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社群運營?

star復甦


本人一直在運營社群,由我一手創建的多個社群每天都很活躍,150人左右的群,每天至少生產500條內容,定期進行群內公開分享,已經沉澱較多幹貨文檔。


社群這件事情做好了不容易,累得半死,可能還沒有什麼活躍度。很多朋友看我把社群搞的有聲有色的,就來問我怎麼做社群,他也想搞一個,後來我發現他根本沒有想好為什麼要搞群,微信群的運營規劃什麼的也沒有,如果是這樣,先哪涼快哪歇會兒,想明白再搞。


今天想給大家簡單分享下對我” 怎麼做好社群 “的一些想法。


01

為什麼作群?我們在建群之前是否會問自己幾個問題,大家為什麼進群?他們為什麼要留在這裡,為什麼會發言,為什麼會信群主,他們對群的印象是什麼樣的?你給群制定的北極星目標是什麼?都是簡單的問題,但是集合到一起就不簡單了。

我始終崇尚以聚合的心態作群,都是來自天南海北的朋友,能聚到一起挺不容易的,在一起聊一聊,互相認識認識,說不定能有啥合作達成,

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誠,多一份付出就能多一份回報。


02

社群並不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產物,它需要有一箇中心,這個中心可能需要由這個社群的創始人來執行。如果你放任一個群,沒有老大在裡面進行維持的話,就會出現所有人爭老大的混亂局面。現在微信群已經開通了管理員功能,所以老大經常出來維護群的情況下,很多人會爭管理員權限。


很多人提到社群都會說羅輯思維,都會說樊登讀書會,但是在我看來,他們那根本就不是社群,粉絲會罷了。就好像一些明星的粉絲會,比如吳亦凡粉絲會,官方會在群內發佈一些通知,粉絲會非常配合地去執行,這些粉絲們互相併不怎麼認識,也很難聚到一起搞一些活動。


在現在粉絲經濟的時代,偶像越牛,粉絲越覺得自豪,越覺得自己有面。而社群的特徵是,大家因為參與這個社群感到自豪,在這個角度上,社群在傳播上是去中心化的,只是在管理上需要中心化。

所以,社群需要一個核心,可以給群成員提供一個核心價值,這樣才能讓這個群穩定。


03

社群需要平臺化搭建。通常有兩種做法。第一種,群主本身是意見領袖,他可以給大家提供一些服務,通過這些服務來做社群;第二種,群主不是一件領袖,也不會寫文章,但是可以從別的地方蒐集相關知識和要點,整理成文章或者資料包之後分享給群友,這樣的社群也可以做起來。


社群的運行和運營多參考累死淘寶和阿里巴巴這種平臺化的思維,實際上是大家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不斷輸出一些資源,比如智力資源、產品資源等等。


平臺最大的特點可能就是當人數到達一定的臨界點之後,形成生態。有人修路,有人買東西,有人種糧食,大家自動形成一定分工。當這些都已達成,群內成員聚合度很高,社群欣欣向榮,這種社群根本不用宣傳,只通過口碑傳播,根本不會發愁一些新成員進入。


04

社群運營=品牌運營。如果你自己是品牌顧問,你就幫人做品牌,如果你是設計,你可以協助別人做設計,如果你什麼都不是,你可以經常關注別的老師的動向,及時將有價值的東西分享給其他人,這就是你的價值,久而久之,你自然形成了一定的品牌。


有很多公司會經常組織自己的用戶群,大多數的目的就是讓大家買東西,更進一步就是復購,但是購買率肯定不會高的嚇人,那麼這個時候,這個群大多時候的作用就是在維護產品的品牌了,這裡的作用不言自明。


特斯拉車友會在國內最開始在國內搞社群的時候目的就是單純地做品牌。由於特斯拉的車在國內比較少,所以車友也比較少,保證了它可以成為一個圈子和社群。特斯拉本身的品牌特性是具有新潮感、時代感和科技感的,和普通豪車不一樣,類似於這種比較稀缺的產品,就有可能做成社群。


以上,就是我對社群運營的一些想法。

歡迎感興趣的小夥伴一起交流。


鹽汽水


本人曾經做過教育類上市公司的微信公眾號運營,從0到1,也做過不少家長的QQ群,微信社群,從0到1,後面獻醜啦。

關於社群運營,我打算分三個週期來說。1、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用來搭建社群,群數量、群規模、群名稱、群定位,這些要素都需要提前規劃好。群規模並非越大越好,還是要根據群定位來設定,群數量可以逐步增加,群名稱(特指QQ群)注意抓準關鍵詞,便於新用戶查找。社群剛創建時,要及時審核進群成員信息,並且做好迎新互動(給人以歸屬感),在群規模不斷壯大的同時活躍群氣氛。當群成員有了一定規模後,每天設置2-3個時間點用來統一審核進群信息即可。

每一個群成員都是拉新渠道,當群有了一定活躍度後,運營人員可以主動在群裡號召大家介紹盆友加群或者直接拉好友進群,這個度要自己把握好,否則會引起群友反感,得不償失哦。

2、中期。社群規模有了,社群數量也有了,那就該重點提升社群活躍度啦,只有社群活了,才有可能轉化(變現)。運營人員畢竟精力有限,1人維護多群分身乏術,搞不好還會串群,那就尷尬了,這個時候就要挖掘核心用戶幫忙管理社群啦,其實在建群初期就要留意核心用戶人選,如果你有中意的用戶,就主動出擊,一回生二回熟,聊著聊著就成為你的核心用戶啦。針對核心用戶,單獨建立小社群,一來方便大家及時溝通群管理工作,二來給予核心用戶尊貴感,三來供大家深入交流。

3、後期。到了這個階段,沒有特殊情況,運營者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水到渠成那些事啦,這裡我就不囉嗦啦,祝大家社群火到爆,刷屏刷不停!

從社群建立之日起,運營者就要抱有服務的心態來維護社群,想要從用戶身上獲取資源,先要給予用戶資源。

更多經驗交流,歡迎關注我們,與我們交流,謝謝。


姑婆那些事兒


這篇文章可以告訴你到底什麼是社群,怎樣運作社群,進而達到變現的目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社群的運營已經火熱數年了,從最早的各式各樣的QQ、微信群,到現在衍生出的小密圈、CCtalk等專用社群工具,社群運營能力已然是運營標配,社群運營的書和文章也層出不窮。但是依然會有很多朋友抱怨,費勁兒地做了個社群,結果發消息半天沒人理,完全沒有作用,老闆為什麼還讓我做?

一、為什麼要做社群?

