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和看書有區別嗎?

佟款好男人1


讀書和看書肯定有區別,想精讀一本書的話,有感情地朗誦是比單單看書要記憶深刻的。不過,也要看環境和自己的時間精力等。因為讀書需要的環境要比看書的環境安靜點才可以,而且讀書消耗的能量也多、消耗的時間也多。所以還是看個人需求了。

就時間而言,看書比讀書快,是因為看書比讀書少兩個步驟。看書直接反饋到大腦。而讀書需要先看書再讀書,讀書的聲音傳到耳朵,耳朵把讀書的聲音反饋給大腦,大腦得到耳朵的信息後繼續看書重複剛才的流程。所以看書比讀書少了讀書、聽書兩個步驟,時間就節省很多。時間雖然節省了,記憶的深度也減少了。

所以看個人需求,對於一本書,是需要粗讀還是精讀,從而選擇是看書還是讀書。


六如夢幻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毛病,我從知識複利的角度談一下讀書和學習吧】

知識是有複利的,通常絕大多數的情況,我們學習到的只是知識的表面現象,一般都不會有什麼用。我們看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文字,都只是一個個分散的知識點,對於作者而言,一個知識點一定是為了也可以講透這個點,但是你不一定能理解。因為理解它需要用到你自己過去的積累,而每個人過去的積累都不盡相同,有的人看一眼就恍然大悟,有的人怎麼也看不懂、沒感覺。

很多人不喜歡讀書、學習,給出的理由是:我讀過的書,很快就忘了,讀書沒啥用啊。

那是因為你書讀的太少,當你在一個領域的知識量不夠多時,就無法達到複利曲線的那個拐點,知識也無法產生複利。

你只讀一本書,知識點是散的,無法相互激發,但當你讀書達到成百上千本後,這些知識點就會相互鏈接,逐漸形成知識體系。

在你的腦子裡,就會碰撞出新的知識和想法,你的成長會成倍加速。

有時你會不經意迸發出好靈感,自己都不知道是怎麼想到的。恭喜你,這就是平時讀書積累的結果,也就是你的知識複利。

你看的我的今日頭條文章,主題雖然都是談打造IP,它的知識點也是散的。但他的整體是完整的知識體系。能不能穿起來成為一個知識體系,取決於兩點:一個是你看了多少條?一個是你原有的知識點有多少?有人只看了十條八條,你當然找不到主線,有人看了一條就明白了很多,那是因為他原本就積累很多,他的項鍊上正好缺這一顆珍珠,而有的人缺的是整條項鍊。


祝老師聊IP


讀書和看書之間的區別非常大,

讀書和看書的效果也非常大,

看書的時候,我們不能集中全部的專注力,

因為僅僅只是看看,主要參與的只有眼睛,

那麼讀書呢?

讀書,是要朗讀,是要讀出來。

每每都論語的時候,我就會欲罷不能,越讀內心越激揚,越讀越興奮,

讀書,一是我們的嘴巴有參與, 我們的舌頭有參與,我們的眼睛有參與,乃至我們的耳朵,

當然還有調整呼吸的鼻子也參與進來。

你會發現一件事,讀書是五官都參與進來的,

而且五官連接是五臟,心開竅於舌,肝開竅於目,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腎開竅於耳。

當舌竅帶動心,耳竅帶動腎,心為君主之官,主神明也,藏精而主智。

所以,讀書就很有意思,

讀書還能鍛鍊自身的語感,順帶練練口才,

好處多多呀。


打倒差不多先生


這是自然。看書為了滿足一時之慾求,聽別人所言,感到新奇而觀之。讀書只是一種習慣,是一種享受,需進行思想上的交流,受益於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