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最寵信的四位大臣(李衛、年羹堯、隆科多、田文鏡),為何兩位下場悽慘兩位青史留名?


年羹堯、隆科多確實下場悽慘,李衛勉強可以算作青史留名,田文鏡則差了很多,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並不像電視劇中演繹的那般。


年羹堯和隆科多是雍正得以登上帝位的關鍵人物,二人一內一外確保了雍正最終在“九子奪嫡”中勝出。

在歷史上年羹堯並非包衣出身,而是名副其實的官二代,年羹堯的父親年遐齡早在康熙三十一年就成為封疆大吏湖廣巡撫,後來更是署理湖廣總督。

有這樣的家世,年羹堯的仕途也頗為順利,1709年剛滿三十的年羹堯成為四川巡撫封疆大吏,康熙末年年羹堯憑藉出色的表現再進一步成為四川總督,雍正即位後年羹堯實際上成為了西北的土皇帝,總督巡撫皆受其節制。

恐怕年羹堯也沒有想到從巔峰墜落的如此之快,雍正三年君臣失和,雍正四年年羹堯身敗名裂被賜自盡。

再看佟佳.隆科多,出身名門,康熙皇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以及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都出自佟佳氏,按照輩分來說隆科多是康熙的小舅子,由於在擁立新君繼位時發揮過關鍵作用所以雍正即位之初隆科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禮遇,連雍正都稱其為舅舅。

但是隆科多最終的結局也很悲催,雍正五年隆科多被抄家,雍正六年隆科多死於禁所。

隆科多和年羹堯二人有相同點,他們的罪名中都有一條是“結黨”,這是歷朝歷代統治者無法避免也最不願意看到的一幕,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們威脅到了皇權。

反觀李衛和田文鏡二人,他們可以說都是雍正一手培養出來的,他們在雍正朝都得到了極大的施展空間,雖然對田文鏡褒貶不一,一方面是是清廉的幹吏,另一方面則是嚴苛的酷吏,但是由於他們對雍正都忠心耿耿而且在地方上很好的推行了雍正皇帝的新政,即便是田文鏡曾經在賑災時犯下過錯,最終還是得到了寬恕。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隆科多和年羹堯在輔佐雍正登基這件事上已經完成了他們的使命,如果他們能夠急流勇退或許還能有個榮華富貴的晚年,但是權力矇蔽了他們的眼睛,他們或許忘了皇帝並不需要“恩人”。而是忠心耿耿,有頗有能力像李衛和田文鏡這樣的臣子。


一點點歷史


隆科多是康熙晚期的步軍統領,也就是電視劇裡的九門提督,相當於今天的衛戍區司令,掌管大約兩三萬軍隊。康熙駕崩時只有隆科多在場,他和哪個皇子聯手,哪個皇子就能順利登基。最終隆科多選擇了雍正。隆科多對雍正有擁立之功。



年羹堯是康熙時期的川陝總督,雍正繼位任命他為撫遠大將軍。康熙駕崩,雍正命十四阿哥胤禵回京奔喪,胤禵此時手握二十萬大軍卻不敢造反,就是因為有年羹堯制衡。雍正繼位不久,西北羅布臧丹津叛亂,這對雍正的執政能力帶來嚴重挑戰,平叛失敗,有可能皇位不保。雍正任命年羹堯平叛,凱旋而歸。所以,年羹堯對雍正也有擁立之功。



李衛在康熙朝是一小官,叫戶部侍郎,雍正時期得到重用,平步青雲。他的主要功勞是緝拿私鹽和修海塘。緝私可以充盈國庫,整飭吏治,修海塘可以安撫百姓,都是利國利民的事。



田文鏡在康熙時期,最大官職是內閣侍讀學士,官也不大,雍正朝得到重用,任河南巡撫。他的主要功勞是在河南推行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納糧。他有效帶動了雍正改革政策的落實,是雍正改革的開路先鋒。



這四個人功勞都不小。但是細分析可以發現,他們的功勞屬於兩種不同的類型。年羹堯和隆科多是對雍正個人的功勞,我們稱之為

“私功”。李衛和田文靜是對大清朝的,或者說是對國家和人民的功勞,我們稱之為“公功”

