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思考的農機管理存在問題及應對措施

淺談農機管理存在問題及應對措施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做為唯一的依法管理農業機械農機管理部門,今後的工程量也會增加,擔子也會加重,責任也會更大。我們必須順應時代發展需要,制定長遠發展規劃,改革我們現有的落後管理模式,為農機管理在二十一世紀有一個較快發展。奠定基礎,那麼在新的歷史時期、新的形勢下,應如何應對調整發展,不斷更新的農業機械進行行之有效的科學管理呢?

一、基層農機管理服務組織的地位和使用,基層農機管理服務組織是指以鄉鎮農機管理服務站辦管幹的鄉村農機服務組織。基層農機管理服務組織具有穩定、健全的鄉鎮農機管理服務體系,是農機化發展的重要基礎。基層農機管理服務組織主要任務是:宣傳執行國家有關農機化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法規,承擔農機管理,安全監理新機具推廣,人員培訓,農機作業經營、維修等社會化服務,根據主管部門的安排,利用農作物成熟期的時間組織農機跨區作業,以提高農機的作業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基層農機管理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為農機手的人戶辦證和安全生產,為新機具推廣、技術培訓、配件供應、機具維修、作業經營等提供了便捷的系列服務。

二、我區當前農機管理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1、基層農機管理體系不健全,技術力量薄弱,原鄉鎮農機管理服務站有的現不存在,鄉鎮農機員任行政幹部,或抽調到其它部門去,農機管理這一基層職能難以履行,村級七八十年代建立起來的服務組織以不復存在,特別鄉鎮管理服務站有的也是有名無實,有的也被鄉鎮府撤銷,修理人員都是自生柳,沒有專業培訓,技術水平差,對新技術、新機具瞭解的不多,甚至有的無證上崗。

2、農機人員素質不高,不能適應農機化學的要求。

①鄉鎮農機員有的老化,有的不懂,農機業務,素質偏差,有一部分鄉鎮農機員是70年代上農機員的,一部分鄉鎮府任指定一名行政幹部任農機員的以人員,參差不齊,文化素質、業務水平極差,難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影響了農機服務,尤其是新式機具的推廣工作。

②區級管理服務站人員更是業務素質不齊,有很少一部分人員是專業院校畢業的,決大多數都是不懂農機管理業務,更談不上培訓基層人員對產品質量的檢測,跟蹤服務與農機化發展需要和要求存在較大差距。

3、農機管理和服務工作缺乏,政府的堅持政策和保障機制,宏觀調控手段不力。

農機化服務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如購買樣機、高試驗和示範推廣等,如果政府對農機服務體系建設,農機化推廣應用的投入減少、特別是對那些經濟缺乏的鄉鎮來說,必須會給工作帶來困難,影響這些鄉鎮農機化發展。政府相關部門協作配合也不夠,一些部門除了收費外很少關心農機的發展,這樣只能加重農機戶的負擔,嚴重影響農民發展農機的積極性。

三、完善基層農機管理服務對策

1、大力宣傳、提高對加強農機管理和完善農機服務體系建設重要性的認識。

農機服務體系是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教興農的橋樑和載體,是農業產業化的有力支撐,對農村經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作用,也是農機發展健康的重要保證。一定要大力宣傳大農業中農機的作用,把農業現代化與農機化發展緊密的聯繫起來,使農機工作在農村現代化建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2、完善農機管理服務體制。

健全體制,對現鄉鎮無有專職農機管理幹部由區農機中心根據一定的配備標準,派駐農機管理幹部,當地人民政府不得抽調去完成其它工作。

3、提高基層農機管理服務人員素質

基層農機管理人員素質是農業機械化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只有基層農機管理人員素質提高了才能科學地操作各種現代化農機具,最大限度發揮農機效益,只有基層農機管理服務人民素質提高了,才能自覺遵章守法,杜絕違章操作,只有基層農機管理人員素質提高了,才能更有效地服務於農村經濟,提高基層農機管理人員的素質,是實現農村機械化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必須加強基層農機管理服務人員業務培訓。通過培訓、增加專業知識、增強服務觀念,樹立良好的職業首先和工作作風,造就一支作風過硬、品德優良、知法懂法、精通業務的基層農機管理服務隊伍,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和新農村建設。

4、加強區農機管理服務自身建設,做好綜合管理。

首先是制定各項制度,一是工作分配製度,把各項任務細化,指標量化,使人人有目標,個個有職責。二是考核制度:根據各自分工不同,實行幹部年終考核制度;三是獎懲制度,實行“三獎勵”“三結合”即獎勵為主,獎勵與懲罰相結合,以表揚為主,表揚與批評相結合,以精神獎勵為主,精神與物質相結合。以此來激勵幹部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推動整個農機管理目標的實現。

第二、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區站設立機關電話諮詢臺,方便機於走訪,做到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優質服務,使農機管理規範化、社會化。

四、農業機械化管理是指國家農業機械主管部門依法在其職權範圍內,對農業機械及其從事相關活動單位,組織或民實施管理活動,農業機械的管理是農機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業機械主管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責。

�了我國長期以來農機化發展缺乏有效法律保障的歷史。農機部門要運用一切宣傳手段和相關執法部門密切配合,開展一場聲勢浩大的宣傳和落實農機法律、法規的熱潮,使之家喻戶曉。地方農機管理部門也要結合實際情況,積極配合立法機關做好農機法律法規的制定和修訂工作,真正使農機化發展納入法制化管理。實行區域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為機械化連片作業創造條件農業機械化是以區域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為基礎的,政府應通過宏觀調控,引導農民在一定區域內從事某種產業開發,形成獨特的產業優勢。

加大國家財政扶持力度。引導社會資金投入農業機械化我國已進入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發展階段,國家財政有能力加大對農業和農業機械化的扶持力度。

全面推進農機裝備結構調整,提高農機裝備水平全面推進大型農機具的發展速度,使多種機型整體推進,協調發展。積極引進國外先進農業機械,努力實現農機從低性能向高性能,單一作業向複式作業轉變,從單純發展大宗作物農機具向兼顧經濟作物農機具轉變。

4 農業機器優化發展方向

4.1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我們已能方便地用LINDO,LINGO軟件來處理線性規劃和非線性規劃問題[。計算機摸擬技術發展很快,人工神經網絡等技術會有較快的發展和應用,它是由多個神元連接而成,可以用來摸擬人腦思維行為,作出科學的決策。

4.2 在國外,已有一些比較成熟、方便用戶使用的應用性成果,這些成果大都以決策支持系統的形式出現,方便用戶使用,在生產實際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加拿大,Murray等也開發了一個決策支持系統,該系統用於管理加拿大主要農作物生產過程的多個方面,用於管理主要農作物生產過程的多個方面,如作物種類選擇、作業機器選擇、種植計劃、作物輪作、施肥、病蟲害管理、殘餘物管理、收穫、土壤保護等過程,以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在意大利,Massi-mo Lazzari等開發了一個“農業機械系統評測”的模型,從戰略和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意大利農場的農業機械化問題,輸入作物品種、輪作時間和每一種作物的田間作業過程,模型能給出農業機器系統的配套方案。在丹麥,Sorensen開發了決策支持系統,重點用於制訂作物田間種植計劃和作業計劃。

4.3 我國在這方面研究起步較晚,研究基礎薄弱,目前尚無廣泛應用的應用性成果,今後這方面的研究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