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恭幾十個人是怎麼守住北匈奴兩萬人圍攻一年的?是不是歷史誇大了,還是真有其事?

大衛威爾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真實真實歷史。

說起來,耿恭之所以能面對幾十倍的匈奴騎兵,堅持防禦,也是可能的。

第一,耿恭駐守要塞非常陡峭

疏勒城附近的要塞,是漢軍精心修建的。

要塞依山傍水,地勢險要。

在古代,無論中國外國,面對這種堅固又險要的要塞,沒有太多辦法。

匈奴騎兵利害的是騎射,但對攻城就沒意義。

漢兵最強的就是弓弩,又居高臨下,威力強了一倍也不止,射程也遠得多。

匈奴騎兵強攻,就要攀爬山體,成為幾百名漢軍弓弩活靶子。

這種情況下,久攻不克是正常的。

第二,並非一定要把漢軍消滅不可

疏勒城的要塞並非扼守什麼戰略要道,打不打其實也無關大局。

只是匈奴王出於政治考慮,試圖將漢軍徹底打出西域。

但久攻不克情況下,匈奴王認為沒有必要付出太大代價去進攻。

當時認為,殺光這300漢軍,匈奴人要死3000人。

匈奴是遊牧民族,人口稀少,一個很大的部落也不過一二千戰士。

3000人的死亡太多,也沒有必要。

第三,疏勒城具有長期堅守的條件

疏勒城有水源,匈奴曾經切斷過但因有地下河所以沒生效。

同時,漢軍還存有糧食,雖然最後到了吧弓弩上用動物筋腱做的弦和盔甲上的皮革等都統統煮了吃了,甚至還吃了匈奴使者。

然而,畢竟糧食也支持了好幾個月。

第四,車師人並不賣力

車師人是被匈奴打敗,不得已投靠匈奴。

車師王很聰明,一旦漢軍被消滅,自己就沒有利用價值,恐怕要被匈奴攻擊。

所以,車師人一面裝作進攻,一面偷偷給耿恭提供情報和糧食,希望漢軍儘量長時間堅守。

第五,大漢精兵,不是匈奴胡虜可以相比的。

很多人認為漢兵不如 匈奴人,其實這是很大的誤解。

漢軍職業軍人各方面都是非常強悍的,絲毫不亞於匈奴那些牧民。

300耿恭的部隊和後來救援的範羌2000精兵,在新疆轉戰1年多,面對數萬匈奴大軍。

耿恭300部隊等援軍翻過冰封的天山到達是,只剩26人,卻無一人投降。

這些26人最後回到玉門關的時候,僅剩下13人了。

當時駐守玉門關的中郎將鄭眾給皇帝上疏為13勇士請功:“恭以單兵守孤城,當匈奴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百千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宜蒙顯爵,以厲將帥。”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薩沙


不是被歷史誇大,這是歷史事實!

另外,耿恭守城的士兵不是幾十人,而是大約200人。

在疏勒城攻防戰之前,耿恭手下大約有500人,駐紮在金蒲城,在匈奴攻擊友軍的時候他派了300人去支援,結果大軍在半路上遭遇匈奴主力全軍覆沒,所以耿恭手下就剩200人了。

300漢軍的犧牲也能看出漢軍的血性。當時匈奴大軍上萬是漢軍的30多倍,大家都是騎兵,假如漢軍遠遠看到匈奴人過來趕緊逃走,是可以安全返回營地的。但是這支僅有300人的部隊卻勇敢的迎了上去,雖然結局已經註定,但他們以自己的生命為耿恭爭取到了時間。其勇敢精神不輸於西方人宣傳的300斯巴達勇士。

有 了這支漢軍的阻擊,耿恭得以有時間組織抵抗,當時除了漢軍之外,還有數千僕從國士兵,所以人數還不少。匈奴人的第一次攻擊宣告失敗!

然後耿恭利用大雨天能見度低的機會襲擊匈奴人的大營,打了個措手不及,所以雖然耿恭人們不多,但這幾次作戰已經讓匈奴人瞭解到漢軍的戰鬥力,不敢小瞧。這就讓耿恭在日後的守城中雖然人數處於劣勢,但士氣上看耿恭部反而處於優勢。

由於前期已經損失300人,耿恭手下的漢軍只有200人,以200人硬鋼20000人顯然是以卵擊石。

於是耿恭從金蒲城撤離,來到了易於防守的疏勒城。

而疏勒城只有兩個籃球場大小,耿恭部防守起來綽綽有餘。

而匈奴人在攻打疏勒城的時候難以展開軍隊,所以雙方在疏勒城的攻防戰漢軍雖少也看不到明顯的數量差距,再加上有城牆加成,匈奴人想要攻下來就更難了。

實際上古代攻城難度非常大,所以《孫子兵法》裡說有十倍的軍事優勢的時候才可以去攻城。

匈奴人對疏勒城進行了攻擊,由於不能展開部隊,他們只能以添油戰術來和漢軍拼消耗,這就變成了以己之短克敵之長。

漢朝時期有人曾經分析過漢匈士兵的優劣,認為漢軍兵利,匈奴馬快!所以匈奴人強在騎兵機動性,而漢軍強在裝備。

匈奴人從戰馬上下來爬到城牆上和漢軍肉搏,無疑放棄了自己的優勢。

除此之外,漢軍擅長步戰,當時有一漢敵五胡之稱,即便是裝備一樣,也可以以一敵三,也就是說一名漢軍士兵可以對抗三到五名蠻族士兵。

而漢軍在城牆上以逸待勞使自己的優勢越發明顯,足以以一敵十。所以,漢軍守不守得住疏勒城,就看體力能不能支撐得住!

於是,最終匈奴人只能通過圍困的方式逼迫耿恭投降。

這是最致命的,疏勒城本來就小,裡面缺少軍需儲備,很快漢軍就斷糧了。雖然當時有車師王后秘密派人救濟(車師王后為漢朝公主),但杯水車薪,漢軍只能將所有能吃的東西吃掉,比如弩上面的動物筋。

很快又一個壞消息來了,匈奴人切斷了通往疏勒城的水源。

據說,人在不吃飯的時候可以挺23天,假如不喝水可以堅持3-5天,除了身體素質的關係外,環境的溼度影響也非常大。

疏勒城所在的西域地區,常年缺少降水空氣極為乾燥,所以沒有水的漢軍用不了幾天就得全渴死。


城內的漢軍挖地15丈,也沒有找到水源。這時候耿恭已經近乎絕望,他拜向這口枯井,希望上天能夠賜水。

天無絕人之路,誰成想這時井中忽然湧出甘泉,周圍士兵無不歡呼雀躍。

這股泉水對城內外形勢的影響是深遠的,對城內的漢軍來說,不僅解決了飲水問題,也他們相信天佑大漢,更加堅定了抵抗的決心。而對於城外的匈奴人來說,他們也認為一股神秘力量在保護著城中的漢軍,士氣越發低落。

所以,當耿恭命人將水潑向城外的時候,虜出不意,以為神明!

於是,匈奴人放棄困死耿恭的想法,而是派出使臣招降。

匈奴人的條件極為豐厚,只要耿恭投降,匈奴單于願意將女兒嫁給他,並封他為白屋王。

耿恭假意答應,將使臣騙上城牆,當著所有匈奴人的面親自將其擊殺,並吃其肉喝其血。耿恭用這種方式告訴匈奴人,投降不可能!

匈奴人大怒,發動了更為猛烈的攻擊,但疏勒城上的大漢旗幟巍然不動。一陣猛攻之後,匈奴人就撤下去了,自從城中出現甘泉,他們已經知道憑藉武力是無法攻破這座城池的。這次攻擊只是一次憤怒的發洩罷了!

但是,光有水源也不能支持城中的守軍,飢餓、傷病帶走了一個個士兵。長此下去漢軍仍然避免不了全軍覆沒的結局。

轉眼寒冬來臨,城內外積雪一丈多深,飢寒交迫之下耿恭等人幾乎註定要死在這裡了。

正當他們絕望之際,範羌帶領的漢朝援軍到了,並趁雪夜將耿恭等倖存的26人救走。

回到漢朝的路上並不安全,匈奴人緊追不捨不斷與漢軍交戰,妄圖將耿恭等人擊殺在路上。因為範羌等人救走的不僅僅是26名漢朝士兵,而是雄健渾厚不為大漢恥的民族精神!

