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一期的名將有哪些?

宏揚汪洪洋


國軍名將,多出黃埔。

孫中山為什麼要辦黃埔軍校?我們從孫中山創建興中會的1894年開始算起,一直到創辦黃埔軍校的1924年,這30年的時間裡,孫中山領導的革命經歷過太多的失敗了,為什麼呢?因為他手裡沒有槍桿子,所以總是得低聲下氣地去求手裡有槍桿子的軍閥幫助他,可是軍閥會是真心幫他嗎?顯然不是。孫中山用了30年的時間,總算想清楚了一件事,沒有槍桿子,沒有革命軍,他永遠革不了命,所以他讓蔣介石去蘇聯考察,然後讓蔣介石籌辦了黃埔軍校。

蔣介石後來也正是因為手裡捏著黃埔軍校,握著國民黨的槍桿子,才能從國民黨中的一個二三流人物一躍成為僅次於汪精衛的二號人物,最後又取代了汪精衛。

當然,黃埔軍校的誕生絕不只是為了幫助蔣介石爭權奪利,它的使命是革命,是抵禦外辱,是驅逐侵蝕中國的列強,所以不管是東征、北伐,或者是抗日戰爭,我們都能看到黃埔學生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這些黃埔學生也從一場又一場的戰役中,走出了一位又一位的“名將”,在黃埔前六期中,尤以第一期最為亮眼,“名將”也最多。

我們先看看黃埔一期主要有哪些人:

蔣先雲、陳賡、賀忠寒、關麟徵、杜聿明、範漢傑、桂永清、胡宗南、徐向前、許繼慎、左權、侯鏡如、黃維、張耀明、鄭洞國、李延年、李玉堂、李仙洲、陳明仁、宋希濂、周士第、宣俠父、李默庵、劉勘、酆悌、王爾琢、孫元良、俞濟時、王敬久。

蔣先雲、陳賡與賀忠寒並稱“黃埔三傑”,賀忠寒曾經受到過蔣介石的重用,名列“十三太保”,但因為自視甚高而受到排擠,他一直想要領兵作戰卻始終不能如願;蔣、陳是我黨黨員,蔣先雲如果沒有中途隕落的話,想來開國元帥或大將中會有他的一席之地,陳賡是黃埔三傑中唯一有機會發揮自己軍事才華的人,在東征時期曾經救過蔣介石的命,所以當時有“蔣先雲的筆、賀衷寒的嘴敵不過陳賡的腿”的說法,陳賡一生立功頗豐,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

徐向前在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軍銜,是“十大開國元帥”之一。

周士第在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

對於國軍方面,我個人認為能當得起“名將”這兩個字的應該是關麟徵、杜聿明、陳明仁、俞濟時、宋希濂這五個人。

關麟徵麾下出了不少名動一時的名將,如張耀明、鄭洞國、劉玉章,杜聿明曾經也是他麾下的一員,只是後來因為陷入何應欽與陳誠的派系之爭,所以導致了軍事生涯的中途夭折。關麟徵移居香港以後,蔣介石曾幾次派人去香港請關麟徵到臺灣,關卻始終沒有答應。

杜聿明曾經因為不願屈居於關麟徵之下,也因為受到了關的壓制,所以脫離關的隊伍,但是得到了徐庭瑤的賞識和重用,成為了國軍第一支機械化師200師的師長,從此官運亨通,一路飆升,最後成為了手握百萬大軍的統帥。只可惜,杜聿明過於聽蔣介石的話,將蔣介石的話奉為聖旨,即便是上了戰場也是如此,即便明知蔣介石的命令不合理也仍舊如此,最後讓自己折在了淮海戰役。

陳明仁因為性格過於耿直,不僅不拍蔣介石的馬屁,甚至好幾次衝撞過蔣,所以不太討蔣介石的喜歡,也就沒怎麼得到重用,蔣介石對他也很小氣,只給了他一箇中將。陳明仁曾在1940年指揮過回龍山戰役,這場戰役被美國人稱為“一部軍事指揮藝術的傑作”,毛主席也稱之為“戰術傑作”。1949年8月,陳明仁在長沙通電起義。1955年9月,陳明仁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

俞濟時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74軍的創建者,帶著74軍打過不少硬仗,後來因為蔣介石的信任被調到了侍從室,逐漸脫離了戰場。

