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巴黎和約規定越南停戰,為什麼北越不遵守協議,仍然繼續進攻南越?


法國佬先打幾年,看看越南身後蘇聯越來越強大,開始縮了,回去跟大哥美國商量,哥,你看,這地方我扛不住了,要不你來。

美國人也鬱悶啊,誰叫自己是當大哥的,自己不上,誰上?

於是沒辦法自己也上了,這一上就是十二年。就這樣法國和美國一起在越南這個冷戰之後最大的戰場耗費了20年時間和無數人生命。

打來打去,打來打去,最後美國發現,尼瑪這真是一個坑啊,北越後面大傢伙真不少,蘇聯的喀秋莎也就算了,大炮也越來越多,這大炮一過來就更難打啦。

要不不打啦,於是美國人開始換個角度看問題。

首先他們問自己,這十幾年,打來打去到底為什麼?難道僅僅是為了給南越出頭,這小蝦米關我屁事。

對啊我的初衷不過是為了和蘇聯幹仗而已,現在政治格局變了啊,我是不是該換個思路?南越是啥,關我屁事啊?

於是美國開始拋棄南越政府,因為這個政府實在是爛泥扶不上牆。美國在南越打了12年,耗費無數人力財力,還沒好結果。

美國開始順應民意停戰撤軍,並開始轉變外交重點。

於是1973年1月27日,著名的越南停戰合約《巴黎合約》簽訂。交戰各方在合約指導下停火,並且進入和平狀態,最後協議規定,以北緯17度線為界,開始南北越分治。


貌似結果和最後朝鮮戰爭類似,分裂成了兩個國家。

可是這個結果看著類似,其實卻有很大不同,朝鮮背景和越南背景可不一樣。於是野心開始了,越南戰爭中南越那渣渣戰鬥力,北越當然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美國一撤退,北越就開始有計劃有預謀的挑起戰爭,所謂的北緯17度線不過這是擺設而已。

沒有大國支援的南越,當然不是勇猛的北越對手,南越軍一觸即潰,一敗塗地。

而這時美國在幹嘛?我們都知道,小球撬動大球,世界政治格局開始發生變化,中美建交無疑是歷史性事件。

然後:1975年1月7日,北越軍隊向南越發起進攻,三個月後的4月19日,北越軍隊打到西貢(今胡志明市)外圍。就這樣,不到三個月時間,南越就被消滅,對就三個月時間。

其實北越還是給美國留面子了,要不是美國外交機構在西貢,北越原本可以提前十天結束戰鬥,這十天是給美國打包行李用的。

美國最後也算厚道面對無數期望逃離戰火的越南人,他們也不含糊,吧能派上的所有運載工具都派上去了,儘可能在收留越南人。

就這樣將他們打包帶回美國,包括下圖女孩,剩下人命運如何,只有天知道!

之後,北越又用幾個月時間打掃戰爭,並在1976年1月2日,宣佈統一越南。因此這個問題標準答案就是,戰爭才是統一的最終選擇,因為協議永遠無法達成統一的結果。通過協議達成的統一,在世界歷史上鳳毛麟角。


阿斗不傻


看過范文同回憶錄的就知道,范文同怎麼說周恩來的。他說,巴黎和談後,越南中央向中共中央表達了要統一越南,把戰爭進行下去的想法,希望中國能加大援助。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國政府明確的表達了不希望越南政府破壞合約進攻南方,而是要把重心轉移到國內建設上來,如果越南進攻南方,中國無法滿足越南加大援助的要求,並將減少援助。越南中央開會認為中共要想做亞洲共運的領導者,是沙文主義,阻止越南民族的統一,干涉越南內政,就是沒援助,也要統一越南。所以,越南全面倒向了表示全力支持統一的蘇聯,中越關係開始出現間隙。中國在越南統一戰爭期間,還是支援了很多物資,越南照單全收,還舔著臉要。中國在越南的事情上標準的扮演了一出農夫與蛇的故事。


老牛頭髮


這個問題有點複雜,要弄請楚雙方誰違反了協定,其實已經很困難了。個人認為,對於這個協議,其實雙方都不當一回事,不但南北越雙方不當一回事,美蘇也不當一回事,真當一回事的,其實只有中國!

