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古代有考中狀元的沒?

G點高手加藤鷹


據統計,自唐朝開科到清末1905年廢除科舉,在這一千多年中,江西出過進士一萬餘人,而全國的進士總數十萬餘人。

換言之,歷代進士中,有十分之一是江西人。

此外,據《江西狀元譜》中的介紹,在歷次殿試中,江西狀元共28人,具體如下:



1、王徽(唐714-794年),字季友,南昌人,736年狀元,著有《龍澤遺稿》等。

2、盧肇(唐 818年-?),字子發,新喻人,843年狀元,著有《海潮賦》、《文標集》。

3、易重(唐-不詳),字鼎臣,宜春人,845年狀元,著有《寄宜陽兄弟》等。

4、何喬,德化人,五代狀元。

5、樂史(五代 930-1007年),字子正,宜黃人,930年狀元,著有《太平寰宇記》等。

6、王克貞,字守節,廬陵人,952年狀元,編修《太平廣記總類》,參編《太平御覽》。

7、馬適,字志達,湖口人,962年狀元。

8、劉輝(宋1030-1065年),字之道,鉛山人,1059年 狀元。



9、彭汝礪(宋1042-1095年),字器資,饒州人,1065年狀元,著有《易義》、《詩義》等。

10、何昌言(宋1067-1126年),字忠孺,臨江人,1097年狀元。

11、汪應辰(宋1118-1176年),字聖錫,玉山人,1135年狀元,著有《文定集》等。

12、徐元傑(宋1196-1246年),字伯仁,上饒人,1232年狀元,著有《梅野集》。

13、張淵微,字孟博,新城人,宋 1247年狀元。

14、姚勉(宋1216-1262年),字述之,高安人,1253年狀元,著有《雪坡文集》。

15、文天祥(宋1236年-1283年),廬陵人,1256年狀元,著有《過零丁洋》、《正氣歌》等。

16、吳伯宗(?-1384年),金溪人,1371年狀元,明朝首位狀元,著有《榮進集》等。

17、朱善(1340-1413年),字備萬,豐城人,1375年狀元,著有《詩經解頤》、《史輯》等。

18、胡廣(明1369-1418年),字光大,吉安人,1400年狀元,著有《胡文穆雜著》等。

19、曾棨(明1372-1432年),字子啟,永豐人,1404年狀元,著有《曾棨集》、《西墅集》。

12、蕭時中,吉安人,1411年狀元,著有《曲山三蕭遺集》。

13、陳循(明1385-1462年),字德遵,泰和人,1415年狀元,詳見《明史·陳循傳》。

14、曾鶴齡(明1383-1441年),字延年,泰和人,1421年狀元,著有《中晚集記》等。



15、劉儼(明1417-1457年),字宣化,吉水人,1442年狀元,詳見《明史·劉儼傳》。

16、彭時(明1416-1475年),字純道,安福人,1448年狀元,著有《可齋雜記》。

17、王一夔(明1425-1487年),字大韶,新建人,1460年狀元,著有《古源集》等。

18、彭教(明1438-1480年),字敷五,吉水人,1464年狀元。

19、羅倫(明1431-1478年),字彝正,永豐人,1466年狀元,著有《一峰集》等。

20、張升,字啟昭,南城人,1469年狀元,著有《柏崖文集》等。

21、曾彥,字士美,泰和人,1478年狀元,著有《中晚集記》等。

22、費宏(明1468-1535年),字子充,鉛山人,1487年狀元,著有《費文憲集選要》等。

23、舒芬(明1484-1527年),字國裳,南昌人,1517年狀元,著有《梓溪文鈔》)等。

24、羅洪先(明1504-1564年),字達夫,吉水人,1529年狀元,著有《念庵集》等。

25、劉同升(明1587-1645年),字晉卿,吉水人,1637年狀元。

26、戴衢亨(1755-1811年),字荷之,大庾人,1778年狀元,著《震無咎齋詩稿》等。

27、汪鳴相,字郎渠,彭澤人,1833年狀元。

28、劉繹(1796-1878年),字瞻巖,永豐人,1835年狀元,主撰《江西通志》等。

(按:狀元名號、生卒年代等或有誤,或有遺漏,待查)


坑爹史冊


江西物華天寶,人傑地錄,自隋朝開科取士,經唐朝逐漸完善科考制度,到清代,據有關人士初統計,江西共湧現出44名文狀元,5個武狀元,2個恩賜狀元,進士11105人。值得一提的是在明代科舉考試中,江西出了兩件震動全國的事情,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狀元胡靖、榜眼王艮、探花李貫都是江西吉安府人,連二甲第一名吳博、第三名朱塔也都是江西人,在前6名中江西人佔了5名;二是永樂二年(1404年)甲申科,狀元曾棨、榜眼周述、探花周孟,二甲第一名楊相、第二名宋子環、第三名王訓、第四名王直,都是江西吉安府人,囊括了前七名。這兩樁科舉盛事,而且是連續的兩科,可算是科舉取士的奇蹟。可見古代的江西,確是文風很盛,名副其實的“人傑地靈”的文化之鄉。江西文狀元中,沒有出現奸賊敗類,而且出現了人們所敬慕的愛國民族英雄文天祥,忠於祖國、威武不屈的精神,為我中華民族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沐銀河看日出myhkrc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南宋末期官員、抗元英雄。南宋末期吉州廬陵富川(今江西吉安縣)人,漢族江右民系,初名雲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後,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祐四年(1256年)在殿試中被宋理宗拔為第一後(狀元),後再改字宋瑞,後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在宋朝最後被封為信國公。

宋亡後,被俘到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對他提出做官或處死的條件,希望文天祥考慮,文天祥卻提出希望隱居深山的條件。最終,文天祥選擇處死,與陸秀夫和張世傑當時被並稱為「宋末三傑」。

明景泰七年,追諡忠烈(一稱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