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科學家都會有信仰?

奇葩史說


他們不是因為偉大,才有的信仰,而是因為有的信仰,才變得如此偉大,這是完全的逆向思維,更是生命的本真,這件事實際非常簡單,並沒有想象的那麼複雜,複雜的從來都是人心,總體來說就是方向錯了,多數人都是先看見後相信,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選擇先相信後看見,這就是為什麼成功的人總是少數,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根本原因就是不相信,寧願相信外界,也不願相信自己,其實,真正的相信是不需要任何條件的,凡是需要條件的都不是真正的相信,也就是裡面或多或少都有水分,不夠真實,馬雲先生用20年的時間證明一件事,證明自己的選擇和堅持是對的,那就是先相信後看見,也是中國商界最偉大的一位英雄了,這是信仰對人性的考驗,你是否經得住考驗,就像西天取經一樣,如果不明確三件事,不要輕易上路,你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足夠清晰這三個問題,剩下的堅持到底,必定到達勝利的彼岸。正是因為有了堅定的正確的信仰,這就是方向,道路,真理,才有了信心,力量,智慧,和靈感,因為與信仰同在,有信仰的引領,才時刻謹記自己的天職和任務,沒有絲毫的馬虎和動搖,才能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心無旁騖,直到終點。很多人走到今天才恍然大悟,原來的方向是錯誤的,不過只要還有時間,就有機會,重新掉頭,明確方向,重新上路,這次是真的對自我人性的弱點的挑戰,人只有走的正,行得正,沉得住氣,耐住寂寞,懂得選擇,學會放棄,找到自己,做自己到極致,方能成就偉大。


上使紀楠當代思想家


終於,謠棍、神棍以及各種不可名狀之物在問出了:“為什麼有一些科學家晚年信神?”——“為什麼有一些科學家會信神”之後,最終問出了“科學家們為什麼都信神”。

第一個,這個所謂的聯合國的調查,我到現在都沒有找到準確的資料來證明這個調查真的存在過。

中文網絡社區裡充斥了類似的說法,但是大部分都是論壇、博客,但是沒有一個地方給出詳細的出處和數據來源。非常詭異的是,一個聯合國的調查,居然通過英文檢索一點兒都搜不到。看來聯合國還是最重視中國了,有什麼消息只通過中文發佈。

第二個,就算這個調查真的存在、數據也是真的,請問能夠代表什麼?

瞪大眼睛看好了,是“300年間”的科學家,300年前什麼時候?答案是康熙五十六年。普魯士在這一年剛剛開始實施義務教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施普遍義務教育的國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剛剛過了不到八十年。

這個時候科學家即便信神有什麼奇怪的呢?畢竟不信神的不少都被神棍燒死了。你怎麼不統計統計中世紀神職人員的宗教信仰呢?人家絕對是100%信神而且贊同把不信神的人都統統燒死。

↑那個時候的人們普遍信神,沒事兒燒燒人玩兒↑

神棍這麼喜歡那個“普遍有信仰”的年代,不妨自己到深山老林裡面天天玩兒燒烤,不要用著現代科技帶來的便利還說什麼這是神的賜予。

第三個,正經的、有根據的調查表示,現代社會里科學家信神的已經是絕少數。

我只說最權威的結論,來自《Nature》的一篇研究,其文獻來源:【Leading Scientists still reject God. Nature, Vol 394, July 23 1998】

最早研究這個課題的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穆斯·H·路巴 (James H. Leuba),他在1914年做了里程碑式的調查。他發現,在1000名隨機選擇的美國科學家中,有58%表示不相信或懷疑神的存在,在400名“大”科學家中,這個數字上升到了接近70%。20年後,路巴用有些不同的方式重複了調查,發現這兩個數字分別上升到了67%和85%。……我們所選取的“大”科學家群體是美國科學院的成員。我們的調查發現,科學院的自然科學家幾乎一致地否認超驗事物的存在。不信神和不信永生的比例,在科學院生物學家中分別為65.2%和69.0%,在科學院物理學家中分別是79.0%和76.3%。剩下的人當中,大部分對這兩個問題都持懷疑態度,很少有相信的。我們發現,科學院的數學傢俱有最高的信仰比例(14.3%信神,15.0%信永生)。生物學傢俱有最低的信仰比例(5.5%信神,7.1%信永生),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則稍微多了一些(7.5%信神,7.5%信永生)。