一、南北越雙方不當一回事,是因為他們雙方早已是血海深仇,要和解基本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北越,至停火前,其實已取得優勢,到手的勝利果實怎會輕易放棄?南越也清楚知道北越的意圖,所以也是卯足勁做再戰準備的,只是南越軍隊太次了。

二、美蘇兩強也不當一回事,美軍越南打了十幾年,損失慘重,早已不想打了,籤個協議就是為了體面的撤出越南,它的目的達到了,事後南北越雙方再打,已不關它的事了,也懶得理了。而蘇聯本來就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壓美國一頭的機會,它從來都支持北越全力打南越的。之所以幫北越簽下和約,只是因為國際形勢的要求而已,而且一旦北越全勝,它得利不會少,事後證明也是如此。所以這個協議能否得到雙方遵守,蘇聯人是一點不關心的,而且還會有意無意地支持北越打破這個協定。

三、只有中國才將這協議當一回事。中國是不希望北越再進攻南越的,倒不是不支持越南統一,而是十幾年的援越,我們早已精疲力盡了,而且也不想再與美蘇為敵。只可惜覺醒太遲了一點,前期援助用力過猛,北越已經不那麼好控制了。


50後男人


越南戰爭一打就是二十年(1955年到1975年),美國人在裡頭也參與了十二年(1961年到1973年),越南人疲了,美國人煩了。

對陣雙方,一方是美軍和南越,一方是北越和民解。

民解全稱是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表面上看是越南共和國(南越)內部的反對派聯盟,其實直屬北越領導,是北越在南越的代理人。

北越身後還有同一陣營的兩方大佬,從武器到培訓,不乏專業技術工種外援。

美國的代理人南越政府打仗太過稀鬆,韓國等小弟只是為掙錢,缺乏表現力,逼得美國不得不赤膊上陣。

這是美國人參與的歷時最久的一場戰爭,這是美國人花費最多的一場戰爭,這是美國人民心最為分裂的一場戰爭。

1968年,美國和北越雙方代表開始在巴接觸,次年初,美國、南越、北越和北越小兄弟民解開始在巴黎舉行四方會談,討論如何結束這場戰爭。

這個時間段很微妙,北越背後的兩方大佬已經鬧翻,美國人敏銳地意識到,繼續施壓越南,效果遠不如直接聯華制蘇,這樣的話越南將退化到不那麼重要的位置,完全可以甩鍋。

歷史的進展也是按照這種方向走下去的,本身越戰也是個巨大的無底洞,嚴重影響或掏空了大佬們的口袋,是時候找個體面的藉口結束了。

1973年1月27日,直接交戰的上述四方在巴黎簽訂了《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簡稱《巴黎合約》,停火、交換戰俘這些都被雙方得到了遵守,但北緯17度線以及北越保證不再進攻南越、南越進行普選這些約定則明顯屬於鏡花水月、空中樓閣。道理很簡單,一旦美國人撤兵,北越有一萬種辦法讓南越先“挑起戰爭”,更不用說還有深入南越的民解小弟,絕對可以完全尊重不過17度線的條約,人家本來就是在17度線以南好不好?

顧不了那麼多了,誰要你們已經不再重要了,反正就像當年的張伯倫一樣,尼克松也可以揮舞著和約向國內反戰民眾交代了,我已經帶回了小夥子們和大家期待的和平!

和約簽訂不過兩個月,美國國防軍全部撤出。一位美國士兵在臨行前發出了感慨:“我感覺我們的國家跟我們士兵沒什麼兩樣,把這個國家(這裡的女子)肚子搞大了之後,拍拍屁股閃人了。”

北越當然很遵守合約精神,美國軍隊剛撤,北越的南方民解小弟就“被迫”與南越政府軍交火,北越還沒有越線。隨著南方戰事的發展,美國人在大洋彼岸的口水已經湮不滅北越軍民的怒火,1975年1月7日,北越軍隊被迫越線向南越發起了總攻擊,南越軍隊一觸即潰。

1975年4月19日,北越軍隊打到西貢(現胡志明市)外圍,美國外交人員迅速撤離,1975年4月30日7點53分,最後一架美國飛機從西貢的一家旅社樓頂起飛,幾個小時後,北越坦克就衝進了南越總統府。

