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德和天啟兩個皇帝都是落水後染病身亡,是巧合嗎?為什麼?

奉天老朽


歷史有時候就是這麼巧合。



正德皇帝算是大明朝的一個異類,歷來評價褒貶不一。我們不參和對他的個人評價,只說落水染病身亡這事。

朱厚照同志落水是正德十五年九月,過程其實比較簡單。

正德十五年九月丙寅,上至清江浦,復幸太監張陽第。踰三日,上自泛小舟漁於積水池,舟覆溺焉。左右大恐,爭入水掖之而出,自是遂不豫。——《武宗實錄》

雖然沒當場淹死,但經過這番折騰,朱厚照同志已經是半截身子入土了。隨行的太醫院院判叫做盧志,盧大夫診斷以後,當時就下了病危通知書。

武宗南巡,不豫,召志(盧志)診視。志趣告諸大臣,言:冬得夏脈,於法不治,願定皇儲,以安國本。——《蘇州府志錄崑山志》

我不懂中醫,這個『冬得夏脈』是個啥意思搞不太清楚。但『願定皇儲,以安國本』應該就是隱晦的通知預備後事了。而朱厚照的貼身御醫吳傑給出的結論就更直截了當。

傑憂之,語近侍曰:“疾亟矣,僅可還大內。倘至宣府有不諱,吾輩寧有死所乎!”近侍懼,百方勸帝,始還京師。——《明史》

十二月,朱厚照返回北京,一路舟車勞頓已經讓他黃土埋脖子了。回京第三天,朱厚照參加祭天儀式,儀式途中當場吐血,並因身體無法支撐而中斷了儀式。

丁酉,大祀天地於南郊。初獻時,上拜,嘔血於地,不能終禮,遂扶歸齋宮,蓋自是不復郊矣。踰宿,駕乃入御奉天殿,文武群臣行慶成禮,傳旨免宴。——《武宗實錄》

正德十六年三月乙丑,彌留之際,朱厚照交代遺言後事。

朕疾不可為矣。其以朕意達皇太后,天下事重,與閣臣審處之。前事皆由朕誤,非汝曹所能預也。——《明史》

三月丙寅,病逝於豹房,享年三十一。

有些人認為正德之死是一個陰謀,是以楊廷和為首的文官集團下了黑手。其主要依據大抵是兩點:

  1. 朱厚照同志正值年富力強,平時玩的也很歡脫,怎麼看也不像是個病秧子,落水怎麼就搞成絕症了?此事必有蹊蹺!
  2. 朱厚照同志在病重期間,曾想過更換主治醫生,但楊廷和沒同意。這是不是因為跟太醫聯手要弄死小朱?此事必有蹊蹺!

先說第一點,結合各種史料看,朱厚照同志極有可能身患隱疾,他的身體狀況在落水以前就已經相當糟糕。

弘治十五年,還在當太子的朱厚照曾經得過一場大病。

弘治十五年十一月,內閣大學士劉健等言:今冬以來因東宮(朱厚照)進藥,上廑聖慮,數日之間奏事益晚,今經兩月未復前規。——《孝宗實錄》

以朱佑樘的勤勉程度,能夠因此而兩個多月影響正常工作,朱厚照的病情恐怕是相當嚴重才符合常理。朱厚照是否因此落下病根,我們不得而知,但從他的貼身御醫吳傑的相關記載來看,他的身體狀況不太樂觀。

上病喉甚危,按名召傑(吳傑),進上清丸一服而愈,自是得幸……一日,上射獵還,口出血,傑(吳傑)進犀角湯,愈。——《武進縣誌》一日,帝射獵還,憊甚,感血疾。服傑藥愈,進一官。——《明史》

正德九年,朱厚照同志玩老虎,結果又被老虎弄傷了一回。

上狎虎被傷,閱月不視朝。——《武宗實錄》

朱厚照同志這次受傷具體有多嚴重,沒有詳細記載,但老虎畢竟不是HelloKitty,哪怕只是扇了一巴掌,也夠喝一壺的了。

事實上,正德十五年的這次南巡,貼身御醫吳傑就已經明確告知過朱厚照,以他當時的身體狀況根本不適合這麼折騰。

帝欲南巡,傑諫曰:“聖躬未安,不宜遠涉。”帝怒,叱左右掖出。——《明史》

綜合來看,朱厚照同志在落水以前,身體狀況已經相當堪憂,落水應該只是病情爆發的導火索而已。

至於第二點,稍微過過腦子就知道可能性微乎其微。朱厚照帶著小夥伴走南闖北,玩的各種歡脫,何時聽過楊廷和的話?怎麼可能到了生死關頭,要換主治醫生,反而需要楊廷和批准才行呢?