裡面已經明確的提到了,科學家信神的比例可以說低的可憐,對於生物、物理、天文學家,只有不到一成的科學家信神。而且不要忘了,這個研究是在美國進行的,美國作為一個宗教氛圍濃厚的國家,在普通民眾中,1992年基督教徒佔了總人口的82%,2006年則佔了63%,所以科學家截然相反的信仰恰恰說明了,對科學瞭解的越多,人越是不信神。

第四個,信仰是自由的,但是事實是事實。

地球是圓的,有50億年的壽命;宇宙很大,也不是以地球為中心;目前來看,沒有什麼世界末日;大部分所謂的神蹟都是假的;人類是進化出來的,不是上帝扔在地球上的……等等,這些是事實。

你可以信仰宗教,可以說你相信有一個上帝——你愛怎麼想怎麼想,但是上面的都是事實,你不能否認,不能顛倒黑白。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部分科學家現在不信神,或者宗教不能通過這些虛假的東西來說服科學家信神。

第五個,信神的大部分是什麼樣的人?

根據我國宗教藍皮書的調查結果:

從受教育程度來看,據本次調查估算, 我國半數以上基督徒學歷水平在小學及以下。小學及以下學歷者佔54.6%,初中學歷者佔32.7%,中專及高中學歷者佔10.1%,大專及以上學歷者佔2.6%。從年齡分析來看,我國基督徒中35-64歲信徒佔60%以上。

看好了,大專及以上學歷者佔2.6%。遠遠低於這個學歷在總人口中佔的比例(2015年是13.3%)。

所以,根據統計數據,學歷越高,就越不該信基督。反過來說,你如果信的這麼真誠,從概率角度上,我應該認為你更有可能高中都沒有上過。

↑不要意淫當代的大科學家都信神好嗎?↑


SilentTurbine


又是騙人的把戲。提問者說的“蓋洛普調查說絕大多數科學家信神”——是一個謠言——我已經做了闢謠,並且把闢謠文章發表在2018年4月27日的同名公眾號上。中國科普研究所的官方公眾號之後也對闢謠文章予以了轉載。總而言之,這個所謂的蓋洛普關於科學家信仰的調查,是一個“三無”報告。即無標準,無出處,無證據的報告。基本可以肯定,這樣的報告出於宗教徒之手。

為什麼很多科學家會有信仰?一個是被迫,一個是人傻。

很多有信仰的科學家(大概佔科學家群體的3%),不是在成年之後當了科學家之後,才去信仰宗教,而是在他的童年時代,就已經受到家庭影響,被迫信仰了宗教。如果是我個人,如果我的身邊的所有的情人,朋友,領居,他們都是宗教徒,從小被帶到教堂參加活動,我也有很大可能性是一個宗教徒。

科學家也是普通人,也會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以外腦子不靈光。我舉一個例子,著名數學家陳景潤,他的妻子生了一個兒子,白白的特別可愛。陳景潤在數學研究所的同事就說,這小子真可愛,能不能給我抱抱?陳景潤卻拿出紙筆,要求同事給他寫一個欠條,即同事是把他兒子借出去的,白紙黑字,必須歸還!科學家腦子不靈光,又喜歡胡思亂想,就很容易迷信。


懷疑探索者


施鬱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

在前面的回答中,我已經說過對於世界的本質,對於對此作判斷的方式,或者說關於形而上學的方面,科學和宗教截然不同,宗教是反科學的。

那為什麼一些科學家相信宗教呢?

這有幾方面的原因。

有的科學家在世界觀上並沒有完全被科學所佔領,雖然在具體問題上接受科學,而將終極問題留給宗教,對於宗教的教義,他們寬容地認為不必拘泥於具體的說法,認為具體的說法只是一種比喻。

有的科學家由於家庭、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因素信教,他們將宗教當作一種生活方式,或者一種精神支柱。 對於宗教中關於形而上學方面的觀點,要麼他們不去考慮,要麼採取以上態度,他們主要是關心宗教中的家庭、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與形而上學沒有特別的關係,所以與科學也沒有直接的衝突。


