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薩德政府為什麼能力挽狂瀾擺平內戰,卡扎菲為什麼不行?

軍事一點通


最核心的原因還是在於敘利亞並不排斥外國勢力的干預,而卡扎菲不同。敘利亞和利比亞曾面臨著相同的遭遇,內部動亂和外部勢力的干預,卡扎菲過高的估計了自己的實力,妄圖以利比亞幾百萬的人口對抗美國,這很顯然是做不到的,因為本身卡扎菲政府也不是一個得民心政府。

但敘利亞不同,敘利亞在面對國家動盪的時候,並不排斥外界勢力的干預,比如俄羅斯和伊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顯然敘利亞是懂這個道理的。當初戰爭開始的時候,敘利亞政府軍“孤軍奮戰”,結果節節敗退,重要城市落入敵手,阿薩德政府已經面臨“倒臺”的危險,但阿薩德能夠力挽狂瀾,就在於他得到了俄羅斯的支持。


俄羅斯在敘利亞呆了兩年,出兵出軍費出武器,幫著敘利亞政府軍重新確定了優勢,現在敘利亞的重新統一已經是指日可待。我想如果當初卡扎菲能夠“睿智”一點,接受美國敵人的支持,絕對不會像當初一樣“兵敗如山倒”,因為有些人需要“文章”做,但可惜卡扎菲沒有這麼做。


雖然我們大家都知道俄羅斯和伊朗選擇支持敘利亞必然是因為桌子下面有一些“見不得人”的交易,這個交易也必然是敘利亞主權的缺失,但對於阿薩德政府來說,能夠繼續維持統治,已經是很不錯的事情了,自

然也就管不得那麼多的事情。

我是頭條作者歷史十二郎,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歷史十二郎


原因其實不難理解,主要做三個解釋吧!

第一,巴沙爾有外力支持。伊朗、俄羅斯、真主黨等都是巴沙爾的“小夥伴”。但是反觀卡扎菲同志,一個朋友都沒有!

巴沙爾的人緣比卡扎菲好多了。卡扎菲得罪了很多人,不光是西方,就連阿拉伯世界很多人對他也看不上。所以當年美國要在利比亞劃設禁飛區的時候,聯合國投票竟然能通過,連中俄都沒有阻止。這等於把卡扎菲給“軟禁”了。為下一步出兵奠定了基礎。

巴沙爾的敘利亞則沒什麼禁飛區,本來要設立禁飛區,但俄羅斯一票否決了。同時俄羅斯、伊朗、真主黨等國家和組織直接派兵支持巴沙爾政權,卡扎菲則孤軍奮戰。

第二,巴沙爾的政府軍主要是針對反政府武裝,因此相對容易。而卡扎菲所遭遇的是多國部隊,這也比反政府武裝難打多了。

巴沙爾打擊的主要是反政府勢力,他們大部分是烏合之眾,沒有政府軍那麼大的戰鬥力,所以打敗他們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

卡扎菲面對的則是英國法國美國等武裝力量,這些人的戰鬥力要比巴沙爾對付的反政府勢力強大得多。

所以雙方面對的敵人是不平等的,這就導致了戰爭結局的完全不同。

第三,美國等西方國家沒有直接出兵推翻巴沙爾,主要是在反對ISIS等恐怖組織。而西方明確認定是要推翻卡扎菲的。他當然在劫難逃了。

美國也好,其他西方國家也好,對巴沙爾政權雖然不喜歡,雖然也想讓他下臺,但是並沒有直接出兵推翻他。

比如美國,一直在該國東北部地區存在,並沒有將軍隊派到巴沙爾統治核心區的西部和西南部。也就是說美國根本沒想派兵直接與巴沙爾面對面打一仗。何況美軍在敘利亞只有2000多人,這就是根本不想用自己的力量推翻巴沙爾的原因。

但是對卡扎菲,西方則是下了大力氣的,是公開有大部分登陸利比亞,一定要置他於死地的。西方軍隊也是面對面與他們戰鬥的。這就是巴沙爾能存活至今,卡扎菲則很快就失勢的最大不同之一。


你如何看待這個話題?