社群的低成本、高轉化是人盡皆知的優點,但實際上社群的最大優勢在於“價值延伸”。普通的客戶關係,往往只存在於交易過程中,一旦交易全部完成,關係鏈就會大幅弱化,甚至直接斷鏈。但社群則可以做到和客戶保持長久的關係,在這期間你所做的社群運營可以不斷挖掘客戶價值。

二、你所做的可能不是社群

我們羅列幾個場景,由你來分辨一下,到底哪種算是社群:

場景1:你在某學校辦了個活動,掃碼入群即可領取獎品,於是你的微信群裡浩浩蕩蕩擠進來數百人。場景2:為了更好地收集用戶產品反饋,你建了一個產品功能用戶反饋群,平時會有用戶時不時發消息反饋。場景3:你在網上發佈了個視頻點擊率很高,然後有很多人慕名加你QQ,你把他們拉進了一個群,平常聊天。

你看出來哪個是社群了嗎?

很不幸,這裡面沒有一個是社群,只能稱作是聚了個人堆而已。因為這樣的群組往往生於圈人,興於聊天,死於廣告。

然而你會發現,大家日常工作中最常建設的就是這種“社群”,你手上有無數個微信群、QQ群,成千上萬的人頭在你手中,實際作用卻為零。

三、社群必備三要素

群體中的人有兩個共同的特點:首先是每一個人個性的消失,其次是他們的感情與思想都在關注於同一件事。——《烏合之眾》

人單單是聚在一起並沒有任何價值,當他們在這裡喪失掉個性,只具備共性時,才能開始發揮價值。所以,想建立社群,一定要明確三個要素,缺一不可,那就是“有目標,有核心,有階層”。

社群中的所有人,必須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小到各類QQ群,大到宗教信仰,人群集中後必定有一個共同目標。在這個目標面前,每個人的活動都是圍繞這個目標進行。這也恰恰說明了很多社群為什麼做不起來,對於社群來說,持續的“運動”是保證社群生命力的根本要素,沒有目標,社群便不可能有任何運動。

所謂核心,即是指社群中必須有領袖,正如政黨要有黨魁,國家要有首腦,沒有核心,一大堆零碎部件絕無可能開始運轉。核心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指引方向。我們加過很多興趣類QQ群就會發現,很多這類的群完全就是閒聊群,因為沒有核心出來帶領、指揮,很快人群就會變成一灘散沙。

所謂階層,很多同學會理解為分層運營,這就會變得很狹義。階層最重要的概念,在於給予每個人地位和角色,並且讓他們瞭解上升通道,使得他們為了在社群中晉升而不斷努力為目標做功。當有人成為特權階層後,他一定會加入到社群的維護中來,成為社群核心的擁躉。人們表面上痛斥特權,但實際上卻總想成為特權階級。如果沒有階層,所有人一視同仁,平均主義就會讓人群的活力快速下降。

四、從零開始搭建社群?

“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習近平

常規的社群人員吸納,有兩種渠道。


第一種是“根據地”模式。

例如你在某個學校辦了一次講座,圈了一個微信群;在B站發佈了個視頻,結尾放了個QQ群號;在APP某廣告位直接放置微信群二維碼。這種將吸收成員的路徑綁定於核心動作或重大活動的模式都稱之為“根據地”模式。它的好處就是直接導流,見效快,是搭建社群最常用的模式。

但是它的缺點缺常常被忽略:一是成本高,你發佈一次作品,或者舉辦一次活動,都需要付出較高的成本,且生產週期一定很長。這樣就會讓你吸納人員的頻率變得很低。

另一方面,這種模式“半衰期”極短,它只會即時生效,在之後所起到的作用會快速衰減為零。試想下你在學校辦一場活動,第二天還有可能有人加入你的社群嗎?

另外一種,就是“游擊戰”模式。


假定你是一個在線教育的老師,在某教育平臺有你的課程。這時你去知乎、分答等平臺去回答問題,輸出乾貨內容,並且在每一篇文章下都有你的課程鏈接或微信群二維碼。這種脫離原本的生產平臺,去其他平臺輸出內容的模式就稱之為游擊戰模式。

它的缺點很明顯,由於這是一種間接的導流,往往見效很慢,可能你在知乎上回答了滿滿一篇乾貨,一週都不會有人聯繫你。

但它的好處就在於半衰期長,成本低。,只要問題不失效,你的答案就會一直在這個問題裡呈現著,質量越高,排位越高,越多的人就會看到併產生轉化。

我們在同一平臺持續輸出廣告或內容,往往會造成用戶重疊,產生邊際遞減效應。而“游擊戰”模式就不會產生這一問題。並且你寫一篇文的成本,遠比你特地做活動或是買廣告位的成本低得多。

我們試著列舉兩個優秀的案例。第一個就是滬江的知乎機構號。這個號在知乎的各類外語相關熱門問題上輸出了很多高質量答案,往往排名都是第一位。

例如這個問題:法語、德語、意語、西語,哪個最好學?

這個問題被瀏覽102萬次,且還會有其他媒體會轉載這個回答。人群輻射的效果堪比地鐵內包車廣告。前者不需花錢,只要知乎不倒閉就會一直髮生效用。但後者卻需要支付地鐵內包車廣告的高昂租賃費。

現在做一個廣告,需要好創意,好設計,好位置。而且有可能刷屏之後都沒有太好的轉化效果。但是這種乾貨輸出,不但可以提升品牌形象,讓同等條件競爭下,客戶更願意選擇你,同時由於“半衰期”長,它將在這個地方持續發揮作用。

而像這樣的回答,滬江機構號有48個。是不是性價比超高呢?

另外一個例子,是共青團中央。在數年前,共青團的宣傳工作還是比較模板化的,無外乎電視新聞,報紙媒體文章等。隨著八零九零成為社會主力軍,老模式對他們的影響微乎其微。除了交團費之外簡直沒什麼存在感。

但現在我們看到微博上、B站上,知乎上,都有共青團中央的身影,既有創意類活動(我與國旗合個影),也有新鮮的宣傳模式(那年那兔那些事)。使得共青團在年青一代中間的影響力非常之大。

五、社群的數量和質量?

現在,我們知道哪裡圈人了,但是有人會說,我按你說的做了,但是人還是很少啊?並且質量也不高,怎麼回事呢?