最終,漢軍安全抵達玉門關,但26位士兵僅剩下了13人。

耿恭能守住疏勒城,原因有三!

  1. 漢軍士兵給力,在面對匈奴人時,漢軍勇往直前,尤其在金蒲城攻防戰中,敢於藉助暴雨的掩護反擊人數佔絕對優勢的匈奴並取勝。其戰鬥力和戰場執行力可圈可點!
  2. 地理優勢,疏勒城易守難攻,抵消了匈奴人的數量優勢。當然所謂地理優勢對匈奴人同樣如此,疏勒城對外聯繫極易被切斷,城中又缺少給養,可以說是一個死地。
  3. 漢朝給力,如果漢朝援軍不能及時趕到,耿恭等人是無法度過寒冬的。而為了幾百漢軍,朝廷能夠派出軍隊萬里救援,體現了漢朝領先世界1000多年的人文主義價值觀。


寫完,告辭!


歷史風暴


在歷史上,有一個猛人比霍去病、衛青有過之而無不及,用“神人”形容也不為過。在網上廣為流傳著“他以幾十人抵禦匈奴兩萬大軍”的傳說,令很多人驚為天人。那麼,歷史的真相真的就如網上流傳的那樣嗎?今天,我們就通過歷史的蛛絲馬跡,來探究其中的真相。

這個猛人叫耿恭,為人比較低調,但卻被匈奴人奉為“神人”。耿恭,今陝西興平,為東漢將領,為人慷慨多謀略,有將帥才能。公元74年,東漢朝廷重新設立西域都護,任命耿恭和關寵為戊已校尉。而當時,匈奴在西域一家做大,豈能拱手將自己的地盤讓出。於是,漢朝軍隊與匈奴的大戰一觸即發。

公元75年3月,北匈奴單于派左鹿蠡王率領兩萬騎兵攻打西域的車師國。耿恭派司馬領兵三百人前往援救車師,但途中遭遇北匈奴大軍,因寡不敵眾,全軍覆沒。隨後,2萬匈奴騎兵圍攻耿恭所駐紮的金蒲城。面對匈奴大軍,只有數百人守軍的耿恭心生一計,他把毒藥塗在箭上,傳話給北匈奴人說:“這是漢朝神箭,中箭者必出怪事。”緊接著,漢軍將這些毒箭射向匈奴,中箭的匈奴士兵傷口處血水沸湧,大為驚慌。並且恰逢當時狂風暴雨,耿恭趁機攻打匈奴,匈奴死傷慘重。對此,匈奴人驚呼:“漢軍有神力,可怕至極!”於是,匈奴人暫時撤兵。



公元75年6月,耿恭鑑於當時的疏勒城(今新疆喀什)是漢軍的一個軍事要塞,依山傍水,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於是率軍駐紮於此。果不其然,不久之後,大量的匈奴人又來,他們以絕對人數優勢進行攻城,死傷無數,但依然久攻不下。於是,他們決定圍而不攻,並且把河流上游給截斷了。這一招很毒辣,守軍嚴重缺水,只能“笮馬糞汁而飲之”。後來,耿恭親自帶領士兵挖井運土,不久,泉水湧出,眾人齊呼萬歲。耿恭便命官兵在城上潑水給匈奴人看北匈奴人感到意外,以為有神明在幫助漢軍,於是只是圍而不攻,希望困死漢軍。



公元75年8月,匈奴人夥同車師人一起進攻耿恭,但依然是久攻不下。於是,又一次放棄了進攻,決定困死漢軍。幾個月過去了,城中“食盡窮困,乃煮鎧弩,食其筋革”,漢軍把弓弩上用動物筋腱做的弦和盔甲上的皮革等都統統煮了吃了,漢軍一個個死去,但要塞仍然沒有陷落。後來,匈奴人使出了招降這一招,派出使者,許給耿恭高官俸祿,而耿恭把使者抓到城頭,一刀殺了,然後用火烤其肉。後來,岳飛寫下慷慨激昂的《滿江紅》:“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就典出於此。



耿恭此舉激怒了匈奴,匈奴人加緊攻城,但耿恭及其漢軍將士依然殊死抵抗,匈奴依然是不能得手,但城中的人也越來越少了。而漢朝朝廷這邊終於在公元76年正月出兵7000人擊敗匈奴人,而耿恭的部將範羌帶領2000人救援耿恭。當援軍到達時,疏勒城只有二十六人存活,隨後東歸,但沿途不斷死亡,到三月抵達玉門時,只剩下了十三人。這十三人衣衫襤褸,鞋履洞穿,面容憔悴,形銷骨立。


綜上所述,耿恭抵抗數萬匈奴軍的真相有以下幾點:一是當時耿恭守疏勒城時,並非只有幾十人,而是最少幾百人,並且匈奴人並非是以2萬人攻城,應該起碼有幾千人;二是耿恭能夠防守成功,是因為漢軍既有地理優勢,易守難攻,也有漢軍戰鬥力強悍的因素;三是最終的一點是耿恭足智多謀,令匈奴人死傷無數,心生畏懼,採取了圍而不攻,這樣就給了耿恭軍喘息之機,更是了給了漢軍救援的時間。
當時當時駐守玉門關的中郎將鄭眾,給皇帝上疏為13勇士請功中寫到:“恭以單兵守孤城,當匈奴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百千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宜蒙顯爵,以厲將帥。”其中“不為大漢恥”這個五個大字,至今令人動容。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小張,你看過沒有一部大片《拯救大兵瑞恩》?”“當然看過了!這部片子看得真過癮。尤其是那電影開頭那段:諾曼底登陸!太爆了!”“你覺得這部片拍得好不好?”“當然了,這部片我看了N遍。戰爭片裡的戰鬥機啊!”"如果我說咱們中國也有類似的故事,如果要是拍成電影的話,比“大兵瑞恩"還要驚險刺激,你會看不會看?”“別扯了,人家那是一個小隊打一大群德國人。中國哪有這事?你不會是導演吧?論胡扯,我只服導演和筆者。”“那你聽過耿恭”的故事沒有?我給你說說他的事情。聽完你再說我是否在胡扯吧!“

耿恭,出生在今陝西興平東北附近。從軍後,東漢任司馬之職。後又任戊己校尉,屯兵金蒲城(今新疆吉木薩爾縣北附近)。這個故事就從裡開始了。

漢章帝繼位才剛剛三個月時,朝廷裡就來了一名信使。只見這名信使盔歪甲斜,渾身浴血。漢章帝初看就大為不喜。可以這名信使接來的話語就讓漢章帝大驚失色起來。原來一年前,漢軍出征西域進攻匈奴,以確保絲綢之路的安全。匈奴不敵,漢軍大勝回師。沒想到,漢軍剛剛回師,匈奴就捲土重來,兩萬匈奴大軍又攻西域。西域都護陳牧(一說為“睦”)戰死殉國、金蒲城被團團圍住,而城中戊己校尉耿恭手下僅僅只有一千士兵防守。請朝廷速速增派援兵......

有人會問了:絲綢之路這麼重要,為什麼卻派這點兵在這把守?是你依然在扯還是絲綢之路在原來就不是一條很重要的通商渠道?其實原因很簡單,全在於一個字:”後勤“。古人也好,現代人也好。後勤補給一直是重點。在當時,西域,交通不便,如果要派重兵反守,就要大量糧草以保證軍心及體力。就是算一頭奶牛,它也得吃草才能擠得出牛奶是不?更何況人呢?“那就運啊!”有人計算過,如果往西域運一斤糧食,路上擔夫就要吃掉190斤糧食。大家算算,如果駐守的人多了,那得多少糧食才能保證啊!所以,一千士兵駐守的城池在當時,已算得上是重兵了。

且說匈奴將金蒲城圍得是水洩不通。準備日夜攻城。而把守金蒲城的守將正是耿恭。由於敵眾我寡,危急時分就得采用危急手段。他命士兵將箭頭塗上秘製毒藥後,向敵人射擊。那這種毒藥威力如何?我真的不知道。但是《耿弇·後漢書列傳》載:虜中矢者,視創皆沸(腫爛)。而且耿恭又叫人向匈奴喊話:漢家箭神,其中瘡者必有異。而又恰逢暴風雨天,箭隨雨落,又派出敢死隊出城夜襲,匈奴中箭者哀嚎,中刀劍者無數。這讓當時的匈奴人大驚失色,相互對視,心中暗想:漢兵神,真可畏也!暫退圍城。

沒過幾日,匈奴回過味來,復返圍城。一方拼命攻城,一方堅強困守。雙方大有不死不休的局面。攻了幾日,匈奴死傷無數,見無法攻進城內。便改換了攻擊方式:圍而不打,困死守軍。就這樣,圍困了足足數月,城中糧食已吃完。耿恭就和大家一起,食盡窮困,乃煮鎧弩,食其筋革。啥意思?就是吃皮甲和弓弦飽腹堅持著。金蒲城頭依然飄揚著大漢的軍旗。耿恭心裡知道,他們已快走到盡頭了。而救兵在哪裡呢?