木春山談天下


敘利亞局勢之所以沒有沿著突尼斯、埃及、也門、利比亞等國的軌跡演變,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從統治者個人性格和行為做派上來看,巴沙爾算得上是有風度、有修養的男人。很多采訪過他本人的中國記者,都覺得這位一米九的大個子總統很有風度,十分尊重女性、彬彬有禮、沒有什麼架子,表面上看的確同西方媒體描述的“邪惡的,沾滿人民鮮血的獨裁者”不太吻合。

2015年11月,敘利亞政府正處於反政府武裝和伊斯蘭國雙重打擊下,鳳凰記者曉田受邀對巴沙爾·阿薩德進行專訪。進入採訪間時,阿薩德示意女士先行,表情輕鬆,態度溫和。當日,政府軍跟反對派交火前線就在大約50 公里外的郊區。

一部熱播的美劇《暴君》實際上寫的就是阿薩德一家,電視劇主人公出身動盪的中東獨裁元首之家,作為次子,從小並未被安排接班,在西方當醫生,醫術精湛,娶了一個時尚的金髮妻子,卻因為兄長車禍坐上了龍庭。

現實的情況是:巴沙爾原本沒有太多政治抱負,只是默默地做著一名稱職的眼科醫生。不料,1994年,他爸爸原本培養的接班人巴希爾·阿薩德(巴沙爾長兄)因車禍身亡,巴沙爾從成了總統接班人。巴沙爾把醫生那種認真嚴謹的作風發展到了日常,不是那種隨心所欲,放縱情懷的獨裁者。

阿薩德是個用情專一,熱愛家庭生活的男人。

然而,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正好詮釋了相反的一面,行為高調,十足的性情中人。比如,自己做上校做了40多年(卡扎菲是埃及的前總統納賽爾的超級粉絲,因為納賽爾取得政權的時軍銜就是上校,所以自己不超越偶像的軍銜,以表示崇敬和尊重),搞得全國最高軍銜就到上校為止。

他本人出國不住高檔賓館,只認帳篷,甚至在2009年出席20國峰會的時候還把自己的帳篷搭建在人家意大利會場外的草坪上,拒絕入住賓館,還隨身帶個駱駝(喝奶用)。平日處理政務,甚至會見外賓,都是在帳篷中進行的。

而且到哪裡都是罵罵咧咧的,一路罵到聯合國,比如,2009年在聯合國大會的演講中,卡扎菲講到激動處還撕毀了手中的《聯合國憲章》(下圖),整個發言持續了足足96分鐘,而本來聯大給每個領導人的時間只有15分鐘.。卡扎菲時期的利比亞,不能背誦“卡扎菲語錄”——綠寶書(下圖),就有被暴打,關進監獄的危險。

另外,卡扎菲個人生活也比較神秘和混亂,還非常高調的招募女保鏢,特別影響國際聲譽。

不過人家父子幾人都是條漢子,他本人也像一位上校一樣,真正戰鬥到了最後一刻。

第二、俄羅斯的重視程度不同。畢竟從歷史傳統還是目前形式來看,只有俄羅斯具備和美國死扛的動力+能力。再看敘利亞的地理位置,相當於俄羅斯的門戶(下圖),除了敘利亞,周邊的國家除了向來不和群的伊朗,就是美國的好基友以色列,和親美的阿拉伯國家們,敘利亞成了俄羅斯中東碩果僅存的據點。


所以,敘利亞對俄戰略上十分重要。俄羅斯幾乎在全力支持阿薩德、為阿薩德政府的出武器、出裝備、出錢、出技術,出參謀人員,甚至出兵,決定性的增加了敘利亞的防衛能力。例如,敘利亞防空能力和防導彈能力比較強大——裝備了為美國量身打造的,全套俄羅斯防空防導彈系統。而且,本來俄羅斯就在敘利亞有數個軍事基地和駐軍,如國美國輕舉妄動,將會付出沉重的代價,比如,俄官方多次聲言,如美英法對敘利亞打擊時傷到俄士兵會毫不留情的堅決還擊。

