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APP運營推廣策略新手三要素

運營推廣是最需要用戶資源的,而用戶資源大部分就聚焦在那幾個渠道,如何用最優的成本獲得最多的有效用戶,是APP運營推廣者職業道路中時常要思考的問題。本文主要給大家簡述推廣中的一些策略,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大道至简,APP运营推广策略新手三要素

凡是資源,都有聚焦效應。

對於產品,用戶是至關重要的資源,互聯網產品成千上萬,而用戶資源大部分就聚焦在那幾個渠道。從資源寡頭手中分一杯羹,不付出些成本是不行的。

APP產品,推廣方式無異於應用市場,信息流平臺,搜索,網盟,積分牆,社群……等等。如何用最優的成本獲得最多的有效用戶,是APP運營推廣者職業道路中時常要思考的問題。同樣的渠道,有的運營獲客成本是3元,有的卻是10元,這之間的差距有時候就需要一些功力了。

下邊給大家簡述推廣中的一些策略,見微知著,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第一要素:大勢

這個要素絕不是扯淡,簡單舉個例子,目前正是雙十一雙十二期間,各大媒體資源,包括應用市場,全都都在向電商傾斜,這個期間你在增加投放,搶奪資源,成本自然會升高。

當然如果有錢,高舉高打,快速曝光也沒錯,不過暴雨來得及去的也快,花投資人的錢不心疼,可總有花光的時候。普通產品,公司沒有錢砸渠道,瞭解行業,瞭解市場,瞭解推廣渠道的癖性是首先要考慮的事情。

不講道理,只說實操。比如針對大學生的產品,相對來說,假期是最好的推廣區間,尤其是暑假。這個道理不用多講,重點在下邊。在開學季,做重點線上推廣好不好呢?

答案是不好,開學季是學生相對最忙碌的階段,新生忙著軍訓,老生忙著接新生,選課等等。這其實對於大學生類產品是有半個月到一個月的真空期,本來預想學生用戶會暴漲,結果投入很大,用戶卻沒多少,這就是錯估了形式。

這種例子不用舉很多,不去真正瞭解自己用戶的習性,只做拍腦袋的決定,到頭來買單的還是自己。

形式比人強,但如何去判斷大勢呢?

經驗+實踐!

作為小白,經驗值為0,瞭解自己產品的行業趨勢是首要問題,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老闆總會了解一些;老闆如果也是創業者,互聯網這麼透明,總會扒到你需要的一些信息。

如果真不知如何下手,推廣期間主觀臆斷並不是不可取,主觀推測的推廣方式也需要我們不斷迭代,快速測試,不合適,立馬進行調整。王陽明的心學主旨知行合一,就是讓你不斷的去世上煉,去實踐。

第二要素:環境

再來說說環境因素,這裡重點考慮自己競品,在中國,做產品沒有競品那是不可能的,有時候自己產品的成敗完全是由競品決定的。新浪的一次偶然跎機,造就了百度搜索的快速崛起。人人網的陳一舟搶先註冊了域名kaixin.com,導致開心網增速放緩。雷軍的米聊先於微信發佈,但張曉龍最終只給雷軍留了40天,微信上線後,雷軍投子認輸,全心去做手機。

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也許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做產品,必定會跑上競爭的賽道,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黃金週期,產品投放的策略有時候也必須要考慮同行產品。

如果你是個二線的小產品,頭部產品都在砸錢鋪渠道的時候,也許不是自己的最優推廣期。拿廣點通這個渠道來說,保持對市場變動的敏感度是非常有必要的,曝光某段時間持續增加,那有可能跟你搶佔資源的廣告主近期投放減少,反而是自己收量的好時機。

另外一點實時跟渠道保持好的聯繫,渠道有新的放量方式可以搶先測試,新渠道新方式的紅利期就那麼短時間,此時不搶,以後就沒有機會。拿我們產品之前投放的360手助PMP渠道,前期30元定價每天幾百的量,現在出價到100以上,一天也帶不來幾個量。資源就那麼多,第一個吃螃蟹的往往收益最大。

多跟競品溝通,多跟投放渠道溝通,能夠掌握最新的市場變化,往往能夠先人一步。

從互聯網誕生起,互聯網產品同質化競爭就愈演愈烈。有時同一領域的APP不下百款,大部分產品“出生即死亡”,因為頭部產品已經制定了這個行業的規則,培養了用戶的使用習慣!效仿頭部,往往把自己做成了困獸。

突破規則才能獲得最大收益,這是這個世界運行的真理。但放眼整個互聯網,有幾個趣頭條和拼多多呢?也許關注頭部產品不屑去做的點,是制勝之道?

第三要素:渠道

做推廣離不開渠道,關於如何做APP渠道這塊網上資料很多,這裡重點說說一些細節。APP不做應用市場,你的損失絕對難以想象!

應用市場從兩個層面來說:免費的和付費的。相信大部分公司付費的還是佔少數,但免費的方法帶來的量並不一定比付費cpa要差哦!

做應用市場,前提還是要把應用市場瞭解透徹,每個應用市場都有免費的資源,不要小看這些,我們幾乎把應用市場的所有功能都試驗了5遍以上,應用寶的內容合作,360的福利活動,就單單小米市場的小米卡包和百度的內容合作半年累計給我們帶來了5萬以上的用戶量。

關鍵這些幾乎沒有多少成本投入,為什麼不好好利用呢?

其他每個市場都有自己的免費資源,可以好好挖掘。

另外一個重點就是ASO,我們的一個流量詞從第五升到第一,百度市場每天就新增300左右的激活用戶,這只是一個詞一個市場的變化,可想而知,這裡邊的潛力有多大。

當然ASO不能急功近利,沒有預算我們就可以一點點引導用戶,等到自己量級達到一定水準,會有質的變化。當然如果預算充足,打榜,買排名,或者找第三方做一些ASO的工作,加快自己的排名進度,是最直接的辦法。

付費的方法每個應用市場都有官方渠道,投放的策略在上文也說了一些,做過這塊的可能瞭解裡邊是一個繁雜的系統,每個應用市場出價多少最合適,除了考慮市場,還要考慮自己產品本身的KPI,ROI等因素。

一次出價並不能解決長期問題,定價多少合適需要自己不斷根據形勢環境做變化,找到適合自己產品的最優解,以最少的成本獲得最高的收益。

當初我們測試360的手機助手,一毛一毛的出價進行調整,每天觀察流量關鍵字的排名變化及流量變化,測試1月有餘,才找到一個暫時的最優解。

APP投放的渠道有很多,應用市場只是一例,只是這個推廣系統中的冰上一角,如果詳細說明所有渠道,估計可以寫本書了。

最後補充一個點,就是數據挖掘的能力,產品的激活率,註冊率,留存率這種基礎的不細談,我們產品的核心要求數據就是用戶付費效率(付費總額/用戶總數:單個用戶成本)。

建議大家對比數據時把時間維度放大,我們的用戶一個季度內360渠道要比應用寶高,但三個月之後用戶質量就不如應用寶。通過數據對比,可以挖掘出自己用戶從哪些渠道來的質量對比,從而進行整個推廣系統的佈局。

上文的簡短敘說,只是為大家在推廣中尋那麼一個方向,多思考,希望大家有所收穫吧!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