毆打致死、粗俗辱罵……被父母打大的孩子,餘生都在恐懼中度過


毆打致死、粗俗辱罵……被父母打大的孩子,餘生都在恐懼中度過


本文為重慶青年報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很沉重的話題:被父母家暴你會原諒他們嗎?

相較於“可以原諒”,更多的回答是:不會


毆打致死、粗俗辱罵……被父母打大的孩子,餘生都在恐懼中度過


之所以說這個話題沉重,是因為父母本該是我們最親近的人,當這重身份一下轉變成傷害我們最深的人,這種反差任誰都難以適應。

我很仔細地讀了話題下的評論,發現背後的問題遠比我想象的更加複雜。

有一條留言顯得尤為刺眼:“我爸今年扇我十幾個耳光,我準備在他去世之前還給他。我今年21。”

01

家暴到底有多恐怖

今年8月,一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中熱傳。

一名12歲女孩遭繼母毆打,流傳於網絡的照片和視頻觸目驚心,孩子手臂、背部等處傷痕累累,只有臉部、小手臂等暴露部位無明顯傷痕,而她已經習慣到掉不出眼淚了。


毆打致死、粗俗辱罵……被父母打大的孩子,餘生都在恐懼中度過


還有今年6月,這位可憐的男童被媽媽毒打後自己跑到小區找到保安員,對保安叔叔說自己很餓,想吃東西。保安一看這個男孩的模樣嚇了一大跳,只見他雙眼淤青腫脹,身上遍佈傷痕。


毆打致死、粗俗辱罵……被父母打大的孩子,餘生都在恐懼中度過


男孩說只要媽媽心情不好,就可能打自己一頓出氣,腫脹的雙眼和一身的傷痕就是媽媽打的。而這位母親竟解釋道“打自己孩子天經地義”。


毆打致死、粗俗辱罵……被父母打大的孩子,餘生都在恐懼中度過


2014年7月,蘭州3歲女童因屢次尿溼褲子,惹怒親生母親。失去理智的母親,不顧女兒的聲聲哀求,一次次將重重的巴掌甚至竹條落在了其幼小的身軀上,最終毒打致死。

今年9月,據臺灣媒體報道,新竹傳出殘忍虐童案,一名3歲男童疑似遭到父親及同居人虐待,全身赤裸、手被束帶,被綁住掛在屋外陽臺。

男童的母親趕到現場察看時,發現兒子已瘦到皮包骨,且疑似飢餓多日,一被放下竟急著撿地上排洩物吃,母親看了當場痛哭失聲。

前段時間在貴州,一位五歲的小男孩在睡夢之中,被自己的繼母拿著榔頭往頭上敲了三個洞,孩子渾身是血,頭上有血洞。直到父親起床發現此事,中間的兩個小時,孩子躺在血泊中害怕到連哭都不敢。


毆打致死、粗俗辱罵……被父母打大的孩子,餘生都在恐懼中度過


photo / 新京報我們視頻

2007年,江西一名6歲女孩慘遭後母毒打,6根脊椎被打斷,多次口吐鮮血,大小便失禁,其他傷處也都在致命部位。親生父親卻稱是孩子自己摔的。

視頻包含令人極度不適的內容,請謹慎觀看

看過這些令人觸目驚心的不幸經歷,我只希望你沒有半點共鳴,那樣的話,你真的很幸運。

02

給你講個鬼故事:“我是為了你好”

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中,無論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都面臨著形形色色的問題和壓力,對此現代人早已鍛煉出了一身的抗壓本領。

但唯獨“家暴”,從來不在可以容忍的範疇內。

網友@Yeonggi0430說:

我15歲還被我媽當街扇耳光。初中的時候留平劉海長長了沒去剪,吃飯的時候被扯著頭髮臉都被拽進去飯碗裡面。天天跟我說“看見你就煩,你以後但凡有點出息我眼睛挖出來餵狗”。從小一直沒有尊嚴,交書本費永遠都是被老師點名催收的最後一個,校服永遠都是最後一個買,除了校服以外基本沒有其他衣服。

網友@辛甘Plus:

初二凌晨被突然衝進臥室的我爸揪著頭髮抽耳光,抽到鼻血都灑出來。我媽看到之後幫他悄悄關上了門。那個瞬間真的無比絕望。後來上高中,我想關房間門我爸不許,然後我爸拿菜刀指著我的臉,最後把房間門的鎖活活劈碎了。真的嚇到心理崩潰。

網友@Oo_oO夏:

三年級的時候吧,我爸去同事家喝酒,我媽讓我去叫他吃飯。結果他喝的開心被我掃了興,然後一路把我踹回來,冬天,下雪,我連滾帶爬,他在後面踹。回家我媽也罵我。這樣的事很多次了。

我工作以後沒有回過家,從來沒有

其中還有一條評論是這樣的:


毆打致死、粗俗辱罵……被父母打大的孩子,餘生都在恐懼中度過


從某種角度看來:孩子做錯了,父母適當動手管教,雖不提倡,可似乎也並非不能理解。

安德里亞·比朔夫在《教育者謬誤手冊》中也提出,並不是說好家長就從不打孩子。事實上,完全沒有暴力的教育環境是很難實現的。

很多家長也會出於一時的憤怒對孩子作出種種懲罰,讓父母完全不使用一丁點暴力是不切實際的。

但偶爾的失態並不會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如果父母放下架子,誠心向孩子承認錯誤的話,會很容易得到孩子的原諒。

重要的是,父母應該明白:孩子有權利在沒有身體和精神暴力的環境中長大。

但這與“打孩子是為了他好”完全是兩碼事,正因為這樣的思想一直存在,“教育”和“打孩子”,乃至“家暴”之間的界線在一些人眼中才會顯得如此模糊。

人一旦產生了這樣的想法,是不是代表他打心底已經開始相信“除了動手我再沒別的辦法管教好孩子”了?


