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很火熱的3D打印為什麼現在沒有人提了?

八十年代的我


3D打印就是個笑話,我認為是虛構的故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2016年秋我曾到蘇州市,好像是吳中區,一個企業參觀3D打印技術,企業名字忘了。參觀時只在展區擺了些樣品,產品,解說員說怎麼怎麼好。但是當我們提出要看3D打印的具體過程時,他們找各種理由推託,最終就是沒看成。從此,我就懷疑了。特別是說可以打印金屬產品時,我問怎麼融化成鐵水??他們支吾說不出來,太不現實了。


lSJRB


3D打印的當年的“火熱”只是一個騙錢的忽悠,和後來的納米技術以及現在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差不多。

“3D打印”本身不是忽悠,那個“火熱的宣傳”才是忽悠。
兄弟的本行是搞機械設計,業餘才碼字,雖不幹3D打印,但和這個行當往來非常多,算半個行家。

第一次和所謂“3D打印”接觸是在24年前的1994年。一次幫富士通公司做計算機顯示器基座,他們提供的東西除了圖紙和設計數據之外,還有一個1/4尺寸的玲瓏剔透的小模型,那就是3D打印出來的,只不過那時叫“熱成型”。

切莫以為3D打印是什麼了不起的新技術,那是相當古老的技術,起碼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已經很成熟了。實現“打印”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根本上都是分層堆砌的概念。早期的方式就是用很細的噴嘴在指定的區域內噴出很薄一層塑料,這樣一層一層疊加起來就形成了一個實體形狀,現在還有了能使用金屬材料的,我甚至還見過一種就是一層一層地裁紙然後再粘貼起來成為實體的機器。

(a裡面的塑料,通過b的控制形成一層一層的形狀,最後成為實體c)

原來設計都需要製作木模,而上世紀80年代之後,設計基本上都是用計算機進行,除了少數行當之外,已經不再製作木模,而是直接在屏幕上看,但是屏幕上的顯示其實和真正的東西總有點不一樣,做木模又太貴,這就有人發明了這種快速成型方式。

所謂“3D打印”的熱成型還有一種應用就是當產品存在反扣(under cut)的時候,一般的成型技術處理起來十分困難,還有就是存在很深的溝槽,普通的方法不管是做模具還是成型都有困難,但這種方式因為是分層粘貼,所以就不存在這些問題。

(黃色部分是產品,這個孔是倒扣,一般的模具設計要這麼複雜的處理機構,但3D打印就不需要了,直接一層一層往上粘就是)

但是這種成型方式有三個問題,第一是相比起用模具成型起來速度慢,第二是因為是分層粘合所以相比起用模具成型起來強度上有問題,第三是從成型的過程就知道了產品的精度高不上去。就是說3D打印從整體上來說不如模具造型,所以一般都是做3D打印做一個實體模型讓設計人員看一下究竟,來把握具體的感覺。

(3D打印放大開來是這麼一回事,所以說強度和精度無法滿足要求)

但是在產品批量很小而且對其強度沒有很高要求的時候,直接使用3D打印的方式也是一個選擇,僅此而已。

就是這麼一個應用層面很小眾,除去圈內人之外無人知曉的技術,在2013年2月13日之後突然走紅了。因為美國總統奧巴馬在那天發表的國情諮文中提到了這個3D打印,說是“有變革製造幾乎所有東西的方法的潛力(has the potential to revolutionize the way we make almost everything)”,還說要投資3億美元再建三個技術研究中心。

(奧巴馬在國情諮文中提到了3D打印技術)

也不知道誰給奧巴馬起草的這篇國情諮文,反正學法律的奧巴馬不可能知道3D打印是個神馬玩意,就只管照本宣科讀就是。

(唸完了國情諮文,奧同學還跑到南加州大學去做了一個自己的3D打印模型來現身說法)

這對資本市場是太大的利好了,資本市場需要的不是技術,而是故事。技術滿世界都有,但炒作不出來,有了故事才能炒作,這一下就滿世界都是3D打印了。當時美股裡面3D Systems、Stratasys, Ltd.、ExOne Co.和Proto Labs, Inc.這幾個和3D打印有關係的公司股價飛漲,但是後續的故事講不出來了,到現在股價也就那麼回事,基本上2015年之後都是一路走低,可憐了那些接盤的。

中國也是這樣,炒作各種概念騙錢不是什麼稀罕東西,而且傳媒記者中很少有學工科懂製造業的,於是所謂“3D打印”就成了一個很高大上的東西,比如剛剛還在悟空問答裡看到有胡說“F-35是3D打印出來”的,估計此人是覺得F-35很高大上,所以就應該用同樣高大上的3D打印來製造,反正兩樣都不懂,而且大家都不懂。

