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中最基本的筆法是什麼,核心筆法又是什麼?

書法影響力


書法最基礎和核心的筆法就是“中鋒用筆”,中鋒用筆是筆法的基礎,其它的各種複雜的筆法都是在中鋒用筆上演變而來。所以練習書法都要從中鋒用筆開始。

中鋒用筆其實是一種書寫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毛筆的筆毫平鋪開,毛筆的筆桿基本垂直於桌面,毛筆的筆鋒在所書寫的筆畫的中間,筆鋒的方向和筆桿的方向正好相反。這種狀態就是中鋒用筆。


中鋒用筆之最樸實和最古老的筆法,我們看中國是早的文字甲骨文、金文基本全部都還是使用的中鋒用筆,用中鋒用筆書寫出來的筆畫,線條飽滿流暢,力度感十足,這是古人在眾多的書寫方法裡的最佳選擇。

隨著書法的發展,書法的筆法也在不斷的豐富,到了隸書,書寫中就開始出現豐富的提按、轉折、頓挫等等複雜的筆法。這些筆法在王羲之的手上得到完全的成熟,我們看王羲之的《蘭亭序》已經基本上展現了書法的全部的筆法,所以學習書法,練一練《蘭亭序》是很有好處的。


我們現代的關於毛筆的筆法的論述也可以參考:

中鋒用筆其實是一種毛筆的水平運動,提筆和按筆則是毛筆的垂直運動,毛筆的連續的提按叫做擺動。這幾張圖片大家可以參考一下,現代人把書法的用筆分為了擺動、提按、平動和轉折四種。

書法的筆法是可以單獨拿出來錘鍊的,所謂的創作就是能夠把這些筆法合理的組合起來,形成一幅完美的書法作品。

我覺得這些筆法的分析可以拿來作為學習書法的一種參考,初學書法的時候,可以把這些筆法拿出來單獨練習一下,練習完以後再去臨帖估計會輕鬆一點。

喜歡書法的朋友麻煩大家點個贊關注一下啦。


不二齋


書法的基本筆法是“永”字八法:橫、豎、撇、捺、鉤、折、提、點。在書寫時遵循“中鋒行筆”這一基本規律,按行筆的方向可分為:前後運動,上下運動。即起筆藏鋒、頓筆、行筆、提筆、收筆回鋒,具體手法:頓挫、轉折、連斷、提按等書寫方法。

書法由於字體的不同,(真、草、隸、篆、行),流派不同,(魏晉書風,隋唐書風,明清書風等)風格各異,其筆法也不盡相同。如書聖王羲之的筆法寫出了逶迤跌宕的雄強之美與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形成了以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為代表的“二王筆法”。

元代書法家趙孟頫在《定武蘭亭跋》中提出:“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用筆體現出筆法的特點。由於筆的大小、長短、軟硬的不同,書寫速度快慢的不同,筆畫方園粗細的不同,執筆高低的不同,各個書家的書寫習慣不同,筆法也不盡相同。正是這些不同的筆法,寫出了不同的特點、變化和個性,或稱風格。另外趙孟頫用“不易”談論筆法的變化,這個“易”體現出用筆的“簡易、變易、不易”的陰陽學說的深刻內涵。

在傳統筆法的基礎上,筆法的核心和精髓是書法家在書寫的過程中酣暢淋漓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現其個性和風格。








武宏偉書畫


書法的筆法,不外乎方圓。


圓筆來自篆書,純用中鋒,以轉為主。

方筆來自隸書,兼用側鋒,以折為主。

所以,我認為書法最基本的筆法在中鋒與側鋒的使用。

中鋒勁健,立體感強。側鋒則雄強峻利,神采奕奕。故書法中以中鋒立骨,以側鋒取勢。

而書法的核心筆法,我認為是提按,甚至說書法的所有筆法都出自提按也不為過。

筆法的難處在於筆鋒的調整,即在行筆過程中將筆鋒重新聚在一起,以進行下一個動作,而提按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筆頭是個軟的圓錐體,在紙上將筆頭按下,將筆毫鋪開後,再略往上提,筆毫就重新聚在一起,再往任何一個方向運動,都會是中鋒了。

所以,不誇張地說,理解了提與按,理解了提按之間,就理解了筆法的全部。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為龍書法


在個人看來,書法最基本的筆法其實只有七個字:起、行、收、提、按、轉、折。


可能大多數初學者看到這個七個字會覺得很普通,根本代表不了所有的筆法。在他們心中,筆法或許是神秘的,多彩的,應該千變萬化,應該有無數晦澀難懂的學名。比如什麼駐筆、挫筆、揭筆、衝筆……等等。


常言大道至簡,其實筆法也是如此。全部筆法只有七個字,多說一個字都算流氓。

但是古人講筆法從來不只七個字,確實有上面那麼多學名,而且很多都有應用,這是為什麼呢?這就不得不說到古今人的差異了。

學書法應該尊崇古人,這沒有錯。但是並不該迷信古人,尤其是當下社會背景與古人完全不同的情況,更要分清哪些該學,哪些不該學。

比如這些有學名的筆法,他們是怎麼來的呢?

