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抗日,關於南京,鮮為人知的外交九烈士,英雄永不遲暮!

12月13日是國家公祭日,我們在這樣的日子,更需要了解一些曾經苦難的歷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在南京城南,雨花臺西邊,還有一個菊花臺。相傳是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這裡時,見到滿山菊花燦然,欣然題名。如今的菊花臺公園內,在茂林修竹間有一座九烈士墓,那裡安葬著國民政府駐菲律賓馬尼拉和北婆羅洲山打根的九位外交使節的忠骸。

關於抗日,關於南京,鮮為人知的外交九烈士,英雄永不遲暮!

九座墓冢呈扇形排列。一旁的陳列室內,人們可以看到九位風華正茂的外交精英的遺像。他們是:駐馬尼拉總領事館總領事楊光泩(讀shēng),領事莫介恩、朱少屏,主事盧秉樞,駐山打根領事館領事卓還來,駐馬尼拉總領事館隨習領事蕭東明、楊慶壽、姚竹修,甲種學習員王恭煒。

01

1941年,日本製造了珍珠港事件後,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位於西太平洋的菲律賓,扼太平洋、南海和印度洋的交通要衝,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菲律賓當時是美屬殖民地,美國在菲律賓的克拉克和甲米地建有亞洲最大的空、海軍基地,成為日軍南進的障礙甚至對日本本土也構成威脅。日軍為了攻佔物產資源豐富的菲律賓群島,控制日本本土與東南亞之間的海上通道,發起了菲律賓戰役。

這次戰役日軍投入重兵,陸軍有第14軍團;海軍有包括巡洋艦10艘、驅逐艦29艘、航空母艦1艘和水上飛機母艦3艘的聯合編隊,以及100艘左右運輸船和輔助船隻;空軍有陸軍航空兵第5兵團和海軍基地航空兵第11航空隊,共有飛機500架。

而在菲律賓群島的美菲軍隊共計13萬人,其中美國人約佔1/4,由麥克阿瑟中將率領。空軍有270多架飛機,海軍則有美國亞洲艦隊的艦艇45艘協同作戰。

關於抗日,關於南京,鮮為人知的外交九烈士,英雄永不遲暮!

8日,日軍開始猛烈轟炸菲律賓呂宋島各個主要港口和馬尼拉附近的美軍空軍基地,摧毀了美軍在陸地上駐防的重型轟炸機的一半和1/3以上的戰鬥機。10日,日本海軍艦艇進攻呂宋島沿岸,隨後在呂宋島北部登陸並佔領機場。

12日,日軍登陸呂宋島南部。隨著美軍轟炸機撤退到澳大利亞,日軍完全佔據了制空權。為了避免被日軍圍殲,美軍開始撤往巴丹半島等地。很快,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便落入日軍的包圍之中。

關於抗日,關於南京,鮮為人知的外交九烈士,英雄永不遲暮!

馬尼拉頓時陷入一片混亂。商店紛紛關門打烊,人們緊張地關注著形勢的發展。城外,天空黑煙瀰漫,傳來陣陣爆炸聲。美軍炸掉了大片汽油庫,準備撤退了。

02

在中國駐菲律賓總領事館內,以總領事楊光泩為首的外交官們面臨著生死的選擇。此時,駐菲律賓的美軍遠東司令麥克阿瑟宣佈馬尼拉為不設防城市,這意味著,各國外交官們可以撤離,這樣做並不算擅離職守。然而楊光泩等中國外交官們明知前路兇險,卻毅然宣佈:“身為外交官員,應負保僑重責,未奉命令之前,絕不擅離職守。”其他抗敵會、中華商會的大部分責任人也都選擇了留守。

關於抗日,關於南京,鮮為人知的外交九烈士,英雄永不遲暮!

楊光泩總領事當時是中國駐馬尼拉總領事館的最高官員。他16歲考入清華學堂,由於成績優異,被保送留學美國,先後在科羅拉多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求學,獲學士、碩士學位。1924年獲得國際公法哲學博士學位。1926年,楊光泩從美國留學歸來,在清華大學教書,不久便開始了外交官生涯。1928年任國民政府外交委員會主任委員,1930年就任中國駐倫敦總領事。

1938年11月,在財政部長孔祥熙的建議下,楊光泩受命於危難之秋,出任中國駐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總領事。當時菲律賓富商雲集,楊光泩在10萬多華僑商人中為抗戰籌集資金。他的夫人嚴幼韻擔任菲律賓中國婦女慰勞抗戰將士會名譽主席,這個組織曾經給八路軍匯款1萬元國幣,朱德等人致電表示感謝。

關於抗日,關於南京,鮮為人知的外交九烈士,英雄永不遲暮!

