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過最好的一本書是什麼?

瀟泊兔


稻盛和夫的《活法》,不僅闡釋了這位一生創辦兩家世界五百強公司的傳奇企業家的經營哲學,更是對其人生哲學的深刻總結。

稻盛和夫27歲創辦日本京瓷公司,52歲創辦KDDI電信公司。最傳奇的是,這兩家公司都被稻盛和夫做到了世界500強。

2010年78歲的稻盛和夫在日本政府的再三邀請下出山,拯救已破產的日航公司。經過一年的整頓,不但令日航起死回生、扭虧為盈,還創造了歷史上的最高利潤。

《活法》這本書是稻盛和夫退出經營一線皈依佛門後,對自己人生的思考和總結,書中用樸素的語言,言簡意賅地介紹了他獨特的人生哲學。

書中主要講述了以下三點:

一、做人要遵循最基本、最正確的價值觀,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不忘初心”;

二、做事要勇於挑戰自己,要設定超出現有能力的目標;

三、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在對待中日曆史問題上,日本政府始終不願意承認對東亞各國的侵略事實。即使在日本國民當中,也有一部分人對此問題模稜兩可。

但是,在一次座談會上,稻盛和夫以極大的勇氣,承認日本曾經犯下的罪行,認為日本應該認真向中國道歉。

這正是稻盛和夫堅守良知,奉行正確價值觀的體現。

稻盛和夫在書中給出了人生成就的方程式:成功=思維方式 × 熱情 × 能力。一個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就看三個因素的乘積。

其中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因為在這個公式當中能力和熱情的分值範圍都是0—100,而思維方式的分值範圍是-100—+100。這裡的思維方式指的就是對待工作、生活的心態、精神狀態和價值觀。

京瓷公司在一次陶瓷燒製任務中,發現某部件的一角總是會翹起,這樣是不符合客戶要求的。

公司技術人員想盡辦法也無能為力。在大家將要放棄的時候,稻盛和夫直接把辦公室搬到了燒製現場。每天緊緊盯住燒製溶洞上的小孔,觀察部件翹角的過程。

有一次他突然想到,要是在燒製過程中用耐高溫工具壓住部件的邊角,不就不會翹起來了嗎?於是,他立即把這個想法付諸實踐,果然解決了問題。

這就是稻盛和夫在書中講到的:工作現場有神明。當我們努力到連上天都感動的時候,上天自然會出手相助的。

稻盛和夫退休時把個人股份全部捐獻給了員工,自己皈依佛門,在京都臨濟宗妙心寺派圓福寺出家修行。

季羨林先生評價:“根據我七八十年來的觀察,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簡直如鳳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新知筆記


讀過的好書不少,但要說哪一本最好很難抉擇,也沒有必要抉擇。下面為大家介紹我曾經讀過的幾本好書。

1.胡賽尼的《追風箏的人》

當年被書中的哪句“為你,千千萬萬遍。“感動的稀裡糊塗。我相信這部小說很多人都讀過,為之流淚的也不少。書中最喜歡哈桑這個人物,他善良,正直,忠誠,他一生都在為阿米爾犧牲。

一部好的小說是可以超越語言,超越國界的,而《追風箏的人》就是這樣一部小說。小說沒有虛矯贅文,沒有無病呻吟,只有精煉的篇章。它不僅僅展示了一個人的心靈成長史,也展示了一個民族的靈魂史,一個國家的苦難史。

2.赫拉利的《人類簡史》

這本書為我們生動的展現了人類的發展史。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科學革命,作者為我們詳細的講解了人類發展重要節點。人類創建的帝國為何一個個衰亡又興起?為何一神教成為最為廣泛接受的宗教?科學和資本主義如何成為現代社會最重要的信條?這些問題,在書中都能尋找到答案。

讀《人類簡史》,增長的不僅是見識,更重要的是帶給我們更加開闊的思維。

3.《學會提問》

在一個被氾濫信息包圍的時代,每時每刻都會遇到各種問題,大到涉及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小到個人生活的決策。面對對人兜售的觀點,你是不假思索的接受暱?還是批判性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暱?

《學會提問》中用大量的例子,為我們詳細的講解了如何提出問題,如何理性的思考問題,如何判斷和解決問題。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學會質疑,學會提問,學會獨立思考,尤為重要。

好書還有許多,關鍵在於你要付諸行動,養成讀書的習慣。


閱讀與思維


已近不惑之年的我,小時候除了學校的書本,真就沒看過什麼課外書,因為家裡並不富裕。一門心思的用功死讀課本,考大學,只為了有份體面的工作,改變自己的命運。

讀大學的時候,倒看過不少言情小說,記不清了,也做過公主和王子的美夢。直到後來,我遇到了生命中的王子,生活本身就變成了一本言情小說。

我真正開始愛上讀書,享受讀書帶來的樂趣, 是在成為媽媽之後。

開始是給孩子讀,只要有時間,繪本故事,一本一本,不厭其煩的一遍遍讀。後來孩子大了,自己能看書了。他更喜歡科幻類、百科類書籍;而我則喜歡生活類小說,烘焙類的書;爸爸讀的書又廣又雜,總之,興趣各不同。閒暇時間裡,我們各自坐在屋子的角落裡,讀著自己喜歡的書,吃著自家烤的小餅乾,帶走的是分分秒秒,留下的是內心的安靜,從容。

好的書籍千千萬萬,我讀過的只是一小部分,繼續努力......