而此時的漢朝廷,正在因“救”與“不救”爭執著。司空第五倫的觀點是:不救,此時金蒲城估計已淪陷。此時派大兵去,無疑是空耗錢糧。司徒鮑昱則挺身而出,大呼: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誠令權時,後無邊事可也。匈奴如復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啥意思:就是說假如今天陛下不救將於危難之際,日後,又有何人敢擔當,又讓何人敢為將?漢章帝終於大悟。拍板定奪:“救,一定要救!”

公元75年,共計七千漢援軍出發了。其中就有一人,那名信使範羌。路上長話短說,什麼頭痛腦熱,馬高蹬低的事就不說了。大軍行至柳中城。天下大雪,眾將均有退意。範羌落淚: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感動了眾將。分了兩千兵馬給範羌,去救援金蒲城。這裡再省去兩千字......眾人到了金蒲城下,城中皆稱萬歲。開門,共相持涕泣。

故事講完了嗎?沒有。城解圍了,大家這就準備回家。耿恭環顧四周,曾經的千人如今只有26人,滿目期待的看著他。”我一定要帶他們回家!“耿恭暗暗下著決心,帶著這26人走上了漫漫歸家路。但匈奴人怎能放過他們,層層天險也在阻擋著他們。一路這幾十人憑藉著計謀、勇敢、體力去克服重重困難艱險。終於他們看見了眼前的玉門關,看見了家圓。而這時,也僅僅只有13個人看到了漢朝的天空依然是那麼的藍、樹依然是那麼的綠!

也有人說,這個故事是胡扯出來的。也有人說,這件事確實是存在的。但是不管怎樣,

為耿恭這守城千人致敬!國威永存,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該文僅表述個人觀點,因本人學識有限,文章有諸多錯誤之處,還請各位友友批評指正。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恆實說”。更多精彩,盡在恆實說!謝謝支持。


恆實說


不是幾十人是數百人,援軍到達的時候僅剩26人。而安全到達玉門關的時候只有13人了。這個故事在《後漢書·耿弇列傳》中有詳細的描述,叫做“十三將士歸玉門”。這比所謂的“斯巴達三百勇士”要真的多,而且他們這幾百人守了數月,直到援軍到達,還在堅守。


匈奴圍城

事情是這樣的,公元75年,漢朝重設西域都護。任命耿恭和關寵為戊已校尉。第二年,北匈奴大舉進攻車師,車師投降後,和匈奴組成聯軍圍攻耿恭所駐守的金蒲城。牢牢卡住天山通往北匈奴的咽喉,匈奴兩萬人將金蒲城圍的水洩不通。

耿恭的計劃

耿恭明白,這數百人是守不住城池的。他唯一的希望就是新繼位的漢章帝,能派出援軍。雖然希望渺茫,但是他唯一能做就是在援軍到達前不能讓士兵們墮了士氣。在白天匈奴攻城的時候為了打擊匈奴士氣,他向下面喊話:“漢家箭神,其中瘡者必有異。”意思就是,漢朝的箭是神箭,只要中箭就讓你生不如死。實際上就是毒箭,這是一場心理戰。匈奴中箭的傷口開始潰爛,劇痛難忍,有效的打擊了匈奴的士氣。


打擊對方士氣是第一步,還有第二步就是趁匈奴士氣低落,派出了百人的敢死隊夜襲匈奴。匈奴這麼也沒想到他們百人就敢偷襲,所以毫無防備,死傷甚重。所以史書中記載匈奴單于“震怖,嘆曰:‘漢兵神,真可謂也!’”至於單于有沒有說這句話,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匈奴單于確實潰敗而去。漢兵士氣大振,但是耿恭明白,這只是暫時的。漢軍必須要找一個更有利於防守的地方。耿恭趁匈奴退卻,把士兵轉移到了疏勒城,這是漢朝修築的要塞,依山傍水,地勢險要。

彈盡糧絕的漢軍

不久匈奴又開始圍攻疏勒城,他們這次斷絕了疏勒城的水源。看過貝爾荒野求生的都知道貝爾曾用大象糞乍水喝,耿恭恐怕是第一個用馬糞乍水的喝的人,反正史書上有記載的也就他是第一個了。耿恭命令士兵“乍馬糞汁而飲之”。但這終究不是辦法,最後只好打井取地下水。但是打了十五丈深,仍然沒有見到水。就在士兵們要絕望的時候,奇蹟出現了。史書記載“飛泉奔出,眾皆稱萬歲”。這次耿恭又開始嘚瑟了,他們向下潑水。單于一看,這真是活久見:“難道漢軍真有神助”。




幾個月過去了,援軍仍然遲遲未到。城中食物也吃完了,就連弓箭上和鎧甲上的皮也煮了吃,匈奴開始勸降耿恭。耿恭誘使匈奴使者來到城頭。當即把他烤了吃,這就是岳飛《滿江紅》:“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出處。此舉一是向匈奴表達自己的決心,同時提升手下的士氣。最後還是車師王太后暗中派人送來了糧草和軍械,因為車師王太后是漢人。

漢章帝的抉擇

而此時剛剛記載的漢章帝就面臨了一個重要抉擇,救還是不救。以司空第五倫為首的反對救援,他認為即便援軍到達漢軍將士也已經屍骨無存。但是司徒鮑昱說了一段話,一錘定音。

今使人處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此際若不救,匈奴復犯邊塞為寇,陛下何以使將?

漢章帝當即下令命張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國軍隊共計七千人,開始了長途救援。漢軍大敗匈奴軍,斬首三千餘人,俘虜三千餘人。另有牲畜不計。此時,將士們又面臨一個抉擇,按說這也是為耿恭報仇了。此時退兵也不為過,畢竟誰也不知道他們是否還活著,何況長途奔襲又經過一場大戰的士兵還要翻越正值大雪封山的天山,如果有變,大勝變成了大敗這個責任誰擔的起。


範羌的堅持

這時一個人站了出來,我擔!此人就是耿恭派往求助的部下範羌。有些將領不願繼續北進,就分給範羌帶領兩千人。範羌帶著兩千人翻越了天山,對於這段史書中只記載了“開門,共相持涕泣”。但是此時數百人只剩下26人,在返回玉門關的途中又有匈奴阻擊,僅有13人回到了玉門關。

後漢書的作者范曄把耿恭和蘇武並列,范曄懷著極為崇敬的心情寫下了他的評價

餘初讀蘇武傳,感其茹毛窮海,不為大漢羞。後覽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覺涕之無從。嗟哉,義重於生,以至是乎

漁耕樵讀


國人皆知關羽、岳飛的忠義和精忠報國,但除了關羽、岳飛之外,還有更多比關羽更加忠義,比岳飛更加精忠的華夏兒女在保家衛國,浴血奮戰。他們的事蹟也許沒有關羽和岳飛的事蹟那麼家喻戶曉,人盡皆知,但是其事蹟也是可歌可泣,萬古長存。耿恭率數千漢軍大戰匈奴、車師數萬聯軍,奮戰近一年,誓死不降的壯舉就是其中之一。