因此,某種程度看,敘利亞政府與反政府武裝的對峙,就是倆大國間接的較量,近年來,美國第五代戰機F22頻繁現身敘利亞,刺激的俄羅斯也出動了蘇57戰機。

另外,敘利亞又是離伊朗的近鄰,如果阿薩德被推翻,真成立個親美政府,伊朗也受不了,作為中東大國的伊朗,其立場也不容忽視。所以,巴沙爾在國際上不是孤家寡人,敘利亞政府軍也不是一個人的戰鬥。

相反,作為北非國家的利比亞,對俄羅斯的地緣戰略重要性遠遠比不上中東地區,而且又趕上了2011年“阿拉伯之春”,沒“乾爹”保護,最終落得身死國衰。

第三、歐洲的小夥伴們不如以前那麼乖,不好使喚了。美對歐盟已經撕破臉,對北約的防務費用問題也出現諸多摩擦。美國想再集結個“多國部隊”,對敘利亞發動大規模的戰爭,並不現實。英、法、德,加拿大等國的離心力在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和日常吵吵中不斷加大。

第四、阿薩德有一隻訓練有素的,效忠政府和國家元首的正規軍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敘利亞共和國衛隊(下圖)是敘利亞武裝部隊中最精銳、戰鬥力最強的軍隊,指揮官是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的弟弟馬希爾·阿薩德。而且,在這個穆斯林國家,軍隊的高層甚至可以由基督徒來擔任,這個放到其他阿拉伯國家簡直是無法想象的。


相比之下,卡扎菲的軍隊主力卻是僱傭軍。主要來自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哥倫比亞等國,這些僱傭兵確實戰鬥力強悍。但是,畢竟是花錢購買的服務,沒有什麼民族、家國情懷,當卡扎菲資金被凍結後,樹倒獼猴散,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僱傭兵和女保鏢們便各奔前程,只留下卡扎菲父子直面反對派武裝。

總之,對比阿薩德,卡扎菲本來實力就一般,加之,個人行為做派長期不被主流社會認可,在地緣上沒有敘利亞那樣重要,還沒有大國罩著,最終不免落得身死國衰。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就因為卡大佐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五老大全部得罪光了!

因此,當美國歐洲聯合對卡扎菲動武的時候,五大常沒有一個站在卡扎菲這邊。當他想向外界求助,試圖尋求避護時,除了委內瑞拉外居然沒有一個國家願意收容他!至於卡扎菲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跟他做人不地道有關:前面以“反美英雄”自導時,炸民航,襲擊美國駐外利益場所,扛起亞非拉的“反美”大旗以領袖自居……然而,當他與美國妥協之後,不僅向美國與歐洲繳出所有的核生化研發情況,還順道出賣了之前協助他進行這些研發的夥伴的情報!這讓他成為美歐的“座上賓”,比如說與美國總統勾肩搭背,與意大利總理稱兄道弟……如此多變且驟變的態度讓他徹底去了真正的朋友。

卡扎菲執政末期,他只相信自己的家人,甚至不相信朋友,因此,當國防軍上下寧願請外國僱傭軍也不交權給自己曾經出生入死的兄弟時,這意味著卡扎菲的軍隊也成了私家軍,而當國家面臨著壓力時,這些只是看錢的軍隊當然不會與卡扎菲共生死,而國防軍也就是冷眼旁觀,反對派武裝越來越強。

反觀阿薩德政權。由於執政的是敘利亞少數民族派阿拉維人(包括總統阿薩德在內)。這些執政者深知,如果失去政權,沒了核心,那麼阿拉維人將會被淹沒在憤怒的海洋裡,阿拉維全族面臨著滅頂之災。因此,以阿拉維人為骨幹的軍隊官兵拼死作戰,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背後是家人。沒了他們,所有的家人也無一倖免。

