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該怎麼寫?

溫永徵


《三國演義》內容豐富,人物眾多,情節曲折,思想複雜。其讀書心得不可面面俱到,要選取自己感受深刻的一兩個角度去寫就行了。

此書我讀過,電視劇看過,非常喜歡。給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諸葛亮。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以致千百年來對他家喻戶曉。與周瑜鬥智,三氣周瑜,致使周瑜慨嘆“既生瑜何生亮?”與曹操鬥智,無數次把曹操打得落花流水,從而形成三國鼎立,鞏固了蜀國的地位。與司馬懿鬥智,多次打得司馬懿狼狽不堪,以至司馬懿龜縮著不敢正面交鋒。諸葛亮的很多故事傳為佳話。

更令人稱道的是他的赤膽忠心,為報劉備三顧茅廬之恩,殫精竭慮輔佐劉氏父子。追隨劉備南征北戰,任勞任怨。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臨危受命,輔保幼主更不敢懈怠。為完成統一大業,六出祁山,嘔心瀝血,最後因勞累過度而亡。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忠智雙全,千百年來為世人稱頌。


105080134690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不同的時期讀它,有著不同的感受。


首先三國有著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肝義膽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力的劉禪。


《三國》中的三十六計,每個計策後面有每個不同的人生哲理。這裡我就簡單的說說兩個。

三國常被人們提到的一個計策__“空城計”表示掩飾自己力量的空虛,以迷惑對方的策略。

萬事告訴我們(遇事不要看表面,表面看到的事件往往與實際相差甚遠)

"假痴不癲"魏國名將司馬懿裝瘋買傻,忍辱負重。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得一代名將諸葛亮無計可施,以病死五丈原為告終。

哲理告訴我們(當遇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海潮音553


《三國演義》是小說,所以要跟正史區分開來寫,著重寫它的文學價值。

《三國演義》創造了多個成語典故,因為它來自民間,又在民間流傳,口口相傳之後,才深得民心。它能夠得到民間一致推崇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它圓了傳統中國人的許多夢。

書中塑造的劉備,就是一個仁厚的明主,明主當然就要伐賊,這個“賊”就是曹操,這是圓的人們“匡扶正義”的夢。關羽,被賦予了更多的色彩,最主要的還是忠肝義膽,這是圓的人們“忠義俠客夢”。諸葛亮一生光明磊落,深受人民愛戴,這是圓的“清官夢”。諸如此類,數不勝數,你可以就這個角度去寫,去探討。

另外,還可以跟《三國志》做比較。一個是小說,另一個是正史,可比性很大,討論的話題也很多。你可以舉幾個虛構的故事,比如:空城計、草船借箭、借東風之類的,去突出《三國志》作為正史的嚴謹性,也可以體現《三國演義》作為小說的故事性。

希望以上可以幫到你。


閒壇故事匯


既然是“心得"就自然要根據自己的“心"之所“悟"和“想"之所“得"來寫。你悟出了什麼道理,得到了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就寫什麼,這是內容方面的;至於格式方面的就不用說了,可以套用標準格式,也可以獨樹一幟,關鍵問題是,內容要真實、實在。因為只有這樣才感人。


藍天802532


“心得”、“心得”,首先是自己的興趣和目地,才能有心得。否則什麼也寫不好,什麼也寫不出來。


真誠做人真誠學習


在不同時代看同樣的書,會有不同的思想,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時,你會振臂高呼,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人民生活在富裕安康的時代,你會希望管理國家的人,要體恤人民,堅決消滅貪官汙吏,讓人民幸福更美好。讓老百姓學做及時雨,只反貪官,不反朝廷,相信皇帝。


劉教練8962


圍繞英雄人物與人民群眾的關係,以及誰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來寫,可以從《三國演義》開篇那首詞入手,詞中白髮漁樵就是普通人民群眾。


金麥小郎


人言少不讀三國,老不讀水滸。三國人物奸詐,不宜學習。


拉車的魚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Leigo2017


演繹不是史書,而是易經的時局推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