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少年杀母,孩子你怎么了……

2018年12月2日,周日。晚饭后。我发现大儿子又抽烟了。他才上六年级,为什么这么不让我省心!我气不打一处来,随手抽起皮带就往他身上来了几下。“再让我看见你抽烟,我就往死里揍你!”我警告他。这孩子突然抬起头,用悲怆又带着凶狠的眼光死死盯着我。旋即,他回身走进厨房,抄起一把菜刀向我走了过来......倒下的那一瞬间,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白: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朋友圈被这么一个新闻刷屏:

12岁男孩持刀弑母:共砍20余刀,事后拿母亲手机给老师请假。


12岁少年杀母,孩子你怎么了……


12岁少年杀母,孩子你怎么了……


死去的,是两个男孩的妈妈。

孩子的爸爸在外地工作,对2天前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

在母亲死亡后,男孩并没有惊慌失措。

他带着2岁的弟弟吃饭、睡觉,似乎什么都没发生过:

甚至拿母亲手机给班主任发请假信息。

原信息是:“老师,***明天请假行不?他感冒了。”

恐惧感,是大家的第一反应。


12岁少年杀母,孩子你怎么了……


网友们的意见一边倒:反社会人格!魔鬼不分年龄!就是给他惯的!

可是,我们要怎么说这样恐怖的孩子呢……

六年级的孩子就抽烟,班里的同学告诉记者,他性格孤僻,不太愿意和大家一起玩耍。

据邻居说,母亲不是第一次打孩子。皮鞭、扫帚,是家常便饭。

没有父亲在身边,一个母亲的生活压力有多大?孩子在做出这个行为之前,是不是已经积累了无穷的恐惧感?

但,暴力的源头是恐惧

是积累了多少对母亲的恐惧感,才逼着这个孩子毫不犹豫抄起了菜刀?


12岁少年杀母,孩子你怎么了……


弑母案并不少见。2016年,北大一名学生,在筹划几个月后,残忍杀害了自己的母亲。

省略过程不描述了,太血腥!

可让人在意的事情是,这位学霸是典型的好学生、好孩子,每天晚上和母亲视频通话一小时。

“高智商高情商、三观正、与人友善、幽默、孝顺......”是大家给他的标签。


12岁少年杀母,孩子你怎么了……



外人看来他没有缺点,但人生里没有一丝人格的破绽或者就是弱点。

可在弑母后,他休学、骗钱、混迹声色场所,并且还要娶一名性工作者。

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

大家感到困惑:在他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所有人忙碌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是谁。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个问题更是难上加难。

12岁少年杀母,孩子你怎么了……


因为他们的身体在成长,但是“生命自体”却没有成长。

什么是自体?

一个人的生命自体,有真自体,也有假自体。

当杀死母亲的那一瞬间,北大男生杀死的是自己存活了22年的假自体。

那个假自体完美无缺,却是从小被训练得如此。他为了不让"他人"失望,必须展示出这样完美的一面。而这个"他人",就是他的母亲。

久而久之,他被训练得在每一个人面前戴着面具,从没有一刻可以松懈。他把真自体完全藏了起来,变成了一个心思极重的人,哪怕对挚友也不会敞开心扉(唯一一次应该是对好友说自己想自杀)。

当杀死母亲的那一瞬间,他被压抑22年的真自体诞生了。

即使肮脏不堪,但那是真的。

幸运的人,真自体和假自体逐渐趋近,达成一致。不幸的人,被完全割裂的假自体蒙蔽了多年,压抑不住的时候,终于得到了最极致的爆发。


12岁少年杀母,孩子你怎么了……


22岁北大男孩的母亲,是一个中学老师,要强、清高、保守、忠贞、刻板、道德洁癖、原则性极强,宛如一个道德楷模般,成为孩子人生的标杆。

一个人发展的是真自体,还是假自体,大部分取决于生命早年,父母对我们这个生命个体是接纳、欢迎、共情和关爱?还是拒绝,否定、忽略和伤害。

假自体,是为了满足父母的需要和接纳而发展出的“虚假自我形象”。

她不能接受有缺点的孩子。于是这个高智商的少年,用自己的极高智商,演出一个完美的人设。


12岁少年杀母,孩子你怎么了……


第62届戛纳电影节获奖影片,半自传影片《我杀了我妈妈》里的对白。

电影里,少年没有杀自己的母亲,只是在各种与母亲的矛盾冲突中斡旋着、冲突着。

这些事件,映射了妈妈和男孩之间的关系。

母亲是男人生命中的第一位女人,她在男人的潜意识中塑造了未来爱情生活的模型。

精神分析学家阿兰·布拉克尼耶描绘了5种类型的母亲形象,并总结了每种类型的母亲对男人造成的影响。


12岁少年杀母,孩子你怎么了……



1. 情人型母亲。

特点:

对儿子有着情人式的欣赏,把自己对于男性的理想完全投射在儿子身上。

2. 过度保护型母亲。

特点:

焦虑不安,占有欲强,与儿子亲密无间,喜欢干涉儿子的生活,希望能够尽可能延长他们之间独有的母子关系。

3. 疏远型母亲。

特点:

由于非常怀疑自己做母亲的能力,她们始终生活在让儿子受委屈的恐惧之中。她们觉得自己的一切——情绪、建议、接触——都可能对儿子造成潜在的危险。

4. 强权型母亲。

特点:

她们专横、霸道,完全掌控着家中大权,时刻在提醒儿子自己永远是家里的主宰。

5. 和蔼型母亲。

特点:

她首先是一个幸福的女人,从伴侣那里得到了充分满足,因此无须将任何过分的期待或不切实际的理想寄托在儿子身上。她们很关注儿子的需要,而且不会焦虑,也无须从儿子身上修复自我。


12岁少年杀母,孩子你怎么了……


显而易见,第五种母亲是比较完美的。

因为她们首先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这几起弑母案里,12岁男孩的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缺席了家庭教育;

22岁北大男孩的父亲,在他15岁那年因病去世,“出人头地”成为单身妈妈对孩子最大的期待;

16岁电影里的主角少年,父母离异多年,人生中只有母亲这一个主角。

在这一起起令人心惊触目的事件中,我们不想把所有的罪都加在孩子身上,也并不希望母亲背锅。

毕竟,教育和孩子都是你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相 关 推 荐

12岁少年杀母,孩子你怎么了……


《你其实不懂儿童心理学》

南方出版社

揭示儿童行为表相的背后动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