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鐵:在跨越式發展中成長為世界五百強

中国中铁:在跨越式发展中成长为世界五百强

中國中鐵大橋局在江蘇南通架設滬通長江大橋主橋鋼樑(2018年10月8日攝)。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 題:中國中鐵:在跨越式發展中成長為世界五百強

新華社記者樊曦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鐵)以開拓進取的精神,在市場化大潮的錘鍊中堅持自主創新,不斷夯實技術底蘊,成就世界五百強,實現了中國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銳意進取,實現“三級跳”

“60多天,隧道湧水量近1300萬立方米,超過了一個西湖的水量。”在成昆鐵路複線小相嶺隧道施工現場,中鐵隧道局成昆鐵路項目部常務副指揮長張瑞明說。

在專家的評審中,這一隧道被定義為“全國隧道湧水量最大的隧道”,再加上巖爆、岩溶等複雜地質條件,施工難度極大。

對於張瑞明們來說,這樣的挑戰一直伴隨著建設者的腳步。改革開放40年間,中國中鐵人就是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開拓精神,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以敢闖敢幹的勇氣和勇於革新的擔當,闖出了一條發展之路。

中國中鐵黨委書記、董事長李長進說,40年間,中國中鐵緊緊抓住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期,全方位參與市場競爭,實現了從被動追隨市場到主動適應市場,再到經營創造市場的“三級跳”。

過去十幾年間,中國中鐵持續拓寬經營領域,從傳統的鐵路、公路、橋隧建設領域進入了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和單軌建設、養老地產開發等新興市場;在特級資質、執業資格證書、企業業績信譽等經營要素建設上均實現了長足進步。

中国中铁:在跨越式发展中成长为世界五百强

中國中鐵大橋局在湖北武漢架設楊泗港長江大橋首節段鋼樑(2018年11月15日攝)。 新華社發

在中國中鐵的成績單上,一連串數字引人注目:連續13年進入世界五百強;先後參與建設的鐵路佔中國鐵路總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建成電氣化鐵路佔中國電氣化鐵路的90%……

不斷創新,彰顯“中國技術”

在被稱為“世界三大風口”之一的臺灣海峽,一條跨海“長龍”已躍出水面,初具雛形。

這是世界最長的公鐵兩用大橋——平潭海峽大橋。它所在的地方風大、浪高、水深、流急、潮汐明顯,一年有300多天是6級以上的大風,波流力為長江、內河的10倍以上,被稱為“建橋禁區”。

中鐵大橋局平潭海峽大橋項目常務副經理張紅心說,針對複雜的施工條件,技術人員開展了海上施工平臺搭建技術,複雜海域條件下超大直徑鑽孔樁施工技術,海峽大風環境高塔施工技術等多種技術的研究。

“這是世界級的工程。它彰顯的不僅是中國速度,更是中國技術。”張紅心說。

改革開放40年來,正是通過不斷的積累,中國中鐵逐步在高速鐵路、高原鐵路、重載鐵路、大跨度橋樑、長大隧道、鐵路道岔、盾構設計製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在高速鐵路建造成套技術、橋樑建造技術、隧道及地下工程建造技術、“四電”集成技術等多個領域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為了促進持續長效創新,中國中鐵堅持把科技投入與各級企業主營收入掛鉤,高新技術企業、研究型企業不低於營業收入的3%和5%納入當年預算,要求各級企業的科技投入增長幅度不得低於上年度營業收入的增長幅度,並將科技投入納入二級企業領導人績效考核指標。同時,還利用國家和地方獎勵資金設立了“中國中鐵科技獎勵專項基金”,為開展科技研發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中铁:在跨越式发展中成长为世界五百强

中國中鐵大橋局在孟加拉國架設帕德瑪大橋主橋鋼樑(2017年9月30日攝)。 新華社發

勇於“出海”,叫響“中國建造”

在國內實現快速發展的同時,中國中鐵也在不斷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中國中鐵總裁張宗言說,作為中國鐵路系統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中國中鐵的工程項目已遍佈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

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國中鐵就承擔了新中國第一個援外項目坦贊鐵路的建設任務。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01年我國正式提出實施“走出去”戰略,中國中鐵緊緊抓住歷史機遇,組建聯營體進行強強聯合,使公司真正成為跨國經營的企業。

一系列“第一”讓中國中鐵人為之自豪:正在推動的匈塞鐵路是中國企業進入歐盟實施的第一條鐵路項目;參與設計的俄羅斯莫喀高鐵是中國高鐵技術標準走向歐洲的第一個項目;參建的印度尼西亞雅萬高鐵是中國高鐵全方位整體走出去的第一個項目;參建的中老鐵路是中國鐵路網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的第一個鐵路項目;承建的孟加拉國“夢想之橋”——帕德瑪大橋是目前中國企業在海外承建的最大單體橋樑工程,也是連接中國及“泛亞鐵路”的重要通道之一……

截止到2017年,中國中鐵在境外83個國家設有業務機構,正在實施的境外承包工程、設計和工業產品加工項目493個,海外營業收入416.8億元,海外總資產超過500億元。

中国中铁:在跨越式发展中成长为世界五百强

中國中鐵隧道局承建的大瑞鐵路高黎貢山隧道迎來國內首臺再製造隧道掘進機(TBM)“彩雲1號”(2017年8月28日攝)。新華社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