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會打仗的開國皇帝,從不以殺戮為手段,最擅長收伏敵方力量

劉秀被認為是古代“最有學問,最會用人和最能打仗”的皇帝,而且他也是最有仁德的皇帝之一,雖然他作為開國皇帝也有馬上打天下的過程,然而他打仗絕對不是為了殺戮,恰恰相反,把動用戰爭機器平定天下,正是為了減少殺戮,給天下百姓一個和平發展的世界。

最會打仗的開國皇帝,從不以殺戮為手段,最擅長收伏敵方力量

在這種思想下的劉秀的軍事戰略和戰術,會發現它常常都是在保存敵我雙方的軍事力量之下進而贏得勝利的,通常是戰爭沒怎麼打,對方的軍事力量卻被他收歸己有了。看他打仗的方法,簡直就是一種藝術,也是用最小的戰鬥取得最大的勝利的藝術。

最會打仗的開國皇帝,從不以殺戮為手段,最擅長收伏敵方力量

王莽篡漢之後,綠林、赤眉、銅馬、城頭子路、刁子都等十幾支起義軍相繼起義,其中以綠林軍和赤眉軍勢力最大,赤眉軍於天鳳5年(公元18年)在莒(今山東莒縣)起事,首領為琅琊人樊崇,以泰山山區一帶為根據地,幾年之間發展到數萬人,王莽派軍數次討伐,但敗多勝少,赤眉軍發展越來越大,劉秀在昆陽擊敗王莽的主力軍之後,更始帝劉玄得以佔據長安,赤眉軍先是降於更始朝,由於更始帝劉玄對樊崇等人比較刻薄,範重又逃回綠林軍中,所以劉玄為代表的綠林軍展開大戰,後來擊敗了他們攻入長安,俘虜了更始帝劉玄,立劉盆子為帝取而代之,年號建世。

最會打仗的開國皇帝,從不以殺戮為手段,最擅長收伏敵方力量

赤眉軍是典型的流民武裝,士兵大都拖家帶口扶老攜幼,凡是有戰鬥力的男子都會參加戰鬥,到一個地方之後搶到東西就吃就用,說它是一種破壞性力量並不過分,要想天下太平,這樣的武裝力量必須收伏。

最會打仗的開國皇帝,從不以殺戮為手段,最擅長收伏敵方力量

赤眉軍打敗更始帝劉玄的綠林軍兵佔領長安的時候,劉秀已經脫離原先的綠林軍,並且在河北崛起,而滅掉了綠林軍的赤眉軍,就和劉秀的勢力產生了矛盾,劉秀並不想把它們消滅掉,而是想收伏他們,於是派鄧禹率領二萬精兵尾隨赤眉軍入河東郡,伺機入關中,並集中主要力量用來在長安以東構築防線,實際上是建立對赤眉軍的包圍圈。這樣,在赤眉軍據有長安的一段時間內,劉秀逐步完成從河北地區經洛陽向南到河南、荊州地區以及豫西地區一線的重大戰略部署,加上原來已派鄧禹佔領河東,不但堵住了赤眉軍東歸的道路,而且形成了對長安的大半個包圍圈。

最會打仗的開國皇帝,從不以殺戮為手段,最擅長收伏敵方力量

​而赤眉軍卻缺乏合理的戰略規劃,也沒有良好的管理制度,所作所為也不得人心,漸漸的在長安一帶呆不下去了,於是在建武二年(公元26年),二十餘萬人的赤眉軍離開長安向東方轉移,準備攻打劉秀的地盤,結果跟劉秀派去的部將鄧禹和馮異在澠池崤底等地打了幾仗,先勝後敗,遭馮異伏擊,被俘達八萬人。其餘十多萬人南下宜陽(河南洛寧),結果正陷入劉秀設下的包圍圈中,赤眉軍突遇伏兵措手不及走投無路,劉秀派人勸他們投降,給他們開出很好的安置條件,讓他們人人有其田有其居,於是十多萬赤眉軍紛紛放下武器向劉秀投降,除了部分編入劉秀手下的軍隊之外,其餘大部分人都回了老家。

最會打仗的開國皇帝,從不以殺戮為手段,最擅長收伏敵方力量

其實劉秀在河北發展的時候也做過同樣的事情,當時在河北勢力最大的銅馬軍也有幾十萬人,是劉秀最大的敵對勢力,劉秀就是同樣採取的誘敵合圍招降的方式,將幾十萬銅馬軍收降,後來又隻身深入銅馬軍中,用一顆赤誠之心推心置腹地感化了他們,劉秀也被銅馬軍尊為“銅馬帝”。

最會打仗的開國皇帝,從不以殺戮為手段,最擅長收伏敵方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