一般的領導者,對私功看的很重,對公功看的很輕。但雍正不是一般的領導者。正好相反,雍正對公功看得很重,把私功看得很輕。古代的帝王中,像雍正這樣的帝王很少,雍正為了江山社稷,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私功卓著的人,仰仗功勞,私慾膨脹,成了雍正執政的阻礙,皇位穩定的隱患,搬掉他們成了早晚的事。

李衛和田文鏡覺得,自己做的是大清朝的官,不是雍正皇帝的官,他們要服務的是老百姓,沒有必要刻意討好雍正皇帝。但是雍正做得對,他們必須支持。他們的做法正好和雍正合拍。

政治場上,從來都少不了路線鬥爭。路線錯了,再大的功勞也沒用。隆科多和年羹堯路線錯了,李衛和田文鏡路線對了。這就是他們命運不同的根本原因。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豫有得


歷史上也的確如此,李衛是雍正皇帝最寵信的四位大臣之一,除了李衛,其餘三人分別是年羹堯、隆科多、田文鏡。

李衛(中)

李衛一直都是一位清廉為官的典範,只要他在任過的地方,就沒有人說他不好的,所以從這裡大家就能看出李衛是一個多麼好的官員了。李衛在浙江擔任巡撫的時候,對外設關稅,在內修水壩防止洪水,可謂是非常得民心,他的所作所為都被雍正看在眼裡,所以很快將李衛提拔為封疆大吏,這是一種極高的榮譽了,意味著皇帝非常的器重,所以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李衛也是更加為國為民辛勤的工作,努力不讓雍正失望。當然李衛做得也是非常好,一生都在為國為民操勞,最後於乾隆三年(1738年)病逝,年僅五十一歲,乾隆命按總督例賜予祭葬,諡敏達。李衛的結局算是非常好了,為民而終,天恩亦浩蕩。

田文鏡

其次就是田文鏡了,他一生和李衛一樣,都是清廉得不能再清廉了。田文鏡之前在山西擔任父母官的時候,用自己的才謀解決了山西所發生的天災問題,因功升遷為河南巡撫。在此期間,田文鏡很努力地做到自己的本分,之前河南有過財政被掏空的現象,但是在他的領導下,這個局面很快就被扭轉了,政績斐然。後來即便隱匿未報河南水災,雍正仍予以包容。雍正十年(1732年),田文靜病死,享年七十二歲,諡端肅,可謂是壽終正寢。

田文鏡這個人在康熙時期沒有什麼貢獻,這點從他當了二十多年的小縣令就可以得知。不過,好歹在55歲時當上了內閣裡面的侍讀學士。此時,在雍正當上皇帝時,田文鏡已經六十多歲了,但他就是在這樣一個年紀仕途有了轉機。某次,山西發生天災,田文鏡這個時候義無反顧的站了出來,出使山西,當了山西布政使。後來,田文鏡二十來年底層工作的經驗和優勢充分發揮了出來,圓滿的解決了災情帶來的問題,令雍正十分驚喜。於是,田文鏡又遷往了河南,他嚴正官吏,清除貪腐。還推行了一系列像“火耗歸公”“養廉銀”“ 攤丁入畝這樣的舉措,改變了當地財政虧空的情況。最後,在70歲時由於太過辛苦過世。雍正追贈他諡號為端肅。

年羹堯

至於年羹蕘和隆科多,他倆最後都不得善終,一個被賜死一個在禁閉中死去。那這是為什麼呢?大家都知道,年羹堯之前對國家立下赫赫戰功,但是雍正也都沒有虧待他,對他加功進爵,年羹堯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他非但沒有心存感激,反而驕橫跋扈,於是就想著拉攏別人來奪取兵權,有這等野心之人,雍正怎麼能放過他,雍正四年(1726年),四十七歲的年羹堯被賜自盡,勉強留了個全屍。隆科多則可謂自作自受了,自以為擁戴雍正即位有功,被皇帝公開以“舅舅”相稱(清代唯一一人),就可以為所欲為了,結果落了個幽禁於暢春園身死的悲慘下場。

年羹堯屬於雍正皇帝的包衣奴才。年羹堯從小就非常喜愛讀書,還比較有天分,在20歲的時候就中了進士。康熙在位時就非常欣賞他的才能,於是在不及而立之年的時候就當上了四川的巡撫大臣,作為封疆大史,獨守一方。後來,在平定一次西藏叛亂時,年羹堯為各路大清軍隊提供後勤保障,立下了較大的功勞,康熙親自賞賜給了他御用的弓箭,還提拔他為四川陝西一帶的總督。在1721年,青海邊界的郭羅克反叛,年羹堯立即西出前往平定。當時這些妄圖叛亂的部落之間並不是很團結,還處於互相不信任的狀態。年羹堯發現這點後,使用“以番攻番”的犯法,用很少的資源就化解了這次叛亂。