上圖為耿恭塑像

耿恭的事蹟在《後漢書》和《資治通鑑》中皆有記載,確實為史實。

耿恭救援車師,金浦城一戰北匈奴

永平十八年三月,北單于派左鹿蠡王二萬騎進攻車師。北匈奴在全殲耿恭派去救援的三百漢軍後,又斬殺了車師后王安得(名字叫安得,不姓王)。匈奴大軍直逼耿恭駐紮的安蒲城。

安蒲城中漢軍兵少,耿恭採用了心理戰法,也可以叫做攻心術。耿恭放出話,說,“漢家箭神,其中瘡者必有異。”其實,耿恭在箭上塗了可以加速血液流動,阻止血液凝固的毒藥,凡中箭者,傷口皆血流不止。按史書原文就是“視創皆沸”,血就像沸騰的水一樣從傷口汩汩流出。匈奴士兵“遂大驚”。

耿恭又藉助了天時,當時正好遇到暴風雨,正常情況下應該休戰。耿恭卻趁雨勢突襲匈奴軍,“殺傷甚眾。匈奴震怖。”

此前,因為匈奴軍已經受到了毒箭的恐嚇,又被耿恭突襲,損失慘重,皆說,“漢兵神,真可畏也!”匈奴就退兵了,“遂解去”,金浦城解圍。

耿恭移軍疏勒城,再戰匈奴

永平十八年五月,耿恭將兵移駐到了有溪流流過,可以固守的疏勒城。

同年七月,北匈奴大軍來攻。耿恭招募了數千漢軍,出城直擊匈奴大軍,“胡騎散走”,擊退了匈奴軍。

匈奴軍開始圍城,並將流過疏勒城的山澗溪水截斷,斷了疏勒城內漢軍的水源。

耿恭這時候發揚了大無畏的艱苦奮鬥精神,掘地十五丈,也就是50米左右吧,足有現在的18層樓的高度那麼深。還是沒有挖出水源,將士們只能“笮馬糞汁而飲之”。野外求生節目中曾看到過從大象糞中擠水飲用求生的,可見耿恭及其士卒已經到了生死邊緣。

這種情況下,就要靠意志求生了,耿恭“乃整衣服向井再拜,為吏士禱。有頃,水泉奔出。”看來蒼天助自助者,只要堅持不放棄,上天就會給你翻盤的機會。有水了,耿恭有嘚瑟的本錢了,立刻命將士把水盛起來從城頭往城下揚。

匈奴大軍一看,再次懵圈,“以為神明,遂引去。”耿恭果然是有神明相助呀,這仗沒法打,撤吧,匈奴再次撤兵,疏勒城解圍。

耿恭再次被圍疏勒城

永平十八年,駐防西域的主要有三支漢軍,西域都護陳睦,戊己校尉關寵和耿恭。

當年六月,陳睦被焉耆和龜茲兩國進攻,全軍覆沒,陳睦戰死。

同月,關寵也被北匈奴大軍圍困於柳中城。

七月,耿恭跟匈奴戰於疏勒城,耿恭拜井得水,圍解。

八月,漢明帝駕崩,漢軍援兵不至,車師復叛。車師同北匈奴大軍數萬復圍耿恭於疏勒城。

根據七月耿恭募集了數千漢軍出城擊散匈奴軍推測,即使耿恭軍被圍城斷水,應該也不至於幾天的時間減員到數百人。所以,八月被圍時,耿恭至少還有數千軍隊。從此時開始,耿恭和他的數千軍隊開始了地獄般的煎熬。

最初,耿恭還可以“歷士眾擊走之”,率數千漢軍擊退匈奴和車師聯軍的進攻。而車師后王的夫人,也是漢人後裔,所以,經常將匈奴大軍的情報傳給耿恭,並且暗中向耿恭“給以糧餉”。

就這樣,耿恭堅守了數月之久,最終糧盡。此時,耿恭和將士只能“煮鎧弩,食其筋革”。耿恭與將士們推誠以待,生死與共,皆無二心,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死亡的士兵越來越多,最後只剩下了數十人。

匈奴單于知道耿恭已經陷入困境,於是再次遣使,想招降耿恭,開出了優厚的條件,“若降者,當封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誘其使上城,手擊殺之,炙諸城上。”把匈奴使者誘上城,擊殺後烤了。耿恭的這一舉動惹怒了匈奴單于,“益兵圍恭,不能下”。

奕天推測,這應該是匈奴跟耿恭的最後一戰。因為匈奴使者被耿恭殺死併火烤,匈奴單于應該再也沒有派過使者勸降,僅是想通過圍城,圍困死耿恭。就因為這個原因,疏勒城中最後的漢軍將士才得以生存。

疏勒城遺址處耿恭將軍功績碑

而耿恭就憑誓死不降這一點,就遠遠勝出關羽的忠義。大丈夫死就死了,何必降而復叛。

耿恭守住疏勒城的原因分析

耿恭能夠守住疏勒城,和耿恭及其將士誓死不降,忠於大漢朝的大無畏的精忠報國精神必然密不可分,否則早投降保命了;也和耿恭的個人能力及其指揮得當有必然的關係。

但是,根據常識和《後漢書》、《資治通鑑》的記載,匈奴有數萬大軍,當耿恭僅剩下數十人時,匈奴全力攻城,耿恭應該是守不住的。因此,奕天猜測,耿恭和匈奴的最後一戰,雖然兵少糧盡,但是應該還是有足夠守城的兵力,並不像史書中所說,耿恭先到了幾十人,然後匈奴攻城,不克。而是經過最後一戰後,耿恭的軍隊,從足以守城的數百人,逐漸減員到了數十人。這也得益於匈奴單于在最後一戰後,再也沒有發動過進攻。

漢章帝派遣援兵

當耿恭僅剩數十人的時候,漢朝救援的軍隊終於到了。

柳中城關寵被圍困時,曾派信史上書向漢明帝求援,因為漢明帝崩,漢章帝繼位,所以,當時漢朝並未派援軍。

漢章帝繼位的第二年,即建初元年(繼位的當年是永平十八年),漢章帝否決了司空第五倫不予救援的建議,而是聽取了司徒鮑昱的建議,發兵救援關寵。

章帝派遣徵西將軍耿秉屯駐酒泉,行太守事;又遣秦彭、王蒙、皇甫援發張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共計七千餘人,前往救援。

建初元年正月,漢軍在柳中城擊敗車師軍隊,北匈奴軍敗走,車師國投降。漢軍解柳中城之圍後,關寵已經殉國。

柳中城圍解,因為耿恭駐守的疏勒城在匈奴腹地,王蒙等將領不敢貿然率七千餘漢軍前往,準備退軍。幸虧之前耿恭派軍吏範羌到敦煌取冬衣,遇到了王蒙,並隨同王蒙大軍一起出塞。這時,範羌堅請救援耿恭,王蒙只能給了範羌兩千軍隊,讓範羌獨自率軍前往救援疏勒城。

耿恭終於迎來了曙光

範羌率兩千漢軍,越過深達丈餘的大雪,急行軍來到了疏勒城下。“城中夜聞兵馬聲,以為虜來,大驚。”,此時的疏勒城,已經再無防禦的能力。範羌遠處高呼,“我範羌也。漢遣軍迎校尉耳。”,城內“皆稱萬歲”,開門迎羌入城,“共相持涕泣”。可以想像城內的耿恭及其將士,此時是多麼的悲喜交加。

上圖為疏勒城耿恭十三勇士

第二天,大軍撤離疏勒城,北匈奴派軍追趕,漢軍且戰且退。直到建初元年三月,才退到了玉門關。從疏勒城撤退時,包括耿恭、範羌在內,曾經堅守疏勒城的還有二十六人,到了玉門關,“隨路死沒”,僅剩十三人。

對於忠勇之士,漢朝也不會忘記,中郎將鄭眾、司徒鮑昱分別上書,表奏耿恭壯舉,並稱“恭節過蘇武”,耿恭的氣節超過了被匈奴流放十數年,誓死不降的蘇武。

章帝以為然,堅守疏勒城“連月逾年”,最終活下來的十三人中,拜耿恭為騎都尉,耿恭的司馬石修為洛陽市丞,張封為雍營司馬,軍吏範羌為共丞,餘九人皆補羽林。

耿恭堅守疏勒城,並非僅有數百人,而是數千人,對陣的也並非兩萬,而是多於兩萬的數萬匈奴、車師聯軍。數千人堅守疏勒城年餘,至死不降,最終僅餘十三人,這種氣節,堪比日月,永垂不朽。

