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今晚,央行行長說了“這兩個字”!

今天(12月13日)晚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出席了《新浪·長安講壇》,並在會上發表主題演講。

演講中,易綱終於說出了“寬鬆”兩個字!

據新浪財經報道,易綱行長說:

當前中國經濟處於下行週期,需要一個相對寬鬆的貨幣條件,但寬鬆的貨幣條件必須考慮外部均衡,也不能太寬鬆了,因為如果太寬鬆,利率太低,會影響匯率,要在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找到一個平衡點。而當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產生了矛盾,就要以內部均衡為主,兼顧外部均衡,找到一個最優的平衡點。

對於下一步政策的方向,易綱表示將考慮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堅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做好預調微調,把握好度;二是強化政策統籌協調,緩釋信用收縮;三是發揮好“幾家抬”的合力,引導資金流向民營企業、小微金融等重要領域和薄弱環節;四是繼續深化金融改革,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易綱稱,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正在逐漸從數量調控為主向價格調控為主的轉變。在個過程中,數量調控也用,價格調控也用。相對過去,價格調控越來越重要,但由於基礎和機制,人們的思維習慣,數量的調控目前也沒有放棄。


震撼!今晚,央行行長說了“這兩個字”!


應該說,這是易綱上任以來,最清晰的一次貨幣政策表態,同時也意味著未來貨幣政策將發生“較大調整”。

下面是我的點評:

1、“當前中國經濟處於下行週期,需要一個相對寬鬆的貨幣條件”,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表態,意味著2019年貨幣政策會比2018年鬆一些。

當然,易綱使用了“相對寬鬆”這樣一個概念。強調“不能太寬鬆”,因為太寬鬆會影響匯率,帶來人民幣貶值的壓力。

易綱強調,要在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找到一個平衡點。說白了,既要通過降準降息刺激經濟,又不能讓人民幣匯率貶值影響跟美歐日的貿易關係。

2、易綱預留了貨幣“更加寬鬆”的選項。

易綱又強調:“當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產生了矛盾,就要

以內部均衡為主,兼顧外部均衡,找到一個最優的平衡點”。總之,如果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寬鬆一定會加碼。

前幾天,易綱曾撰文指出:“宏觀調控尤其是貨幣政策必須根據經濟形勢變化靈活適度調整……在經濟衰退或遭遇外部衝擊時,必須及時出手,穩定金融市場,增強公眾信心”。這段話也是這個意思。

3、易綱提到了“緩釋信用收縮”。這也是貨幣政策走向寬鬆的重要信號。

2018年,央行四次降準,並引導市場利率走低。但“寬貨幣”沒有換來“寬信用”,銀行發放貸款、企業申請貸款的慾望都不高,貨幣乘數在降低,社會融資額仍然低於去年。未來央行將“緩釋信用收縮”,也就是讓企業敢借錢,銀行敢放貸。

4、所謂“貨幣政策正在逐漸從數量調控為主向價格調控為主”,“數量”是指貨幣供應量,降準、逆回購、MLF等都是“數量調控”;“價格”是指利率,

未來央行將在利率上做文章。這當然是說要降息。

但正如我之前分析的那樣:正式降息,也就是“降低銀行存貸款基準利率”,動靜比較大,相當於“敲鑼打鼓地降息”,央行暫時不想這樣做。央行的選擇是,“悄悄地降息”、“定向地降息”,比如降低貨幣市場利率,針對民企中小企業降息等。如果經濟下行壓力大了,再“敲鑼打鼓地降息”。

5、易綱今晚講話最重大的意義是,他終於說出了“寬鬆”兩個字,雖然前面加上了“相對”的定語,這仍然意義重大。“價格調控”,也暗示了未來會繼續降息。這對於樓市、股市、實體經濟來說,都是大利好。

6、易綱在講話裡,還表示“影子銀行是必要補充,但要規範經營”。這種表態,也盡顯“鴿派風采”。

7、對於當前的M2增速,易綱表示:“到現在為止廣義貨幣M2的增長速度為8%,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長速度9.9%,這樣一個速度還是和實體經濟的增長相匹配的”。

我的看法是:如果M2同比增速不重返兩位數,明年經濟下行壓力還會增大。我很早就在專欄提出過中國經濟的“1.5倍魔咒”現象,是說如果“M2同比增速”低於“同期GDP同比增速”1.5倍,則經濟下行壓力將增大,最後倒逼貨幣政策放鬆。

後來,由於中國M2統計失真,再加上GDP有水分,這個魔咒看似在過去一年被打破了。但事實上,經濟壓力在不斷加大。如果明年維持6%的增速,則M2增速至少應該在9%以上。

總之,易綱已經給出了足夠的暗示。雖然他的話仍然是“兩頭堵”,有相當模糊空間,但2019年貨幣政策必須比2018年寬鬆,是必然的。是否非常寬鬆,看中美貿易談判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