要說目前讀過的最棒的一本書,那一定是《希利爾講藝術史》,睡前親子共讀時間裡,印象中至少和孩子讀過3遍。孩子在學校安排的一篇題為《夢想》的作文中曾寫道,“這本書很普通,只是書架上的一本,但對於我,意義則不平凡。因為,它讓我找到了自己的理想,成為一名設計師。”一本好書就像是孩子頭上的一束光,照亮了前進的方向。成長過程中,隨之知識的豐富,認知的變化,也許他的理想會變,但不變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活到老,學到老,讀書到老!你讀過最好的一本書是什麼?

這是我在《悟空問答》回答的第100個問題,很喜歡,留念!


小豬吃飯121


《平凡的世界》讓我流過很多淚,是一種深入骨髓的震撼和感動。這篇部小說揚揚百萬字,厚厚三大部,鴻篇鉅製,每每讀起,都忍不住徹夜持卷,通宵不眠。

作者路遙傾注畢生心血,寫出了這本書。她的語言不華麗,她的主人公也不“高、大、上”,但通篇卻閃爍著人性的光芒,令我對她有一種相見恨晚的鐘情。讀書的夜晚,萬籟俱寂,她會引我心無雜念地穿越回那個黃土高原上的舊年代,在一個叫“雙水村”的小地方,跟隨小夥子孫少平忍飢挨餓地去上學、去背石頭、去下井挖煤,跟隨小夥子孫少安舉步維艱地持家、負重前行地跋涉。

我被他們坎坷的命運和夭折的愛情感動,為他們的悲歡與苦難鳴不平,為他們的努力與奮爭高興,平凡的人生,又是不凡地活著。總之,這部書給人強大的精神力量,也傳遞一種積極的人生觀,令人我受益終生。



老李文化人兒


我讀的最好的一本書是《稀缺》。

這是一本揭示窮人為什麼越來越窮,人為什麼越來越忙的書。這本書是由心理學家和經濟學家合寫的一本書,無雞湯,深刻,發人深省。

在書中,作者通過走訪印度的甘蔗民,進行了一系列的調研,認為窮人越來越窮的原因是因為管子,過於關注於眼前,缺乏帶寬,忽略了未來的規劃,平時沒有儲蓄,在意外來臨,沒有足夠的餘量,能夠抵禦風險,限於借貸還貸這個循環當中。對於忙碌的人來講,關注於眼前的事情,忽略了重要的事情,以至於陷入更加繁忙的境況。

我深受啟發,做事情的時候,要考慮我是否陷入管子之中,是否做的是要事。


花朵朵rose


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的中篇小說《潮騷》。書中描繪了主人公歌島19歲的窮苦漁民新治,一次打魚歸來邂逅了船主宮田照吉的女兒初江,兩人一見鍾情。但兩人的愛情並不一帆風順。在一次暴風雨的日子,新治和初江在海邊的觀哨所動情的相互依偎,卻被暗戀新治已久的燈塔長的女兒千代子看在眼裡,嫉妒使她將此事告訴了狂熱追求初江的富家子弟安夫,於是安夫到處傳播他們倆媾和的謠言。其實新治和初江始終沒有因為愛而發生越軌之事,他們的愛情是純潔的。不明就裡的船主宮田照吉,聽到謠言後勃然大怒,禁止兩人在一起。後來一次出海捕魚,漁船遇到風浪,新治不顧生命危險,在驚濤駭浪中挽救了船主的船。新治的勇敢,獲得了船主宮田照吉的讚賞。於是英雄抱得美人歸,新治和初江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潮騷》是於三島在1953年3月與8月先後兩度前往神島旅行後寫下的。此次歐洲藝術之旅給三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臘的自然風光以及歐洲那種表現青春美和肉體美的人體雕塑和繪畫深深地觸動了他,激發了他寫作的慾望。於是他改變了以往那種描繪陰暗,頹廢的寫作風格,取而代之的是作品所展現的是大自然的美,人體的美,青春的美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的美。給觀眾呈現了一個完全平和的世界。《潮騷》是三島將日本古典主義和希臘古典主義完美融合的一部全新風格作品。這部作品表現了日本民族的大海情懷,將大海比做母親,母親養育了兒女,而大海孕育的日本。該作品中仍然展現著三島對於愛、死與美的永恆主題。