我大漢之“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氣勢就是靠這些堅定忠誠,英勇不屈,誓死報國的眾多將士打出來的,壯哉,我巍巍大漢。


奕天讀歷史


耿恭,出身於東漢名門、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好畤侯耿弇的耿家,為人慷慨多謀略,有統兵的才能,在對外作戰中功勳卓著,“十三將士歸玉門”事件更是讓耿恭名垂青史,讓西域諸國認識到東漢的威勢和強大。

公元74年,耿恭跟隨東漢大軍征戰西域,擊敗北匈奴、降服車師國,重新設立西域都護府。耿恭因為戰功被任命為戊己校尉,率數百人鎮守戰略要地車師後國之金蒲城,該地卡住天山通往北匈奴的咽喉,是北匈奴大軍每次必定攻打的地方。公元75年3月、75年5月耿恭率領數百人奇蹟般的兩次打退匈奴數萬大軍的圍攻,就連北匈奴人都感到意外以為有神明在幫助漢軍。

耿恭的勝利改變不了東漢在西域軍隊不足的現實,公元75年6月西域都護陳睦遭到焉耆和龜茲兩國圍攻全軍覆沒,另一名戊已校尉關寵被北匈奴的軍隊包圍在柳中城,見此形勢車師國再次背叛和北匈奴一道進攻耿恭,當時正好趕上漢明帝駕崩,東漢朝廷難以派出援軍,耿恭只能孤軍奮戰。

從公元75年6月到76年1月,耿恭率領數百將士坐困孤城、同生共死抵禦住了數萬匈奴大軍的圍攻,糧食沒了就吃弓弩上的弓弦和盔甲上皮革充飢,守軍一直在減少但就是寧死不降,等到漢章帝派來的援軍抵達的時候耿恭身邊僅剩26人,回到玉門關的時候只剩13人,耿恭等人的忠勇讓東漢朝廷上下動容,漢章帝親自嘉獎封耿恭為騎都尉、司馬石修為洛陽市丞、張封為雍營司馬、範羌為共縣丞,剩下九人都授予羽林之職。

回國後耿恭繼續在邊疆為國征戰,屢次和羌人交戰,斬殺、俘虜一千多人,使羌人勒姐部落、燒何部落等十三部落共數萬羌人,全都投降。

可惜耿恭這樣的將軍沒有輸在戰場上,反而敗在了朝堂上。耿恭因為上書言事得罪了漢章帝的寵臣馬防,馬防指使監軍彈劾耿恭不留意軍事,接受詔書時心懷不滿,使得耿恭獲罪下獄被奪去官職,最終老死家中。將軍不能馬革裹屍,反而老死於床榻之上,對於耿恭這樣能征善戰的人來說是最大的折磨。


當狗容易做人難


1998年9月24日開始上映的《拯救大兵瑞恩》是著名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作品。2014年12月17日該影片入選2014年美國“國寶影片”名單。《拯救大兵瑞恩》在美國本土實現票房2.16億美元,在美國以外的票房收入為2.24億美元,全球總票房為4.79億美元。2018年1月下旬江蘇東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開始拍攝中國版的《拯救大兵瑞恩》,它的名字叫《十三將士歸玉門》,講述的是一段中華民族歷史上可歌可泣的故事:

公元74年在經歷西漢、新莽、東漢三朝更替的混亂後東漢王朝重新設立西域都護,任命耿恭和關寵為戊已校尉,恢復了在西域的屯墾部隊。至此西域地區再次和中原內地聯繫起來,然而這令漢朝的老對手匈奴感覺到了壓力——此時的匈奴已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自呼韓邪單于與大漢和親以來就一直與漢朝維持比較良好的關係,而北匈奴則一直和漢朝處於對立狀態。一旦漢朝重新控制了西域地區,那麼北匈奴將處於漢朝以及親漢的南匈奴和西域諸國的夾擊之中。

就在東漢政府恢復西域都護府的設置的第二年北匈奴就做出了反應:派兵進攻車師,殺死車師后王,轉而攻打耿恭駐守的金蒲城,將其圍入城中。恰巧此時漢明帝駕崩,漢朝中央政府忙於處理漢明帝的喪事,因此援軍遲遲未到。另一方面車師國在北匈奴強大的軍事威脅下背叛了漢朝,隨即與匈奴合兵進攻耿恭。此時耿恭手下只有一支百人的部隊;而匈奴與車師的聯軍卻達到了整整兩萬人馬。

耿恭面對敵強我弱的形勢命令自己手下的百餘位守軍將弓箭上全部塗上毒藥,站在城頭就往下射。史書記載說是“虜中矢者,視創皆沸”,這景象確實嚇人。到了深夜,中了毒箭的匈奴士兵那是鬼哭狼嚎,耿恭有率領全部百餘位大漢將士前來劫營,可謂是把匈奴人嚇破了膽。匈奴頭領撐不住了,哀嘆說“漢兵神,真可畏也!”潰敗而去。

儘管暫時打退了匈奴的進攻,可這並沒改變雙方兵力對比上的巨大落差。匈奴是遊牧民族:長於野戰,但並不擅長攻城。見識到漢軍強悍的戰鬥力後匈奴方面改變了戰術——採取圍而不攻的策略,更為歹毒的是他們切斷了金蒲城的水源。在匈奴人看來:無論漢軍的戰鬥力有多彪悍,處於絕對兵力劣勢狀態之下是無論如何無法突圍出去的,自己沒必要和漢軍過多糾纏,只要圍困上一些時日城中的漢軍在斷水斷糧的狀態下絕對難以持久抵抗。然而令匈奴人出乎意料的是:他們不僅低估了這支孤軍的戰鬥力,也低估了他們的抵抗決心。

漢軍在斷糧的情況下將兵刃、鎧甲上的皮革盡數剝下煮了吃。更難令人忍受的是斷水——根據現代醫學的研究發現:人在斷絕食物的狀態下仍能生存一週左右,但在斷水狀態下最多隻能堅持三天。在這樣的情況下耿恭命令士兵打井取水,然而都打到十五丈深了依然連水的影子也沒見到。不得已之下戰士們開始飲用戰友和戰馬的尿液以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由於長期得不到新鮮水源的補充,若干時日後大家就發現連喝尿都成了一種奢望,因為長期脫水的戰士們已經尿不出來了。

事實上仗打到這份上連耿恭自己都接近絕望了,他甚至已經打算帶著弟兄們做最後一搏以期絕地求生。然而就在這時不知是不是他的誠意感動了上蒼——姜文的電影《天地英雄》中拔劍刺土而泉水湧出的一幕竟活生生地發生在了金蒲城。儘管時光過去了兩千多年,我們仍能想象當泉水湧出的那一刻人們該是何等興奮。獲得新鮮的水源後耿恭下令當著匈奴人的面在城頭潑水玩,此刻的匈奴人也真算是活久見了。

既然硬攻拿不下這座孤城,匈奴開始嘗試招降:他們許諾讓耿恭當他們的白屋王,給他找美女當老婆。耿恭說:“好啊,叫你們的使者來”。匈奴使者來了,耿恭把他抓到城頭,一刀殺了,然後用火烤其肉。岳飛的《滿江紅》中那句膾炙人口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就是出自於此處。這樣一來匈奴人徹底放棄了招降的念頭,他們開始了更加瘋狂的攻城,想殺光這些漢人。城裡活著的人越來越少,但他們仍在堅持,殺掉每一個靠近的敵人。然而即便如此堅持也不可能擊退匈奴,耿恭這支孤軍唯一的希望就是遠在洛陽的朝廷能派出援軍。

此時的洛陽城正在進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場朝廷論戰:以司空第五倫為首的一派認為手下只有百餘人的耿恭部絕對無法同匈奴的兩萬餘大軍對抗,等咱們發兵去救時他們早就屍骨無存了,不過是徒增援軍的傷亡和耗費財力而已;司徒鮑昱則提出:“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此際若不救之,匈奴如復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如果咱們不去救人,只會有兩個下場:一是長了匈奴人的氣焰,二是讓自己人太傷心。現在如果不去救人,如果匈奴再來打,誰還願意為您賣命?

