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小夥創業彈棉花,“彈”出了自己的成功大道

“彈棉花啊彈棉花,半斤棉彈成八兩八喲,舊棉花彈成了新棉花喲,彈好了棉被那個姑娘要出嫁。”彈棉花是一種老手藝,如今在城市中已經不多見了。但是,孟州兩位80後小夥卻在傳統手藝的漸行漸遠中發現了商機,把彈棉花當成事業來幹。

2008年,張松偉結婚了。岳母有彈棉花的手藝,十里八村的村民都在這彈棉花做棉被。他從岳母家看到:棉花被的需求量非常大,能不能把棉被做成成品投入市場呢?

80后小伙创业弹棉花,“弹”出了自己的成功大道

張松偉堅信這個行業有大市場、大前景。2011年9月,張松偉毅然決定辭職回鄉創業。把房子抵押貸款了25萬開始了他的創業之旅,他知道這二十五萬對於他的家庭意味著什麼,他告訴自己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當時,對彈棉花這個傳統行業怎樣改良,張松偉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剛開始就吃了大虧:10來萬買的彈花機,出來的棉胎跟傳統的手工彈花機彈的沒什麼區別,市場不認可。

80后小伙创业弹棉花,“弹”出了自己的成功大道

沒有市場,創業就面臨失敗的風險,投進去的資金也將血本無歸,當務之急就是生產能被市場接受的產品。他經過多方打聽,瞭解到梳棉機制作出來的棉胎均勻細膩,能夠被市場廣泛認可。他一咬牙一跺腳淘汰了10餘萬購買的彈花機,又貸款15萬,買了一臺梳棉機。

相同的工具在不同的人手裡發揮的作用是不一樣的。換設備後,雖然生產出來的棉胎已經要比市面上大部分同類型產品質量好的多。但是張松偉並沒有就此滿足,他不斷學習研究梳棉機性能及出棉原理,通過靈活調試設備,提高棉胎品質。

80后小伙创业弹棉花,“弹”出了自己的成功大道

2017年初,位於孟州市產業集聚區的德眾保稅物流園區為吸引企業入駐,使用費採取前兩年免收,後三年減半收取的政策。他當即決定把新廠房放在德眾保稅園區內貿區。

擴大規模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同時也需要有眼光、有幹勁的合作伙伴。他和多年的好朋友87年小夥成少傑提出想一起把媽媽彈花做大做強,讓這對兄弟一拍即合。

2017年8月1日,孟州市媽媽彈花棉製品有限公司在河南德眾保稅園區內開業了。一條一條嶄新的生產線整齊的放置在寬敞潔淨的廠房內。

目前,媽媽彈花生產的純棉棉被被市場廣泛認可,在鄭州,80%以上的幼兒園用的都是這裡生產的純棉棉被。公司年銷售額能達到3000餘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