同樣重要的是,敘利亞有鐵桿的國際盟友,最早是黎巴嫩真主黨民兵入境助戰,緊隨其後的是伊朗正規軍革命衛隊集體入境參戰,最後是俄羅斯空天軍和陸軍大量入境作戰。如果沒有這些國際因素的支持,那麼巴薩爾同樣早就結束了。

同樣,世俗且開明的阿薩德還獲得了敘利亞社會精英層的支持。他們認定,如果不是巴沙爾阿薩德執政,那麼日子會更可怕,因為逆世俗化會迅速崛起,讓他們不得不離開。有了社會精英層的支持,巴沙爾至少保持了敘利亞基本面的穩定。


邱永崢


卡扎菲、薩達姆、穆巴拉克,曾經一個個在西亞北非強悍得不得了,但在美歐政治、軍事、情報干預之下,一個個倒下了,反倒是巴沙爾·阿薩德卻挺住了,還一挺挺了快8年,這一點可以說是有點預料之外,情理之中。

回答這個問題,讓小編想起了親歷的幾個小故事。

2011年,敘利亞戰爭剛開始時,小編為了做年終稿,採訪了好幾位中國前駐中東大使,得出的結論就一條“阿薩德短期內應該不會下臺。”

2012年,小編前往敘利亞駐華大使館專訪敘利亞駐華大使穆斯塔法,當時他剛從駐美大使任上轉來北京。記得當時他說:敘利亞危機與總統無關,與美國的政策有關,敘利亞人能不能挺住,關鍵要弄清楚究竟誰是製造內戰的黑手。

2013年,小編採訪伊朗負責阿拉伯和非洲事務的副外長阿米爾,當時伊朗已深度介入敘利亞危機。阿米爾當時就說:巴沙爾政府仍有效控制著國內局勢,美歐對敘利亞有大誤判。

2014年6月,敘利亞大選前,小編再次採訪敘利亞駐華大使穆斯塔法當時,他回答了小編一堆疑問,最根本的一點就是“沒有人不能被替代,但巴沙爾仍是敘利亞人的最優選擇,沒有這一點,敘利亞政府不可能撐到現在”.

現在看來,當時的這些分析或是表態頗有幾分道理,絕非只是簡單的站隊。從2015年到2018年的發展,小夥伴們也看到了,阿薩德竟然沒像卡扎菲那樣倒下,反倒力挽狂瀾,頗有平亂的勢頭。

回到題主的問題,為什麼阿薩德行,卡扎菲不行,小編以為是就因為三點:

其一,守住了國內的民心

不論如何敘利亞再分裂,但阿薩德對於阿拉唯人來說是無法選擇的、不可放棄的,因而,阿薩德得到了軍中相當多高層將領的支持。而且,隨著戰局,越來越多看清局勢、懷念和平日子的遜尼派民眾也迴歸支持,這是阿薩德國內民心基礎與保障。

卡扎菲則不具備這一點,利比亞本質上仍是一個部落社會,真正支持他恐怕只有他自己的部落,其他早對他有強烈不滿,因而,戰事一起,卡扎菲的民心已所剩無幾。

為何說民心重要,這是因為它既是爭取內部團結的基礎,也是爭取外部支持的根本所在。此處參見曾一度獲得西方支持的利比亞反對派政客們,因沒有得到國內民心,最終仍難以成事,終就被西方放棄。

其二,關鍵時候抱準了大腿

因為什葉派的信仰、美國與伊朗矛盾、伊朗與中東遜尼派的矛盾,決定了伊朗對阿薩德的支持是真正的,有實質的,不是投機性。

因為美俄矛盾、俄羅斯在敘利亞利益、俄羅斯對中東的野心,決定了俄羅斯對阿薩德的投入與支持是精準的、關鍵的。

這兩個外部支持,一個是全球性大國、一個地區性大國,絕對舉足輕重。這也是卡扎菲迅速倒臺的原因所在。卡扎菲原本也有一個大國後臺的,就是埃及,可是因為卡扎菲執著搞阿拉伯聯邦,把埃及、伊拉克等得罪了個遍,所以,利比亞危機發生時,自然也就無人搭救。