以前的社群圈人模式,特別直白。往往是“加入後獲得XXX”的格式,通過福利來吸引人群。但是這個模式在當今是萬萬用不得的,兩個原因:

一、被吸引而來的人,極大可能是僅僅關心福利的人,獲得福利後就立馬抽身。很多企業在學校搞掃碼送飲料,都是這樣子,用戶拿到飲料後立馬取關。也就是說你付出了很大成本,最終作用卻是零。但是我不清楚這麼無效的事為什麼依然有那麼多人沒完沒了地做,大概是蠢吧。

二、現在的用戶胃口已經被養“刁”了。高質量的成員不會care你的蠅頭小利就加入你的社群,而加入的人卻往往質量不高,很有可能不是精準目標用戶。

說了這麼多,我們該怎麼做,記住一個辦法,叫“略加門檻,福利後置”。

我們把上面句式稍稍改一下:

將“加入後獲得XXX”變為“加入XX你可以得到XX,但是需要你能/會/是XX的格式”。

有人會問,加了門檻豈不是更沒人了?恰恰相反,這個格式的作用遠比前者要大。這是因為:

一、對於用戶來講,有門檻將意味著高質量,每個人都希望躋身於高質量的人群當中。這是你對用戶的社群價值保障。有了這一層,甚至連福利你都不需要,你還可以倒收錢。

二、對於你來講,建立社群絕不要貪多,每多一個臭魚爛蝦,你的管理成本就上升一個檔次。你只需要精準的,質量高的用戶,保證你社群后續能夠良好運轉,而不是一群搶菜葉子的大爺大媽,拿到福利後一鬨而散。

下一個辦法很多人沒有使用過,但恰恰是最好使的招數,那就是你要用社群的交互內容去體現你的社群價值。如果你做的成功,這遠比什麼福利效果好。怎麼體現呢?

在公開場景去提及你的社群成員,並且展示出你們之間的良好交互。


假設你是個做培訓的老師,你建立了一個付費培訓群,那麼你就要在廣告位上去展示你的社群成員有多麼優秀,或者它加入前是什麼樣,加入後是什麼樣?又或者你們之間日常的一些社群活動是如何開展的?這些內容將讓用戶很直觀地去感受你的社群價值,並且很快產生代入感。“如果是我…那…”,這遠比你苦口婆心地勸他們加入之後獲得福利更有效。

最後一個方法,就是你的宣傳文案要吸引人,這是一句廢話,但是依然大部分人做不到。因為他們根本不懂如何吸引。

我們來舉個例子,那就是三節課的3.3計劃。

大家肯定對這個社群不陌生,它的文章有沒有吸引到你呢?看它的文案是多麼誘人。

“3.3計劃特訓營是三節課含金量最高的旗艦課程,也是目前三節課唯一的一個線下特訓課程。”“我們致力於通過3年時間,每年為互聯網行業培養300名最優秀的產品&運營人才。”“3.3計劃每期僅招募42人,參與有門檻,需經過層層審核,錄取通過率一度不到3%”。

我們可以看到,這文案用到了很多數字概念。“唯一”、“最高”、“僅42人”、“3%”,這將讓你對社群的價值和門檻產生了量化的感受。並且開始自己腦補這個社群的價值和可能。

接下來,三節課又舉出之前成員的身份、故事、評價。每一個優秀的成員展示,都讓你對這個社群產生了極大的期待,你會認為參加該活動的都是牛人,你也想躋身於牛人之中。實際上這個廣告對於實際活動內容講的並不詳細,只給出了框架。但它根本不需要說,因為它已經用成員之間交互來展現它的高價值,你也將用你認為最好的情景開始腦補。

群體是用形象來思維的,並且容易誇張,陷入極端。

想要某一種觀念對群體產生有效影響,必須披上形象化外衣。——《烏合之眾》

六、如何管理社群?

當你人圈上來了,你又將面臨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如何管理?

大部分社群,甚至很多大型社區、論壇的死亡,都敗在了這一步。管理是個千變萬化的難題,不同的情景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

最一開始,你的社群可能沒圈到幾個人,如果是通過內容圈粉,只有個位數加入的情況再正常不過了。

但是哪怕只有兩三個人,這些人的價值將遠遠大於後面要加入的數百人,數千人。

正如朱元璋打天下時,身邊的徐達和常遇春都是農民出身,但最後幫他奪得天下的不是後來的千軍萬馬,而是這幾個曾經不起眼的農民,為什麼?

這些人,按照產品運營的角度,那就是核心用戶!他們最先get到了你的社群價值,並且跟你的方向和目標產生了共鳴。他們與其做你的社群粉絲、第一批成員,不如發展為共同創業的夥伴。你必須牢牢把握住他們,瞭解他們,才能讓你的社群做大。

同時,你需要給與他們於特殊的地位,無論是群管理還是職能性角色,必須拉他們成為你的利益共同體。這樣才能讓他們盡心盡力幫你迭代社群產品,不遺餘力地去幫你將社群做大。

很多人建立社群,往往會忽視掉最先來的零星幾個人,那麼可以斷定,你的社群百分之百做不大。

七、社群成員的增長?

那麼現在要解決下一個問題,如何滾雪球,讓人變得越來越多呢?

一、你要建立好有效的傳播機制


這裡我們舉例兩則。第一個是秋葉PPT。秋葉是國內最早一批把社群玩的很溜的人,他雖然是做在線課程的,但是他沒有僅僅把課程擺在一邊等著別人去買,而是增加了“批改作業”這一環節。

我當時很好奇,本來課程就便宜,再加上批改作業,這豈不虧死?但是我發現我錯了,秋葉的系列課程的作業,交作業是要在微博上交的,你需要加上話題並@秋葉的官方賬號,這樣就會得到作業批改。

這樣的傳播路徑可就厲害了,既讓用戶交作業得到反饋,在社交平臺上完成了“學習炫耀”;同時也能不斷炒熱微博話題和關鍵字。最重要的是,看到這條微博的人也會很快了解到這個課程的內容及模式。完全不需要任何大篇幅的介紹。

另外一個就是薄荷閱讀訓練營,連續打卡一百天,就可以獲得五本實體書籍。然而一百天的朋友圈廣告,價值可遠比五本書高的多。但是用戶們依然樂此不疲,就是因為它既滿足了用戶的“學習炫耀”,又起到了自我監督作用。

二、與你已有成員做好感情交互


無論是你在公眾號裡去專門寫你的社群成員,還是你給成員們寫親筆信、送禮物等,都是在做感情交流。很多運營人員並不重視這些小細節,其實這恰恰是發揮社群價值的重要途徑——情感綁定。

當你的成員覺得在社群中得到了重視,他一定會不遺餘力地去為這個社群做背書,主動傳播擴散社群內容。正如3.3計劃的招募廣告時常提及老成員,在結束後又會送給成員親筆信那樣,社群成員將會第一時間,帶著感動、自豪地在朋友圈去擴散。

做社群,第一波人是通過社群管理者圈來的,之後的人,則一定是其他社團成員發展來的。

暗示的作用對於群體中的每一個人都會起到相同的作用。這種作用隨著群體的情緒鏈條的傳遞,會越來越強大。——《烏合之眾》

八、如何和社群成員相處?

