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四連跌”!給油箱“進補”的好時機又來了

2018-12-14 17:5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黃瑩 設計 張源

油价“四连跌”!给油箱“进补”的好时机又来了

今冬,給油箱“進補”的好時機又來了!

12月14日(今日)24點,國內成品油價格將實現11月以來的第四次降價,也是2018年以來油價的第11次降價,而此次的油價下降,將使得更多地區的油價跌至6元時代,並且此次油價的下跌,也使得國內成品油價恢復到2017年的水平。

根據國家發改委官網新聞發佈中心2018年12月14日公佈的《國內成品油價格按機制下調》,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浙江省自2018年12月14日24時起,汽、柴油價格(標準品)每噸分別降低125元和120元,非標準品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按國家規定的品質比率也相應調整。

經過此輪調價後,浙江省89號(國Ⅴ)下調至每升6.23元,92號汽油(國Ⅴ)下調為每升6.72元,95號(國Ⅴ)下調為每升7.14元。柴油0號(國Ⅴ)下調為每升6.34元,-10號(國Ⅴ)柴油價格下調為每升6.72元。此外,98號汽油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價。

按92號汽油(國Ⅴ)粗略測算,容量為50升的油箱,本次油價降價之後,大約要節省4.5元!

油价“四连跌”!给油箱“进补”的好时机又来了
油价“四连跌”!给油箱“进补”的好时机又来了

【浙江新聞+】

油价“四连跌”!给油箱“进补”的好时机又来了

根據相關數據報道,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國內成品油的價格便已經下降了1550元/噸,而柴油的價格也是下降了1495元/噸,這樣大幅度的下跌,對於國內油價來說,可謂是十分罕見的,當然國內油價的下跌跟國際市場的油價也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的。

今年來,特別是進入到11月份以來,國際原油可謂是動盪不堪,“減產”“限制出口”等等,都使得國際原油的價格反而越來越低。

而近日歐佩克會議更是讓國際油價遭受了動盪,12月7日的歐佩克會議雖然最終達成了協議,產油國聯合減產,但在這一過程中,意見不一也是使得國際油價受到了波動。

在歐佩克會議達成減產之後,國際油價一時間飆升,似乎達到了產油國的預期—油價上漲,但油價的上漲也只是僅僅維持了一天的時間,5%的國際油價大漲便轉漲為跌,直到今日,WTI原油價格下跌了超過1%,

雖然產油國對於原油的供應達成了減產協議,但在國際市場對於原油需求降低的同時,120萬桶/每日的減產似乎並不能對國際油價的下跌造成影響,並且由於全球經濟形勢的不容樂觀,國際油價想要上漲似乎還不太現實。

並且在歐佩克減產的同時,沙特這個石油生產“巨頭”雖然也達成了減產的協議,但是做不做卻是另外一回事,根據相關消息稱,沙特的原油出產不僅未降反而有所提升。

另外,作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只進口不出口的美國,在40多年以來首次從進口轉為出口,並且出口量還在增加,有分析稱,這是因為美國的原油產量增長太快的因素,並且美國發現了新的原油儲量,且儲量可觀,也就是說,美國將會產出更多的原油和成品油,在大家都減產的同時,美國卻在大量生產原油和成品油,似乎是油價下降的一個因素。

在油價普遍下降的同時,有專業人士分析認為:由於歐佩克減產協議是2019年1月才開始生效,且目前的國際油價還在下跌,那麼國內油價根據國際油價的走勢來看,年內2018年12月底之前可能會再一次下調,而這一次下調過後油價恐怕不會再下跌,畢竟國際原油一旦減產,對於國際油價的上抬還是會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並且由於中國在11月份大幅的進口石油,相較於去年同比增長超過15%,且目前中國的原油儲量也已經達到了3000萬桶,那麼在“減產”到來之前,國內油價很有可能進行“五連跌”。

油價下調是民眾希望看到的,在積極的調整油價讓民眾得到實惠的同時,國家也需要考慮“虧損”的問題,只希望如果哪天油價漲了,大家能有一份理解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