌座UY相當於直徑4.66千米的大圓盤。是不是感覺到已經非常非常的大了?

宇宙浩瀚無垠,還有更多的故事等待著人類!

個人淺見,歡迎評論!

本回答由一枚遊戲科幻迷原創,感謝點贊關注,我們一起科幻想象、暢遊宇宙!予人玫瑰,手有餘香!


一枚遊戲科幻迷


第五套人民幣的1元硬幣直徑是2.5釐米,太陽的直徑是地球的109倍。如果地球的直徑是1元硬幣這麼大,太陽的直徑應該是272.5釐米。

下圖就是太陽和太陽系各大行星的直徑對比! 最前排左手邊黑色小點就是地球。

目前發現的質量最大的恆星叫做R136a1,這是位於大麥哲倫星系的蜘蛛星雲中的一顆恆星,它也是已知最亮的恆星。據估計,該恆星1秒鐘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太陽70天所釋放的能量的總和!

因為沒有太陽那麼清晰可見的表面,所以估計它的直徑是太陽的30倍,假如太陽有272.5釐米直徑,R136a1的直徑就是8125釐米,也就是81.25米!

但,R136a1質量雖大,卻不是體積最大的恆星。體積最大的恆星是位於盾牌座的盾牌座UY,它的直徑為太陽的1708倍。

如果太陽的直徑是272.5釐米,那麼盾牌座UY的直徑是465430釐米,合4654.3米。是地球直徑的186172倍!


動物百科知識


是不是有那麼大算一算不就知道了嗎?跟太陽相比,地球確實算的是很小了,在太陽邊上,地球根本就不起眼的,太陽系中超過99%的質量都集中在太陽上,而太陽是一個氣態星球,密度也比地球小很多,所以太陽比地球大很多也是肯定的。

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太陽的半徑為696300千米,所以算下來太陽的半徑是地球的109倍,如果是用體積比較的話,太陽的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說數字可能沒有直觀認識,還是直接上圖吧:


太陽的半徑為地球的109倍,這個差距是很懸殊的,打個比方,如果地球是一粒芝麻的話,那麼太陽就有乒乓球那麼大。如果地球是一個硬幣的話,假如地球的直徑和一枚硬幣差不多,一枚一元錢的硬幣直徑大約為2.5釐米,那麼太陽就相當於一個直徑為2.7米的球體,地球在太陽面前可以說毫無存在感而言。

作為太陽系中的母星,太陽佔據了絕大多數的質量,也正是因為太陽的質量足夠大,才得以點燃核聚變反應。太陽內部不斷進行核聚變反應產生源源不斷的能量輻射到太陽系中的每一個星球上,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熱量和能量供應,如果沒有了太陽,那麼地球也就要不了多久就會滅亡。



宇宙中的恆星數量至少是數千億顆的,太陽只不過是宇宙中的一個很微不足道的恆星,比起其它恆星,太陽同樣也是微不足道的。目前已經發現了超級恆星,比如說盾牌座UY,其直徑估算為太陽的1700倍,如果太陽站在它的旁邊的話,更顯得渺小了,而這樣的一個星球,它的直徑會是地球的185300倍,如果地球是一枚硬幣的話,那麼它的直徑將會有4632米。


鏡像宇宙



差不多就是籃球那麼大了🏀


LoveVii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了解一下硬幣的大小,就拿現在的一元的硬幣來說,剛剛小編用直尺量了下,一元硬幣的直徑為2.5釐米。

而地球直徑約為13000公里,太陽直徑約為139.2萬公里,那麼太陽直徑就是地球的139.2÷1.3≈107倍。

如題意可得方程,13000公里:1390000公里=2.5釐米:X釐米。經計算,太陽的直徑為2.675米。這個時候的太陽既然比姚明還高!(姚明身高2.26米)

太陽與八大行星的真實對比圖

雖然太陽在我們眼裡是強大的,但與更大的恆星相比,太陽的確微不足道。人類已知最大恆星——盾牌座uy。它的直徑約為25億公里。也就是太陽的1708倍。它能裝得下6500萬億個地球,50億個太陽。壓縮之後直徑為4568米。這個高度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一半了,也是我上學要走的距離。

以上都只能說是已知,銀河系本身直徑就達到了10萬光年,這麼壓縮的話。銀河系直徑就是19000000公里,也就是下圖中月地距離的50倍,這段距離能塞下1500個地球。

儘管如此,銀河系也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組成部分,宇宙包羅萬象,無窮無盡,即使壓縮之後仍是無限大。

在如此巨大的時空尺度下,人類的誕生不足為奇,還有更多種類的存在等著我們去訪問,你認為呢?


來自venus的小魂



在古人眼裡太陽和月亮其實是一樣大的,但是近代以來科學發展,尤其是天文學的發展讓人類意識到了太陽才是我們星系的巨無霸,其後的計算表明太陽的質量佔據了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剩下的所有行星和小行星加上彗星才佔了0.14%。

太陽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太陽直徑是地球的108倍,太陽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一個太陽就能容納130萬個地球,如果把地球縮小為一個一元硬幣的話,地球的直徑就是2.5釐米,而太陽的直徑就會變成2.725米,其實把地球和太陽縮小成硬幣並不合適,因為地球和太陽都是球型,所以最好同比例縮小為兩個玻璃球,這樣更加直觀一點。


其實我們的太陽在宇宙中算不上什麼大恆星,目前人類發現的最大的恆星是盾牌座UY,在太陽和盾牌座UY的同框照片裡,太陽還沒有一個像素點大,如果把我們的太陽扔進盾牌座UY裡,就好像把一個芝麻扔進太平洋裡一樣。

雖然宇宙中天體的大小質量差距都很大,但是差距更大其實是天體之間的距離,眾所周知地球和月球的距離是38萬公里,可是這短短的38萬公里容納太陽系的所有行星。

恆星和恆星之間的距離更是讓人窒息,如果把宇宙中的恆星都縮小為硬幣大小,那麼距離我們太陽最近的比鄰星就在700公里之外,由此可見宇宙是非常非常空曠的。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硬幣那麼大?意思是地球也要變成扁的嗎?我看題主的意思應該是像玻璃球,直徑和硬幣一樣。

我們知道太陽的直徑大約是1.4*10^9米,是地球的109倍,體積大約是130萬倍。

而現在我們的地球變成了球直徑是2.5公分的玻璃球,所以此時太陽的球直徑是2.725米。體積還是130萬倍。

而題主說的那些個老大老大的星球,在這種比例下,還是有達到目前地球大小的星球存在,而且也不罕見。這些大家在網上搜搜就出來了,反正是大的可怕,基本都超出一般人的想象範圍了。

但是就算這種比例下,地球還是會繞著太陽轉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的宇宙恐怕是某種文明造出來的玩物,哈哈,反正筆者小時候常常這麼想過,甚是害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