可能很多細心的朋友都發現了這些筆法中的第一個字都是“動詞”,比如“揭”“衝”“搶”筆等。從這些動詞中,我們都能體會到一個動作,這點很關鍵,這裡邊藏著古人創造這些筆法的動機。

首先了解一下古人的學字狀態,古人是沒有墨跡字帖可看的。古代並沒有影印技術,學字的唯一途徑就是學刻帖,只有那些有錢的人家,才會藏有一兩本墨跡字帖。

所以大家會發現一個問題,古代的大多書法家幾乎都是官宦氏族(是幾乎,而不是大多)。為何他們就能稱為書法家呢?首先是考試需要,其次就是因為他們有地位,有錢。

宋朝一個四五品以上的官員,半年俸祿不吃不喝才夠買一張晉唐墨跡,這一張紙大概A4紙大小。而且這些還是相對便宜的,根本買不到什麼王氏珍貴墨跡,這些絕品有價無市。

所以可想而知,在古代想學字是多麼不容易。如拿今天一本影印名帖去古代賣,那一輩子都能衣食無憂,拿一本十塊錢的王羲之墨跡集,到古代就能富甲一方啊。

古人學字跟今人一樣,學刻帖是學不出來的,只能看真跡。所以有錢有勢還有文化的人就容易“同流合汙”,一起互相參觀真跡學習。


但是,每個朝代的學書者都非常多,能看到真跡的又是極少數,那怎麼辦呢?

當然是寫書論傳播書法文化了!給那些沒機會看真跡卻嗷嗷待哺的小文化青年一個學習筆法的機會,於是這種筆法概念就出來了。

書法理論名家,把書法墨跡中的用筆動作加以提煉,總結成一個生活中的動作,然後以此命名筆法。

這樣一來,古人在看書論的時候,就能通過筆法的名稱聯想到筆鋒的動作,進而影響對刻帖的學習和理解。

如我們今天看的這些什麼“揭筆”“搶筆”等等概念,看起來似乎難以理解,但是在古代絕不晦澀。因為這些基本動作就是他們的生活日常,他們的語言環境就是那樣的,理解起來很容易。

但是在今天,去理解“揭筆”,大多數人第一感覺就是“懵逼”,不是他們不懂“揭”這個字,而是他們看到“揭”和“筆”連起來就蒙了。

這些看似玄乎晦澀的筆法,在古代非常實用。古代人能清楚的理解到其中的動作,所以在刻帖中能有所察覺。而且古代刻帖也比較貴,肯定要比買書貴的多。尤其像唐楷碑,拓的數量有限,為了能供得上賣,不得已會在木板上翻刻,用拓片當模子,進行第三次加工。然後從木板上再拓成拓片,這就是經過四次加工出來的名碑拓片,筆法細節早已消失殆盡。

就是在種情況下,這種筆法動作才顯露出作用。每個筆畫有哪個動作,都要直觀的講述清楚。什麼最直觀?那就是生活中常見的這些動作,便於理解。


所以大家現在看到的網上那些XX筆法解密,我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就是個卵用。你不懂的時候,學了也迷糊。你臨帖臨到位的時候,那個玩意就是一個概念,卵用沒有,因為其中的動作你在臨帖準確時就已經掌握了。

最重要的是,我們時代發展了,有墨跡可看,幾塊錢一本,不用再去憑空想象那種動作了。拿出墨跡,估計正常人都會去模仿其中的動作,即使第一遍不像,過幾遍之後也會慢慢貼近,哪還用研究什麼“揭”“搶”?

用一個成語形容叫什麼?

南轅北轍。

現代確實有很多書法愛好者,他們喜歡聽玄乎的東西,他們覺得用筆應該有很多技巧。確實,用筆技巧很多,但是筆法就七個字,其餘所有技巧,包括上述那些筆法技巧,無一不是從中生髮的。

只要你看過一遍墨跡,比你學這個概念還要管用的多,這個時間浪費的,是不是有些“自作聰明”?

