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強調格律算不算捨本逐末?


格律如夫妻

是允許床頭吵架床尾和的!

杜公律詩法度嚴謹,世人莫及,可不符合格律的七律也有40多首。

如何正確認識格律?

格律的核心,就是讓詩讀起來有一種音樂之美,所以稱之為“詩歌”,所以古詩要吟,要誦,甚至要唱,就是這個道理!

平仄組合是產生格律的基礎,它不是規則,而是規律!是一代又一代的詩人在長期實踐中發現出來的規律!

按照格律寫詩是產生音律之美的最佳辦法,沒有之一!

但是

有一個環節,比音樂之美更加重要,就是意境!

那麼,當意境和某一個字的平仄相沖突時,你就要做出一個選擇!

只不過在當下,很多寫古詩詞的人陷入了一個誤區!

他們把格律當成了規則,總以喜歡“打破規則”以彰顯自己的不平,彷彿格律也束縛不住自己那滔天的才情!

而真實情況是醜陋的,他們根本不懂格律,更懶得去學,但必須要為這種行為找到一個看上去很美的藉口!

所以,總拿“意境”來當牌坊!

形都不似,何來神似?

彷彿自己的詩作,隨便寫出來的,都比賈島“二句三年得”要強一些,都比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強一些,反正這種豪氣李白沒有過,杜甫沒有過,東坡沒有,易安沒有,稼軒沒有,連偉大領袖主席也沒有!

這人真驢,碾壓了所有詩人!

格律詩是近體詩,如果不喜歡格律,就不要說寫的是絕句,律詩之類,又沒人逼著是不?說自己是小姐,總得有些姿色才可以吧?

現代人創作古詩,對於格律,缺乏起碼的尊重

不尊重格律,何以超越格律?


亦有所思


二者存在矛盾麼?寫近體詩,你就得依格律;不想依格律,完全可以不搞近體詩,寫古風詩嘛。



總是強調說格律會傷意境的,一是沒明白什麼是舊體詩,二是自身功夫不到家又想博高名。格律詩之所以會盛行千年至今不衰,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優勢:①聲樂之律更美。②體式更加規範。③便於探討交流。



格律會傷意境嗎?當然不會,杜甫的七律《登高》,王昌齡的七絕《塞下曲》,扭泥麼?傷意境了麼?當然是無稽之談。永明體後,歷代所著並留傳的舊體詩卵以近體格律詩為主,數量上也是大大超過古風詩歌,這就是歷史事實。



當然,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只是希望不要因自己的執著與淺見,頻頻拋出類似偽命題,這樣會誤導他人。


抱庸齋主


寫詩最主要還是意境和詩韻味。詩分古風,古體詩,近體詩,現代詩。像唐朝以前大多是古風,沒有格律限制的,李白寫詩很多不受格律限制。但是若果要寫格律詩,就要強調平仄,否則就不是格律詩,格律詩就像敲鑼打鼓一樣,有點有節奏。不過新韻詩在平仄方面放鬆了緊箍咒,除了一些關鍵字必須平仄外,允許部分字可平可仄,這樣為洗練詩句提供了更廣闊的運用空間。所以格律詩不算捨本逐末。


陳杰詩詞


不算。就近體詩(律詩、絕句)而言,格律即是“本”,無本不足談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