過了兩年之後,雍正即位了,青海再一次爆發叛亂。年羹堯坐守西寧,沉穩指揮各路軍隊,有條不紊的調度人員,最後將叛亂的羅卜藏丹津一舉殲滅。此後,年羹堯的大名響徹整個大清王朝。雍正皇帝自然也十分滿意,提升他為大將軍,並且連同年羹堯的父親一同升為一等公,還賞賜了年羹堯的兒子爵位。這算得上是滿門榮耀,可是盛極必衰這個道理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很管用。

年羹堯在這以後越發的蠻橫不講理,時常欺負同朝的官員。甚至每次年羹堯進出京城,所有官員都要以跪拜的禮節來迎接和送別,同時只要是年羹堯推舉的人,朝廷就一定要錄用。除此之外,年羹堯還大量的貪汙受賄,掠取了將近上百萬兩的白銀。雍正實在是受不了他的惡劣行徑,賜死了他。不過好歹也算是留了一具全屍。

隆科多

身為雍正皇帝最寵信的大臣,李衛和田文鏡不僅得以善終,死後還能被史書讚許,而年羹蕘和隆科多卻不得善終,身背罵名,其中原因,大家不言自明。

雍正一直對他無比的寵幸和尊重,甚至把他當親舅舅一樣,這在歷史中幾乎是沒有的殊榮。那為什麼隆科多被雍正皇帝尊敬有加呢,在是隆科多在康熙年間“九子奪嫡”的時候,始終選擇站在雍正旁邊,並且成為雍正登上皇位的一等功臣。同時,康熙駕崩後,擔任九門提督一職的隆科多宣讀了皇帝遺詔,由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繼承大統。雍正在即位後,自然對他無比感激,立馬封了隆科多為一等公,提拔官位為吏部尚書。

可是好景不長,在雍正即位的第五年,隆科多被清算出來了四十多條罪名。最關鍵的罪名是胡亂議論帝王家立皇儲的事情,還與八爺黨牽扯不清。不過,根據史料猜測,隆科多知道了雍正皇帝的很多秘密,為了保證皇位的穩定,必須讓隆科多獲罪。當然,也有年羹堯勢力不再,隆科多在朝廷有一家獨大的原因在裡面。隆科多與年羹堯下場有一點不同,年羹堯是被皇上賜死的,而隆科多是在牢裡過世的。






原十四軍lizeyuang


剛剛繼位的雍正,對於年羹堯和隆科多給予了巨大的信任,並且對於他們的封賞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他將年羹堯成為“恩人”,並願同他做“千古君臣的榜樣”,而隆科多更是在冠名以“舅舅隆科多”,這是在順治尊稱鄭親王濟爾哈朗為“皇叔父攝政王”後,絕無僅有的皇帝對於臣下的尊稱。並且為了讓這兩位功臣能夠和平共處,在雍正的主持下,將年羹堯的長子年熙過繼給了隆科多,以保持兩人關係的和諧。但是事與願違,年羹堯與隆科多被功勞衝昏了頭腦,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首先,居功自傲,目無君主。

年羹堯仗著自己的西北之功勞和皇帝的寵愛,不僅獨斷專權,居功自傲,要求同級官員一律跪迎,甚至用到了“用膳”“翻牌子侍寢”等傳統意義上只有皇帝才有的詞語,更不用屬下“只知道有將領卻不知有皇上”了;而隆科多也是自覺在雍正登基過程中有擁立之功,常常在百官面前進行炫耀。這樣都直接赤裸裸的挑釁了皇權,為雍正所不滿。


其次,結黨營私,敗壞綱紀。

雍正前期,朝中大臣與外埠官員大多都為“年選”和“佟選”,年羹堯和隆科多利用雍正對於自己的寵愛,大肆舉薦自己一派的官員,壯大自己的政治力量,直接影響了雍正的統治,敗壞了朝廷的綱紀。


