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英雄唱一支時代長歌《沖天》或成《二十二》後又一部爆款紀錄片

作者 / 1674

“我們如果有可以稱為計劃的東西的話,那大概就是為國犧牲吧。”

這是中央航校二期學員湯卜生在1937年寫在《航空生活的感想-一個飛行員的自述》文章中的一句話。

而這段話,被收錄在張釗維拍攝的紀錄片《沖天》當中。《沖天》是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聚焦於抗戰期間中國空軍的一部紀錄片。


為英雄唱一支時代長歌《沖天》或成《二十二》後又一部爆款紀錄片



在影片製作期間,導演張釗維曾與一位英國紀錄片製片人聊起這部電影,對方問他是否想過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的紀錄片和80週年的紀錄片有什麼區別,他還沒有回答,對方就直接說:“(等到)80週年的時候,你現在能採訪到的人,都不在了。現在是最後的機會。”


為英雄唱一支時代長歌《沖天》或成《二十二》後又一部爆款紀錄片



與拍攝於2014年、上映於2017年的紀錄片《二十二》相似,《沖天》當中的主人公們已經或者正在一個個離去,他們是一群應該被我們真正珍視的人,而他們的故事,也即將通過這部“遲來”的紀錄片全景展現。


為英雄唱一支時代長歌《沖天》或成《二十二》後又一部爆款紀錄片


《二十二》之後的市場為何

更需要《沖天》?

去年上映的《二十二》是中國紀錄片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代表,同時也是對於當下市場及觀眾現狀的一次真實的側面反應。

《二十二》聚焦於抗日戰爭中的一類特殊人群——慰安婦,通過對這一人群的採訪記錄,真實再現了這群戰爭受難者的人生故事。影片上映後引發大規模討論和關注,票房直衝1.7億,創造了紀錄片的新紀錄,影片也因題材特殊性、高口碑及票房優異成績等綜合因素成為年度話題電影之一。


為英雄唱一支時代長歌《沖天》或成《二十二》後又一部爆款紀錄片


而在《二十二》的爆發身後,更可以看出如今的市場和觀眾對於優質影片接受度正在逐步提高,從受眾群體來看,20-29歲之間的年輕觀眾正是《二十二》的主要受眾,年輕一代已然崛起,成為觀影主力。通過這一代觀眾的關注與助推,《二十二》不僅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也讓這一代並沒有經歷過戰爭和死亡的年輕人,通過這部珍貴的紀錄電影去正視以及回顧歷史。

不過究其根本,《二十二》的火爆仍然是依靠高品質內容,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影片傳遞了濃厚的人文關懷,影片內容動人,同時影片所傳遞出的態度與精神更為動人,因為銘記歷史是每一個炎黃子孫血脈相傳的必修課,而感恩歷史、更是每一位公民應該始終恪守的職責。

在這樣的環境下,《沖天》的出現,是一種對於市場空白的彌補,是一次對於難忘歷史的敘述。


為英雄唱一支時代長歌《沖天》或成《二十二》後又一部爆款紀錄片


導演張釗維說,《沖天》這部電影是一首情詩——愛情、友情、親情、患難之情、戰火無情。截至目前,《沖天》在豆瓣評分高達9.3,70%的觀眾給出五星好評,由此可見影片的品質優秀和精神感人。


為英雄唱一支時代長歌《沖天》或成《二十二》後又一部爆款紀錄片



從影片立意和精神表達的角度來看,《沖天》是一部具備歷史厚度、人文關懷和製作精良的影片,如導演所說,是一部深情款款的時代長詩。戰爭之殘酷在影片中有淋漓盡致地體現,而戰爭之外人性的光輝與偉大則感人至深,張釗維選擇從年輕人、從第一人稱的視角出發,在歷史事件的記錄和展現之外,更注重對於這群年輕飛行員情感面的調研和再現,讓觀眾瞭解到英雄的凡人面,進而更深刻體會英雄之所以為英雄的偉大之處。


為英雄唱一支時代長歌《沖天》或成《二十二》後又一部爆款紀錄片


這也是《沖天》不同於一般紀錄片的地方,從內容到精神再到意義而言,《沖天》展現的不僅僅是抗戰年代中的特殊群體——飛行員,而是描摹出一個以飛行員為核心的抗日時代群像,它將七十年前那個炮火紛飛的年代拉到我們眼前,在一場場生離死別的交錯中逐漸淚目,歲月變遷中人的渺小與偉大並存,而銀幕前的觀眾也將收穫那份久違的感動和深思。


為英雄唱一支時代長歌《沖天》或成《二十二》後又一部爆款紀錄片

塵封70年的往事如何娓娓道來?

