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記,為什麼有人支持力挺,有人反對批評?能否說說你的看法?

紅色藝術坊


只要看到日記對祖國帶來的危害,只要看到對境外出版日記回應時,方方那對日記給國家造成傷害還滿不在乎的傲慢態度,稍有愛良知的國人都不會支持方方。方方還有一定支持者不假,但與反對者相比,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與此同時,還有更多更多的人,不知道方方,無視方方的存在。方方能在中國捲起大浪?西方在推波助瀾,但完全沒有可能!


箭指大雕


不同利益的人,不同角度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忠言逆耳利於行,苦口良藥利於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海棟樑


陰陽、剛柔、性情、支持與反對、矛與盾等等,平衡對立,是社會發展的定律,很自然也很正常。針對FF日記描述的內容,個人思想、眼光角度不同,看到的、聽到的事情不同,於是不同三觀的人感悟不同,想到的也不同。輿論自由,作家可以描摹社會現實,文學來源於生活,這是毋庸置疑的文學概論。紀實文學真實的描述可以起到永恆記憶和後世借鑑的作用,但沒聽說過文學可以治國理政的。

作者真實記錄生活現狀的時候不能不負責任,一是對“傳話者”、對自己負責,好比生活中有人告訴你不想公開的事,你不能再傳給第二個人,否則那是傳閒話、拉是非,如果被人指責傳閒話,那是一種侵權行為吧,因為沒有授權你公開“聽說”的內容,那你自己就得承擔“侵權”的責任;二是對社會負責,寫作紀實文學必然有全書的主題吧,作者的感知感悟來源於作者的思想,價值觀決定你對現狀的認識與寫作目的,那麼你的寫作目的是什麼呢?一個大腦清楚、身體力行能力強,你要通過描寫“聽風就下雨”的現狀,究竟要表露什麼感情?反映什麼現實?批判什麼責任?揭示什麼道理?起到什麼社會責任?特別是在複雜的國際輿論輿情中你將給國家利益與民族利益帶來什麼後果,都應該有明確的認知。一個初學寫作的人或許可以說沒有這些責任感或應有、必須有的覺悟,但曾經“配虎符、坐皋比,昂昂乎廟堂之器”者,不能沒有價值觀與覺悟,只能說是有意而為之。

紀實文學已經面世,引發的大討論非常正常,力挺者覺得她描摹了現狀,為武漢人民請命了,因而感激與歌頌;反對者批評她寫作內容不實、不負社會責任,自然予以譴責、討論,你有寫的自由,觀眾有評論的自由,都很正常。孰是孰非?請法律、請國家判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