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上,阿里巴巴和華為公司哪個影響力更大?

高鐵之家


華為是硬件行業的翹楚,而阿里巴巴則是軟件行業的領頭羊。兩家公司在國內外的影響力都很強大。但若是以國內外影響力來看,華為當然要比阿里巴巴差著一大截。因為,華為畢竟是通訊行業的領軍企業,而阿里巴巴則是穩坐電商領域的頭把交椅。人們對通訊行業瞭解不多,而對電商領域的事情卻能如數家珍。

阿里巴巴究竟強在哪裡呢?首先,電商平臺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買東西都離不開網購,足不出戶就能使到心儀的商品。但對於華為手機,大家是可選用,也可不用。況且電商還喜歡造節,不僅國內老百姓喜聞樂見,而且還吸引海外網民也來參與諸如雙11這樣的節日。所以,阿里巴巴在全球的影響力是不容小覷的。

再者,阿里巴巴平臺能直接或間接的提供很多就業崗位,誰也不能忽視阿里電商平臺的存在。就連美國總統特朗普也要接見馬雲,而馬雲則可以立即承諾替美國解決100萬人的就業問題。只是後來,中美髮生貿易摩擦,馬雲的承諾只能作廢。現如今,歐洲國家的領導人都要接見馬雲,馬雲也被聯合國聘用。而對於華為來說,只在自己領域有影響力,而且產品很容易被替代。

最後,阿里巴巴的馬雲,除了每年造就了數萬億的網絡交易量,還在物流、外賣、快遞、金融(包括小額理財、開設小貸公司)、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等領域有投資。毫不誇張的講,阿里巴巴早已嵌入中國人的生活中去了。可能阿里巴巴關門,還有別人頂上來,但若是阿里在所有領域都退出,那國人的日子就沒法過了。而華為雖然佔了25%的全球市場份額,營收超過BAT三大巨頭的總和,但對咱中國人的影響力還是比阿里巴巴差上很多。

當然,近年來華為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在不斷上升:一方面,由於美國政府對華為輸美通訊設備,以及華為在美併購高科技企業採取遏制措施,所以,全球各國都對華為產生了濃厚興趣。更關鍵的是,華為在5G領域的迅猛發展,讓歐洲國家也感到為之驚愕。一些歐洲國家也向華為拋來了鉅額訂單,而美國的高通卻痛失5G訂單。

另一方面,作為一家民營科技企業,華為能在中高端芯片研發領域取得突破,這讓世界對中國的科枝領域獲得的成果不敢輕視。華為早在2009年就研製出核心芯片,這對於中國減少對美國的英特爾、高通等企業的依賴起到積極作用。目前,華為在中高端芯片研發領域在國內無人能及。其影響力也在逐步快速上升過程中。


不執著財經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如果非要把華為和阿里作比較的話,實際上華為在全球的影響力更大一點,從這幾天的華為事件大家就可以看得出來。

但實際上阿里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實際上兩者在不同領域都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華為主要是在硬件方面而阿里主要是在軟件方面。

先說說華為。電話之所以能在全球互相通話是因為全球制定了一個統一的標準,平常我們所說的4G和5G指的就是國際標準。這個標準的制定者可以說很牛逼,所有的手機廠商都要給制定者專利稅。以前中國通訊比較落後,所以在2G和3G時代標準的制定者都是美國高通這些企業,但4G時代,華為已經成為了制定者之一,所有廠商都要給華為錢。5G時代,華為更是成為了領軍者,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忌憚華為的主要原因,可見其在通訊行業的影響力很大。

而阿里近幾年來在國際上也是影響力大增,阿里雲可以說已經成為了雲技術的領軍者。就在今年美國也開始忌憚阿里的雲技術發展,禁止了所有美國企業使用阿里的雲技術,也可見,阿里雲已經讓美國害怕中國了。

無論是阿里還是華為都可以說是中國的驕傲,即使美國一直在打壓,但毋庸置疑的是,未來一定是中國技術站在世界的最高峰。


正商參閱


其實對於華為和阿里巴巴來說,這兩家企業作為硬件行業以及軟件行業的頭部廠商,在國際的影響力都是非常大的,我們知道阿里巴巴由於馬雲的自帶流量在世界範圍內,名聲特別廣,當然華為也不差,因為作為通信行業的巨頭,是很多國家通信領域裡的方案解決商。



兩家在國內都是絕對的霸主

我們知道,阿里巴巴作為一家電商企業,因為馬雲的個人魅力以及戰略眼光,匯聚了諸多的精英,在草根時代,馬雲就已經規劃了將來的事情,這一點頗有孔明隆中對的感覺,似乎馬雲在很早之前就已經知道阿里巴巴如今會發生什麼。

這一點是很神奇的,而在阿里巴巴進軍電商行業之後,面對著國際巨頭ebay的強勢阻擊,並沒有敗下陣來,反而是把不可一世的ebay趕出了中國,從此馬雲一戰成名,阿里巴巴也一戰成名。