一個時代結束了。

可能是心懷歉意,美國人最後開拔的那些艦隻上,被容許擠滿了南越難民,甚至為此把上面的軍機也推進大海。他們在西貢陷落期間一共帶走了近14萬人。

更多的人並沒有拿到機票或船票,他們中的一二百萬人在同年被北越投入勞動教育營。

1976年1月2日,越南靠武力光榮實現南北統一。這是靠協議永遠無法達成的結果,這也是題目的最標準回答。


歷來現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越南國內出現了“北越”與“南越”兩個政權。

北越是越共領導人胡志明在越南北部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名為“越南民主共和國”。南越是美國扶持吳庭豔在越南南部建立的資本主義國家,名為“越南共和國”。可以說,南北越的出現不僅標誌著越南內戰的開始,還成為了美國與蘇聯在中南半島角逐霸權的籌碼。

根據1954年的《日內瓦協議》,越南南北兩個政權原本以北緯17度分界,實行分治。不過,由於南越和北越的矛盾日漸突出,最終引發了內戰。以胡志明為首的北越認為南越是美國扶持的傀儡政權,所以多次試圖統一南北兩端。

而從1961年開始,美、韓、菲、泰、澳、新等國也組成了聯軍介入到越南內戰中,並支持南越軍隊對抗北越。不過,儘管南越政府有美軍的支持和更先進的裝備,但因為其內部腐敗透頂、軍隊戰鬥力低下,所以在內戰中逐漸被北越軍隊所壓制。同時,美國在越南戰爭中也付出了傷亡30餘萬人的巨大代價,同時還讓美國政府背上了鉅額財務赤字,國內的反戰情緒日益高漲。
(越南內戰中的女兵)

至此,美國政府既不願意讓南北越統一,同時也不願意讓自己繼續再陷入越南戰爭的泥潭中(需要抽出手應付蘇聯的軍事威脅)。所以美國在1973年1月27日簽訂的

《巴黎協定》中,主動承認了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在國際上的法律地位,並宣佈撤出所有在南越作戰的美軍部隊,同時希望南越(越南共和國)與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保持分治狀態,和平共處。

隨後,美軍如約開始撤離。不過,以胡志明為首的北越政府認為統一越南已經勢在必行,並沒有理會我國提出的關於停戰、發展生產的建議,而是在停戰協議簽訂後不久就向南越(越南共和國)發起了猛烈進攻。

在內戰的最後階段,北越軍隊憑藉在長期內戰中鍛煉出的優秀部隊以及蘇聯、我國所提供的各色輕、重武器,高歌猛進般地在1975年5月消滅了南越政權。
(殘酷的越南內戰)

1976年7月,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在佔領整個越南南部後宣佈統一越南,並改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這就是今天越南的國家來歷。


歷史的荒野


首先在於當時的協定確實是一張“廢紙”,南越和北越都沒當回事,大家也都明白美國人搞了這麼個“廢紙”,主要目的是為了找個臺階下,然後體面的退出越南戰爭,美國總統回國後可以忽悠自己的老百姓說是他“結束了越戰”。

但是美國人甩鍋跑了,越南人就慘了,因為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比如說南越和北越如何實現真正的和解?這個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了。在越南戰爭期間,南越和北越殺紅了眼,雙方都死了上百萬人,尤其是北越,那是幾百萬的傷亡,怎麼可能放過南越?對於南越也是同樣的道理,美國人跑了,但是死人最多的是越南人自己,自然也不會想著跟北越和好,無非都是找個臺階下罷了。

但毫無疑問,北越還是最會玩套路的,因為北越一開始,就是靠套路起家。越南人很久以來就有獨立建國的夢想,在二戰後,終於實現了,最開始實現的,就是北越。北越最主要的套路,就是刻意的把越南的水攪渾,然後讓越南的戰略位置變得非常重要,從戰略邊緣,逐步變成地緣核心。其實冷戰開始後,東南亞地區根本不重要,那裡原本就是美國人的地盤,就算有人鬧事,也掀不起什麼大浪。

可問題在於,美國這個時候要進行冷戰,尤其是那個杜魯門主義,號稱要全世界管閒事,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有人鬧事,就要去管,不管花多少錢,也得管。這就給了很多國家渾水摸魚的機會,比如說印度,印度渾水摸魚的能力也是一流,在冷戰期間,既從蘇聯人手裡坑到了錢,也從美國人手裡坑到了錢,一魚兩次。

這個套路也很好理解,打個比方說,某個人得了一塊小的地盤,但是這裡不值錢,那麼怎麼辦?他就得會來事,比如說時不時的放把火,時不時的點顆蛋,經常搞出個大的動靜,然後大佬們就能看到了,雖然大佬們心裡知道這個人在玩套路,但是大佬有言在先:無論何時何地有人放火有人點蛋,我都要出手管一管。