其三,領導人的戰略眼光和手段

卡扎菲這個人雖統治利比亞幾十年,但根子裡就是一個酋長,只在乎一個部落酋長在乎的事,無非權力、地盤、財富與女人。

相比之下,阿薩德卻是一個接受了完整西方教育的博士,他熟悉西方社會、政治的運作流程,知道如何以西方的方式來與西方周旋,明白如何以戰略利益換取生存空間。這是他在俄羅斯、伊朗、黎巴嫩乃至東方大國採取的策略,現在看來,很是奏效。

有了這三點,小編覺得阿薩德最終是能夠力挽狂瀾擺平內戰的。小夥伴們有沒有留意到這幾天大馬士革正在開博覽會,數百家大國公司都去參展了。再看看利比亞,還是諸侯混戰。


陳一諾


因為阿薩德有一支絕對忠於他的阿拉維派軍隊,而卡扎菲只有靠錢招來的僱傭軍。

阿薩德和卡扎菲分別是敘利亞和利比亞兩個阿拉伯國家的領導人,這兩個國家先後都在2012年前後被捲入“阿拉伯之春”的國內鉅變中,國家陷入內戰。

但不同的是,六年的時間過去了,敘利亞總統阿薩德不僅依然牢牢掌控著權力,而且已經收復了全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領土。

而卡扎菲早在2011年就已經被叛軍打死,他身後的利比亞至今仍然處於武裝割據和動盪不安的內戰中。

敘利亞和利比亞兩國領導人截然不同的命運,有很多內在的和外在的原因,包括外來軍事打擊,俄羅斯、伊朗及真主黨援助等等,然而最主要的原因在於:

敘利亞總統阿薩德有一支忠於他的軍隊,卡扎菲依靠金錢堆起來的僱傭軍卻是一盤散沙。

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出身於阿拉維派,這一派佔敘利亞總人口比例只有15%,但在敘利亞軍隊中,卻有80%以上的軍官屬於阿拉維派。

阿拉維派之所以佔如此高的比例,主要是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在法國殖民期間故意吸納少數派阿拉維人進入軍隊,從而控制占人口絕大多數的遜尼派穆斯林;二是因為老阿薩德統治期間,對軍隊的長期清洗和絕對控制。

敘利亞內戰爆發以後,基層的遜尼派士兵和低層軍官一度大量叛變加入叛軍,雖然導致敘利亞軍隊大量失血,但也有一個反作用,即反而在某種程度上純潔了敘利亞政府軍的構成。

由於叛軍在內戰初期,對政府軍俘虜和阿拉維派居民的無節制殺戮,導致政府軍內部意識到一旦戰敗命運將會無比悲慘,反而強化了阿拉維派的戰鬥到底精神。

相比之下,曾經號稱軍事實力僅次於伊拉克的利比亞軍隊,卻沒有敘利亞政府軍那種血戰到底的精神。

卡扎菲不太信任利比亞軍隊,時刻擔心有人兵變推翻他,於是就想通過花錢請僱傭軍作為其精銳部隊。

然而,僱傭軍只忠於美元,當西方國家凍結了卡扎菲政權的資金來源後。大批僱用兵紛紛離心離德,卡扎菲部隊的戰鬥力因此嚴重縮水,最終也加速了卡扎菲政權的崩潰。

因此,槍桿子裡出政權這句話永遠都是真理名言,卡扎菲和阿薩德的截然不同的命運正說明了這個道理。


歷史有時很有趣


阿薩德政府軍打到2018年收復了敘利亞超過70%的國土面積,並且今日還對伊德利卜省發起了大規模攻擊,意圖收復敘利亞全境的雄心已經不用多說。對比曾經的卡扎菲,卻遭到國內反政府武裝、北約和民眾的全面反對最終一命嗚呼,這個中自有不少原因存在。