宋希濂成名於滇緬戰場,從1942年5月到1945年1月,他參加了所有的滇西阻擊戰、怒江對峙以及對第二階段遠征軍的訓練,在滇緬戰場立功頗豐。1949年在大渡河畔被我軍所俘,1959年獲得特赦,1984年被國民黨喉舌報紙罵為“黃埔敗類”,後來作家李敖為此撰文《鷹犬將軍》回應並抨擊國民黨對宋希濂的“批判”,宋希濂從此有了“鷹犬將軍”的名號,宋也樂得以“鷹犬將軍”自稱,“鷹犬”一詞的詞性也從貶義變成了褒義。

胡宗南雖然號稱“天子門生第一人”,深受蔣介石的寵愛和重用,可實際上能力一般。胡宗南與胡璉並稱“二胡”,但實際上對於胡宗南的評價卻是“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

桂永清和胡宗南也差不多,甚至比胡宗南更廢,孫元良則又比桂永清更廢。

張耀明、鄭洞國倒可謂是一時之名將。

李延年、李玉堂、李仙洲“三李”也勉強可以,但是國軍裡有個說法是“三李不如一王”,“王”是黃埔三期的王耀武。


吾與吾國


黃埔軍校是國共兩黨共同創辦的一所軍事院校,與雲南陸軍講武堂、保定軍校、東北奉天講武堂並稱為近代中國的四大軍事院校。黃埔軍校培養出的高級將領中前六期的軍事人才最為出名,而六期中尤以一期最為出名。畢業於黃埔一期的將領如下:

黃埔一期中的共產黨:蔣先雲(犧牲)、左權(犧牲)、許繼慎(犧牲)、王爾琢(犧牲)、宣俠父(肄業、犧牲)、蔡申熙(犧牲)、徐向前(元帥)、陳賡(大將)、周士第(上將)、閻揆要(中將)。

黃埔一期中的國民黨:胡宗南(上將)、桂永清(海軍一級上將)、王叔銘(空軍一級上將)、關麟徵(中將)、宋希濂(中將)、黃維(中將)、李延年(中將)、李仙洲(中將)、李玉堂(中將)、李默庵(中將)、餘程萬(中將)、範漢傑(中將)、鄭洞國(中將)、曾擴情(中將)、陳明仁(國民黨中將、解放軍上將)、侯鏡如(中將)、董釗(中將)、俞濟時(中將)、宣鐵吾(中將)、霍揆章(中將)、酆悌(少將)、鄧文儀(中將)、張耀明(中將)、蔡炳炎(少將)、杜聿明(中將)、羅列(中將)、劉勘(中將)、王敬久(中將)、鍾彬(中將)、王仲廉(中將)、孫元良(中將)。

還有哪些黃埔一期畢業的著名將領,歡迎各位網友指出!


歷史軍魂


黃埔軍校所孕育的軍官,多以前五期最為璀璨,而又以第一期所培養的將才最多,在這裡按其信仰不同分別羅列一下:

A.共產黨:

1、陳賡(1903~1961)湖南湘鄉人,黃埔一期畢業,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二野四兵團司令員兼政委,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黃埔三傑之一)。

2、蔣先雲(1902~1927)湖南新田人,黃埔一期畢業,共產黨員,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黃埔軍校特別黨部執行委員,國民革命軍11軍77團團長,中共黃埔軍校特支書記。(黃埔三傑之一)。

3、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臺人,黃埔一期畢業,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黃埔同學會會長,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

4、李之龍(1897~1928)湖北沔陽人,黃埔一期畢業,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海軍局局長兼“中山艦”艦長,共產黨員。

5、許繼慎(1901~1931)安徽六安人,黃埔一期畢業,共產黨員,工農紅軍第1軍軍長。

6、左權(1905~1942)湖南醴陵人,黃埔一期畢業,黃埔軍校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負責人,共產黨員,八路軍副參謀長、八路軍前方總部參謀長,兼八路軍第2縱隊司令員。

7、宣俠父(1899~1938),浙江諸暨人,黃埔一期畢業,共產黨員,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18集團軍高參。1938年7月31日,宣俠父在西安被國民黨軍統特務秘密綁架殺害。

8、唐澍 (1903~1928)河北易縣人,黃埔一期畢業,共產黨員,西北工農革命軍總指揮。

9、王爾琢(1901~1928)湖北石門人,黃埔一期畢業,共產黨員,紅四軍參謀長兼28團團長。

10、周士第(1900~1979)海南瓊海人,黃埔一期畢業,共產黨員,紅二方面軍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防空軍司令員。