其實,《沖天》當中的主人公也都頗有名氣,今年年初熱門電影《無問西東》當中王力宏飾演的沈光耀,其人物原名取材於沈崇誨,沈崇誨是中央航校的學員之一,26歲時為國捐軀;


為英雄唱一支時代長歌《沖天》或成《二十二》後又一部爆款紀錄片


在齊邦媛的小說《巨流河》當中,與她年少相識、通信多年的張大飛也是出自中央航校的一名學員。而張釗維的這部《沖天》,則是第一次將鏡頭焦點放在這群飛行英雄身上,並通過他們的故事牽引出抗戰的宏大史詩。


為英雄唱一支時代長歌《沖天》或成《二十二》後又一部爆款紀錄片


從歷史角度而言,這群飛行員是抗戰血淚史當中一個特殊的群體,相比於大量書籍、影像資料對於抗戰歷史當中許多英雄形象的描述,飛行員一直是一個更為神秘和低調的群體,因為這個群體的入選條件最為苛刻、參與戰鬥的方式也與眾不同、鬥爭過程當中的危險性也高居首位,看似光鮮亮麗,實則背後是生命的隘口,而《沖天》則將一切不為人知的“秘密”認真記錄下來,然後娓娓道來,在七十多年後的今天,讓這支英雄凱歌緩緩奏響,餘韻悠長。

故事要從中央航校的成立說起,中央航校是1932年在杭州筧橋成立,為了對付可能爆發的中日全面戰爭,直到抗戰結束,總共有十六期畢業生參戰。抗戰期間,我國空軍在空中擊落或擊傷日機超過六百架,在地面擊落敵機也超過六百架,本身損失軍機近一千架,犧牲官兵超過四千人,飛行軍官陣亡將近四分之一。而這些人,正是七十年前那段苦難歲月的歷史見證者與今日和平生活的英雄締造者。


為英雄唱一支時代長歌《沖天》或成《二十二》後又一部爆款紀錄片


此前曾有文章稱中央航校的學員們為“為國捐軀的富二代”,因為中央航校擇生門檻較高,要求高級中學畢業以上程度、年齡在18-24歲、體格、志願適合飛行員等。在那個年代,這樣的選拔標準也決定了入選學員不會出自簡單家庭,這其中,包括著名教育家張伯苓之子張錫祜,清華大學土木系高材生沈崇誨,歸國華僑張益民等,倘若生在和平年代,他們或許都會有所作為,而身在硝煙瀰漫中,他們唯有用生命在天空劃下時代煙火。


為英雄唱一支時代長歌《沖天》或成《二十二》後又一部爆款紀錄片


▲第一代飛行員空軍四大金剛

影片當中,主要以劉粹剛夫妻,陳懷民兄妹,高志航父女,張大飛、齊邦媛這對筆友以及梁思成、林徽因一家與他們的飛行員朋友的幾段故事為主,展現了飛行員的家庭、情感、思想及戰鬥功績等,讓觀眾在“飛行員”“戰鬥英雄”等標籤之上,對於這幫年輕戰士有了更豐富的認知。


為英雄唱一支時代長歌《沖天》或成《二十二》後又一部爆款紀錄片


同時,整部影片也以時間軸講述了1932年中央航校成立,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十三年間的歷史故事,包含國際局勢的變化、戰爭進程的演變,以小見大展現了空軍抗戰的歷史篇章。

“《沖天》是一支安魂曲。這個曲譜是當年那些年輕人寫的,我們只是有機會在七十年後把它演奏出來。”在談及影片時,導演張釗維這樣說,而為了將這首英雄長歌好好表達出來,影片團隊也付出了一番努力。


為英雄唱一支時代長歌《沖天》或成《二十二》後又一部爆款紀錄片


影片全長98分鐘,結合照片、訪談、影像資料、動畫再現、配音和旁白等多種元素,歷時17個月製作完成。

同時,張釗維團隊從一開始就確定了製片原則,儘量用第一手的資料,用第一人稱講述。所以在影片中,除了空軍史專家黃孝慈的講解外,全片沒有一位專家露面,其他採訪全部來自戰爭親歷者或者他們的後人口述。為此,製片團隊走訪了兩岸三地近40位還在世的空軍飛行員及家屬,包括林徽因的女兒梁再冰女士、高志航的女兒高友良女士等。在電影首映後,張釗維聽說一位參加過對日本本土投擲傳單的老飛行員還健在,便又對他進行了補採,把內容加在了影片中。


為英雄唱一支時代長歌《沖天》或成《二十二》後又一部爆款紀錄片


而細看影片的配音陣容設定,也頗有心意,影片的主述旁白由金士傑負責,影片中林徽因的配音者則是張艾嘉,有心人會記得,金士傑和張艾嘉都是空軍之後。金士傑的父親是中央航校八期畢業生金英(影片中亦有采訪),張艾嘉的父親是臺灣“美齡號專機”飛行員,上世紀50年因公殉職,由這些空軍的後人來講述父輩的故事,也可以感受到影片團隊對於英雄這份獨特的心意了。


為英雄唱一支時代長歌《沖天》或成《二十二》後又一部爆款紀錄片



影片結尾處引用了丘吉爾談起英國皇家空軍時的一段名言——“在人類征戰的歷史中,從來沒有這麼多人對這麼少人虧欠這麼深的恩情。”當看完這部影片,也便會明白這是一群我們不得不去認識的英雄,而這部影片,也是回溯國家歷史過程中不應該錯過的一次體驗。


為英雄唱一支時代長歌《沖天》或成《二十二》後又一部爆款紀錄片



英雄遠去,紀錄凋零,這樣的人越來越少了,我們應該趁他們還在,多一些認識,更多一些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