這樣全世界各地有意無意的騙子像雨後的狗尿苔一樣全冒出來了,一時間一說就是3D打印,要解決什麼問題就是3D打印,到處設局騙錢。

騙局之外的3D打印本身還是隻有那樣的功能,也沒有什麼變化,該幹什麼能幹什麼還是在幹什麼,仍然在那個小眾領域默默地工作著,留在外面的是一個笑話。


冰冷雨天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 吳苡婷


3D打印技術就是一種快速成型技術,它是對機械加工技術的一種顛覆,過去我們打造一個零部件,需要進行加工車間進行機械加工,要用到車床、刨床、銑床、磨床等加工設備。而現在只要通過電腦程序設定,一層層將粉末材料進行打印,我們心目中的零部件可以快速變成現實,再也不用費時費力地金屬加工過程了。而且批量打印速度非常快,為很多行業帶來了方便。近年來,打印材料的使用也有了很大突破,3D打印零部件的質量在不斷攀升。



其實這些年的3D打印技術還是非常熱的,在我日常的採訪中,還經常能看到3D打印技術的身影。


第一是很多3D打印設備進入了中小學生的創新實驗室。今天在同濟大學世界創新創業博覽會的採訪中,我就遇到了一個創業項目,一個創業者研發出了成本低廉的3D打印設備,專門提供給課外培訓機構和中小學校。在很多中小學的興趣課程中,3D打印也是很普遍的興趣課程。


第二是在醫療領域,特別是骨骼重建方面,3D打印技術使用得特別多,去年的一次研討會上,我就聽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的戴克戎院士說起,他們近些年做了一個盆骨抑制的手術,因為骨癌,患者的盆骨已經徹底壞了,當時九院的醫生就用人工骨的材料3D打印了一個骨盆,並且成功地移植到了患者體內,最終患者成功康復。


另外,目前幹細胞技術的發展,促使很多科學家已經在開始進行生物3D打印技術的實踐,他們開始摸索利用3D打印技術,打印細胞、神經,甚至打印器官的工作。


科壇春秋精選


在前些年有一個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詞——3D打印,它的出現顛覆了人們對傳統的生產製造業的認知。3D打印技術由電腦進行精密計算,運用粉末狀金屬或者其他可塑性較強的複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將一個物體完整的構建出來。以現階段人們所掌握的3D打印的水平來說,人們已經可以較為輕鬆的打印較為簡單的物件,例如賽車模型甚至房屋。

而在最近我們似乎很少能夠聽到關於3D打印技術討論的新浪潮,這倒不是說3D打印技術已經落寞了,其實每一項新技術的誕生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對於3D打印技術而言主要歸結於兩個方面。

首先,3D打印技術發展緩慢。要知道3D打印技術並不是近幾年發明的,這項技術早在20世紀末就已經誕生。但是由於當時的科學技術有限,並不能夠完善3D打印技術,因此這項技術在剛提出後僅僅火熱了一會又陷入了死寂。在接下來的十多年裡,由於科技的不斷進步3D打印技術得到不斷的升級,打印的速度和功能不斷完善,這讓人們看到了“造物主”時代的來臨。但由於人類的需求非常龐大,3D打印機還是無法完全取代傳統的製造技術,因此近些年它又暫時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其次,3D打印機的造價昂貴,效率仍然達不到預計效果。現在主流的3D打印機主要以熱熔堆積成型原理為主,所消耗的打印材料十分昂貴,即便是打印一支水筆都要花費一支普通水筆兩到三倍的價格。另外3D打印固然精確,但它的打印速度過於緩慢,無法達到人們的需求。因此在人們最初感嘆它奇妙的創造性後,就失去了對它的興趣。

如果3D打印能夠突破以上的技術難點,那麼總有一天將會迎來屬於它的黃金時代。


科學薛定諤的貓


3D打印的確是前幾年很火熱的一個話題。跟近段時間的區塊鏈,無人貨架等一樣,是“熱炒”的領域。近些年來,整個市場的氛圍還是比較浮躁的,遇到一個有潛質的項目,各路資本都會蜂擁而上。3D技術也享受了一把這個待遇,這就是為什麼3D打印技術前幾年非常火熱的原因。