再次,貪汙腐敗,生活奢靡。

在任上,年羹堯和隆科多大肆貪汙腐敗,挪用公款,生活極盡奢靡,並且所作所為也超出了他們應有的規格。


最終,雍正給年羹堯定下了九十二條大罪,賜年羹堯自盡;給隆科多定下四十一條大罪,將隆科多圈禁至死。可以說雍正對於這兩位自己的功臣已經是仁至義盡了,所封所賞也不可謂不豐厚,但是年羹堯和隆科多沒有懂得謙虛謹慎,反而自攻自傲,最終被自己的“作死”行為弄得身敗名裂,家破人亡。


與此同時,反觀李衛和田文鏡,他們雖然沒有年羹堯和隆科多對於雍正的登基和前期朝局的穩定有那樣大的功勞,但是他們為官清廉,政績突出,造福於民,因而成為雍正一朝非常倚重的封疆大吏,也歷史上也算是名聲遠播,流芳千古。其實除了李文和田文鏡,雍正朝還有一位封疆大吏也為雍正所欣賞和倚重,他就是鄂爾泰,並且成為了雍正的託孤之臣,享受有配享太廟的榮譽。而另一位受雍正寵信的大臣張廷玉,也是為官清廉,鞠躬盡瘁,歷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拜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同樣享有配享太廟的榮譽,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而這四位大臣也最終名垂青史,為後人說敬仰。


雍親王府


應該把他們分成兩類人來分析,(年羹堯,隆科多)屬於一類人,都是雍正登上皇位起關鍵作用的人,年羹堯功高震主驕陽跋扈,隆科多貪得無厭,貪贓枉法,都是可以對皇帝形成威脅。(李衛和田文鏡)屬於一類人,雍正登基以後培養的心腹,兩人都是地方官吏,都是地方能臣,把地方管理得井井有條,他倆對皇帝都沒有威脅。

年羹堯手握重兵,雍正怎麼能允許別人威脅他的皇權,年羹堯還不知道收斂,進京面見皇帝,皇帝為了迎接他,下令文武百官出城迎接。王公下馬,其他官員一律跪迎。但是年羹堯受此隆恩,也不知道謙讓。騎著馬直接入城,連文武百官看都不看一眼,進宮面見皇帝,也是一副居功自傲的嘴臉,你不給雍正面子,雍正怎麼可能給你面子。後來年羹堯到了西北,皇帝還是捨不得殺他,但是心裡已經有了裂痕。還給他發了一份聖旨敲打敲打,上面寫道:“翻譯出來大概是這個意思,當臣子的,若是持功自傲,必定會出現反恩為仇”。就是警告年羹堯,我皇帝已經擔心你了,你會恩將仇報,再這樣下去,我這個當皇帝的早晚會成為你的仇人,皇帝和他的裂痕越來越大,官職一撤再撤,雍正四年,就把年羹堯抓進了牢裡,然後命令他自裁。登基之後短短四年就把他殺了,說明他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完成了他的歷史任務,他活著只能是皇帝的威脅了。



隆科多,雍正都直接稱呼他舅舅。可見他在雍正心中的位置。隆科多是皇親國戚,讓雍正坐上皇位起的作用比年羹堯更大,年羹堯是外臣,皇位的爭奪說不上話。為什麼要殺隆科多,表面上是因為隆科多貪汙。其實是雍正發現了隆科多對他有異心了,雍正下令查賬的時候,隆科多為了給自己留條後路。轉移自己的財產到親友,還有西山的寺廟,所以皇帝就對他起了殺心,認為他給自己留後路了,估計他還有別的手段。雍正五年就把他處死了。兩個把雍正推上皇位的人,一個是登基四年,一個是登基五年,都被雍正皇帝處決了。



(李衛,田文鏡)兩個都是外臣能臣,地方治理得很好,又忠於皇帝。手裡又沒有軍權,不貪贓枉法。身家清白,對皇帝形不成威脅,當皇帝的當然喜歡這樣的手下了,所以他倆可以得到善終。


虎躍雲端


李衛,不學有術,能臣幹才,實心辦差,對主子,忠心不二,不功高震主,知進退,與田文靜是一類人,年羹堯,囂張跋扈,目中無人,功高震主,得寸進尺,不盡人臣本分,豈能被主子留用,


大白32197


李衛和田文鏡是酷吏,而年羹堯和隆科多是寵臣,酷吏乾的是檯面上的事,給皇帝長臉,寵臣乾的大多是見不得光的事,所以時間一長寵臣也就不能再寵了,可以放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