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打仗的可能性有多大?駐伊前大使華黎明:美伊關係已無回暖空間

美國11月5日宣傳對伊朗實施新一輪經濟制裁至今已一月有餘。本週,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與美國實施本輪制裁前相比,伊朗石油的出口情況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比之前“好得多”。特朗普上臺後,原本在奧巴馬時代出現緩和的美伊關係又再次變得緊張起來。就相關問題,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專訪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特邀研究員、中國駐伊朗前任大使華黎明。

美伊打仗的可能性有多大?驻伊前大使华黎明:美伊关系已无回暖空间

2018年12月8日訊,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表示,美國對伊制裁是“經濟恐怖主義”。

記者:美國再次對伊朗實施制裁一個月了,魯哈尼卻表示伊朗的石油出口不但未受影響,還比之前要好。

華黎明:魯哈尼這麼說,首先恐怕有一些宣傳的成分。他是要告訴伊朗公眾和國際輿論,伊朗的經濟並沒有如美國所預期的那樣在制裁後出現動盪。

但是,特朗普豁免包括中國在內的8個國家繼續進口伊朗石油,以及歐佩克拒絕特朗普增加產量的要求,都對制裁給伊朗石油出口造成的衝擊起到了緩解作用。另外,伊朗被制裁了40年,對付制裁已經有一套手段了,比如他們的油輪能避過美國的衛星。這些因素加起來,伊朗雖然被制裁,石油產量的確還是會保持相當的水平。

不過魯哈尼說伊朗的石油出口比制裁前還好,這個可信度有多大,我就不敢保證了。

美伊打仗的可能性有多大?驻伊前大使华黎明:美伊关系已无回暖空间

美國海軍“約翰·C·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群。

記者:美國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群已經進入了波斯灣海域,美國還會有進一步的動作嗎?

華黎明:目前來看,特朗普政府敵視伊朗的政策恐怕是定了,團隊內像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這些人是真正想推翻伊朗政權的。國務卿蓬佩奧口頭上說無意推翻,但也是想要改變伊朗政權。

不過,美伊兩國打一仗的可能性極小。因為如果真發生一場戰爭,付出的代價不是一般的。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事實際上還沒結束,第三次海灣戰爭如果打起來,美國的國力很可能就會從頂峰跌落下來。伊朗也不希望打仗,伊斯蘭革命政權早在兩伊戰爭中就已經被削弱了。

但如果真的打起來,伊朗也不是那麼好對付的。比如伊朗國內反對派的力量可能都會集結在革命政權旗下,就像兩伊戰爭使革命政權獲得了很多創立初期反對者的擁護。事實上這麼多年來正是美國持續的敵視政策幫助伊朗鞏固了政權。

記者:從目前的形勢看,美國的伊朗政策將會如何發展?美伊關係是否還有回暖的空間?

華黎明:從整個中東地區來說,特朗普政府到目前為止也沒有讓人看出他們有一個比較有遠見的中東戰略。奧巴馬政府是有的,而且非常明確。特朗普上臺後美國大量的精力又投入到中東地區,比如為了對付伊朗跟以色列沙特走到一起,客觀來說這是不利於美國的全球戰略的。

美國中期選舉前,特朗普高舉反伊大旗是為了鞏固票倉。現在中期選舉已經結束了,伊朗這張牌特朗普已經不需要了。但長時間來看,美伊關係回暖可能性不大,即使換了民主黨上臺,美伊關係也好不到那裡去,可能不像特朗普現在這樣炫耀武力,這麼激進,但對抗和壓制的政策是不會改變的。

奧巴馬時期美國採取了相對緩和的伊朗政策,無非也是想從伊朗這個方向減少一些壓力,骨子裡一直沒有改變對伊朗的敵視政策。

記者:面對美國的新一輪打壓,伊朗將會如何應對?

華黎明:美國退出後,魯哈尼政府現在還是想在核協議中把歐洲拉住。如果核協議執行不下去,迫使歐洲也退出了,然後伊朗也退出,魯哈尼政府可能馬上就垮臺了。接替他的很有可能是一個非常激進的政府,那麼伊斯蘭革命政權的命運可能也就堪憂了。

目前特朗普也看出來想要完全限制伊朗石油的出口是做不到的,應該會慢慢找個臺階下。這樣伊朗只要願意坐下來談還是可以的。不過伊朗在導彈問題、敘利亞問題等重大問題上應該都不會讓步,也門問題伊朗可能會讓步。

如果伊朗願意做出一些妥協,讓美國有臺階可下,雖然兩國關係緩和無望,但眼前的危機是可以化解的。

專家簡介

華黎明,1956年就讀於北京外國語學院。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自1963年起至1983年先後在中國駐阿富汗使館、外交部西亞北非司和中國駐伊朗使館任職員、三等秘書、二等秘書和一等秘書。1983年後先後任外交部西亞北非處處長、參贊和副司長。曾擔任周恩來、劉少奇和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的波斯語翻譯。1991年-1995年任中國駐伊朗大使。1995年-1998年任中國駐阿聯酋大使。1998年-2001年任中國駐荷蘭大使兼中國常駐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代表。1998年被阿聯酋總統扎耶德授予“一級獨立勳章”。2006年至今,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美伊打仗的可能性有多大?驻伊前大使华黎明:美伊关系已无回暖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