阿薩德有他國力保和支持,而卡扎菲把世界大國得罪了個遍

阿薩德之所以在大廈將傾之際能夠力挽狂瀾直至到現在佔據了國內的絕對優勢,其關鍵原因在於阿薩德得到了俄羅斯力保和伊朗、黎巴嫩真主黨武裝的大力支持,俄羅斯出兵好幾萬人,耗資數十億美元來扶持阿薩德政府,使得苟延殘喘的阿薩德政府獲得了絕對的的保命權。而伊朗和真主黨武裝雖然影響力沒有俄羅斯那麼大,卻也是給出了巨大支持,派出大量軍人參與政府軍的作戰。而卡扎菲呢,在數十年執政生涯裡不僅將世界大國得罪了個遍,而且連中東和非洲一眾國家都對卡扎菲心有怨言,在國際上幾乎沒有國家願意為卡扎菲發聲,更別提支援了。卡扎菲的倒臺是必然的。


敘利亞民心沒有太遠的背離,而卡扎菲到後期已經註定眾叛親離

敘利亞民眾雖然在2011年時強烈反對敘利亞政府,但是敘利亞政府終究沒有像極端組織和反政府武裝那樣虐待民眾和無視生命,縱然阿薩德執政開始那十年國內經濟和民生問題層出不窮,直到阿薩德勢力最為微弱的時候也都還有大批民眾對阿薩德政府是支持的,而到現在民意更是一邊倒的支持阿薩德,卡扎菲的執政長達四十多年,卻完全是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服務,極盡奢侈腐敗讓民怨沸騰,依靠石油帶來的短期繁榮掩蓋不了利比亞的積弊,在利比亞內戰爆發之後,卡扎菲以為會有很多人支持他,結果他發現民眾和北約、反政府武裝都成了自己的反對者,眾叛親離導致卡扎菲死在了自己人手上。


現在中東地區對“阿拉伯之春”的思考更加成熟和理性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敘利亞戰爭和利比亞內戰都是西方渲染之下引發的“阿拉伯之春”所帶來的,在21世紀初中東和非洲不少國家都陷入發展困境,在那個時候的民意和輿論是較為狂熱和激進的,在這種氛圍之下,穆巴拉克、卡扎菲等中東強人紛紛倒臺,而歷經數年之後,現在中東北非的民意和輿論對於阿拉伯之春有力了更為理性和成熟的思考,依靠暴力推翻執政者並不一定會帶來新的幸福生活,反而暴力和戰爭會將這個國家帶入硝煙與炮火的地獄裡,阿薩德政府現在執政根基相當穩固與“阿拉伯之春”的煙消雲散和民意的清醒有很大關係。


飛龍環球觀察


首先,阿薩德父子長期以來抱住兩根大腿——蘇聯-俄羅斯和什葉派聯盟。

前者不必說,塔爾圖斯軍港從冷戰時成為蘇聯軍事基地,如今更是俄在獨聯體外唯一軍事基地,是俄羅斯海外唯一軍事立足點,僅憑這一點就足以牢牢拖著好大喜功的普京往這臺軍事機器裡添油。

後者則實際上更重要:儘管敘利亞的什葉派是阿拉維特派,和兩伊的十二伊瑪目派差異很大,但什葉派長期以來受排擠,抱團意識濃厚,伊朗為了自保和在中東爭雄,努力維持一條從黎巴嫩真主黨到阿富汗前八黨聯盟的什葉派鏈條,敘利亞則成為這一鏈條中鏈接真主黨和伊拉克什葉派控制區的關鍵一環。內戰打響後外界普遍渲染俄羅斯的出錢出力,實際上幾次重大關鍵戰役,尤其是消耗戰、要點爭奪戰,是靠伊朗志願者和真主黨等什葉派援軍的血肉填出來的。