至此耿恭這場喋血孤城之戰演變為一出中國古代版的《拯救大兵瑞恩》——大漢帝國決定不拋棄自己的任何一個戰士,隨之這部中國古代版的《拯救大兵瑞恩》的男二號範羌正式登場:公元76年正月七千人的援軍在範羌率領下趕到柳中城。對此漢朝內部有人認為:僅僅派出七千人的援軍仍不足以與匈奴大軍對抗,然而範羌拒絕了徵調更多兵馬的建議,因為他認為自己此行是執行拯救耿恭部的特種作戰任務——兵不貴多而貴精,如果徵調部隊過多反而會加重後勤補給的難度。事實證明了範羌的推測:這支七千人的援軍首戰即“斬首三千八百級,獲生口三千餘人,駝、驢、馬、牛、羊三萬七千頭。北虜驚走,車師復降”。

在取得柳中戰役的勝利後援軍內部又出現了反對繼續向金蒲城進發救援耿恭部的聲音——反對的意見稱:柳中城距離耿恭部還有數百里路,而且中間橫亙著天山,又是大雪封山季節,救援成本太大,再說耿恭被圍困這麼長時間了,說不定早就全軍覆沒了……大夥兒還是撤吧。這時範羌讓自己部下的士兵各自發表意見,在綜合聽取兩方面的意見後他並沒強迫士兵們繼續進發或是撤軍,而是讓士兵們自行選擇,最終這支七千人的援軍只有兩千餘人選擇跟隨範羌繼續向金蒲城前進。

相比耿恭堅守孤城而言:範羌率領這支兩千餘人的部隊翻越白雪皚皚的天山並突破匈奴人的防線其實也是一次曠世壯舉。遺憾的是史書中卻沒記載他是如何翻越天山並突破匈奴人的防線的細節,但想必也是經歷了一番艱難困苦。當援軍勝利和耿恭部會師時這兩支經歷九死一生的部隊“共相持涕泣”。史書記載了此時金蒲城中活下來的耿恭部將士的數目——26人。他們與援軍一起南返,但是回家的路同樣充滿殺機:有滿懷仇恨的追兵,有大雪肆虐的天險,他們且戰且退,不斷有人倒下。三月他們進了玉門關,安全了,此時26人已只剩13人,“衣屨穿決,形容枯槁”。當時駐守玉門關的中郎將鄭眾,見到這13名勇士歸來,感動不已,親自為他們沐浴更衣,並給皇帝上疏為13勇士請功:“恭以單兵守孤城,當匈奴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百千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宜蒙顯爵,以厲將帥。”當代畫家左國順根據耿恭的故事畫過一幅油畫《十三將士歸玉門》:13個衣衫襤褸的大漢,傷痕累累,疲憊不堪,但目光如炬,手裡牢牢攥著自己的武器。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漢朝科技和軍制遠勝於匈奴。漢弩最遠可射出600米,而匈奴的弓箭只能射出幾十米。盔甲也不能比。漢軍都是受過專業軍事訓練的,而匈奴僅僅是馬背上的老百姓。



幾百漢軍是如何阻擊數萬匈奴的?

一、神箭退敵

“報大人,救援車師的三百人已經全軍覆沒。”

正在廳中踱步的軍官抬頭看去,只見說話的士兵氣喘吁吁,渾身是血,鎧甲爛了一半,肩頭有微小傷口,兀自往外冒血。

軍官暗暗嘆了口氣,面上卻無表情,只是擺擺手,令士兵回營止血休息。

這軍官名叫耿恭,是東漢開國將軍耿弇的侄子,父親兄弟亦是名將,可以說是典型的軍人家庭出身。漢朝重武,不禁遊俠,所以對於漢朝人來說,能參軍打仗報效國家是莫大的榮耀。

東漢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東漢政府在西域地區設置了西域都護府,任命陳睦為西域都護,戍守都護府;耿恭和關寵為戊己校尉,分別戍守金蒲城和柳中城。三人手下各有數百人的小部隊。

結果第二年,匈奴就集結2萬騎兵,攻打漢朝的藩屬國車師。

聞聽消息,耿恭連忙派出三百人的漢朝部隊去增援車師。彼時漢朝科技和軍制遠遠比匈奴先進,血性的漢朝軍隊往往憑藉威力巨大的弩弓和不屈的鬥志,以少勝多,令周邊國家忌憚。

耿恭原本期望這三百人能提前行軍至車師國內,以強弩守城,由於匈奴並沒有什麼有力的攻城器械,必然會無功而返。哪裡料到,漢軍竟在行軍途中與匈奴大軍不期而遇,自然免不了全軍覆沒的結局。

匈奴大軍既已擊滅漢軍分隊,而後又殺死車師后王,隨後向耿恭所在的金蒲城進發。此時金蒲城內僅有幾百漢朝士兵。

耿恭自小熟習兵書和戰例,知道此戰兇險,首先是要安定軍心。

耿恭照常早睡早起,習武練兵,全然看不出有任何心理壓力,除了吩咐偵查騎兵出城探查附近消息外,並無其他變化。

戍守西域的士兵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見主將如此輕鬆,知道必然有應對辦法,也就放下心來。

實際上,耿恭比任何人都要緊張。

耿恭很小的時候,父親耿廣就去世了。從那時起,伯父耿弇就如親父搬待他,並時常教他一些軍事理論和實戰技巧。所以耿恭的學習更多的是來自口頭教授,自己親身領導的戰役並不多,參與的戰役也多是隨大軍出征。

而此次卻不同,耿恭不得不親率軍隊對抗匈奴,並且第一次擔任主帥就是要以少對多,以區區幾百人對陣2萬人。

該來的總會來的,憑漢軍之勇,也未必會輸,即使不敵,也不過是馬革裹屍戰死沙場,大漢男兒是不會畏懼死亡的!

耿恭深深吸了口氣,感覺全身充滿了力量。

東漢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三、四月,匈奴左鹿蠡王在擊殺了車師后王不久,就兵臨金蒲城下,按照匈奴的想法,你漢軍再怎麼厲害,我2萬人一擁而上,嚇也嚇死你了。

清晨十分,匈奴大軍出現在地平線上。

耿恭命弓弩手做好準備,待匈奴完全進入攻擊範圍內再放箭。

據《史記》記載,漢代李廣曾以漢大黃參連弩,射殺匈奴左賢王。大黃參連弩乃西漢最著名的勁弩,是在秦朝連弩的基礎上製成。

漢弩的特點使得弓箭可以射的又遠又準,並且可以同時向一個地點射擊,這就有點像很多人同時拿著狙擊槍射擊一個點一樣。可以想象,當左賢王眼睜睜看到無數支弩箭射向自己,卻沒法躲避的時候,死前是多麼的絕望,而又給匈奴士兵造成多大的心理陰影。

根據出土的漢代竹簡記載,漢弩最遠可以射出六百米以上,並且帶有刻度以便瞄準。而匈奴騎兵手拉的弓箭只能射出二三十米的有效距離。

匈奴騎兵在達到金蒲城時,並沒有任何修整和準備,直接開始攻城,在他們看來,這不過是秋風掃落葉而已。

漢軍做好了準備,耿恭親臨城牆之上指揮。

驀然,耿恭大喝一聲:“準備。”所有弓弩手拉起了弓弩。

隨即,耿恭又喊道:“放箭。”所有弓弩手開始了不間斷的放箭。

持續不斷的萬箭齊發給匈奴造成了巨大的傷害,而心理傷害更甚於士兵的傷亡。

很多年輕的匈奴戰士沒見過能射的這麼遠的箭,更沒見過弓箭可以穿過一個人的身體,還能射殺後面的人,甚至射穿好幾個人。

但是匈奴也是好戰的民族,左鹿蠡王沒說撤退,那就只有進攻。

在經歷了巨大傷亡後,匈奴部隊總算到達了城牆之下,可是匈奴沒有帶什麼攻城武器。能想到的辦法,要麼是撞開大門,要麼就是踩著同伴的屍體登上城頭。

除此之外,匈奴還一邊向城頭漢軍放箭,也殺傷了不少漢軍,但比起匈奴的慘狀可謂不值一提。

稍久,匈奴左鹿蠡王命軍隊暫退,待吃飽飯再做進攻。左鹿蠡王發現這個小破城好像沒有那麼好打。

耿恭顯然也沒料到匈奴軍隊會如此勇猛,他原以為匈奴只是想搶糧食補給而已,範不著拼命,可是明顯,匈奴人有一股倔勁,認死理,就是跟你死磕。

耿恭在思量片刻之後,命副將去取毒藥。這種毒藥的特點就是破壞人的凝血系統,一旦皮膚有傷口,就會流血不止,如果傷口足夠大,戰場上又沒有辦法包紮和止血,那人就會眼睜睜看著自己一點點死亡。但實際戰場上很少使用,一是因為麻煩並且要花錢,還容易誤傷自己,二是被弓弩射中的敵人基本失去了作戰能力,無需毒藥。

