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來了 藝術市場的春天還有多遠|秋拍觀察

據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數據顯示,1-10月文物藝術品和股權債權、房地產等拍賣業務成交額均出現了超過20%的降幅。有業內專家分析,今年內地秋拍下滑明顯,過億元拍品僅有4件,市場其實並不缺乏精品,缺的是買氣,這也導致一些拍品最終低價成交,甚至流拍。這對於拍賣行業而言是一個嚴峻的考驗,而且這種態勢可能還將延續。

總體穩健

億元拍品成交不及預期

在剛剛過去的半個月內,各家拍行的秋拍都相繼緊鑼密鼓的展開,在經歷過春拍資金收緊、競爭激烈、優秀拍品稀缺等因素的影響後,今年秋拍如何在市場寒冬下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也備受期待。為了能在資金缺乏的市場中分一杯羹,不難看出本季秋拍幾家拍行都紛紛打出自己的“王牌”。

從各家拍行的具體情況來看,邁入第25個年頭的中國嘉德打出“週年牌”,來自全球的頂級收藏團體、知名私人藏家都為嘉德秋拍提供了一批高質量的私藏。最終,中國嘉德不負眾望地交出了24.75億元的成績單,較春拍總成交額提升了22%,其中3件拍品進入“億元俱樂部”,其中,張宗憲舊藏齊白石《福祚繁華》以9200萬元成交,潘天壽巨幅指墨《無限風光》2.875億元成交。此外,古籍善本專場也表現得格外“霸氣”,安思遠藏善本碑帖11種以1.926億元超高價成交,創造了世界最貴善本的最高價紀錄。

寒冬来了 艺术市场的春天还有多远|秋拍观察

齊白石《福祚繁華》 9200萬元成交 中國嘉德

寒冬来了 艺术市场的春天还有多远|秋拍观察

潘天壽《無限風光》 2.875億元成交 中國嘉德

寒冬来了 艺术市场的春天还有多远|秋拍观察

安思遠藏善本碑帖11種 1.926億元成交 中國嘉德

北京保利的市場表現也毫不遜色,展現出“高性價比”的特性,其中,吳冠中《雙燕》組合以1.66億元成交,其中油畫《雙燕》以1.127億元成交,成為今年內地惟一成交過億元的油畫拍品,而清乾隆御製洋彩“江山一統”八卦玲瓏旋轉筆筒以4830萬元成交,創造了同類拍品的世界紀錄。

寒冬来了 艺术市场的春天还有多远|秋拍观察

吳冠中《雙燕》 1.127億元成交 北京保利

在大型拍賣企業牢牢控制了絕大多數市場份額的形勢之下,中小型拍賣企業無疑面臨著更大的壓力,北京東正拍賣就悄然退出秋拍序列。與此同時,也有一些中小型拍行打出“特色牌”,北京銀座就推出了主打京劇用品的“聲聞振雅——梅蘭芳暨師友故物”專場,並斬獲白手套。北京榮寶則推出包括“石蘊山輝·巴林石集珍專場”在內的16個專場,取得7.58億元的成績。

梳理今年的秋拍不難發現,高價拍品的成績情況似乎未能盡如人意,僅有4件拍品進入“億元俱樂部”,不及春拍所產生的6件過億拍品,多件有望破億的拍品未能高價成交。對此,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分析稱,“拍賣行業是一個信心行業,市場並非是缺乏資金而是藏家對藝術品市場的信心不足,在經濟整體並不樂觀的態勢下,許多藏家都表現得非常謹慎。”

掐尖徵集

拍品縮減三成

今年秋拍最大的變化莫過於將“減量提質”這一老生常談的策略落到了實處,從京城幾家拍行的拍品數量來看都比往年下降明顯。比如北京保利拍品規模縮減了30%,同時現當代部分只保留了夜場拍賣。而北京匡時更是在預展期間體現了其“減量”策略,拍品規模上做出了更加大膽的調整。

然而,“減量”絕不意味著“減質”,北京保利在拍品數減量三成的情況下依然取得了25.5億元的成交額,與春拍時所交出的28.06億元的成績單基本持平。其中成交價超過1000萬元的拍品有45件,而春拍時的這一數字是50件。

從中高檔拍品的成交情況不難看出保利秋拍此次“掐尖”徵集的特點,保利拍賣執行董事趙旭曾在採訪中表示,在經濟大環境不容樂觀的當下,北京保利秋拍的策略也進行了調整,此次秋拍走精品路線,縮量、取精,過濾掉很多一般的拍品。在近現代書畫、古代書畫、現當代藝術以及古董珍玩四個門類中,均有高價單品成交,多件拍品破紀錄成交,成績令人振奮。

對於各家拍行不約而同在今年秋拍選擇“減量提質”的做法,季濤認為一方面拍賣行出於“精雕細琢”的考量,許多國際拍行都選用這種掐尖徵集的策略,這也凸顯了國內拍行在策略上靠攏的趨勢,對市場平穩發展來講無疑是一個利好信號。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也存在拍賣行徵集困難或是拍品分流的可能。

從市場的拍品結構來看,已經從傳統的“美人腰”結構向更為健康的“梨型”結構轉型,而這正是得益於“減量提質”策略的落地和中高檔拍品的復甦。北京湛然拍賣總經理朱邈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表示,“只要有優質的拍品藏家是樂意購買的,前幾年增速很快但也存在著很多泡沫,從現在的情況來看,藝術品市場在大態勢平穩的形勢之下會更加細化市場,精耕細作,只要市場中有優質的拍品,相信藏家是樂於出手的”。

調整還是改變

短期市場難遇爆發

實際上,藝術品市場在經歷了2010年的爆發期之後開始進入調整階段,以往認為的“週期理論”似乎早已不再適用於今天的藝術品市場,究竟何時才能完成這一輪的調整尚未可知。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處於調整期的藝術品市場不僅是各家拍行策略調整的時期,同時也是新老買家調整交替的階段,新藏家接棒的態勢在本季中國嘉德表現得尤為突出,多件重要作品由新面孔接手,據中國嘉德副總裁兼書畫部負責人郭彤透露,以2.875億元成交的潘天壽《無限風光》和以1.334億元成交的傅抱石《蝶戀花》均由剛入場不久的新買家競得。“新買家入局購買力作是本季最大的亮點所在,我們完成了藝術品市場新老客人的融合和交替,新客人通過他們的探索和興趣,成功地走到了收藏的最前沿。”

在季濤看來,新藏家入局很正常,大藏家來之不易,每年都會有百分之二三十的新人入場,但頂級新藏家能夠出手幾千萬甚至上億的並不常見。

新買家的大膽出手無疑為藝術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也意味著新藏家從中低端拍品開始關注並參與競拍億元拍品。但無法忽略的是,無論是新買家還是老藏家,多數藏家仍處於年富力強的年齡階段,要等到這批藏家的後代釋出藏品還需要二三十年的時間,未來僅靠現有存量顯然難以滿足藝術品市場上日益增長的需求,這也讓“調整”和“改變”成為了這一階段常被提及的關鍵詞。

“在買家需求量不斷增長的形勢之下,藝術精品在供不應求下上漲似乎不言而喻。而那些普貨藝術品只會在與精品價格拉得過大後才有可能實現補漲,雖然這也許需要滯後較長時間,但也意味著藝術品市場的爆發期不會在短期內出現。”季濤說道。

寒冬来了 艺术市场的春天还有多远|秋拍观察寒冬来了 艺术市场的春天还有多远|秋拍观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