11、閻揆要(1904~1994)陝西佳縣人,黃埔一期畢業,解放軍一野參謀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B.國民黨:

12、蔡炳炎(1900~1937)安徽合肥人,黃埔一期畢業,國民革命軍1軍3師8團團長,1師參謀長兼開封警備司令,國民黨18軍67師201旅旅長;抗日時犧牲,追贈陸軍中將。

13、蔡申熙(1906~1932)湖南醴陵人,黃埔一期畢業,國民革命軍11軍24師參謀長,共產黨員,八一南昌起義後任工農紅軍25軍軍長。

14、廖運澤(1903~1987)安徽壽縣人,黃埔一期畢業,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政治大隊四隊隊長,早年加入共產黨,後加入國民黨,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96軍軍長,20集團軍副總司令,回大陸後任江蘇政協副主席。

15、鄧文儀(1905~1998)湖南醴陵人,黃埔一期畢業,黃埔軍校政治部代主任,國民黨陸軍中將,國防部政工局局長,復興社助理書記。

16、曾擴情(1893~1983)四川威遠人,黃埔一期畢業,國民黨陸軍大學政治部主任。

17、杜聿明(1904~1981)陝西米脂人,黃埔一期畢業,國民黨陸軍中將,中國遠征軍副司令官,徐州“剿總”副總司令兼第2兵團司令官。

18、範漢傑(1895~1976)廣東大埔人,黃埔一期畢業,黃埔軍校教育處長,國民黨陸軍中將,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兼東北“剿總”副總司令。

19、酆悌(1903~1938)湖南湘陰人,黃埔一期畢業,黃埔軍校政訓處處長,國民黨陸軍少將,國民黨長沙警備司令,復興社書記。

20、桂永清(1900~1954)江西貴溪人,黃埔一期畢業,黃埔軍校教導總隊長,國民黨一級上將,海軍總司令,臺灣“國防部”參謀總長。

21、關麟徵(1905~1980)陝西戶縣人,黃埔一期畢業,黃埔軍校教育長、校長,國民黨陸軍中將,陸軍總司令。

22、賀衷寒(1899~1972)湖南嶽陽人,黃埔一期畢業,國民黨陸軍中將,軍委會政訓處長,政治部一廳廳長,臺灣“交通部長”(黃埔三傑之一)

23、侯鏡如(1902~1994)河南永城人,黃埔一期畢業,早年加入共產黨,後加入國民黨。國民黨陸軍中將,國民黨17兵團司令。

24、胡宗南(1896~1962)浙江孝豐人,黃埔一期畢業,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國民黨一戰區司令長官,山西綏靖公署主任,臺灣澎湖列島防守司令官。

25、黃維 (1904~1989)江西貴溪人,黃埔一期畢業,原國民黨陸軍中將,12兵團司令官。

26、張耀明(1905~1972)陝西臨潼人,黃埔一期畢業,國民黨陸軍中將,國民黨第4集團軍總司令兼38軍軍長,黃埔軍校校長。

27、李默庵(1904~2001)湖南長沙人,黃埔一期畢業,早年加入共產黨,後加入國民黨,國民黨陸軍中將,國民黨32集團軍總司令,長沙“綏靖”公署副主任。

28、鄭洞國(1903~1991)湖南石門人,黃埔一期畢業,早年加入共產黨,後加入國民黨;國民黨陸軍中將,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一兵團司令。

29、劉勘 (1907~1948)湖南桃源人,黃埔一期畢業,國民黨陸軍追贈上將,36集團軍司令,整編29軍軍長。

30、陳明仁(1903~1974)湖南醴陵人,黃埔一期畢業,黃埔五期隊長,國民黨陸軍中將,曾任國民黨第1兵團司令,起義後任解放軍上將,解放軍四野21兵團司令員。

31、宋希濂(1907~1993)湖南湘鄉人,黃埔一期畢業,早年加入共產黨,後加入國民黨,國民黨陸軍中將,華中“剿總”副總司令兼14兵團司令官。


青言論史


黃埔一期將星如雲,無論國共雙方都有大批高水平的將帥。

黃埔軍校孕育出中國動盪年代最璀璨的群星。不過一般而言,真正出色的人才出現在1-6期,6期之後的一則因為資歷,二則因為國共分家,培訓質量下降,所以出的頂尖人才就少多了。

