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祭日,臺灣同胞沒有忘

每年的12月13日是國家法定的“國家公祭日”,是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中的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侵華戰爭中的死難者,揭露日本侵華戰爭的罪行,牢記那場戰爭帶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所造成的災難,同時也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民尊嚴和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2018年12月13日是第五個“國家公祭日”,我作為一個來自臺灣的中國人,也沒有忘記這天,因為臺灣曾經被日本殖民統治超過50年,50年間臺灣社會各個階層和族群不分漢人少數民族,上下一心對抗日本的殖民統治,超過50萬名臺灣同胞都遭受到日本人鎮壓屠殺死難。在臺灣的“軍事博物館”中仍然還有一把日本軍刀,軍刀上刻著“南京之役殺107人”,一個鐵一樣的事實一直印刻在筆者孩童時的記憶中,因為這把軍刀就是惡名昭彰的南京大屠殺中的“百人斬”屠殺事件中兩個日本軍官用到的,他們竟然將屠殺中國人做為競賽,這樣罪大惡極的惡行凡是作為中國人都不可以忘記。與此同時,在筆者孩童時代的1995年,臺灣上映了《南京1937》,這部由吳宇森監製秦漢主演的電影,讓臺灣同胞再次記取南京大屠殺時同胞的所受到的苦難。

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個“國家公祭日”曾說:“我們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而不是要延續仇恨。中日兩國人民應該世代友好下去,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共同為人類和平作出貢獻。”他又說:“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著重犯。我們不應因一個民族中有少數軍國主義分子發起侵略戰爭就仇視這個民族,戰爭的罪責在少數軍國主義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們任何時候都不應忘記侵略者所犯下的嚴重罪行。”習近平總書記是站在大局角度,強調把極少數軍國主義分子和廣大人民區分開來。

兩岸的中國人是日本侵華的受害者,就在“國家公祭日”的這天,兩岸同胞彼此用一顆沉重的心緬懷逝者,但不要忘記了唯有國家的統一才能走向民族的復興,同時更能體會國家的存在目的和價值,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歷史不可以遺忘。唯有記取歷史,才能開創和平。“國家公祭日”這天,臺灣同胞們沒有忘記。(作者:羅鼎鈞,臺生,現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