最後一點,也是絕大多數人有誤解,做不好的一個方面。那就是,如何管理群成員、和群成員相處?

在講這個問題前,我先要給你灌輸兩個觀念:

其一、你不是他們的服務生。有些運營建立社群后,立馬把自己視為服務員的角色,對群成員鞍前馬後。

“同學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嗎?”“請您稍等,我來處理下”“您看這樣行不行?”

OK,你一旦說出這些語氣的字句,我就可以宣告你的社群已經死亡了。當你在社群中扮演服務員角色後,社群的核心就喪失掉了,你的社群將變成個服務答疑群,你也變成了客服人員。除了為自己增加了成本,啥你都得不到,因為你在這個社群喪失了地位,成員將絕無可能服從你的指揮,只會找你的麻煩。

其二,你不是他們的供應商。還有些朋友很現實,建立社群后,除了一開始明確好的內容,絕不和成員產生任何瓜葛和聯絡。要我說,這樣的話就完全沒必要搞社群,因為社群最大的價值是建立在感情基礎上的價值延伸。你除了買賣關係什麼關係都沒有,價值延伸也就無從談起。

那麼在你能保證不違反上面兩條常見錯誤的情況下,我們看看該怎麼做?

一、保持威信力


群體永遠都在渴望著強權。——《烏合之眾》

如果你是社群組織者,請你牢記身份,你是核心,你是領袖。領袖絕無可能跟下面的用戶用“您”或“請”的模式交流。你要保證你的威信,哪怕他們是你的客戶。

同時你要把距離掌控好,不要太近,每天和用戶閒聊,家長裡短,那樣你就喪失掉了距離感,這就會導致你不再具備領袖威嚴,反倒像隔壁大媽;但你也不要太遠,八百年都不出來說一句話,那樣你就完全沒什麼存在感,等你再出現的時候,根本沒人甩你。

這就是政治影響力的玩法,也是國家領袖為什麼天天佔據新聞頭條,卻沒出現在你家小區的原因。


二、勿用邏輯,善用感情

在群體之中,任何理性,思維,或邏輯通通都是不存在的。如果你想給群體一個信服的理由,就必須記住這一點。——《烏合之眾》

群體面前,邏輯的作用基本為零。但是如果你會是利用感情,你完全不需要有任何邏輯。

因為對於群體來講,他們只會感性地思考。

我來給大家舉個例子。我們曾經舉辦一個集贊類活動,但是當獎勵結果出來後,突然出現一個參賽者指責我們作弊,一口咬定獲勝者肯定是官方小號。

同事嘗試了私信聯絡解釋,拉取後臺數據給對方看等方式,對方一概不理,同時大量發帖號召他人抵制,竟導致很多人開始應和,產生了很不好的影響。

那麼根據上面的定理,我們該怎麼做呢?

我們的做法是,把我們在工作微信群中關於這件事的苦惱討論如實發出來,同時表示這次活動舉辦十分困難,領導也不支持,小夥伴為了獎品自己搭錢云云,並且哭訴沒想到是這個下場,下次不會舉辦了,對不起大家。

猜猜怎麼著?方才還指責我們的那些人,突然一邊倒地站在我們這邊支持,安慰。還有很多人出來大罵那個無理取鬧的用戶。這件事情不但解決了,甚至還加深了用戶對我們的好印象。

沒有人會care事實,何況網絡上根本無法自證清白;

沒有人會關注邏輯和數據,因為大家都很忙,誰會去仔細思考?

唯有使用感情。正如當時無理取鬧的用戶獲得支持,也是利用了“官方騙人”的無邏輯論點來博得感情支持。我們也用同樣的方式擊敗了它。

三、引導輿論


在群體中,不為群體的激情所感染,足以抵制群體行為暗示的人,幾乎沒有。——《烏合之眾》

我們看到引導輿論,就會鄙視地想起“五毛”“美分”之類的詞彙。但是我要很嚴肅地告訴你,這些是管理人群必須要有的成分。

試想一個場景,你是一個英語課的老師,想要在假期推出一門直播課,你把廣告發在了QQ群裡。

然後是長時間的無人回覆。

你一定不希望這樣的場景出現,但是很不幸,這和你文案寫得好不好,你課程內容棒不棒,關係不是很大,最重要的是,沒有人出來引導輿論。

如果你搭建了社群,必須在你出來發表、要求、指揮時為你幫腔,造勢。如果你的社群裡沒有這樣的成員,你甚至需要建小號去做這樣的角色。否則你就會面臨上述的尷尬場景。

甚至更壞的場景是,有人在群內質疑你,誣陷你的時候,如果沒有人出來及時反駁,局面將不可收拾。群眾具有隨風倒屬性,有一個多米諾骨牌倒下,後面必定要倒下更多。這就看到底是你去推動,還是對方推動了。


四、群體需要圍繞共同目標不斷活動


開篇我們提到了,社群的生命需要不斷地“運動”方能維持。之前我們更強調“有”,現在我要強調“多”。

你的社群必須有恰當頻率的活動,娛樂活動也好,線下聚會也好,完成任務也好,你的成員們必須保持在“動起來”的狀態。頻率越高,活躍度越高,頻率如果低到一個下限,很快就會面臨消亡。

在YY公會還很火熱的時候,你可以看到一個頻道里有很多人同時在線,他們的共同目標就是提升頻道的人氣值,他們的活動就是掛機。

聽起來是不是很無聊?但這就是社群運營,在裡面的每個人都要為了目標動起來。沒事也要找事做,是對社群運營的真實寫照。

五、給成員以角色


我們在開篇提到社群三個必備要素的時候,提到了階層。階層的劃分,無外乎通過對於社群的貢獻度或者活躍度,來給予群成員不同的階層定位。

階層一方面是為了能夠分層管理,讓社群有序地高效運轉,另一方面也能提高社群活力,讓成員產生積極性。

但是如果群成員不夠多的情況下,過度明顯的階層劃分會導致效果不佳。這個時候怎麼辦?