引起誤會的主要是這一段:

司禮中官魏彬等至閣言:“國醫力竭矣,請捐萬金購之草澤。”廷和心知所謂,不應,而微以倫序之說風之,彬等唯唯。——《明史》

太醫院的醫生已經沒什麼辦法了,花錢找民間大夫來試試,也說得過去,萬一瞎貓碰上高手在民間呢。老楊同志居然不同意,確實是有點可疑。

但你不覺得老楊的反應很奇怪麼?不請民間高手就算了,莫名其妙聊什麼『倫序』。其實把前後的事情串聯起來,就很容易發現朱厚照跟老楊說的壓根不是找醫生的事,而是定接班人的事情。

辛巳三月四日,魏彬張銳傳旨言:郊祀大禮未舉,朕心未安。又言太醫院用藥無功,求草野醫人,冀萬一公知上意有在,非求醫也。乃謂彬等曰:若有大變,公輩禍福在反掌間。彬曰:何謂禍福?公曰:我輩與聞,處之如倫敘,天下以安,內外同福,反是,公等先受禍,次及我輩矣。彬曰:聽老先生處分,彬等豈敢。——《國朝獻徵錄》

朱厚照病逝前幾天,忽然下詔令興王世子朱厚熜預襲王位。這顯然是正德與楊廷和商定了朱厚熜為繼承人,所以特旨讓他先襲王位,為即位做準備。

辛酉,先是今追尊恭穆獻皇帝之薨也,上命今上皇帝以嗣子暫管府事,仍給餋贍米三千石。至是今章聖皇太后奏歲時慶賀祭祀,嗣子以常服行禮非便,請預襲封為王。詔復許之。舊例親王薨子未封者止給養贍米二百,襲封必俟釋服,此皆上特恩也。——《武宗實錄》

總結一下——

  1. 朱厚照身體本就不太好,落水導致病情突然加重,醫治無效死亡,跟謀殺之類的陰謀毫無關係。
  2. 楊廷和不太可能是謀殺嫌疑人,反而是幫助朱厚照選定繼承人,最終實現平穩過渡的重要一環。

至於朱由校之死跟落水的關聯,就更加牽強附會了。

  1. 落水是天啟五年五月,木匠一命嗚呼是在天啟七年八月。這都過去兩年了,化骨綿掌也沒這麼長潛伏期。
  2. 天啟朝後半段,魏公公隻手遮天。只要魏公公不是傻子,就知道木匠長命百歲對他老魏有多重要。當時的情況下,很難想象還有誰有這個動力,且有這個能力,用陰謀詭計搞死木匠。

如果你非要說木匠死的冤枉,與其說是反調分子搞事情,倒不如說是魏公公手下馬屁拍在馬腿上更加有道理。

維華性憸邪,與崔呈秀為忠賢謀主。所親為近侍,宮禁事皆預知,因進仙方靈露飲。帝初甚甘之,已漸厭。及得疾,體腫,忠賢頗以咎維華。——《明史》

一個真敢獻,一個真敢喝。


月下沒有花


可以說是巧合,也可以說不是巧合,因為從正德到天啟中間跨度100年,沒有直接聯繫。所以不存在某種巧合,但是從兩位皇帝身上可以找到共同點,那就是兩位皇帝都是歷史上有名的不務正業荒唐皇帝,一個建豹房耍寡婦,一個自己做木工建房子,還有個共同點就是兩位皇帝對文官都不感冒,一個用大宦官劉瑾打擊文官,一個用大宦官魏忠賢打擊文官,兩個明朝最有名的宦官就出自兩位皇帝陛下手中,皇帝利用宦官打擊文官,鞏固自己權利,文官對宦官恨之入骨,殺了宦官,皇帝可以隨隨便便又扶植出幾個宦官和文官鬥,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幹掉皇帝,立一個聽文官話的皇帝,所以有野史傳說這兩位皇帝都是文官集團弄死的,畢竟這兩位皇帝死後,文官集團可是沒給他們立個好名聲,而且文官集團還是最大利益的獲得者。


天然蠢197



大豬蹄子工作室



鍾離子曰


冥冥之中上天自有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