概念炒作,資本遊戲可以說是近些年中國市場的主旋律。除了題目中說的3D打印技術之外,共享經濟,新能源汽車,新零售和區塊鏈等等概念,都被炒得非常火熱。所謂的“炒”,說白了就是投機。重視新技術帶來的新機遇是一件好事,但是太多人都帶著玩票的性質來的,趁著概念火的時候進場撈一筆,最後留下一地雞毛。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項目亂象重生。無人貨架也是一地雞毛。區塊鏈和虛擬貨幣很可能會是下一個大坑。等概念炒作熱度過了,我們就會發現,整個市場能存活下來可能就是一兩家優質企業,更有甚者連一家能活下來的都沒有。比如說團購網站曾經風靡一時,場面極為火爆,被媒體形容為“百團大戰”。最終,除了轉型成功的企業,當年團購網的玩家基本全部在市場消失。

瞭解了大背景之後,3D打印技術火熱一時卻沒人再提就很容易理解了。3D打印並不是什麼新技術,也沒有突破性的技術進展,並不存在大規模普及的基礎。前幾年的火熱現象,只不過是機緣巧合下的概念炒作罷了。3D打印技術本身是有用的,但是,應用領域不廣。有一點類似於無人機,雖然看起來高大上,但是整個市場並不是很大。3D打印在當年被熱炒了一把,但是市場就那麼大,故事講不下去了,自然就降溫了。沒有故事可講了,沒人炒作了,自然就沒人提了。

技術創新是市場的重要驅動力量。但是,炒作“概念”只會帶來虛假繁榮。技術創新需要的是重視和支持,而不是狂熱和吹捧。3D打印技術,迴歸平靜才是正常的。而現在炒作的絕大多數概念,很快也會熄火的。


鎂客網


想回答這個問題,就得提到技術成熟度曲線(The Hype Circle)這一概念。這是最早由美國Gartner諮詢公司提出,用以解釋一些新興技術的發展規律。

主要將一項新興技術的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技術的萌芽期(Technology Trigger)

在此階段,出現了一些新興技術,引發業界和媒體的關注。

超出預期的頂峰期(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

經過媒體的大量炒作和誇張報道,過分看好該技術未來的前景。並出現了一些成功的案例,使得人們對該項技術的預期達到了頂峰。

泡沫破裂的低谷期(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

隨著大量的企業倒閉,泡沫破裂,人們又開始重新理性的看待該技術的前景,。

復甦期(Slope of Enlightenment)

在此階段一些從低谷中存活下來的公司,開始不斷的改進和升級技術,不斷的發展壯大。

生產成熟期(Plateau of Productivity)

新科技產生的效益逐漸顯現,相關產業也逐漸完善,進入了非常成熟的階段。

現在我們再來談談3d打印,3D打印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已經誕生了,只不過由於技術的不成熟,應用的範圍一直很侷限,仍然主要應用在軍事和工業方面,和人們的生活相去甚遠。到了2010年前後,隨著一些公司推出了桌面級3D打印的產品,終於開始進入到了媒體的視野。


從Gartner公司於2013年出的Hype Circle曲線我們同樣可以看到,消費3D打印(Consumer 3D Printing)在2013年達到巔峰。現在3D打印仍處於復甦期。相信隨著這項技術的不斷完備,相應配套的產業(如材料、三維設計等)不斷完善和成熟,3D打印會以嶄新的姿態被大眾所接受。從百度指數中的媒體指數,我們就可以看到3d打印在2013年打到頂峰之後,就逐步脫離了媒體的關注。到了2017年,隨著人工智能概念的火爆,關注度更是下滑。實際上也不是人們不再提起,是提前它或者是鼓吹它的人在變少(很多人轉行去鼓吹人工智能了 ),他們不是技術的先行者,只是看熱鬧的人而已,有一天3D打印技術復興,也不會是大眾的力量,也是少數先行者的努力和貢獻。我們實驗室雖然是做人工智能的算法、軟件方面的研究,但是比較關注3D打印的發展,我們看到了很多在教育和青少年科技活動中的應用,也看到了一些金屬加工模型。但是仍然感覺在底層仍然有很多東西需要突破,才能實現真正的智能製造。


ICMLL實驗室


本人從事3D打印行業已經13年了,一直是工業級設備的銷售和應用方案提供商,我以個人觀點聊一下這個行業。

首先3D打印這個詞並不準確,正式的名稱是增材製造,根據技術路線不同又有很多分支(激光類有定向能量沉積DED, 粉末床燒結PBD,熱熔類有熔融擠壓FDM等十幾種技術)。

我初步進入這個行業時還是一個沒什麼人知道的小行業,得益於2013年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國情諮文,中國也開始關注這個行業,隨之而來的就是大量的熱錢湧入,但是資本通常會找能夠快速獲得回報的項目,於是大家就看到大量的仿製美國stratasys 公司的桌面fdm設備在銷售,主要市場是各地學校和教育機構,這段時間銷售的設備精度一般,穩定性差,時至今日還存活的這種企業已經不多了。