我們可以先通過角色定位來過渡。

角色定位的模式有很多。通過成員一些發言或行為給他起外號,或者根據能力特長給成員戴高帽,叫XX帝,XX神等方法,都是有效的角色定位。

這種方法可以保證群成員的歸屬感。群成員會離散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沒有存在感。這就需要給予他一個不一樣的標籤或者帽子,來保證他能夠在群體中找到定位並持續依存。

太平天國創立初期,幾個農民將領起了各種各樣的奇怪稱號,天父天兄,還有風神,電神,天兵天將之類的。都是這樣的原理。

講到這裡,我們關於社群運作的內容已經基本講完了,謝謝你能看到這裡,感恩!


歡迎關注三節課微信訂閱號(sanjieke01),我們致力於引導和陪伴0-5歲互聯網人成長。

三節課社區


社群的主要特徵就是將有相同愛好的人組織在一起,因為興趣愛好相同,所以就具有很高的同質性。

社群的經營模式是這樣的:

  • 第一步就是將有相同愛好的人組織在一起,不允許有額外的聲音,如果一個社群裡面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或者不同意見,你應該第一時間把它刪除。因為你不需要去討好所有人,你要的就是有相同愛好的、觀點一致的人。


  • 第二步就是快速的複製擴張,當我們把有相同志趣愛好的一群人組織在一起,哪怕只有二三十個人,只要把相同的人加進來,他們就會有替你快速去病毒式傳播和複製的驅動力,而一些與你不一致的人是不會去做這件事的。

比如病毒也好,包括腫瘤癌症細胞的發展的也好,都符合群體效應的規則,剛開始它只是一般模式的發展,到一定的時候,會突然形成爆炸式的發展。

  • 第三步就是引導這個社群的需求。社區每個人都他各自需求,引導學生意思就是我不會去滿足你的需求。而我是要引導你們,讓你們認為我要給你的東西才是你們要的。

可以說,目前國內所有建立在社交媒體上的生意都是通過玩社群來實現的。

區分度越高,人們就越喜歡在你的群體裡面。

在互聯網時代,當你決定建立社群的時候,就要考慮你發起的網絡運動是不是把你自己和別人做了一個區分?

區分度越高,人們就越喜歡在你的群體裡面。

也就是說,邊界一定要強大。邊界強大的意思就是圍牆起的高,有時因為圍牆起的足夠高,反而使得這裡面的人覺得“我們”和圍牆外面的人不一樣。

人就是這麼奇怪,永遠都是處於一個動態不安的狀態,在動態不安的狀態中,你的產品就要考慮剛好處於人們需要的哪個階段。

一定要為社群貼上一個標籤身份

所以,建立社群,一定要為社群貼上一個標籤身份,以此標示這個社群裡的人屬於哪一類型。因為貼上標籤之後,這些人更喜歡呆在這個群裡,這就利用了“人傳人帶”的原理,就是要給群裡的人安排一個獨特的身份。

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例子,1950年,當時還很少有人知道同性戀。當時,有一個人明顯懂得利用社會網絡的特點,他就是著名政客米爾哈威克。他發起了一個運動:明確要求一個同性戀必須要向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公開自己的同性戀情。過去同性戀都是藏起來的,但是米爾哈威克懂得社會網絡的聯繫,他發起了這場運動,因為人會影響三度以內的人。如果一個同性戀向他的家人公開他是同性戀,那麼,這就會產生一個社會網絡的聯繫、影響。他的家人在知道我是同性戀後,他們的態度就會轉為被迫接納,當他的家人被迫接納後就會影響到三度內的人——他家人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這樣就會迅速產生一個社會網絡傳播的關係,然後使得越來越多的同性戀被人們接受。這就意味著公開身份的同性戀者越多,更容易被接受。所以,米爾哈威克就這樣將整個同性戀的生態改變了。他很明顯是利用了我們傳播學的原理,影響了三度以內的人。

所以,只要群體的人不停地對外宣告“我”是什麼身份,這樣擴大的面就會影響特別大,這也算是互聯網時代營銷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趙小明心理團隊


現在,社群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運營推廣渠道,同一家公司可能需要管理幾十個甚至幾百個社群,社群的重要性越來越高,而如何運營好社群則成為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在如今社群當行的時代,如何做好社群運營已經成為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而學會社群運營也成為很多運營人必備的一項技能。那如何做才能管理好一個群,做好社群運營呢?

一個社群從創立初期到成熟後期,會經過很多個不同的階段,而在不同階段,所需要採取的運營手段會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以下我們從不同的階段來一一闡述下對應的運營手段。

第一階段,群建立初階段:

在要建立群時,這時候選好群的種子用戶以及維持群內的一個好基調很重要。這時候,所採取的運營手段可能是要選好一部分高聚合的種子用戶,並且運營群話題討論這樣的手段維持一個好的運營氛圍,讓群內用戶覺得呆在這個群是有價值可收穫的。而當這些種子用戶感覺較好時,願意分享給更多的人加入這個群。所以在群建立初期,選好高質量的種子用戶及奠定一個好的群基調氛圍很重要。

第二階段:群發展壯大階段:

在群建立一段時間後,會進入到發展壯大時期,群內成員會越來越多。而這時候,維護好群內的秩序則非常重要。所以,這個階段,要設置非常明確的群規則,並且要嚴格按照群規管理好群,保持一個有秩序的群規則。

第三階段:群成熟階段

到了第三階段,此時,群內的狀態已經到了比較穩定的階段。這個時候,維持一些正常的運營手段,比如每天的早報發送/定期話題討論等,這個時候群可能會相對之前冷清很多,這是一個必經的歷程,正常對待即可。


鉛筆道


最近幾年,各種各樣的社群撲面而來。有的社群生命力旺盛,一直持續不斷;但大部分社群只是剛組建時比較火,幾天後也就成了死群了。而在當今這個互聯網時代的一個核心能力,就是社群運營能力,我也做了一年多社群運營,簡單談一談我的經驗。

社群的核心是人。這個人指的是社群成員。我們每建一個社群,都有一定的目的,而關於社群成員的選擇,應該根據我們社群的類型而選擇,而不是漫無目的的隨意添加。我們在學校之前建了一個求職群,主要用於發佈周邊學校宣講會、500強名企實習招聘信息及職場乾貨。一開始,對於群成員的選擇就沒有進行精準定位,大一到大四的學生,全都拉到了群裡。每天發佈信息,反饋不是太好,而且很多人在裡面打廣告、閒聊,影響了整個群的氛圍。後來我們改進了思路,新建的求職群有針對的拉一些成員,雖然社群總人數少了,但是效果好了。大家都是一批即將步入職場的學生,彼此之間有相同的話題,形成了良好的群氛圍。所以說,做社群一定要進行精準定位,找準目標群體,才能構建良好的社群。