戰爭爆發前,東南亞一帶有大批華僑,華僑領袖們領導著僑社的抗日宣傳、救國捐獻、抵制日貨等愛國活動。而戰前潛入馬尼拉的日本間諜,以攝影師身份做掩護,乘機拍攝了華僑領袖們集會時的相片。一旦馬尼拉被佔領,這些僑領們將首當其衝地遭到日軍的報復和迫害。

楊光泩曾經考慮過將全城華僑全部疏散,可是因為人數太多,集體疏散十分困難,便做出了“希望華僑特別是抗日活動分子設法自救”的決定。同時,又組織戰時服務隊,設法安排文教人員疏散,指揮燒燬各種愛國捐款的存據、救國公債登記表以及其它一些重要文件。在馬尼拉華僑區,愛國僑胞們紛紛前來勞聯會報名,準備到呂宋島中部農村去打游擊。

1941年12月21日,日軍在林加因灣登陸後,兵分兩路從南北方向對馬尼拉展開鉗形攻勢。美軍在菲律賓的兵力不足以抵擋瘋狂的日軍,馬尼拉陷入危險之中。24日,美軍統帥麥克阿瑟準備撤離。因為楊光泩與麥克阿瑟將軍相熟,麥克阿瑟在飛機上為楊光泩等人留了座位,建議他們跟隨美軍一道撤退,但是楊光泩婉言謝絕了。

關於抗日,關於南京,鮮為人知的外交九烈士,英雄永不遲暮!

後來外交官們其實也都有機會隨同親友前往安全的地區,可是他們依然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堅守崗位。他們之所以不願撤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保護華僑領袖們的安全。

03

1942年1月2日,日軍佔領了馬尼拉。當天,楊光泩接到日本駐菲律賓副領事木原的電話,約他到瑞士領事館會晤。在瑞士領事館,一個日本軍官通知他,日本政府不承認重慶國民政權,所以他“不再具有外交官身份”。日本軍官還要求楊光泩通知旅菲華僑領袖們集中到一個地方,當即遭到楊光泩的拒絕。他指出,根據國際海牙公約,“交戰國不殺敵國外交人員和僑民”,希望日軍遵守公約。

1月4日以後,中國總領事館的8名外交官陸續被關押進了菲律賓大學的美術學院中。被關押初期,日寇對他們進行了勸降利誘,想利用外交官們在僑胞中的威望,為自己服務利用。他們先採取懷柔手段,允許外交官們的親屬好友探視,送給食物等物品,伙食也由青年會集體代辦。

關於抗日,關於南京,鮮為人知的外交九烈士,英雄永不遲暮!

但是不久,日本人獲悉領事館曾經銷燬賬冊,而且一貫有抗日行為時,便威逼他們接受三個條件:通電重慶政府,勸其對日本媾和,並宣佈擁護南京汪偽政府;在3個月內,為日本佔領當局募集相當於菲律賓華僑1937-1941年給重慶政府捐款總數1200萬菲幣的雙倍款項,否則沒收所有華僑財產;組織新的華僑協會,與佔領當局合作。如果這些條件被接受,被拘人員即可獲釋,被封的財產可以解封,已動用的可以照價賠付。

日寇當局限中國領事館在兩天內做出答覆。對於日本人這種無恥的要求,楊光泩毫不猶豫地嚴詞拒絕了。

日寇得知,馬尼拉陷落前,曾有一艘裝滿法幣的輪船停靠碼頭,後來這些法幣不見了。日寇企圖獲得這批法幣,用以破壞中國大後方的金融秩序,削弱中國的抗戰能力。他們要楊光泩說出存放法幣的地點,也遭到了拒絕。

關於抗日,關於南京,鮮為人知的外交九烈士,英雄永不遲暮!

原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在美國印刷了大宗的法幣,在運回國內的途中,因為交通阻塞,滯留在菲律賓馬尼拉海關。日軍開始轟炸馬尼拉後,形勢日益緊張。為了不使這筆鉅款落入日寇手中,在日軍攻入馬尼拉前,楊光泩果斷下令銷燬了這批鈔票。

3月15日開始,日軍斷絕了中國外交官們的一切對外聯繫,將他們關進聖地亞哥炮臺地牢,對他們百般凌辱,施用了種種酷刑。他們被日軍施以灌水、拔指甲、睡釘床、倒吊拷打、犬咬等各種酷刑,被折磨得體無完膚。八名中國外交官始終堅貞不屈,面對日方的種種威逼利誘,他們一致嚴詞拒絕,沒有一人屈服就範。

關於抗日,關於南京,鮮為人知的外交九烈士,英雄永不遲暮!

日軍憲兵司令太田惱羞成怒,悍然不顧國際公法,於1942年4月17日下午,將楊光泩總領事等8人用軍車秘密押赴菲律賓華僑義山殺害。一位目睹行刑的僑民在《目擊記》中寫道:“當時,日軍用毛巾布條矇住八位烈士的眼睛,遭到拒絕。日軍士兵急忙趕到烈士背後,但是,八位烈士同時扭轉身軀,面對日軍槍口,劊子手舉槍亂射”。

楊光泩等人被害的那天,怒斥日軍的暴行。槍響之後,劊子手沒有擊中楊光泩的要害,他轉過身,指著自己的心口說:“對準這裡打!”。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八位中國外交官倒在了土坑裡,日軍士兵又上前以刺刀向各人身上猛捅數刀,才命令工人用土掩埋。

關於抗日,關於南京,鮮為人知的外交九烈士,英雄永不遲暮!

