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王羲之初唐的時候被讚賞,中唐的時候被嘲諷?

談文論史


這和帝王的愛好有關,在古代,帝王的權力和影響力都是至高無上的。在初唐貞觀年間,唐太宗獨尊王羲之書法,稱其書法“盡善盡美”,併為親自為王羲之作傳記,是唐太宗以帝王之力奠定了王羲之書聖的地位。帝王如此推崇王書,群臣和天下的風氣自然是以王書為尊。然而到了盛唐開元年間,唐玄宗不喜歡“二王”瘦硬的書風,喜歡隸書,提倡用隸書和章草的筆法來矯正楷書、草書。唐玄宗在書法上喜豐肥之資,從而奠定了盛唐以胖為美的風氣。由此可見不同書風的盛行和帝王的愛好是有極大的關係的。



寫字那些事兒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王羲之被人們尊為書聖,在東晉之後的一千多年以來,從來沒見到過他被人嘲諷的史料記載,就是在歷朝歷代的野史上,也沒有對其嘲諷的片紙記載,在中國書法史上,全都記載著對其頂禮膜拜的讚頌之語,何來中唐時對王羲之的嘲諷呢!



上圖為書聖王羲之書法

做為一個書法愛好者,對書聖王羲之和古代的書家們要有敬畏之心,不可隨意編造一些惡意攻擊古人的假新聞以博人眼球,這樣做不但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而且還會遭天譴的!

上圖為王羲之楷書《黃庭經》局部



提出這樣問題的網友,其本意並非是把王羲之往歪裡想,也不一定對王羲之有貶低之意,但是,在沒有任何根據的情況下提出中唐時有人嘲諷王羲之的問題,這個是不是有點過了?記住,博人眼球的問題很多很多,以後,還是多動動腦子,提其它方面的問題吧!提出這樣的問題,的確沒意思!

上圖為王羲之的草書作品



我喜歡傳統的書法文化,對古人,我一向持敬畏態度,對古人書法的學習,從未懈怠過,更不敢對古人的書法說三道四。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中州耕牛堂主


謝謝激情。讚賞是肯定的,嘲諷是難確定的,讚賞的“熱度”有所降低,應該是有的。


唐朝之時,王羲之的書法已經流傳了,近300年,公元361年—公元626年。李世民登基做皇帝,把”二王”的書法,定為全國的正宗書體,唐初的讚賞是確定的。唐朝歷經進300年的歷史,如果說初期的書法,王羲之的行草是一花獨放,那麼、發展到了唐中期,100多年過去了,應該是百花齊放了。由一花之秀,變成百花齊放春滿園,讚賞降點低一點都理所當然。


唐楷:由唐初期的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到唐中期的顏真卿,柳公權...已經把唐楷推到高端。而草書大家張旭,懷素的狂草也是如此。唐楷,狂草和王羲之行草,風格上有一定的差異。



總之,初唐的讚賞是確定,中唐時期有所降溫是正常的,嘲諷很少見到。即使有也是非主流,只是個別象。


方風子19091072


王羲之的字從未受過主流書家嘲諷,當然並不否認確實有一些二流書家批評王羲之的字太過秀氣,沒有盛唐氣象。

王羲之的書名早在王羲之還活著時就已經聲名遠揚,因當時是家族式教育,所以王氏家族的字畫一直被天下士族所看重,所以王羲之在成為家族佼佼者時,在天下就已經有了名聲。顏真卿祖上顏之推曾經寫過《顏氏家訓》,這本書中就詳細記載了天下名家對二王書法的推崇與追捧。



到初唐李世民後,李世民更對王羲之的字愛不釋手。因為初唐時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都是學王出身,歐陽詢是重臣,虞世南褚遂良是能與李世民論書,教李世民寫字的人,所以李世民特別喜歡王羲之的字,對王羲之的字大加追捧,奠定了書聖的地位。



當然,即使不尊稱王羲之為書聖,也並不影響王羲之在中國書法界的地位。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王羲之的名聲雖大,但是名副其實,他的貢獻足矣讓後世無法逾越。只有顏真卿在另一種筆法和結構系統中達到了與王羲之並立的地位,開啟了盛唐書風。



這個時候,自然就有人強調盛唐書風強過魏晉書風。這種人是存在的,但是絕非一流書家。歷史上歷朝歷代都有當代勝往昔的說法,但均非一流書家,因為一流書家看到的高度絕非他們可比。所以,王羲之被譏諷這事不過是個笑話而已,並非主流言論。就好像莫言得了諾獎,依然被小作者罵成色請文學一樣。


名師巨典


王羲之被人嘲諷?我活了幾十年,遍覽中國書法史,今天還是頭一次聽到有人說王羲之書法被人嘲諷的。或許是我孤陋寡聞,見識短淺。

中國傳統文化,對聖人從來都是頂禮膜拜的,那怕他身上有缺陷,大家都會隱去,更不用說會去嘲諷。做為書聖的王羲之,歷朝歷代都是學習書法者追崇的對象,即便是尊碑貶帖的第一人康有為,也不敢對王羲之書法有不敬之語。中唐時期誰人嘲諷?某度裡幾個捕風捉影的人,毫無根據的口水話,能代表中唐時期的人?看看中唐時期的李白怎樣寫詩讚美王羲之:

鏡湖流水漾春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雖然詩是寫給他的好友賀知章的,卻是以王羲之書法來稱讚賀知章。中唐時期的張旭、顏真卿、懷素等人,他們的書法源頭都可以追溯到王羲之身上。張旭,李白,裴旻被唐文宗下詔書御封為唐代三絕。張旭是顏真卿的師傅。張旭的書法,又是王羲之筆法的繼承人。他們會嘲諷王羲之?

中唐時期的代表人物張旭、顏真卿、懷素,他們是王羲之書法的傳承者,當時的人對他們的肯定,自然也是對王羲之書法的肯定。豈有對徒孫稱讚得天花亂墜,而反過來嘲諷他們的師祖之理?



除了現代人對王羲之不敬以外,往前推幾十年,你不可能找到嘲諷王羲之的人。


子衿書法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是世界存在的多樣性,書法也不例外。一個人的思想性格,決定了其特定的書法面貌。相近性格的人形成群,相同的書風形流派。

王家書風雖然開宗立派,尊為天下第一,成為後世的楷模。但終究只是一個流派,不是書法歷史的全部,人們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到盛唐時,因國力大變,在書法上產生了狂草和顏柳楷書,與王門書風相差甚遠,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書法史上的幸事。

在藝術歷史的百花中,我們不能佔在某一花的角度,去看待要求其他九十九種。一花獨放不是春天,只有萬紫千紅才是正道。


大同王屹峰


東晉二王在書法史的地位基本由梁武帝、唐太宗欽定的,二王的書法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唐宋以來歷代都有貶二王的,當今還有人說蘭亭序算不得第一行書的,都是故作驚人語,鮮有認同者。

二王法書是一座藝術寶庫,為後世學書者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富營養。唐尚法,有失呆板;宋尚意,難免隨意。元明清至當代,基本是走下坡路,而魏晉風流依然鮮活。


笛在明月樓LYD


一個人表現的在好,寫的再好,也有說不好的,這是社會的普遍性,世間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重性,……


景波145974430


王羲之是書聖,歷史公認的,至於個別嘲諷很正常,偉人也會有人罵孃的。


鄧軍舞蹈


少意氣風發,中唐鼎盛時代,情緒激越,思想開放,與淡雅風氣衝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