因此,既然美國要管,那麼跟美國不對付的蘇聯,自然就要幫,這就是越南人玩的基本套路,越南人雖然自己沒錢,自己沒法跟美國懟,但是可以去找蘇聯陣營,把蘇聯陣營拉過來懟美國。這樣一來,越南這把火就越少越大,最不希望滅火的,反而是越南人自己,因為放的火越多,這個地方就越重要,錢就會大把的送過來。

在越南戰爭期間,北越始終是站在道德制高點的,所以就在南方玩了個套路,扶持了個南方XX,總之是跟北越一夥的。但是在法律意義上,那是越南共和國的家事,跟北越無關,所以北越只需要依靠這個在南越的小弟,就可以達到煽風點火的目的。

當時的美國人走了,把爛攤子扔給了南越,但是南越政府卻不知道怎麼回事,自信心爆棚, 主動的去打北越在南越的小弟,最後這把火又燒起來了。但是此時的北越很明白,自己佔有優勢,美國人肯定是不想管了,所以就趁此機會,一鼓作氣,把南越給滅了。因此,北越的所有行為,都是在國際法的範疇內,北越把進攻南越的戰爭,包裝成了去幫忙,而不是去入侵。然後南方的小弟在法理上控制了南越,最後又在法理上南北統一,可謂是套路玩到了家,美國人還挑不出什麼毛病。

在成功趕走美軍,幹掉南越後,越南在國際上名聲大噪,在蘇聯陣營那裡更是如日中天,自己同時擁有蘇式裝備和美式裝備,而且戰鬥力“驚人”,因此以“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自居。於是乎,牛逼越吹越大,自信心越來越膨脹,最後統一越南已經不是北越的終極目標了,北越有了個偉大的夢想:統一整個印度支那地區。

最終在公元XX年被暴打,越南人自尊心碎了一地,才認識到自己不過是個X樣,並不是什麼世界第三軍事強國,這才發現還是吃飽飯比較重要,於是乎開始搞“革新開放”,又跟美國人穿同一條褲子了。


圖維坦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1975年5月,北越軍隊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武裝解放了南越首都西貢,越南共和國宣告滅亡。一年後的1976年7月,越南宣佈南北統一。

然而就在此前的1973年1月27日,越南、美國、越南南方共和臨時革命政府、西貢政權在巴黎簽訂了《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也稱《巴黎協定

不過協議剛籤兩年,北越就公然撕毀協議,瘋狂地開始了統一越南的進程。

那麼北越為何如此囂張?誰給了它背信棄義的勇氣?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幾點:

1、美國撤了

本月之所以敢如此囂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美軍撤了。

從1961年美國直接介入越南戰爭開始,前後12年時間,美軍參戰人數達到65萬人,在戰爭中付出了超過58000人陣亡,300000人受傷,2500人失蹤的巨大代價。

而深陷越戰泥潭的美國政府也遭到國內民眾的強烈抵制,這場戰爭成為美國曆史上民意分歧最大的戰爭。

在越南戰爭中,美國支持南越政府,並拉攏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等國家參戰。相比之下,北越的支持者相對較少,但是實力更加強悍。

北約的直接支持者是北方大國。不僅為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後勤補給,還成為其最重要的後方。

在美國參戰後,我國政府就發出警告,不允許美軍地面部隊越過北緯17度線,這成為北越武裝的護身符。

在北約武裝不斷對南越發起進攻之時,北越政府還可以通過胡志明小道,源源不斷地向南越進行武裝滲透。而美軍除了對北越進行大規模轟炸外,對北越的膨脹無可奈何,因此傷亡不斷增加。

