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亨:36年尋回中國古建築話語權,讓世界銘記國寶“樣式雷”

圓明園、故宮、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這些耳熟能詳的古代建築,至今仍舊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寶藏。然而,由於近現代以來,西方建築文化長期居於主導,中國古建築所代表的傳統建築文化與技藝,正面臨著“失語”的尷尬局面。現代建築教育中,關於中國古代建築的設計理念和方法少之又少。為此,近四十年來,有這樣一群中國學者,專注於還原中國古建築技藝,王其亨便是這支團隊的領導者。

曾經,世界建築學界一度認為,中國建築雖然發源很早,但是中途停止,基本對世界建築沒有什麼影響。“這是令中國建築學界非常憤怒的,所以我們希望把‘失語症’矯正過來。”作為天津大學建築學教授,在多番探尋後,王其亨接觸到了古代赫赫有名的“樣式雷建築燙樣”。燙樣是古代的一種建築模型,設計師施工之前專門將其呈送皇帝預覽其結構和外觀,其中尤以清代雷氏家族的作品出名。雷氏家族傳承八代,主持設計了圓明園、頤和園等眾多皇家建築,可謂中國古建築設計的國寶,因此後世讚美其“樣式雷”。

“樣式雷不僅有實物,還有大量的模型、檔案、文獻,不僅可以知道設計的靈感是怎麼來的,甚至可以通過檔案還原設計工程的每一天,這樣的資源在全世界也是絕無僅有的。”於是,王其亨在研究樣式雷的道路上一走就是36年。

樣式雷的設計遍佈天下,浩如煙海,為了讓這門研究真正的做下去,他還培養了一支年輕的研究團隊。36年間,王其亨帶領的天津大學樣式雷研究團隊,跑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對每一座古建築進行實地測繪,整理完成了超過1.3萬件樣式雷圖檔。最終,樣式雷建築圖檔被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遺產名錄》,中國建築文化的話語權,再一次被世界所認可。

從八十年代初至今,王其亨和其團隊沒有過絲毫懈怠,在他看來,這些珍貴的研究資源和智慧結晶,不應該被後世子孫遺忘。研究樣式雷的道路曲折漫長,但王其亨依舊充滿信心:“我這幾十年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把中國古建築失掉的話語權找回來,把不瞭解的設計理念和方法找回來,把中國古建築的尊嚴找回來。”

王其亨:36年尋回中國古建築話語權,讓世界銘記國寶“樣式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