除了目標群體的選擇,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即是群內容。用戶來你這個群,看的就是你群的內容。因此,社群內容的選擇一定要精益求精。社群運營者一定為用戶選擇合適的推送內容,滿足用戶需求,才能使用戶長期存留下去。

此外,社群管理者要及時回覆用戶問題,並維護好群內氛圍維護,促使社群形成一致的價值認可,才能使社群長期存留下來。

智聯校園 徐浩然學生回答

智聯校園:求職 | 學習 | 活動 | 吐槽 | 故事 | 專屬大學生的聚集地


智聯校園


我做了3年新媒體運營,現在是某互聯網公司的運營經理。


幾年下來,我也做了不少社群的運營。累計服務用戶十餘萬人,轉化率也比較可觀。

下面想跟你分享一下做好社群運營的思路,希望能幫你做出高活躍度、高轉化率的優質社群噢。



一、社群運營是什麼


就算你不做互聯網運營,微信裡也肯定會有幾個群叭。

那你很可能會發現一個特點,像你的一些同學聚會群,大幾率都已經涼得差不多咯。只有在有人發紅包的時候會活躍一下,一堆“謝謝老闆”的表情包以後……

又涼了。



像這種群,不符合我們這裡要提的社群特徵,頂多也就是叫“一群人”。

實際上,一個有活躍度的社群,有以下幾大特徵:1.有共同目標;2.有行為規範;3.有持續產出;4.有核心成員。


1.共同目標;

社群成員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併為實現這個目標而互相交流。這樣的目標通常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實現,比如英語四六級群、寫作群等等。



比如“不寫就出局”社群,7天寫一篇,7年後去南極,目標清晰


2.行為規範

視目標難易度,社群會有一定的行為規範。比如“不允許發外鏈”、“不許發小廣告”、“不交作業就得發紅包”等等。


3.持續產出

運營得比較成熟的社群,會根據目標不同而有不同的持續產出,這種產出可以促進群成員互動,從而維持社群活躍度。比如健身群的日常打卡、寫作群的每週一篇文章等等。


4.核心成員

即使一個社群的制度完備,成員也主動參與,也很難保證社群持續保持運作。所以核心成員是必要的。這樣的成員除了可能是群主、管理員外,也可以是優秀群成員、KOL等等。



近兩年社群運營變得火爆,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微信群。但是微信群並不等於社群噢。微信群只是社群的載體之一,也可以是QQ群、知識星球等等。

而無論是哪種社群運營形式,最根本的是,要在實現運營目的(如留存、轉化)的基礎上,給用戶帶來便利,這也是用戶加入的主要原因。



二、為什麼要做社群運營?


互聯網運營的各個環節,都是為了最終的運營目的服務的,社群運營也不例外。

近兩年以微信公眾號展開的社群運營火爆的原因,主要有下面3個方面:


1.單純的“拉新”量已經接近飽和了,在網的流量很多已經被頭部大號瓜分完畢。做好用戶留存就成為了保證穩定流量的重要手段。

2.用戶關注的公眾號數量空前的多,點擊率普遍下降。社群的內容推送效果可能會比單純的公眾號推送更直接。

3.單純以微信公眾號評論區作為溝通方式,效果比較不理想。粉絲之間缺乏互動。


但是社群易建,運營很難。一些活動、課程群剛建的時候很活躍,但是一旦活動或者課程結束以後,這些群很大幾率就會變成廣告群,甚至各種掐架。這對品牌造成的影響是很惡劣的。所以需要做好社群運營。




三、如何做好社群運營?


社群運營模式下面想跟你分享一下,做好社群運營的5個關鍵點。


1.確定社群定位

首先你要確定,你的社群是需要持續留存,建立起一批忠實的用戶群,後續不斷實現運營目標,還是割韭菜,用完這批流量就跑,後面有需要再重新建?

做社群不能走一步看一步,而是要確定整個社群的定位。下面是3個常見的問題:

(1)我的運營目標是什麼?

(2)我的社群跟同類型的有什麼不同?

(3)我的社群能給用戶什麼便利?

比如你建立社群是為某個英語學習APP做留存的,希望社群用戶可以使用並二次傳播。那麼可以建立一個英語學習打卡群,利用該APP打卡。


2.明確目標用戶

在確定好社群定位以後,就要製作用戶畫像,明確目標用戶。以英語學習打卡群為例,不能簡單地把目標用戶歸為“需要學習英語的人”,根據需求層次不同,也會細分出很多不同的人群。比如“備考四六級的大一大二學生”、“備考託福雅思的出國黨”、“希望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人”、”對口語要求較高的外企在職人員“等等。

在確定某一特定需求的目標用戶以後,需要通過發放問卷、1v1調查等方式,進一步瞭解目標用戶的需求。


3.建立入群門檻

為了保證社群用戶質量,需要建立一定的入群門檻。如果不設立門檻,用戶的質量無法保證。可能會出現刷廣告、成員流失等可能。

一些常見的門檻建立方法有:


(1)付費制,需要支付一定費用才能進群,如上面提過的“不寫就出局”。



(2)邀請制,通常需要邀請碼等驗證方式才能進群。


4.明確社群規則

根據運營目標、目標用戶、入群門檻等因素制定社群規則。

可以設定的規則通常可以分成:

(1)鼓勵群成員分享發送自己的資源,如書籍、筆記、音樂推薦等

(2)共同完成某項任務並點評

(3)帶領群成員一起打卡,輸出內容。


5.使用社群運營工具

社群運營工具主要可以分成3大類,分別是:(1)沉澱內容工具;(2)信息流工具;(3)反饋工具。

(1)沉澱內容工具,主要有APP、社區等。

(2)信息流工具,主要有QQ群、微信群等。

(3)反饋工具,主要有打卡工具、表單工具等。

後面我還會繼續補充完善,希望上面的內容能幫到你!

如果還有社群運營方面的疑問,或想要轉行互聯網運營、免費獲取運營筆記,歡迎加我瞭解~


運營少女尼卡


玩社群,四個字:簡單粗暴

關於社群,續上篇講的拉新,今天聊聊留存促活,還是不談理論,不談夢想,不講虛的,就聊下我們如何把自己公司一個小小的群做好,做活,不作死。

每個人打開微信或QQ都會發現自己存在於很多各種不同類型的群中,仔細一看其實很多群裡都是一灘死水,要不就廣告滿天飛,90%的群是處於屏蔽狀態。

什麼原因導致一個群逐步衰落,怎麼做才能讓群不會死?