而此時的美蘇爭霸,已經到了第二個階段。此時的蘇聯咄咄逼人,美國不得不進行戰略收縮。尼克松上臺後,為爭取美國民眾支持,宣佈從越南撤軍。

一直以來,南越政府都是一如既往的不經打,和北越交手的始終是以美國為中心的外國軍隊,所以一旦美國撤軍南越政府必將危如累卵。

而關鍵是在南越失去了美國這一靠山後,北約沒有失去中國和蘇聯兩個靠山,這使得南北方的天平迅速失衡。

1973年3月,美國從南越撤出全部軍隊及同盟者軍事人員。

於是,北越政府旋即發起瞭解放南方的運動,此時的南方敵後武裝和北越武裝聯合起來,僅用了三個月時間就解放了南越全境。

2、蘇聯搞鬼

1969年9月2日,越共書記胡志明逝世,標誌著北越一個時代的結束。胡志明去世後,黎筍成為北約的最高領導人。

胡志明執政時期奉行對華友好態度,在中蘇交惡時也保持中立,積極居中斡旋。而到了黎筍執政時期,越南則全面倒向蘇聯。

此時的蘇聯在美蘇爭霸中處於明顯優勢。美國為有效抵禦蘇聯,開始積極發展中美關係,並於1972年開始了中美關係的正常化。

中美的走近,使得蘇聯大為驚慌,因此蘇聯迫切需要在東南亞地區扶持一個強有力的政權,對中國進行牽制。

所以支持越南統一符合蘇聯的國家利益。

而我國當時吸取朝鮮戰爭的教訓。不希望越南南北對抗升級,甚至引發第二次朝鮮戰爭,因此我國要求北越政府不要出格。出於我國的國家安全考慮,我國政府一直不明確支持越南統一。

但是越共一直以來都有恢復印度支那聯邦的夢想,統一越南只是其夢想的第一步,而中國的做法對越南來說是典型的霸權主義,因此在蘇聯的挑唆下,越南開始對中國恨之入骨。

不過因為有蘇聯的支持,北越更加有恃無恐,將我國的要求當做耳旁風。

1974年1月,我國和南越政府在西沙爆發海戰.經過激戰,我國收回了被侵佔多年的西沙群島。而此時的北越,公然發表聲明感謝中國幫其收回了西沙群島,中越交惡開始表面化。

從二戰時期開始,越共先後經歷了抗日戰爭、抗法戰爭,抗美戰爭等一系列戰爭,歷經30多年的錘鍊,北越武裝的戰鬥力極為強悍。又因為有中越兩大國的支持,北越更加有恃無恐。

在美國撤軍無力干涉,我國不明確表態,蘇聯又大力支持的情況下,北越終於發起瞭解放南越的戰爭,越南走向統一。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在這件事上,北越做的非常的完美和漂亮!請記住,不要把民族復興和祖國統一寄託在某個西方大國身上,否則結果肯定令國人萬分後悔的。實例如,五十年代的朝鮮戰爭,西方大國叫你打你就真打,當他們感覺對己方不利就出來叫停而後來也乖乖地聽話停戰下來,結果呢朝鮮半島(本來就是一個國家)就此永遠分裂成兩個國家。又例如,東西德國原本就是一個國家,可是西方大國們又想故技重演,打到一半又叫停,想以此法讓德國也像朝鮮半島一樣永遠分裂成兩個國家,好在德國人沒有那麼聽話,否則大家現在不會看到一個統一的強大的德國……還有很多例子,在此就不再一一列舉了,總之一句話――別把民族復興和祖國統一的希望寄託在某西方大國的意志上,否則我們永遠都無法實現統一的,請特別記住!


偉順1371508605


1973年《巴黎和約》是為了保證美國順利從南越撤軍簽訂的一個協議,協議簽署完不久,南越和北越又重新爆發了戰爭,最後北越戰勝了南越,越南統一。



1.以下我來介紹一下越南戰爭的背景。越南在二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期間被日本佔領。1945年二戰結束後胡志明領導的越南共產黨,在越南北部河內市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



2.而法國殖民者支持越南末代皇帝在越南南方城市西貢建國。為了爭奪越南全國的主權,北越與法國進行了長達十年的戰爭,結果法國戰敗。1954年日內瓦會議決定,越南暫時以北緯17°線分治。北越由越共執政,南越繼續由末代皇帝執政。



3.1955年吳庭豔在西貢發動政變,建立了越南共和國(南越政權)。冷戰期間南越得到了美國政府的支持!1955年至1960年南越軍隊在美國的支持下,發動了滅共戰役,屠殺越南共產黨。



4.1961年至1973年,美國向越南派出了65萬美軍試圖推翻北越政府。由於北越得到了蘇聯和中國的支持。給美國造成了嚴重的戰爭損失。



5.1973年1月27日由北越政府、美國、南越反政府武裝、南越政權組成的代表,在法國巴黎簽署了《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