根據該作品改編的日本電影《潮騷》是由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主演,兩人完美的演繹了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的烏托邦式的純潔愛情。而現實中的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也因為拍攝一部部經典愛情影片而走到了一起,將影視劇裡的愛情故事在現實中得以完美的演繹。日本著名影星濱田光夫和吉永小百合也曾主演過這部影片。其實根據三島由紀夫作品改編的電影還有很多大家有興趣可以搜一搜。

三島由紀夫是日本著名的小說家,劇作家。他擅長以細膩獨到的手法來表現自己對生命,美,愛情的理解,因此他的作品也大多以這些為題材。主要著作除了《潮騷》,還有《禁色》、《金閣寺》、《近代能樂集》等,1970年11月25日寫完《豐饒之海》第四卷《天人五衰》後自殺。











古道西風378


就目前來說,我讀過的好書有好多本,比如:《人性的弱點》、《道德經》、《思考致富》、《平凡的世界》、《當下的力量》、《秘密》……

但是,有一本書卻讓我情有獨鍾,我會經常翻看,不斷從中汲取精神力量。這本書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記得卡夫卡說過一句話:“一本書如果我們讀了不能在我們腦門上猛擊一掌,讓我們驚醒,那我們為什麼要讀它呢?”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裡面有太多讓我瞬間產生質變的力量,比如:在刺激和回應之間我們有選擇的自由,你要用智慧把握好刺激和回應之間的這段距離。另外,為了避免自己寶貴的時間和精力白白地浪費,我們更應該關注自己的“影響圈”;而那些我們把握不了的而且對自己沒有任何價值的事情就不要顧及。總的來說,這本書有許多可取的精神營養。

人生苦短,我們不要被那些垃圾書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我們更應該讀一流的書,讓好書來豐富和美化我們的人生。


力量1218


下面是目前我讀的書中對我影響較大的書籍:

心理和自我成長類:《少有人走的路》、《遇見未知的自己》、《拆掉思維裡的牆》、《做最好的自己》、《向死而生》、《六項精進》、《目送》、《不完美才美2》、《不抱怨的世界,人際關係篇》、《非暴力溝通》、《自卑和超越》、《向前一步》、《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為何愛會傷人》、《林語堂的說話之道》、《小狗錢錢》

小說類:《解憂雜貨鋪店》、《追風箏的人》、《看見》、《麥田守望者》、《偷影子 的人》、《小王子》、《皮囊》、《無聲的告白》《了不起的蓋茨比》

兒童教育:《窗邊的小豆豆》、《孩子你慢慢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1、2》

僅供你參考。

隨著年齡的增長,認識的變化,對書的選擇也會發生改變。好書永遠是我們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朋友。


遇見更好的遇見


我讀過最好的書有兩本:

第一,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


《解憂雜貨店》的寫作風格是與以往東野圭吾的寫作風格不一樣的一本書,東野圭吾以往是以懸疑來講述一個故事,用疑點來帶動讀者的興趣,但這本書不是那樣,而是用時間的奇妙來敘述故事,並用跳筆來一步步引出人物與下一個故事。


期間充滿了溫情與感動,其實生活中無處可逃,面對時也沒那麼可怕,只要你敢去做。

第二,徐瑾的《有時》

《有時》是本書評,徐瑾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去看待每一位作者大家的作品,雖然一開始有些枯燥,但後來會發現這其實是一本較好的書評,推薦給你哦!


漓荏


雷秋·喬伊斯的《一個人的朝聖》 ,被各大媒體強烈推薦的暢銷文學作品,其實起初是看到秦俊傑的朗讀推薦,被他的聲音吸引了,只看網絡小說的秦俊傑居然會如此用心的推薦一部文學作品,所以立馬拜讀。在剛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會感覺這是一本心靈雞湯式的長篇小說,讀到最後,哈羅德弗萊,也就是書中的主人公,朝聖旅行的發起者,深深把我感動,甚至於,堅定了我馬上去行走的信念,在行走中找尋生活的意義和救贖。

《一個人的朝聖》講述了哈羅德弗萊堅定而孤獨的旅程,他為了去看病重的老友,穿一雙帆布鞋就上路了,徒步走了600多英里,在衰老身體的疼痛和心理的雙重摺磨下,沒有卻步,反而更加堅定。冷嘲熱諷一路伴隨,最後老友還是走了,最溫馨的畫面無疑是結局與妻子沒有言語的擁抱。明知道沒結果,還是堅持。這世上有許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斷將一隻腳放到另一隻腳前面,日子久了,生活顯的平淡無奇。有些事情可以有好幾個起點,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開始。有時候你以為自己已經展開了新的一頁,實際上卻可能只是重複以前的步伐。

一個人的朝聖就想電影《阿甘正傳》裡的阿甘長跑一樣,都是始於一個閃念,在奔跑中尋找意義,“走到最後,你終於成為了你本該成為了那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