那麼如今來看阿里巴巴的商業帝國實在是太龐大了,以電商為基礎,輻射周邊,如今旗下的商業版圖已經非常巨大,同時還有支付寶這個未上市的超級巨頭,對於阿里來說,在國內的電商界以及移動支付金融領域,幾乎是沒有對手,騰訊的微信支付,雖然製造了不少的麻煩,但本質上來說,支付寶的確是獨孤求敗。


我們再來說說華為,人都被窮困潦倒,揹負著200萬的鉅債,被公司除名,同時家裡幾口人擠在一間破屋子裡,又借款,創立了華為,嗯在那個艱難的歲月裡,任正非與馬雲一樣預示著未來,他向華為的兄弟們說,將來的通信行業領域,華為必有1/3。



忽然發現偉大的人物都有相同之處。而華為從小小的交換機就開始與國際巨頭競爭,到如今成為通信行業領域的巨頭,5G技術的擁有者,很難想象一傢俬企能夠有如此巨大的成就,畢竟整個中國在很多領域內都缺乏核心技術,但華為如今擁有的恰恰就是通信領域的核心技術。

華為在做基礎領域的通信工作之外,還做了一把移動終端華為手機,但沒想到華為手機攜帶此品牌榮耀,成為國內絕對的霸主,在全球銷量也排名第二,如今更是有了自己的核心芯片,麒麟處理器。

阿里巴巴與華為在國內都屬於絕對霸主!



行業的不同,造就雙方的影響不同

我們都知道互聯網行業相比於傳統行業來說的確是有很大的優勢,因為其不屬於重資產模式,往往一個星期的idea,一個好玩的APP就可以跨疆域的傳播。

那麼顯然,作為互聯網巨頭的阿里巴巴,的確相對於做傳統通信行業的華為來說,是有優勢的,就好比華為在通信行業所做的是幕後工作,而阿里巴巴則做的是臺前的工作。



加上我們知道馬雲這個鉅額流量,阿里巴巴名聲早已傳播四海。尤其是當年打敗了不可一世的ebay,讓讓阿里巴巴在整個互聯網界聲名鵲起。

如今加上阿里巴巴的出海政策,比如支付寶國外叫ALIpay,以及全球海外購雙11等等的一些政策刺激,讓阿里巴巴在海內外的名氣非常大。



這一點華為就處於劣勢,因為華為屬於通信基站,一般來說至於電信公司打交道,鄂a普通用戶接觸華為也只是通過華為的手機終端,但顯然華為在海外的影響力遠遠像在本土這樣,這樣一來,華為在海外的知名度可能也僅限於行業內的人士。

如此相比來說,華為在明面上的影響上其實是要弱於阿里巴巴的!但從技術的本質來說,華為在通信行業領域的影響力遠非阿里巴巴所能比的,尤其是基礎通信的核心技術,這一點在整個通信領域裡都處於領先地位,解決方案的優勢甚至要好於諾基亞愛立信!


互聯網的放大鏡


誰說華為在國內在國際無可替代?能取代華為的公司多著呢。國外有思科愛立信,國內有中興大唐。而且在國內,華為也不存在壟斷地位,中興大唐還是有不小的市場份額呢。國際上,華為也沒超過30%市場份額。這次美國人要搞華為是因為一直以來霸道慣了不允許中國企業掌握話語權因為對思科造成了市場競爭壓力。美國人同樣害怕阿里入侵,去年特朗普就不準螞蟻金服收購美國的一家移動支付公司。當然,阿里巴巴也可以被取代,但阿里巴巴帝國版圖實在太過於龐大,涉及到的民生領域太深太廣,一旦這種平臺被取代,老百姓會產生短暫性的不適應。因為你不確定取代者騰訊或者京東的公司服務品質。但華為一旦被競爭對手取代掉你會根本沒有知覺,你放心好了,網絡不會中斷的。那是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需要應對的事情。


俺是你二大爺


影響力是什麼意思明白嗎?影響力就是改變其它人的能力,華為有改變其他人的能力嗎?並沒有,華為更多的時候是求著別人,求著別人去採購華為的產品,而阿里巴巴是被別人求著,馬雲被特朗普接見,承諾替美國增加100萬就業人口,由於貿易戰馬雲說承諾作廢,歐洲國家領導人也接見馬雲,澳洲也是,幾乎所有大國領導人都想見馬雲,馬雲也被聯合國聘用,這才是影響力,華為算個什麼影響力,一旦被制裁就要倒閉的公司。