上篇拉新的時候說過,任何的運營操作都要有目標,社群促活躍也是,首先自己要清晰的定義好社群活躍目標,其象徵是什麼?

  1. 群裡有話題聊個不停?

  2. 經常有人出來發紅包?

  3. 信息不斷或大量廣告?

運營者通常都會以群裡的互動頻率去定義一個群的活躍度,深入想想,最開始你打算建立社群的時候,目的僅僅把人聚在一起聊天嗎?聊天不易,且行且珍惜。有沒有發現很多群被我們屏蔽,原因就是因為太吵太煩了。

活躍只是手段,提高社群質量達到預期目標才是目的!

如何評定社群質量效果?

我們一般這麼來定義,社群給目標人群帶來多少實際效果值。

賣產品的,看社群實際帶來的轉化率。

APP或網站的,看社群渠道帶來的新增註冊數。

聚集人氣的,則要看用戶反饋和活動效果等。

定義好活躍質量指標後,我們才好去做對應的運營操作。首先,當人數達到一定基數時,就要有數據監測和分析的動作了,大概有一些幾個維度如下圖

評估維度

一切沒有目標數據去判斷的運營都是耍流氓,社群也一樣。

通過以上維度,做社群用戶的數據建模,就可以跟進數據去優化操作了。

例如:

活躍用戶是否可以嘗試轉化?

沉睡用戶如何定向進行喚醒?

高質量用戶如何培育成鋼絲?

無效用戶如何進行合理剔除?

再來,就是要社群話題的走向,如果其活躍僅僅是閒聊,發紅包,這樣的活躍再高也是沒什麼卵用,所以監測並引導話題走向就非常重要!當然這不是說只能談論一個方向的東西,而是這個主題一定要是這個群組一切社交活動的最重要部分,否則容易造成核心成員(往往輸出價值較高的信息)流失,群組內容進一步走歪,漸漸整個群徹底變成吹水群或者死群。

如,當初我們做了工業B2B的幾個群,有電機,磁材等等不同行的,社群核心目的則是提供行業資訊、解決技術問題和撮合交易等服務給網站帶來註冊用戶。那麼,在話題的引導上,我們則會以以上三點進行引導展開。

在監測引導群話題內容時常規做法:

1 運營團隊帶頭拋出相關話題或社群活動,可線上和線下,目的是激活。

2 適度遏制歪樓走題的討論,或定製一些規則,不閒聊,禁廣告等,核心是要言行一致,說禁則禁。

3 持續價值輸出,我們做的工業社群裡會定時推送一手最新資訊和訂單資源。

4 運營要善於總結整理群裡任何時候出現的有價值的信息,保證群員的分享最大限度地傳播和利用。

一個健康的社群,必然是以UGC形態進行達到自運營效果,通過第一階段運作後培養引入KOL,幫助引導及提高社群本身等等也是核心工作。

本身的群信息再活躍,都會被屏蔽和流失,最終決定留存基數的,取決於社群本身的價值上篇的時候重點提到,運營者在創建社群的,首先解決的定位就是能給你的用戶創造什麼價值,這時需要做的就是建立起你的價值供應鏈。

確定好價值後,一定要有系統化的輸出,如,乾貨分享,定時定量的執行,我們上面說到的工業社群裡的訂單資源,則會從公司或其他地方里每天分配出一些需求單出來輸出到群裡。系統輸出,非常重要!

群員的門檻,設置門檻就是為了篩選出層次和同好一致的人,其次也能體現社群逼格,讓社群成員擁有一種優越感。一開始如果沒太多資源設置門檻會對拉新造成難度,那麼可以通過減低後期篩選,一個群500人,活躍的人數也就那麼幾十個或者稍微多一些,那麼真正認可群價值或者公司產品的人,就可以通過群進行篩選出來。再通過群的互動過程中,不斷去篩選,轉化用戶,由群轉化為使用者、付費者等等。

設置門檻拉新時,注意以下幾點:

1. 拉新控制節奏,多則亂,運營來主導。

2. 無論高低,必須有門檻,門檻可以是某種身份,或者是指定動作。

3. 加入要守群規,正是無規矩不成社群。

最後說下,任何一個好的社區,一定都有某種普世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普遍是利他性且能得到廣泛認同的,最終會體現在一些規則上。

舉個栗子——最活躍留存率最高的社群(區)是什麼——色情論壇。

大概的留存思路分享到這裡,簡單總結:

1 建立社群價值供應鏈。

2 定義社群活躍質量指標。

3 定製群規,監控信息流,培養KOL。

4 持續輸入群價值。

篇幅有限,社群留存促活說到這裡,關於社群轉化,如何有效組織策劃群活動,社群運營團隊的分工管理等等在以後會和大家分享,看到這裡的都是真愛,希望對你有幫助。


銷派Showpay


2018年,社群漸漸又有了復甦的跡象,
經歷了2015年的大爆發,2016年和2017年的沉寂,現在運營社群的你是不是更加理性了呢?

其實正是因為社群在2015年的大爆發,使企業都一窩蜂的去做社群,完全沒有思考為何要做社群,做爛了口碑,導致用戶對社群已經免疫。想做好社群並不簡單,特別是前期要思考許多問題,今天辦辦學苑就告訴大家,

做社群,你要思考的3個問題。

一、 做社群的目的

1. 獲客成本高
相比傳統的付費推廣,從獲得流量,到電話邀約或策略轉化,整個週期的獲客成本還是很高的,所以社群營銷的成本會低很多。
2. 內容雜亂

互聯網時代,網上信息良莠不齊,用戶很難看到你的內容,而社群能聚集到目標人群,更容易將自己的內容脫穎而出。

3. 誰都能做社群嗎

並不是所有產品都能做社群的,只要有過硬的產品和內容,社群更容易產生粘性。

二、 社群的作用及要點

1. 社群可以牽線搭橋
社群聚集的是對你的產品或者內容感興趣的人,所以社群裡討論的話題就是你的產品,這樣還能實行口碑營銷。而且社群中你可以直接知道用戶需求,更高效的與用戶溝通。
2. 建立社群前先明確目的
建群之前要先思考許多問題,後面才會有方向。首先你要明確社群的價值是什麼?能為群內成員提供什麼?你的社群又能為你的產品或品牌帶來什麼?
3. 瞭解群主的責任什麼?
群主責任重大,是社群內的KOL,必須建立一定的話語權,掌握輿論導向,這樣才能更好的服務於產品。
4. 群並不是越多越好
千萬不要認為群越多越好,當你不能把控好每個群的動態的時候,社群也就失去了本來的意義,這樣反而得不償失。