而1-6期中,無疑以黃埔一期是最出色的。黃埔四期曾被人誇耀,其屬於第一次擴招,一次招生超過之前三期之和,但主要也就是林彪一個最拔尖的(整個中國現代史帶兵最多的名將)。林彪之外,也只有幾個兵團級的將領。而黃埔一期在高級將領的整體數量和質量都在四期之上。

黃埔軍校培養的軍事人才為主,也有不少政治人才。但題目既然問名將,那麼我們以“將領”為主,即只羅列擔任旅長以上職務,有突出表現的。如黃埔三傑中的蔣先雲,水平很高,但犧牲時才是個團長,或者鄧文儀曾擴情這些掛著軍銜的特務、文官,就不列入了。

陳賡(1903~1961),湖南人,人稱黃埔三傑之首,號稱共軍第六名帥,抗戰時任旅長,解放戰爭中官至兵團司令,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早在東征時期就曾救過蔣介石的命。蔣介石評價,打仗一個陳賡能頂五個胡宗南。

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臺人,紅軍時期帶領四野在西邊打出大片根據地和十萬大軍,抗戰期間在山西配合閻老西對抗日寇,解放戰爭時期在山西硬生生磨掉了閻老西二十萬大軍。1955年任元帥,後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

李之龍(1897~1928)湖北沔陽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海軍局局長兼“中山艦”艦長,共產黨員。

許繼慎(1901~1931)安徽六安人,參加土地革命戰爭,任工農紅軍第1軍軍長。在土地革命戰爭中犧牲。

左權(1905~1942)湖南醴陵人,抗戰時期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八路軍前方總部參謀長,兼八路軍第2縱隊司令員。後在掃蕩中犧牲。

宣俠父(1899~1938),浙江諸暨人,國民革軍陸軍中將,18集團軍高參。1938年7月31日,在西安被國民黨軍統特務秘密綁架殺害。

唐澍 (1903~1928)河北易縣人,西北工農革命軍總指揮,犧牲於土地革命戰爭。

王爾琢(1901~1928)湖北石門人,紅四軍參謀長兼28團團長,犧牲於土地革命戰爭。

周士第(1900~1979)海南瓊海人,歷任紅二方面軍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防空軍司令員。

閻揆要(1904~1994)陝西佳縣人,一野參謀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蔡申熙(1906~1932)湖南醴陵人,國民革命軍11軍24師參謀長,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後任工農紅軍25軍軍長,後在土地革命戰爭犧牲。



蔡炳炎(1900~1937)安徽合肥人,抗戰時官至國民革命軍18軍67師201旅旅長;犧牲追贈陸軍中將。

廖運澤(1903~1987)安徽壽縣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96軍軍長,20集團軍副總司令,解放後回大陸任江蘇政協副主席。

杜聿明(1904~1981)陝西米脂人,抗戰時任新吳軍軍長,遠征軍副司令官,解放戰爭官至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指揮數十萬大軍,找了個好女婿,淮海戰役被俘於陳官莊。

範漢傑(1895~1976)廣東大埔人,解放戰爭國民黨陸軍中將,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兼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遼瀋戰役被俘於錦州。

酆悌(1903~1938)湖南湘陰人,國民黨陸軍少將,國民黨長沙警備司令,復興社書記。長沙大火被常凱申槍斃。

桂永清(1900~1954)江西貴溪人,國民黨一級上將,海軍總司令,臺灣“國防部”參謀總長。

關麟徵(1905~1980)陝西戶縣人,國民黨陸軍中將,陸軍總司令。胡宗南手下悍將,臺兒莊戰役立下大功。

侯鏡如(1902~1994)河南永城人,國民黨陸軍中將,17兵團司令,後被俘。

胡宗南(1896~1962)浙江孝豐人,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抗戰後期官至國民黨一戰區司令長官,後來保衛延安立下大功。

黃維 (1904~1989)江西貴溪人,原國民黨陸軍中將,12兵團司令官,著名的書呆子、美髯公和永動機發明者。

張耀明(1905~1972)陝西臨潼人,國民黨陸軍中將,第4集團軍總司令兼38軍軍長,黃埔軍校校長。

李默庵(1904~2001)湖南長沙人,國民黨陸軍中將,32集團軍總司令,長沙“綏靖”公署副主任和第一綏靖區司令。

鄭洞國(1903~1991)湖南石門人,黃埔一期畢業,國民黨陸軍中將,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一兵團司令,在長春戰役被部下裹挾投誠。