物理文化與施鬱世界線


哈哈,如果中國著名科學家調研,就不會這樣。

開個玩笑,實際上科學家信神很正常。

基本邏輯是:

科學是認識世界的一個方法和過程。宗教是直接告訴你世界是這樣的“結論”。

科學的理論提出、實證、實驗證偽等科學哲學的發展,都是方法論的發展,這個方法本身也是不斷演進的。在這個方法論的指導下,科學家們在各自的領域不斷精進,成就了自己也造福了人類。

科學的這種發展方式,到目前為止,是“所向披靡”的。在屢次工業革命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所謂工業革命,實際上,就是科技革命。

以諾貝爾獎為標誌的科學實踐,實際上更看重“實驗科學家”,很多理論家儘管提出了理論,如果沒有得到實驗的證明,他也無法得到大獎。

這也代表了科學領域中,對“可以普遍證明”這件事情的重視。

而宗教,只是神啟的結論,如果有過程,也是“傳說和故事”。

比如佛教說,世界是空的,一切即空,佛經N多,但是隻是用多種方式說明這個“空”,不斷的說,向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說,但是就是無法給出一種方式來確實證明,所以有佛法三千。

相比而言,理論物理學家,如果說了一個結論,實驗物理學家設計實驗,用一種正確的實驗方法,就“一種”方法,確定了邊界條件下的真實不虛。

所以,一個物理學家,可以相信佛教,但是不妨礙他去做科學實驗。當一個物理學家或者數代物理學家,用物理量來定義了空,同時又有物理實驗方法證明了如何得到這個空。世界各地的所有物理學家可以重複出這樣的實驗。

這個時候,他科學的相信佛教,這個時候兩條道路是交叉的。

但是科學還會前行,說不定他會覺得“空”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這個就是分子以後有原子,原子以後有電子原子核,然後有中子質子,然後有夸克,


老孔


所謂科學家都有信仰是個偽命題!

特別是題主所說的,信神者佔到92.4%更是無稽之談。而所謂聯合國調查更是拉虎皮扯大旗。事實上,自從文藝復興以來,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也在看到布魯諾為了堅持“日心說”而不惜被堅持“地心說”的教會燒死後,開始知道神學的很多觀念不容質疑,恰恰說明其所謂神創論的學說問題多多,而開始相信科學。更何況天天以觀察、實驗和定量化理性思維的為基礎進行科學活動的科學家,他們怎麼會有超過90%的人相信神學?

現在網絡上有太多的偽科學家和民間科學家一方面不願意從頭學習科學,另一方面也杜撰各種謠言來抹黑科學和科學家。比如最常見的一個謠言就是: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如果這個是真的,那麼我們想知道明天是否下雨,就不是相信具有堅實氣象觀測基礎、精確大氣學理論計算得到的天氣預報;轉而去扔鞋或投幣來決定!同樣本題中,科學家90%以上相信神,也是一個謊言。誰會從有理有據轉向毫無根據?


地震博士


為什麼很多科學家都會有信仰。因為科學研究時發現大自然太奇妙了。肯定有一位創造者掌管,所以有很多的科學家信神,而去研究聖經,因為只有聖經裡能找到大自然的答案。像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曾被譽為世界最偉大的人物之一。在科學發明項目數量上,無人與他相比。他雖然一生於科學研究,他乃是一個有明確信仰的基督徒。密勒氏在他所著《愛迪生傳》中寫道,天體行星在一定的軌道上轉動不息,千萬年如一日,種種造化的奇妙,生物的繁衍,動,植,礦物的神奇不可思議,凡此均足使愛氏相信,宇宙間必有一位全智,全能,至高至尊的上帝。聖經說,你們要向耶和華唱新歌,因為他行過奇妙的事,他的右手,和聖臂,施行救恩。《耶和華髮明瞭他的救恩》,在列邦人眼前顯出公義。


康1717495



在崎嶇的科學小道上攀登是非常辛苦的事。科學家勤奮地去探索宇宙的奧秘,最終發現不管你作多大努力科學不能窮盡地發現自然規律。當他們辛辛苦苦一輩子,到了精疲力盡之時突然醒悟,原來科學家們巳知的和未知的,神(或佛或上帝)他全都知道,因為這個世界都是按神的意志創造的。



由此科學家(當然不是全部科學家)會對神產生“敬畏”和“崇拜”。此時,當你看見一個靜靜地躺在神的身邊休息的辛苦了一輩子的科學家,你還有什麼理由去指責他“信神”還是“不信神”呢?