三、怎麼運營社群

1. 思考定位
你希望這個社群能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標?聚集哪些人?你該如何去運營這個社群呢?
2. 捕捉目標用戶
當你明確了社群定位之後,你也就能明確了自己的目標群體需求是什麼,然後根據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和資源,但是當社群成員多了之後,就需要全面瞭解目標人群,細化需求。
3. 宣傳推廣
宣傳推廣的渠道有很多,例如:公眾號、QQ群、貼吧、知乎等等,但是要注意的是,儘量找那些與產品調性相符的渠道。
4.社群規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用在任何有人的地方都合適。社群規則其實沒有太多的束縛,只需讓人明白這個群幹什麼的,群裡有啥,不能做什麼,群主的聯繫方式。
5.社群結構
社群中的人群也有不同的屬性,一般將社群成員分成6類,負責人(社群日常的管理,群成員的維護都靠組織者來負責,也會是群裡比較活躍的人)、答疑解惑者(會經常發言,也能為大家答疑解惑,有一定的權威和話語權)、活躍氣氛者(能夠活躍群內的氣氛,也不介意被調侃,能夠輕鬆面對群內任何信息的人)、提問的人(小白,會經常提問,請求大家幫助)、不同意見的人(對群規或對群內消息動態不滿意的人而提議的人)、潛水的人(大部分情況不冒泡,偶爾說一句話)
以下是本文的完整腦圖,有需要的夥伴可以收藏!

辦辦學苑


現在,在百度隨手一搜關鍵詞“社群”,就會出來各種社群思維、社群營銷、社群運營、社群XX、關係型社群、產品型社群等等的術語。

我們來打個比方,比如你是一個賣美妝產品的,對美妝很有研究,你建了一個討論美妝的微信群,你們每天都在討論有什麼好用的化妝品,時下最流行的妝容是什麼。你們有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話題,大家非常喜歡聽你講美妝,那麼你在這些社群賣賣你的產品,每天賺個萬八千也很正常,並且還能為你節省店面成本,這就是社群思維。

對於商業來說,社群完全可以讓你跳出傳統的競爭模式,獲得一種全新的盈利方式。

最近,一位朋友就通過他的核心用戶組織了一個四川地區B2B用戶的VIP用戶社群,為社群裡面的用戶提供有別於網站本身活動的價格優惠的產品,通過社群的運營,一個月組織了4次活動,完成了33W的銷售額。

在做社群營銷的人有很多,其中就有一個最近幾年大家聽得比較多而名字——羅振宇,或許說羅輯思維大家更熟悉一點。

根據羅輯思維完成的B輪融資,估值高達13.2億,而其最大的價值,就是構建了一個頂級的微信社群,這個超高的數字不僅僅意味這羅輯思維的價值,同時也傳達了一個信號:社群的春天已經來到。

但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社群我也建了,還指派了人專門管理,為什麼我的社群就半死不活,跟個擺設一樣呢?更別談什麼增長銷售業績了。

手把手指導60家企業搭建社群,培訓累計超過26000個小時,輔導了300餘家企業的商越終端零售管理訓練機構首席顧問及培訓專家陳待忠老師說了,跟風玩社群沒有用,重要的是要學會怎麼玩。


1、學會定位,包括用戶定位和產品定位

對社群進行精準定位是利用社群增加銷售額的首要條件,社群與用戶的匹配度越高,用戶在群內的歸屬感越強,越容易與社群的運營人員產生有效的互動。定位對了,粉絲才會忠誠,才會對社群有信仰,這也是今後銷售的基礎。

首先要做的就是進行

目標用戶定位。比如羅輯思維的用戶主要是85後“愛讀書的人”,這群人有個共性,就是熱愛知識類產品,羅輯思維的會員加入要交200元和1200元的會員費,這樣就能確保會員能真正付出行動,實現轉化。

在創建社群之前,你要先考慮清楚,你的社群用戶是誰?其中的核心用戶又是誰?用戶之間是不是用什麼共同點,可以產生共鳴?目標用戶是不是認同你的產品?他們的購買力怎麼樣?哪些用戶會對你的產品有購買意向,或者可以發展成有購買意向的用戶?

其次要做的就是進行主打產品定位。不要妄想一口吃成一個胖子,要想把每一個產品推廣到極致,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產品的同質化非常嚴重,這種做法只會加速失敗。

我們要做的就是對主打產品進行定位,讓產品的特性符合社群用戶的共性需求,將這個戳中用戶痛點的產品特性提煉成賣點來吸引用戶的購買。


2、以社交為前提,通過互動,拉近跟用戶的距離

很多人在社群內做營銷是怎麼做的呢?直接在社群內打廣告,告訴用戶產品的優勢、性能、特點、價格等等,通過長時間、高頻率發廣告的方式,讓用戶記住,從而實現銷售轉化。

是不是覺得又生硬,又冷冰冰,很令人反感?用戶購買產品的行為背後一定是有信任支撐的,而這種生硬的營銷模式完全無法提高用戶的信任度。

社群的一個尤其明顯的特徵就是具備社交屬性,這也為直接面對終端用戶,跟用戶實時互動溝通提供了支持。

我們可以通過社群為用戶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內容,比如買育兒產品的,可以為用戶提供育兒知識,賣傢俱的可以提供傢俱的保養知識和室內搭配的知識等等。

小米在開發MIUI的時候,就通過社群讓米粉參與其中,提出建議和要求,由工程師改進,小米從領導到員工都能在社群跟米粉持續對話,時刻解決問題,這樣的互動極大地提高了用戶的參與感和忠誠度。

通過類似這種分享對用戶有價值的內容,保持跟用戶有效的頻繁互動,可以跟用戶加強情感的聯繫,提高用戶的信任感和忠誠度,最終實現銷售。


3、打造社群線上線下的立體運營

還是以羅輯思維為例,羅輯思維曾經舉辦過不少線下的活動,比如“愛的抱抱”、“霸王餐”遊戲等等。線下的互動比起線上更能激發人與人之間的聯合。

在傳遞信息的豐富程度上,你應該有這樣的體驗:文字不如語音,語音不如視頻,視頻不如見面。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無論組織多少次線上的社群分享,不如一次線下社群活動的互動性更強。並且,對於社群成員來說,在投入的時間成本、精力成本上,明顯線下活動更多,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越多,越有利於社群成員的粘性和沉澱

社群的時代早已來臨,讓你跳出傳統的競爭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