在當下這個時代,有真跡可看,那就不要學古人那麼麻煩,看墨跡對比古代筆法名稱無疑是“騎馬找馬”。

正確的做法是看墨跡的時候,仔細研究其中轉折的變化規律,這些規律通過墨跡就能清晰的呈現在眼前,而且通過一定時間的練習就能掌握。這其中用到的所有動作,只有七個字“起行收提按轉折”。


現在你們就想吧,你費時間研究那麼多筆法概念,對你有多少幫助呢?還不如讀一讀帖,看看墨跡。實在看不懂,網上還有教學視頻,手把手演示動作變化,幾乎看幾遍都能學會,很多人學書法都是看視頻自學的。

古人是沒這個條件,他們有這個條件他也不費心研究那麼多概念詞兒。


學習還是要善學,古人的東西,確實是好的,但是有些東西就是有時效性。

舉個最殘酷的例子,大家所看到的那些筆法概念,大多出自二流理論書家。遍觀能數得上名字的名家書論,沒有幾個這樣晦澀的詞,只有一些大家出基礎教學時有過。也千萬不要拿王羲之那些帶有這些詞語的書論來反證,我只能說那些書論的真實性不可考。


古代大家的書論,幾乎都是形容理解形質的詞句多,概念性的少。尤其是對筆法,少之又少。

現在時代進步了,能用視頻記錄,就不要去追求那些文字表現的概念。應該先以練功為主,看視頻就足夠了,這是最快捷的方法。等書法水平上升之後,再去看那些理論,多加體會,就能發現古人的奧妙處。

所謂的筆法、核心筆法,真是有些自欺欺人。只不過好多人都相信有,所以才有那麼多人去教,並不代表教的人也相信。

我以前解釋這些筆法的時候,我也不會,幾乎都沒聽過這些概念名稱。不過就是去網上查了查相關書論,稍微思考一下就能寫幾千幾百字給人看,最後還要告訴別人這些東西字帖中都有,迷信這個不如多臨帖。

古人和今人不一樣,那差的遠了。今人不要說有視頻可看,就算隨手拿一本三塊錢刻帖,幾乎都比古人的入門刻帖好。古人的原拓碑拓片也很值錢,不是誰家都買得起,用的幾乎都是翻拓。

王鐸自己在家刻了一圈石碑,跟後人說,以後咋們家要是落魄了,你們就學習拓片,把我的書法拓片賣出去,也能保證後代溫飽。


這就是生活背景的差異。生活時代不同,則很多東西都要被淘汰。倒不是說那些書法概念應該被淘汰,只是覺得大多數人還是不要為那個所累好,學習方法不對。

能靠臨摹進步,能靠看視頻進步,實在不行還能靠老師親手教學進步,何必去研究那些個無所謂的概念呢?除非你是專業研究這些理論的,或許有用。如不研究理論,那些東西給初學者看,只會越學越迷糊。給有水平的,人家也未必看,雞肋。


所謂的筆法,核心筆法。其實就七個字,起行收提按轉折,多說一個字都算耍流氓

別看字少,其中變化可多,每個名家的變化規律都不同,而且每個字的形質也有標準高低。

字雖少,學起來也不必古人容易,只是看起來簡潔了一點。

跟現代所說的“線條”一樣。

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何現在書法就講究“線條”,說的好像被西方藝術給帶歪了一樣。

其實不然,線條指的就是“形質”“神采”。一根線的變化,代表筆法變化,裡邊的線質,代表筆力,眾多線條組成的塊兒面兒,就是章法。

其實說的就是古代書論,只不過簡潔了而已,換湯不換藥。


最後說句容易捱罵的話,為何那麼多人都講解這種“雞肋”的筆法呢?是他們想裝的多有學問嗎?

不是。請記住同志們,因為很多人愛看,所以他們寫。因為看的人多就賺錢,而且還會顯得專業,容易吸引粉絲。

實話說,你如果去看高手教學,他是不會給你講這些的,他不是不懂,而是不屑於講。明明能一個動作演示完成,何必逼逼一大段呢?

個人之所以不這麼做,只是覺得教學應該以讓知識變得簡單為主,而不是讓知識越學越複雜,我自己就迷茫過,也被這些東西誤導過,所以不希望別人也這樣。

況且當代有位搞理論的黃簡老師,是《歷代書論精選》的主編,對這些筆法理論研究的透透的,他的講解非常專業而且系統,都是網上免費的教程。

關公門前耍大刀,跟人家比簡直自取其辱。

如對你有幫助,請點個關注吧。


梁宇航


哈哈哈……人臉最基本的長相是什麼?臉上的眼耳鼻嘴中那個更重要?