沈大哥


科學是認知世界的一個過程。

而宗教沒經歷過程卻能告訴一個結果的存在。

於是,科學家在無法提供合適的原因,卻看到其存在的必然性。似乎冥冥之中有看不見的東西在操縱,造就了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宇宙星系。即使不信神,也知道有神秘的力量在主宰宇宙。世界有多大?星系有多遠?為什麼地球,太陽是圓的?銀河系之外又有多少個這樣的銀河系?宇宙無限大嗎?人們依舊在用科學的方法,試圖證明未知的領域。

道家古代的神遊太虛,在當時估計被視為異端,而現代人證實確實如此。這正如道家預言家,預測未來之事,我們在將信將疑中,等待驗證它的真偽。如今外國預言家都一至指向中國,中國將崛起東方,有一智慧者將統一宗教。那麼科學家們,你們用理論依據證明證明未來的中國唄?

另外很多人經歷的靈魂出竅,包括我自己也經歷過,但解釋不了為什麼,科學家們能證明嗎?你證明不了,但靈魂出竅確實存在!


道法陽剛


通過對楊振寧各種信息的掌握,確定他不是基督教徒,但他通過對科學的深知而達到了對宗教的一種理解,在香港中文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楊教授是這樣闡述科學與宗教關係的:

 

“科學與宗教是一根線的兩頭,科學在左,宗教在右,它們都是在解釋自然。到了近代,科學似乎進得多一些,而宗教則退得多一些,因此才有羅馬教皇為伽利略平反認錯。但科學與宗教這根線無限長,宗教所佔的長度始終是大於科學的,而且要大的多,因為面對茫茫宇宙,科學能夠做出解釋的實在是太少了!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像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大科學家也信神的原因所在”。

 

迄今為止,這是我所見到關於科學與宗教關係最好的描述。

 

但是,我想說的是,儘管楊教授通過對科學的深刻的認知從而達到對宗教的一種理解,儘管他生活在美國這樣基督教國家,但由於缺乏教徒式的體驗和生活,與其他有信仰的科學家對比,對神的理解還是有一定的侷限性的。

 

牛頓:“我們應把上帝的話—聖經,視為至高無上的哲學;據我研究的結果,聖經記載之信而有證,實遠非世俗的歷史所能比擬。宇宙間一切有機無機的萬象萬物,都是從永生真神的智慧大能而來;他是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他在這無量無邊,井然有序的大千世界中,憑其旨意,運行萬物,創造萬物;並將生命、氣息、萬物 賜給眾人;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他。”

 

紐約大學歷史系教授曼紐Manuel,1968年在他所著的《牛頓傳》中寫下:“近代的科學是源自牛頓對上帝的默想。”

 

 

富蘭克林:“這是富蘭克林的遺體,像一本破舊的書被蟲蛀蝕,但此書本身永不磨滅,將來仍由原書至高的作者修訂再版,煥然一新。”富蘭克林是十八世紀美國最偉大的科學家,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是美國建國元老,參加起草美國《獨立宣言》,主張廢除奴隸制度。

 

培根:“有兩本擺在我們面前的書可以讓我們研究,它們可避免讓我們陷入錯誤之中。第一本是聖經,它向我們啟示了神的旨意,然後是大自然,它表現出了神的能力。…只有聖經才能使國家社會蒙受最大的福祉。”

 

開爾文:“我們四周的一切都是智慧和慈愛構思的證據。在我生平的發現中,最有價值的,是認識了主耶穌基督。”

 法拉第:“我的一生是用科學事奉我的神。”

 普朗克:科學的目標是“向上帝走去!”

曾在電影《萬物理論》扮演霍金的埃迪·雷德梅恩在葬禮上朗讀聖經《傳道書》3:1-8經文。

凡事有定期,天下萬務皆有定時。

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收成有時;

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

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

拋擲石頭有時,堆聚也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也有時;

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發聲有時;

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平有時。

 

霍金說:知識的反面不是無知,而是偏見!

 

多麼美的經文呀!為什麼不嘗試一下放下偏見去讀一讀《聖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