反觀卡扎菲,先後和五常鬧翻,除了幾個感激“撒糖”的非洲國家外幾乎沒有一個願意填錢填命的真心朋友,關鍵時刻五常中三個助拳來打,兩個冷眼旁觀,自己又曾在世俗和原教旨間搖來擺去,如何擋得住背後有海合會大金主和瓦哈比支持的反對者。

其次,阿薩德的基本支持群體很堅定。

雖然阿拉維特派在敘利亞人口中是少數,但這個派系在奧斯曼和英國佔領時代都是專門當兵、從政的階層,資源和戰鬥經驗豐富,且他們在東地中海這個“教派衝突十字路口”早已養成了“你死我活”的生存本能,雖然在危機不強時不免內訌和自己拆臺(內戰開始之初就是如此),但一旦到了生死關頭就會轉而抱團圖存。而卡扎菲出生於國內排名第四(一說實際上連第四都不算)的小部落,上臺後出於私利不斷給這個小部落大量好處(看看他家鄉蘇爾特就明白了),結果大部落始終離心離德,一旦出現強大反對力量,看似龐然大物的“民眾國”就瞬間土崩瓦解了。

此外卡扎菲及其軍隊的戰鬥力一直很爛,曾創下擁有戰略轟炸機和主戰坦克的正規軍被只裝備皮卡和輕型反坦克導彈的乍得游擊隊一路追殺入本國境內的劣跡,而敘利亞軍隊雖然也幾次敗給以色列,但都不是脆敗,如果敘利亞政府軍的戰鬥力可打65分的話,利比亞政府軍連6.5分都不配。


陶短房


一、毫無疑問,敘利亞是以遜尼派為主體的國家,1963年3月8日敘利亞復興黨(什葉派)通過軍事政變奪取了政權。此後復興黨不斷採取手段,使復興黨成為敘利亞唯一合法的執政黨。1970年時任國防部長的老阿薩德通過軍事政變上臺,除復興黨外執行黨禁,1776年敘利亞發生長達6年之久的持續動盪,對遜尼派(反對派執行焦土政策,約有3萬遜尼派人慘遭慘殺。至2000年,老薩獨裁統治長達30年。其死前小阿薩德年僅34歲,不符合憲法規定的40歲以上繼承總統職務的法定年齡。為了小薩當總統,老薩通過修法,使小薩順禮成章繼承了其父的總統寶座。

'

二、2011年1月16日,敘利亞國內爆發反政府示威遊行,遭到了敘利亞政府的武力鎮壓,最終於3月15日由示威遊行迅速升級為全國性的全面武裝衝突,至2015年底,敘利亞國土面積的3/4已為國內各類反對派所控制,阿薩德政權面臨下臺被審判或逃亡的選擇。而小阿薩德為了一己之利,引狼入室,賣國求榮,利用俄羅斯顧傭軍與伊朗革命衛隊殘酷敘利亞人民,使數百萬上千萬敘利亞人民流離失所,數以萬計敘利亞人死於非命 。阿薩德賣國求榮的行為必然會遭到歷史的審判…


知研42791366


老實說雖然卡扎菲是一個梟雄,但是在治理國家這個方面,他與阿薩德父子相比還是有所不如的。

卡扎菲之所以會死,不僅僅是在石油政策上撩了美國的虎鬚,而且由於他在後期過於張狂,竟然想要成為非洲之王,這引起了很多非洲國家的不滿,結果導致利比亞遭到北約攻擊時,其他國家都不理睬卡扎菲,坐視利比亞被戰火吞沒。

此外卡扎菲和阿薩德兩個人最大的區別,就是在戰略視野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導致巴沙爾選擇俄羅斯人作為戰略盟友時,卡扎菲選擇了法國這個不靠譜的國家,而正是由於這種選擇才導致了卡扎菲最後被殺的慘劇。

一個國家在對外關係上,選對盟友真的很重要。

說句實話,為什麼卡扎菲政權會倒臺,而敘利亞政權不會倒臺,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這兩個國家選擇了不同的盟友。