毆打致死、粗俗辱罵……被父母打大的孩子,餘生都在恐懼中度過


在豆瓣上,曾經存在一個擁有10萬多成員的網絡討論小組,名叫“父母皆禍害”。小組成員多數在家庭生活中確實受到不公正待遇,如直接肉體傷害 ,間接人格傷害 ,父母間的矛盾、爭吵、家庭暴力。

“我從小被我媽打了N次,青春期和我爸頂嘴,我爸把一壺剛燒開的水,往我身上潑。肩膀全燙傷了。我媽帶我去醫院,因為要花錢,我媽又在護士面前狂罵我。”

“上幼兒園的時候因為我弄丟了10塊錢大冬天讓我穿個內褲跪門外面,因為我一直在外面哭於是我爹把我踹下樓梯了。”

“上初中的時候因為和同學發短信所以被我爹拿皮鞋抽臉+牛津字典砸頭。 ”

我很好奇,這些父母在第一次對孩子實施暴力的時候,是否也在心裡想著“我是為了孩子好,我要讓他少走些彎路”?

03

他叫你jianhuo,他就是jianhuo的父親

比身體上受到的傷害更難癒合的,是精神上受到的摧殘,痛苦的童年回憶往往會伴隨孩子一生。


毆打致死、粗俗辱罵……被父母打大的孩子,餘生都在恐懼中度過


毆打致死、粗俗辱罵……被父母打大的孩子,餘生都在恐懼中度過


毆打致死、粗俗辱罵……被父母打大的孩子,餘生都在恐懼中度過


毆打致死、粗俗辱罵……被父母打大的孩子,餘生都在恐懼中度過


有的孩子長大後缺乏自信,極度內向,因為他們從沒聽到來自父母的誇獎。家長將打擊當做另一種“鼓勵”,認為“摧毀式教育”會促使我們進步,結果也許恰恰相反。

還有多少父母因為夫妻感情不合,在子女面前肆意辱罵配偶,還把對對方的怨恨發洩在子女的身上。


毆打致死、粗俗辱罵……被父母打大的孩子,餘生都在恐懼中度過


父母之間吵架,在當事人眼中可能不算什麼,但在孩子眼裡就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恐怖片”。這些“童年陰影”會和我們一起長大,甚至一輩子都無法忘懷。


毆打致死、粗俗辱罵……被父母打大的孩子,餘生都在恐懼中度過


關於父母吵架與家暴的泰國動畫短片。

當一個女孩能說出“我爸教會我一輩子都不要找他這樣的男人”這樣的話時,她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毫無疑問是失敗的。


毆打致死、粗俗辱罵……被父母打大的孩子,餘生都在恐懼中度過


在某一期《奇葩大會》上,心理學家武志紅只用四個字就戳中無數人心中的痛處:家會傷人


毆打致死、粗俗辱罵……被父母打大的孩子,餘生都在恐懼中度過


04

家暴是最惡劣的遺傳病

有很多研究發現,父母的“養育風格”其實是具有“代際傳遞性”的。


毆打致死、粗俗辱罵……被父母打大的孩子,餘生都在恐懼中度過


獲得八項奧斯卡大獎的電影《美好人生》中,男主母親從小就討厭自己母親酗酒但自己最後還是走上了酗酒的道路。

而“暴力”就是一個很容易被遺傳到孩子身上的東西。

有人曾在網上提問:那些年小時候受過家庭暴力的孩子長大後怎樣了?

有一個回答是這樣的:

會繼續家暴的,我有一個女性朋友的老公就是在家暴下長大的,追求我朋友的時候說煩透了他爸爸打他媽媽,以後一定會對我朋友好,但是他倆一次爭吵,她老公直接動手打了她。可能這樣的孩子在潛意識裡就已經認為暴力是最直接解決問題的方式。


毆打致死、粗俗辱罵……被父母打大的孩子,餘生都在恐懼中度過


在這樣的家長和這樣的家長養出來的孩子眼中,孩子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是大人們的附屬物,打自己的孩子天經地義,且外人沒有權利干涉。

很多人明白“打人是犯法的”,但打自己的孩子則是兩碼事。

最可怕的事情是,因為“我”的家長那樣把我養大,所以“我”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這也是理所當然的。

於是,我們最終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曾聽過一個很喜歡的說法:“負十年教育”。

也就是說,胎教都“落伍”了,要在更早的時候,把自己教育好,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05

“你活該被愛”

教育孩子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這是一場漫長的,雙方共同溝通、成長的道路。

《哈利波特》中,鄧布利多校長對哈利說過一番意味深長的話:

我們本以為在生活中我們遇到的都是the right way(正確的路)和 the wrong way(錯誤的路)的問題;

但其實不然,在真實的生活中我們面對的都是the right way(正確的路)和 the easy way(容易的、懶惰的路)的問題。


毆打致死、粗俗辱罵……被父母打大的孩子,餘生都在恐懼中度過


電影《哈利波特》截圖

教育也是如此,走一條正確的道路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與耐心,過程中不免遇到挫折與不順心的地方。

訴諸暴力自然是更容易的方式,但這絕不是正確的方式。

請記得,孩子不是任你揉捏的泥坯,你想捏成什麼形狀就會變成什麼形狀。他們是璞玉,也是上天的禮物,我們要做的只是盡全力去愛他們,陪伴他們。

暴力從來只能帶來暴力,而只有愛才能將愛延續。

願所有的人都能活在愛裡,因為,你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