我實在是貪得無厭,什麼也不捨得放棄啊……我只是想做個人模人樣的人而已啦。

喔……差點忘了,缺少了一張人臉,眼耳鼻嘴都只是零配件,我要一張臉蛋蛋。

我也不要書法了,我只要簡簡單單的“氣”就可以了……





呂永亮


我認為,基本筆法,可以用起、行、收、過這四個字來概括。無論是什麼書體,或者說哪個字體,乃至筆畫、字法、章法,都離不開這四大要素。

所謂筆法核心,即為用筆技法。實際上,逆勢、順勢、中鋒、側鋒、提按、節奏……諸如此類,這些都包括在上述四字之內,是若干具體技術操作方法。

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根據所要表現的字體風格特徵,決定採用什麼筆法最適合。一般規律是:

寫楷書當以側鋒為主。比如,歐楷,用側鋒法書寫輕而易舉,相反,用中鋒法書寫,感覺很難受。當然,有些楷書是以中鋒為主的,例如《鄭文公》、《福神觀》。

寫篆書當以筆筆中鋒為上,尤其是小篆。

寫隸書,有的以中鋒為主,有的以側鋒為主,或中鋒、側鋒搭配使用。

屬於筆法之列的概念有許多。可分為常規筆法、特技筆法兩大系列。目前為止,絕大多數人只會一點點常規筆法,而且懂得不多運用上。對特技筆法一竅不通,還不屑一顧。之所以,書法格調上不去,寫不出新意情趣……究其原因,就是對筆法這個問題從不深入研究,加之迷信崇拜名家,受偽書法大師的歪理邪說影響太深了……

我認為,書法是學出來的,不是練出來的!

以上是我的管窺蠡測。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翻閱之前發佈的信息,會有預想不到的驚喜。謝謝支持!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書法最核心的筆法就是中鋒用筆,而書法家的看家本領就是調整筆鋒。在所有的用筆方法中的金科玉律就是中鋒用筆。其實對於一個書法作者來說,不管你用什麼方法,把筆鋒調整到中鋒狀態,你就保證了線條的神采和書法作品的精彩。我們只要認真觀察懷素的草書作品,就會發現中鋒用筆的精湛之作,這也是懷素書法流傳千年的原因之一,其實書法教學,最主要的也是教授學子掌握中鋒用筆的方法,至於字的結構和章法,許多人看書也能進入其中。這也是古人說用筆千古不易的原因之一。


心有靈犀一點通426


很樂意回答探討這一問題,書法中最基本筆法是:拿筆、提筆、執筆是正確筆法的前提。

核心筆法即控制毛筆的運動,而寫出具有一定品質的線條方法。

一、藏頭護尾之法;二、中鋒行筆之法;三、緊jue戰之法。

以上三種方法,學習起來並非簡單,通過練習實踐才能深得體會。

一般說來執筆、用筆的方法,是筆法的核心,是書家的畢生追求,也是書法作品中的最高境界。



水天一色梅竹雙清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澄清基本筆法的概念。基本筆法與基本筆畫或者說筆勢的不同,不能混用。

筆法的概念,就是用筆鋒的方法,側鋒中鋒等等。什麼是基本筆法呢?個人認為,就是用筆的最基本單元。

從尖鋒,到一分筆二分筆三分筆,可以理解直接用力於鋒尖和筆腹輔助用鋒。尖鋒可以理解為錐子尖或刀尖,假如稍側一下,就不是純刀尖了。

刀尖曰趯鋒,不是純刀尖曰按鋒。個人認為,這是兩個,基本筆法。無論起筆行筆收筆,這兩個技法,非此即彼。

頓筆、挫筆、揭筆屬於收筆的基本技法。

中鋒、側鋒、偏鋒、衄鋒,屬於行筆的基本筆法。

馭鋒、蹲鋒,屬於起筆的基本技法。前者空中運勢,後者紙上運勢。

個人認為,以上為基本筆法。

核心筆法是什麼?個人認為,是統帥基本筆法的筆法。那麼,以上筆法,誰是統帥?誰是核心?

個人認為,趯鋒和按鋒,是統帥是核心。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頓筆、挫筆是按鋒如何收起。揭筆屬於按鋒轉化為趯鋒再提筆。

趯鋒必然是中鋒,中鋒不一定是趯鋒,也可以是按鋒,側鋒偏鋒都是按鋒。

馭鋒、蹲鋒,可以是趯鋒,也可以是按鋒。

如此一看,書法的核心筆法,是趯鋒和按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