。隨後兩個月內美國軍隊全部撤出越南。



6.停戰協議簽訂後北越迅速向南越進攻。1975年4月29日至30日北越軍隊攻陷南越首都西貢,1976年1月2日越南統一。



7.戰中損失:越南雙方死亡140萬人以上,受傷200萬人左右;美國參戰65萬人、死亡和失蹤63000人左右、受傷30萬人左右。美國參與越南戰爭後,消耗了美國大量的國力,導致美蘇爭霸的格局發生變化,美國處於守勢蘇聯處於攻勢。


杜達特洛夫斯基



到了1972年,尼克松政府的越南政策已經逐漸明朗,所謂的“戰爭越南化”包含了兩個自相矛盾的目標,1是 確保南越政府的生存,2是讓美國“體面退出”。然而許多明眼人都看出,如果失去了全面美援,那麼南越政府能夠以韓國模式“自立”,獨立抵抗來自北越的滲透和全面進攻的能力是相當值得懷疑的。1972年春,北越發動春季攻勢,攻克了南越北部重要城市廣治,為了讓南越阮文紹政府安心,並且抑制北越愈演愈烈的南下,1972年聖誕節期間,尼克松發動“中後衛行動II”,出動B52戰略轟炸機都北越的河內和海防等大城市進行了為期11天的劇烈轟炸,迫使北越回到位於巴黎的談判桌上來。

儘管如此1973年1月簽訂的《巴黎協定》其基本框架和內容與1972年10月達成的草案並無不同,簽約四方為美國,北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聯盟和南越西貢政府。所有政治觀察家都得出一個結論:這份和平協議只是一個不牢靠,脆弱的停戰協定,因為所有基本問題都沒有解決:包括越盟在南方的合法性地位,西貢政權是否接受成立一個聯合政府,以及北越是否正式放棄以武力統一越南等問題。

在美國政府內部,現實主義政治家雖然表面上強調,要通過加快武裝南越政府軍,繼續以空襲形式切斷老撾境內的“胡志明小道”以及在南越境內集中力量守衛人口稠密地區等策略,並且還有8500名美國軍事顧問繼續在南越工作,但實際上他們內心也明白,這些舉動無非是在美國撤出南越和北越取得最後勝利之間,試圖拉出一段足夠長的“體面間隔區”,美國公眾輿論也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論調,即同時要求“必須結束戰爭,讓孩子們回家”與“不能向北越投降”。

更雪上加霜的是,1972年大選期間的“水門事件”此刻東窗事發,尼克松被迫把主要精力放在應付國會的彈劾與調查上,再也無法全力推行他的越南政策,1973年11月,國會通過了《總統戰爭權力法案》,規定未經國會批准,總統向海外派遣武裝部隊的時間不能超過2個月, 次年,國會再次通過法案,要求每年向南越政府提供的軍事援助總額不得超過7億美元。國務卿基辛格在回憶錄中,也稱這一階段的“決策”是痛苦的兩害取其輕式考慮。另外,由於中美外交關係的正式復甦與解凍,尼克松政府意識到,中國並沒有通過北越統一越南,繼續向東南亞“輸出革命”的正式計劃,以及中,蘇,北越之間已經矛盾重重,中國對蘇聯試圖控制北越的疑慮已經嚴重影響了它對北越的援助和支持,所以按照基辛格訪問北京時會談的話會說”越南遠在一萬公里之外”,失去它,並不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北越政府深知對手的全部弱點,並明白時間站在自己一邊,所以從談判開始就抱有最強硬態度,要求美國撤軍是啟動其他政治談判的先決條件,即使政治事務談判陷入僵局,撤軍亦不能停止,並且要求南越政府接納越盟為聯合政府,基辛格本人也看透了這種所謂“談判”的最終結果,即“最終只剩下雙方,北越和它在南方的代理人聯合政府,談判的唯一內容即是討論後者如何向前者交權”


最後的結果不難想象,巴黎協定墨跡未乾,在南越控制區,從農村到城市,北越主導的越盟游擊隊就針對南越政府機關和軍事基地繼續展開了攻擊行動,同時將胡志明小道修建升級成了一條巨大的公路交通幹線,還鋪設了輸油管,1973年秋季,北越正式發動全面攻勢,1975年1月,北越正規軍佔領越柬邊境的福良省,3月發動西原戰役,攻佔了多樂省省會邦美蜀,阮文紹不得不命令南越政府軍從北部各省和中部高原全部撤出,3月底,順化和峴港等重要戰略城市也相繼落入北越正規軍之手,4月30日,北越軍隊進入了西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