以上是桌面設備的情況,我做的是屬於工業級別的設備,從2005年至2008年銷售那種20到40萬的小型工業設備,2008年之後轉做200萬到2000多萬的大型工業3D打印設備,每年的營業額都是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增長率,這主要是得益於這種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為客戶創造價值降低成本。

這個行業已經有兩位院士,分別是西安交大的盧秉恆和北航的王華明,兩位院士都在學術和產業化上做出了不少的貢獻。而在工業級企業方面,華東地區的悅瑞三維,西北地區的鉑力特則分別在工業應用和軍工領域有著很深的技術積累。

總的來說這個行業不是沒落了,而是更多的腳踏實地的人在認真做事了,浮誇風過去了,對這個行業我認為反而是件好事。


自由槍騎士


上個月去陸軍軍醫大學附屬西南醫院看骨科專家號,該專家是中國百大名醫榜中都有名字的,一看我的X光片,說我的骨頭已經壞死得差不多了,要置換成人造骨,人工骨頭又沒有現貨,可以採用3D打印技術,定製我的骨頭,但費用是百萬級別,不能醫保報銷~讓我跟他們籤合同,配合他們的科研實驗,3D打印定製的這塊費用就可以用科研經費來充,條件是出院後要經常按時去複查,提供數據~

3D打印在醫療領悟目前還不太成熟,但已經在進入試驗應用階段了


陳信215573394


3D打印技術的發展一直在,只不過是資本市場和媒體的風向總是追逐熱點,奪人眼球,給大家的感覺像是過了熱點就沒落了的錯覺。

首先這裡要解釋一個誤解,3D打印絕不是要顛覆傳統制造。上面提到了它的名稱叫做增材製造技術,傳統制造包括的車削銑削等等叫做減材製造,很顯然這兩種製造技術是互補的,增材製造技術是對傳統制造的有力補充,而不是取代和顛覆。

大家覺得沒落不過是因為媒體關注的少了,而且很少接觸到這一行業。事實上近年來不論是技術本身還是應用領域都在不斷進步,深刻影響著經濟的方方面面,大到航空航天醫學等領域,小到你路邊玩具,牙科診所,首飾店,售樓部的模型等等,都在被3D打印技術深刻影響著。

再來說有人提到成本和質量的問題,說成本高不如澆鑄的方式,這裡提到成本自然要看特點,如果結構簡單批量巨大當然鑄造效率高成本低,沒問題。但是產品研發試製階段,就需要這樣的靈活高效的製造技術了。舉個例子,一件中等複雜的鈦合金精鑄件,採用鑄造僅開模校模就得一兩個月,成本至少上萬,而採用SLM(激光選區熔化,3D打印的一種)方式成形,僅需一週時間,成本也就鑄造的三四分之一,材料性能指標更是碾壓前者,優勢簡直太明顯。所以很多人只是不瞭解而已。

可能與行業有關,我認為消費領域的塑料樹脂等的3D打印容易被看到,但實在是小的方面,3D打印真正的實力還在金屬領域,像激光熔覆,選區熔化和電子束這幾種3D打印技術非常強大,但對於非專業的公眾知之甚少。



werner_sun


3D打印仍然在不斷地推廣中,限制3D打印的主要是耗材,有熱熔方式的,比如:塑料絲、金屬絲、金屬粉,在加溫熱熔情況下一層層堆積出形狀,這些材料都比較貴。另外的是速乾的溼料,比如專門打印房屋的機器,使用的就是水泥混凝土,只是比一般的料幹起來快一些,目前還沒有製造出巨型的3D房屋打印機,要不真可能改變房屋建設方式的。

現在在很多高校的建築工程類專業基本都配備3D打印機的,因為它最適合快速出模型。學生只要買材料來就可以申請自己打印需要的東西。很多畢業設計還都是3D打印的呢。

把3D打印直接拿到市場去,現在的效果確實不好,比如現在有3D全身打印,很小一個應該是環氧樹脂材料打印的全身模型動輒幾千元,製作的精度還是不錯的,但是這麼貴誰願意做啊?

說3D打印現在沒人提了,不客觀。

3D打印最大的問題一個是耗材太貴,如果3D打印一個20釐米高全身模型只要幾十元到200元左右,相信會有不少人嘗試的;

另一個是精細度還需提升;

還有一個是沒有具備實力的品牌推廣,很多人還是不知道有這個東西的。如果大公司大手筆打印一個成龍的模型,藉此推廣,肯定要好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