從軍事角度上將,利比亞內戰的激烈程度實際上並不如敘利亞內戰,在敘利亞戰場上,不僅有美、英、法等西方強國的鼓動,而且還有以沙特為首的阿拉伯遜尼派國家的資助,敘利亞政府軍可以說是困難重重。

實際上到2014年的時候,阿薩德政權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就連俄羅斯總統普京都做好了阿薩德家族流亡俄羅斯的準備,但是最終阿薩德政權能夠轉敗為勝,除了阿薩德堅決不肯流亡以外,同為什葉派的伊朗政府對敘利亞的大力支持,以及俄羅斯在2014年最終決定出兵干預敘利亞內戰,則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正是因為俄羅斯政府以不惜與美國一戰的堅定態度來支持阿薩德政權,才使得美國始終不能下定決心在敘利亞戰場上與俄羅斯開戰。最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猶豫中漸漸喪失了戰略主動權,讓俄羅斯在兩年的時間裡,扭轉了政府軍在內戰中的被動局面,並最終轉危為安。

與敘利亞相比,卡扎菲就慘多了,因為他選了不靠譜的盟友,那就是法國。卡扎菲為了拉近與法國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盡心盡力,不僅出資5000萬歐元去“幫助當時的薩科齊參與總統選舉,而且還為了討好歐盟,決定將本國的石油出口結算貨幣從歐元改成美元。

而正是由於卡扎菲擅自改變了本國石油出口結算貨幣,才導致了利比亞遭遇了滅頂之災,而令人諷刺的是,領頭拿刀子捅利比亞的,就是他的盟友——法國。

“天狂有雨、人狂有禍”,卡扎菲晚年的遭遇,就是這句諺語的真實寫照。

卡扎菲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人,年輕的時候就很張揚,等到了老年,這種張揚就變成了不知所謂的狂妄,其狂妄的性格使得他在人生的最後幾年裡,做出了很多不符合領導人的舉動。

卡扎菲有多狂,他曾經在聯合國大會上公開斥責美國是帝國主義,並在發言的時候憤怒的撕掉聯合國憲章;他敢在非洲國家領導人峰會的時候,把胳膊架在其他國家領導人的肩膀上拍照,他敢讓其他的非洲國家、部落封自己為“萬王之王”。

正是由於這種個性上的狂妄,讓卡扎菲政權在國際上漸漸變成了孤立無援的狀態。當利比亞國內發生內亂,以及遭到北約空襲的時候,其他有往來的國家紛紛收手旁觀,反應冷淡。在世界上一個願意為利比亞說話的強國都沒有。

而相比之下,敘利亞阿薩德父子就顯得要低調得多,不僅老阿薩德在國際外交中始終與美蘇等強國都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而且在小阿薩德執政時,也表現出了極為出色的外交才能,與周邊的伊拉克、約旦、伊朗、俄羅斯等國都保持著非常穩固的外交關係。

所以在敘利亞內戰中,俄羅斯、伊朗都給予了敘利亞以強有力的支持,不僅在軍事物資上極力滿足敘利亞政府軍的需要,而且伊朗、俄羅斯還在內戰中出動精銳部隊參與政府軍的作戰。正是這種盟友強有力的支援,才使得阿薩德政權能夠轉危為安,逃過了美國的“死亡之手”。

對於一個領袖而言,從來都是“可以馬上打天下,但是絕不能馬上治天下

卡扎菲政權和阿薩德政權本質是一樣的,因為他們都是通過發動軍事政變起的家。但是在隨後的國家治理上,兩國領導人卻走上了不同的道理,卡扎菲選擇了自由浪漫的治理國家,而阿薩德則選擇了嚴謹科學的治理國家。

最後卡扎菲在動亂中被暴徒開槍打死,走完了他自由浪漫的一生,而巴沙爾.阿薩德則在自警中求得生存,終於熬過了內戰最艱難的歲月,重新迎來美國最終放棄顛覆政權,保住了國家的存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