他命令幾個弓弩手塗抹上毒藥,並派人出城給匈奴左鹿蠡王傳話:我漢軍本來無意和匈奴為戰,因此剛才一直沒有反擊,僅僅是防守。如今看匈奴並沒有撤退的跡象,我決定請出神箭助我退敵,中箭者將會出現怪事,別怪我沒提醒你。

左鹿蠡王將信將疑,古代人原本迷信,況且漢軍向來神勇,或許真有神仙相助也說不定。

於是,左鹿蠡王命令一小隊匈奴騎兵先快速衝鋒,探探虛實。耿恭毫不含糊,當即命塗了毒藥的弓弩射擊。

左鹿蠡王隨即發現了問題。他在查看撤退回來的匈奴士兵傷口時發現,傷口不會止血,哪怕是很小的劃傷,傷口也不會止住,而是不停的流血,直至士兵昏迷而後死亡。

左鹿蠡王大駭,這是上天要匈奴傷者眼睜睜看著自己死亡嗎?這比直接殺死還要嚇人。

很快,匈奴騎兵都知道了這件事。他們很害怕,認為漢軍“有神力相助,太可怕了。”

匈奴人跟著頭領本來是要搶東西的,如今卻要跟神力作對,不由紛紛害怕。左鹿蠡王在考慮後,也覺得軍心不穩,況且小小城池也未必有什麼東西好搶,於是撤退了。

二、掘井取水

待漢軍偵騎確定匈奴真的撤退後,紛紛歡呼,耿恭也十分高興,不過他也知道了目前形勢的嚴峻。

既然今天匈奴可以派2萬人過來,明天當然也可以派2萬人過來,今天唬退匈奴,以後未必有這麼好的運氣。

永平十八年五月,耿恭在仔細研究後,認為金蒲城不易固守,而不遠處的疏勒城三面環山,又有溪流經過,決定率軍佔領該城,以做長久之計。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疏勒城不是疏勒國,很多人容易混淆,其實這兩個地點相距千里。

七月,北匈奴在得知受到愚弄後十分生氣,再加上幾萬人打不過幾百人,這讓匈奴人很沒面子,於是匈奴再度派遣大軍圍攻耿恭所在的疏勒城。而在不久前,西域的焉耆和龜茲兩國合兵攻打西域都護陳睦,陳睦全軍覆沒。此時在柳中城的關寵部也被匈奴大軍重重包圍。

這次,當匈奴人靠近疏勒城時,耿恭決定反其道而行之,派遣幾十騎主動出擊匈奴。雖然只有幾十騎,但當時的漢軍都受過專業的軍事訓練,其中又不乏武藝高強的遊俠,這幾十騎一出場就左衝右突,所到之處,唯有死亡,大有當年楚霸王之意。

相比專業的漢軍,匈奴騎兵最多隻能算是騎在馬背上的老百姓,他們只是出來搶點東西,死亡可不是他們想要的結果。大駭之餘,匈奴騎兵紛紛躲避逃散,匈奴首領也不能禁止。但如果就此撤退,那就太過丟人,於是匈奴人決定團團圍住疏勒城,既不跟耿恭部隊接仗,又斷絕耿恭部的補給,此外,還把流經疏勒城的溪流給截斷了。

糧食可以不吃,水不可以不喝。但是很快,疏勒城就斷水了。

耿恭沒有辦法,就派士兵挖井取水。由於疏勒城在半山腰,所以並不是掘井取水的好地方,匈奴人都覺得十分可笑。

士兵在挖了十五丈深之後,仍然沒見水源,都十分睏乏,很多士兵甚至擠出馬糞裡的水來喝。

同樣焦急的當然還有耿恭,他親自拿起鋤頭,挖井取水。

每當夜幕降臨,士兵們都去睡覺休息,耿恭卻常常沒心思休息,只是坐在井邊思考下一步該怎麼辦。

這一日,耿恭帶著一個副手,在井邊踱步,副手跟在後面,兩人一路無言。

耿恭首先打破寂靜,問到:“張封,你看這井還要打多久?”

張封微微彎腰,施禮後答道:“大人,此井打在半山腰,恐怕很難取到井水。但此山上溪流遍佈,或許有其他支流流經疏勒城下,也未可知。”

耿恭不再言語,他知道張封后一句只是安慰自己,半山腰打井,自然沒有可能取到水。當初自己決定掘井取水,也不過是為了穩定軍心而已。

耿恭慢慢到向井底走去,他也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忽然間,跟在後面的張封呼喊一聲,說到:“大人你看,這大坑底部比之旁邊溼潤很多,莫非地下有水?”說著便要動手挖坑。

耿恭大喜,拿起旁邊的鋤頭便要動手,忽然心念一閃,一把攔住張封,說到:“不忙,我先看看。”一邊深處手指插入地下,過一會伸出來,土有些溼潤,手指沾有少量泥土。

耿恭哈哈一笑,對張封說到:“看來下面就是水了,來,先把他埋起來,明日再挖不遲。”

張封不解道:“大人,既已挖到水,何不找士兵來接水,反而要苦等多時?”

耿恭指了指天空,笑道:“如今天已快亮了,在等幾個時辰也無妨,反正又不會飛走。明日我先祈禱上天,再挖出水源,看看會不會嚇死匈奴單于。”

張封恍然大悟,匈奴人很迷信,若是耿恭祈禱後再挖出水,匈奴人定會以為是上天的旨意。

而後二人又在上面填埋了一些土。

翌日晌午,兵士們稀稀拉拉的來到各自崗位。由於多日睏乏飢渴,除了少數放哨的士兵,其他士兵都大大縮短了工作時間,這也是耿恭的意思,這樣就可以減少糧食和水的消耗。

待部隊集齊後,耿恭沒有命令大家各就各位,而是把眾人叫到井口旁邊。

耿恭站在一塊較高的岩石上,向下面的士卒們大聲說道:“兄弟們,我聽說以前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征大宛,在沙漠中馬困人乏,李廣利將軍用佩劍刺入岩石,山泉從岩石中噴湧而出。我們是大漢的軍隊,向來有神明保佑,怎麼會窮困到沒有水喝呢?今天我將向上天祈禱,希望上天聽到我的禱告,能早早把井水賜給我們。”

說罷,整理衣冠,在岩石上向著井口跪拜下去,口中唸唸有詞。

在耿恭身後的副將張封好奇,不知長官祈禱什麼,於是微微靠近,卻聽耿恭說的是:“哎呀哎呀哎呀……”

張封一時沒忍住,笑出聲來,想不到耿恭開這麼大一個玩笑。

眾將士望向張封,不知張封笑些什麼。耿恭也看向張封。

張封忙收斂笑容,心念急轉,心知此刻不能有誤,忙向眾人解釋道:“我剛剛站在耿恭大人身後,隱約見到一團紫氣飄過,彷彿是仙人指引一般。一時高興,忍不住笑了出來。”

耿恭瞅了張封一眼後,站了起來,說到:“既然有仙人指引,那麼我們就加快挖井,說不定這幾日就能挖到水了。”

言罷,跳下石臺,拿起一把鋤頭,同士兵們開始挖井。

其實昨夜已經見到水汽,即使不挖,井水也早就溢出來了,幸虧耿恭二人又填埋了一些土,才沒有溢出來。現在耿恭二人找到昨日的位置,挖了沒一會,水就噴湧而出,士兵們如同瘋了一般,紛紛湧過去喝水,喝罷紛紛大呼萬歲。