04

在楊光泩等人被捕後半個月,北婆羅洲(今馬來西亞的沙巴州地區)山打根中國領事館領事卓還來也落入了日軍之手。

1942年1月1日,日軍登陸,島上的英國軍隊被迅速消滅。19日,日軍衝進山打根中國領事館時,只見中國國旗高懸,卓還來領事依然鎮靜地坐在辦公桌後。

日寇要卓還來交出領事館的文件,這位畢業於巴黎政治學院的法學博士輕蔑地讓他們看看文件燒過的灰燼說:“全部在此,可以取去。”

關於抗日,關於南京,鮮為人知的外交九烈士,英雄永不遲暮!

日寇並不死心,他們誘勸卓還來投降,加入汪偽政府,企圖利用卓還來在當地十萬僑胞中享有的威望,對東南亞華人社會產生影響,便於日軍控制華僑。卓還來領事對這種無恥行為卻報以淡然一笑。

日軍見陰謀無法得逞,馬上露出兇惡嘴臉,“以刀槍置其胸頸”,但卓還來依然鎮靜地淡然處之。無計可施的日軍只好將他和其他幾名外交官囚禁起來。他的夫人和3歲的女兒、6個月大的兒子也被關押。在獄中,儘管日軍用妻兒性命加以威脅,卓還來仍然拒絕與日寇合作。

因為經常需要進山裡躲避盟軍飛機的轟炸,被囚禁期間,卓還來與當地的僑胞們多有接觸,所以多次有機會能夠逃走。但是他認為日軍如果找不到自己,全地區的華人可能因此而遭殃。因此,他對僑胞們說:“不應該拋棄你們而逃走”。

關於抗日,關於南京,鮮為人知的外交九烈士,英雄永不遲暮!

甚至1945年7月1日,卓還來被日本人放回時,仍然不肯自己逃走。他說:“自身為中國駐北婆羅洲領事,為十萬僑胞之寄託”,因此不能離開。僅僅過了幾天,他就又被日軍重新拘捕,於7月6日凌晨被殺害。

05

抗戰勝利後,1947年,南京各界人士集議,決定將九位外交官的遺骸遷回國內,葬於菊花臺下。同年9月3日,在菊花臺下舉行了公祭九烈士的安葬儀式,國民政府元老於右任題寫輓聯“報國填滄海,成仁重泰山”。並且將菊花臺改名為“忠烈公園”。1948年旅菲僑胞在菲律賓的華僑義山也建立了一座紀念碑,上面鐫刻了蔣介石親書的“效忠成志”四字。

1989年,國家民政部向九烈士的親屬頒發了《革命烈士證明書》。在南京市菊花臺公園修復了九烈士墓和烈士紀念館。2015年民政部公佈的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中,列入了國民政府駐菲律賓外交使節“抗日外交九烈士”。

關於抗日,關於南京,鮮為人知的外交九烈士,英雄永不遲暮!

讓我們回到紀念館,瞻仰九位為民族獻身的中國外交官。

眼前的一幅幅遺照中,文質彬彬的外交官們目光中透著英氣。照片中的楊光泩面帶微笑,格子領帶和胸前口袋裡的手絹整整齊齊,顯示出謙謙君子良好的個人素養。

九名外交官,他們中有的家學淵源深厚,留洋歸來為國效力,有的出身顯赫,博學多才。他們是那個時代的優秀人才,代表國家出使海外。而在兇殘如同野獸的日本侵略者面前,面對威逼利誘和嚴刑拷打,大義凜然,保持了國家和中國人的尊嚴。他們為了國家和民眾的利益慷慨赴國難,視死如歸。

關於抗日,關於南京,鮮為人知的外交九烈士,英雄永不遲暮!

他們都是精英才俊。他們大多接受過西方教育,精通英文,通曉西方文化,但同時骨子裡又有著中國傳統士大夫的忠義精神。他們本可以生還,但在民族大義面前選擇了堅守,並保持了高尚的民族氣節,直至被日寇野蠻殺害。

讓我們記住這些英烈:

楊光泩,浙江吳興人,普林斯頓大學哲學博士,犧牲時42歲。

卓還來,福建閩侯人,燕京大學畢業後赴法國留學,巴黎政治學院博士,犧牲時33歲。

莫介恩,廣東寶安人,畢業於耶魯大學電氣工程專業,犧牲時49歲。

朱少屏,上海人,早年赴日本留學並加入同盟會,曾受孫中山邀請任總統府秘書,參與組織南社,主持環球學會二十年,犧牲時60歲。

盧秉樞,江蘇東臺人,南通中醫專科學校畢業,《時報》主辦人戈公振表弟,曾任該報特約記者,犧牲時40歲。

蕭東明,福建福州人,畢業於金陵大學,犧牲時36歲。

楊慶壽,福建廈門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祖輩為菲律賓商界名流,犧牲時25歲。

姚竹修,江蘇蘇州人,通過高級文官考試,應考外交部數百人中脫穎而出,犧牲時35歲。

王恭瑋,浙江奉化人,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著名外交家王正廷之子,犧牲時22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