如果華為突然倒閉,我想大多數人都不會有感覺,因為通信系統的替代性太強,華為目前全球市場份額25%左右,華為的設備可以逐漸被替換,替換成思科愛立信,中興大唐的,而且可以無縫替換,人們的生活完全不受影響,一旦阿里巴巴突然倒閉,中國基本上就要癱瘓,阿里巴巴每年幾萬億的網絡成交,上千萬人口靠阿里巴巴提供工作崗位,網店,物流,外賣,快遞,金融,移動支付,共享單車,導航,可以說阿里巴巴已經嵌入了中國人的生活,已經是人民群眾不可離開的一部分,中國新四大發明,高鐵,支付寶,外賣,共享單車,四個都離不開阿里巴巴的參與,後三個都不用說,第一個高鐵的售票系統,都是阿里雲提供服務的。



夢裡水鄉177995308


沒有可比性,單純影響力是阿里,阿里就像個影視明星,家家戶戶認識,華為就像中國自己的科學家!對老百姓來說,如果不是華為這幾年搞手機,很多人還不認識這家公司!很多人都不明白,阿里巴巴是順勢而為,華為是逆流而上!在我們通訊的圈子裡,華為真是很多人的神,因為他的技術,因為他的管理,都是無可取代!現在淘寶思路是抄襲亞馬遜,微信是抄襲臉譜,基本中國大部分的所謂創新基本是抄襲的,抄襲再加上商業模式和中國人口紅利,況且還抄的四不像!最起碼亞馬遜沒那麼假貨吧!當然阿里的影響裡不容技忽視,畢竟馬老闆身價在那,小老百姓不好指手畫腳的!沒有黑誰,沒有捧誰,見解不同而已!而且華為倒閉了,老百姓確實感覺不到,但是中國的通信技術商業化全球化腳步最少落後十年,但是阿里倒閉了,很多公司會替代他,而且是絕對性短時間的就能取代,如果放開限制,連騰訊都會死!因為百度死一萬次都不止了!


戴167639928


雖然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用到阿里的支付寶,淘寶,天貓,高德地圖,優酷視頻,UC,餓了麼外賣等阿里系產品,但是在國際上來說阿里和華為還真沒可比性。

聽我慢慢道來。

華為的年營業收入比阿里,騰訊,百度,互聯網三巨頭,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多。

備註:噴子可以查數據進行對比。

其次,華為的技術不是阿里可以比擬的,阿里最多是為外國提供“電商”運營技術,而華為是實實在在的“通訊技術”沒有通訊技術,網絡何談?根本發揮不到它的用處。

最後,肯定有不少噴子會說阿里的“螞蟻金服”了,我想說整個華為都沒有上市,阿里上市多少年了?阿里巴巴的股份和華為的股份不在一個頻道,後者是把股份分給每一位員工的,這樣的老闆,中國也絕無僅有,總體來說,任老比老馬低調,所以沒得比。



前方路面暢通可以開車


被鋪天蓋地的道德綁架不厭其煩,如何屏蔽?



David沈


我可以不用華為,但不能沒有支付寶


月生201987139


在國際上,阿里巴巴和華為公司哪個影響力更大?本來這兩家企業性質基本都不一樣,要說都是國內在全球有影響力的企業,這是影響的角度、力度和深度不一樣而已。個人認為可以從業務遍及的範圍、影響的人群、以及在全球500強中的地位、創新力、領導人在業界的分量這些方面來看看企業的影響力。

在業務上,阿里和華為兩家企業的性質完全不同,阿里影響主要在於聚集全球的賣家買家通過阿里的平臺撮合,找到自己的業務目標。而華為把自己的方案和產品通過更大的層面推廣到每個國家和地區。雖在全球涉及到的國家或地區是非常多的,不過也少有差異。據統計阿里巴巴目前涉及到的國家和地區達到了190多個,而華為目前達到了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而影響的人群這個本來有些虛的,比如有些人偶爾到阿里的平臺逛一逛,或看一看。而華為涉足的國家和地區,只要使用了網絡、通信、手機就有可能是華為的影響人群。相對來說應該華為要多一些吧。


對於全球500強中的位置,不用說以華為的體量完全碾壓阿里。華為6000億左右的營收,阿里將近2000億的營收完全不是一個體量。而說到全球創新力的影響,阿里更是追不上華為,從2017年老美專利局和商標局授予專利最多的1000家公司選出來的USA Today發佈的全球最具創新力的50家企業榜單中,中國大陸只有華為一家,以1616件專利排名第20位。

當然領導人在業界的分量,兩個人都是相當舉足輕重的人物。相對來說可能馬雲拋頭露面更多,而且高調許多可能很多人認為馬雲在業界更有分量。兩家企業的管理方式也都是別出心裁,很有創新。任正非於2008年獲得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領袖,而馬雲也與2014年獲此殊榮。


兩家企業都是在國內國際極具影響力的企業,影響力誰比誰大本身也沒有多大意義,但願國內有更多的像華為、阿里這樣優秀的企業,不但在國內在全球也會如魚得水縱橫捭闔。


更多分享及互動,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東風高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