耿恭覺得還不過癮,命士兵打了些水,從城牆向下潑去。城外的匈奴人驚訝不已,沒幾日,又得知是耿恭乞求上天的結果。

匈奴人議論紛紛,都說單于不該與漢朝為敵。當初和親的時候,人人都有飯吃,又可以搶劫附近的弱小部落,而沒有傷亡,比之今天要好得多。

於是匈奴再度撤退。

可是西域畢竟只有幾百漢軍,匈奴無論如何也難以接受這個結果。

三、捲土重來

永平十八年八月,僅僅幾個月後,北匈奴聯合反叛的車師,第三次集結大軍進攻耿恭部。

此次進攻由北匈奴單于親自指揮,勢要拔出耿恭這個眼中釘。

戰爭的過程異常慘烈,匈奴連續不斷地進攻,漢軍只得不斷的防守而沒有辦法休息。病痛和傷痛折磨這漢朝士兵,當然也折磨著城外的數萬匈奴士兵。

而後,匈奴單于改變策略,不再強攻,而是遠遠的包圍住疏勒城,欲要慢慢困死漢軍。這個過程中,車師后王的夫人是漢人的後代,所以常常偷帶一些消息和糧食給漢軍,使漢軍稍有安慰。

幾個月後,漢軍還是斷了糧,士兵們不得不把能吃的一切東西當做實物,最後連自己的鎧甲,甚至弓箭上的皮革也都吃掉了。

長期的戰爭消耗和營養不良導致漢軍士兵不斷死亡,此時疏勒城內僅餘幾十名兵士。

北匈奴單于得知了這一消息,知道耿恭已經身陷絕境,於是派出使者招降耿恭,並許諾如果耿恭投降,就封其為白屋王。

耿恭聞聽,心中好笑,心道,我耿家世代忠良,豈有投降之理?但仍不動聲色,要使者登上城來,詳細談論條件。

使者不疑有詐,登上城頭。

耿恭長嘯一聲,拔出刀子將匈奴使者砍死,隨即命手下司馬石修取來工具,在城頭上把匈奴使者炙烤。

後世的岳飛作詩讚揚了耿恭的壯懷激烈:“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北匈奴單于聞聽使者被殺,十分憤怒,立刻增派援軍,圍攻耿恭。

儘管此時的疏勒城只有十幾人,可是匈奴人忌憚漢軍的弓弩和武藝高強的漢軍,致使進攻乏力,仍然難以攻下疏勒城。

不知此時的匈奴單于是什麼心情,耗時一年,三次進攻,數萬圍攻幾百,卻始終難有成效。如果此時有個像諸葛亮一樣能言善辯的人,一定能把單于羞辱到自殺。

但最難過和痛苦還是城內的漢軍。

建初元年(公元76年),在圍攻了近半年之後,匈奴仍然不能取勝,城內外都是人馬疲倦。耿恭固然累的半死,城外的匈奴兵也懶得進攻。

某日夜間,城外忽然馬蹄聲大作,耿恭等人大驚,以為匈奴又增派援軍。耿恭立刻命眾人各歸崗位,準備進行最後的決戰。

眾人默不作聲,馬革裹屍,不正是軍人最後的榮耀嗎?

恍惚間,耿恭好像聽到城外的人大聲喊叫著什麼,仔細聽來,說的竟然是:“我是範羌。”

耿恭大喜,還未等說話,手下中兵將已經開始高呼萬歲。

這範羌正是自己數月前派去朝廷領取物資的軍官,範羌久久不回,派出的求援使者也未見蹤跡,耿恭早已不抱任何希望,想不到範羌竟帶著援軍趕來了。

四、援軍到來

數月前,關寵派去求援的使者成功送達信息。然而,朝廷就是否增援產生了分歧。

有大臣認為,路途遙遠,花費巨大,漢章帝又剛剛即位,需要花錢。而且即使軍隊過去,恐怕三部一千餘人的漢軍也早已覆滅,反而增援部隊也要陷入困境。倒不如就此罷手。

而司徒鮑昱則認為,如若不救,恐怕會令軍士心寒,以後就不會有人願意為國效力了,而且數百漢軍就能拖住數萬匈奴,說明匈奴戰鬥力很低。

漢章帝採納了司徒鮑昱的意見,決定出動七千軍隊,出援耿恭關寵等人。

建初元年(76年)正月,秦彭等人率軍在柳中集結,進擊車師,攻打交河城,斬殺三千八百人,俘虜三千餘人。北匈奴驚慌而逃,車師再度投降東漢。

這時候,關寵早已去世,援軍認為耿恭恐怕也已戰死,便打算引兵東歸。

老實說,這種想法也未必錯誤。此時西域正下著大雪,援兵即使能夠到達,也未必有什麼作用,反而可能有更大的損失。

但是曾經跟隨耿恭的範羌堅持要營救耿恭,活要見人死要見屍。正是範羌的這一堅持救了耿恭等人。

援兵主將決定分兵兩千,令範羌任長官,馳援疏勒城。

古代沒有公路,漢軍行進在漫天遍野的大雪之中,有的地方大雪深至一丈多,所以行軍異常艱苦。當範羌的兩千人到達疏勒城下之時,已是精疲力盡,再也不想動彈。而此時疏勒城內僅剩26名漢軍。

所幸匈奴圍困半年不見功效,所以也沒有什麼動力了,各自顧著各自的牛羊,連漢軍來了援軍都不知道。

耿恭和範羌商量後,認為漢軍糧食有限,若是被匈奴知道有援軍後,再度包圍疏勒城,恐怕兩千人都將命喪於此。於是決定暫作休整,第二天就開始返回。

翌日,在漢軍出發不久,匈奴就發現了問題,立刻派出大軍追擊。漢軍邊退邊戰,歷時將近兩月,終於到達玉門關。但由於中途戰爭中不斷有人死亡,當最終抵達玉門關時,這26人最終僅有13人存活。

中郎將(漢代軍制,將軍為最高級武官,但只有戰時才會臨時設立,中郎將等僅次於將軍,是非戰時最高級武官)鄭眾列隊迎接,所見場景令人驚歎,這十三人衣衫襤褸,鞋履洞穿,面容憔悴,形銷骨立。鄭眾立刻安排,給這十三人沐浴更衣。

鄭眾對於耿恭部隊諸人十分欽佩,上書皇帝請求對這他們進行封賞,並稱贊:“恭之節義,古今未有。”

於是漢章帝下令,任命耿恭為騎都尉,任命耿恭的司馬石修為洛陽市丞,張封為雍營司馬,軍吏範羌為共縣丞,剩下九人都授予羽林之職。

此時耿恭的母親過世不久,沒能看到活著回來的兒子。漢章帝於是又下令補行葬禮,並派五宮中郎將饋贈牛和酒解除喪服。

此後,耿恭繼續活躍在保家衛國的戰場上。

五、後記

據記載,東漢二百年來,耿家始終活躍在保家衛國的戰場上。

耿弇為開國名將,為劉秀得天下立下赫赫戰功。在東漢擊滅北匈奴的戰役中,耿秉為主要將領之一,迫使北匈奴八十一部投降漢朝,而耿夔更是直接率輕騎八百,出居延塞五千裡,打的北單于殘部不知所蹤,據說去了歐洲。耿恭兒子耿溥曾率部大破鮮卑十萬大軍,直至東漢末年,耿家子孫耿紀仍然終於漢室,騎兵反曹……

距不完全統計,耿家總共出了大將軍二人,將軍九人,中郎將等二千石官職數百人。

如果說楊家將杜撰成分居多,那麼耿家將卻是實實在在的世代忠良。

注:耿恭之事,出自《後漢書·卷十九·耿弇列傳第九》、《資治通鑑·卷四十五》、《資治通鑑·卷四十六》。


香蕉的歷史故事


首先,耿恭不是隻有幾十人,而是隻剩幾十人了,之前至少有數百人。

然後,耿恭是據城而守,北匈奴長於野戰,但不善攻城。

最後,那時的漢軍戰鬥力極強,漢朝名將陳湯有一句話:“夫一漢而當五胡也”,也就是說,從戰鬥力上比較,一個漢族士兵能抵得上五個異族戰士。

所以最後北匈奴只能圍而不攻,試圖用後勤拖垮這隻孤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