劉勘 (1907~1948)湖南桃源人,36集團軍司令,整編29軍軍長,西北戰場兵敗自殺。

陳明仁(1903~1974)湖南醴陵人,著名的黃埔虎將,曾在四平戰役擊敗林彪。起義後任解放軍上將,解放軍四野21兵團司令員。

宋希濂(1907~1993)湖南湘鄉人,國民黨陸軍中將,華中“剿總”副總司令兼14兵團司令官。抗戰曾立下大功,後在湘西被俘。

巴山夜雨涮鍋


黃埔一期

黃埔軍校在大陸期間,先後舉辦了23期,其中比較厲害的就是前六期,而前六期中,又以第一期最厲害。

因為黃埔一期是國共合辦的第一期,又是老蔣擔任校長親力親為教導出來的,老蔣用人的標準,簡單來說就四個字“黃浙陸一”,黃埔或者陸軍學校畢業,家是浙江的,最好是黃埔一期,當時有一種說法是,學非黃埔,省非浙江,兩眼汪汪。

所以,黃埔一期在自身能力就比較強,又是精挑細選,再加上當時正是用人之際,老蔣又大力提攜,因此出了很多名將。

黃埔一期從1924年入學499人,再加上湘軍講武堂併入的158人以及四川后來的20餘人,因此,黃埔軍校畢業生實際為645人。

黃埔一期的名將有哪些

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基礎上,黃埔一期簡直是將星如雲,他們分別是蔣先雲、徐向前、陳賡、左權、胡宗南、杜聿明、關麟徵、鄭洞國、陳明仁、宋希濂、李默庵、李仙洲、賀衷寒、許繼慎、黃維、桂永清、王爾琢、範漢傑、宣鐵吾、宣俠父、曾擴情、俞濟時、孫元良、周士第、餘程萬、劉戡、霍揆彰、侯鏡如等等。

由於篇幅有限,縱橫就簡單介紹一些比較出名的。

蔣先雲

要說入學成績和畢業成績都是第一名的,當屬蔣先雲,也被稱為黃埔第一奇才,1921年加入共產黨,黃埔畢業後在東征陳炯明和北伐中表現突出,在第二次北伐時已經是團長,在河南與奉系軍閥作戰中陣亡,年僅二十五歲,甚為惋惜。

徐向前

關於十大元帥中的徐向前就不用詳細介紹了吧!徐向前是黃埔一期中第一個擔任軍長,第一個擔任軍團長的學生,也是黃埔一期中後來成就最大的人。

陳賡

陳賡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參加南昌起義,在土地革命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四方面軍第十二師團長、師長、紅一軍團第一師師長;

在抗日戰爭時期任一二九師三八六旅旅長,著名影視劇《亮劍》中李雲龍的獨立團就是隸屬於386旅,陳賡也就算是李雲龍的老上級,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左權

左權也是黃埔一期的餃餃者,早在1933年就已經是紅一軍團參謀長,在抗日戰爭時期,左權是八路軍副總參謀長,1942年左權將軍在日軍的掃蕩中陣亡,也是一位英年早逝的將領。

以上四位是黃埔一期中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將領。在國民黨中,也有大量的名將。

胡宗南

黃埔一期號稱天子門生,胡宗南就號稱天子門生第一人,是國民黨方面黃埔一期裡面第一個成為軍長和集團軍司令的人,並且成立幾乎可以與陳誠、何應欽相抗衡的黃埔少壯派,深得老蔣的信任。

杜聿明

杜聿明也是老蔣較為信任的學生之一,在國軍將領中,應該是出鏡率最高的黃埔一期生,先是參加中國徵緬甸遠征軍,後來到東北指揮遼瀋戰役,以及到徐州參加淮海戰役,都不夠他忙的。

但是杜聿明屬於那種太聽老蔣話,不管老蔣指揮是否得當,他都完全聽命老蔣,這是為帥者一大忌諱。

關麟徵

如果說胡宗南是天子門生第一人,關麟徵應該就是第二任,是黃埔一期在國軍中第二個成為軍長,第二個成為集團總司令的人,後來更是接替老蔣成為黃埔第二任校長。但是後來關麟徵由於被陳誠打壓,也就選擇了急流勇退。


剩下陳明仁,在遼瀋戰役之前的四平之戰時也有諸多亮眼的表現;宋希濂,被稱為蔣介石的犬鷹將軍,一直以黃埔一期的老大哥身份自居;俞濟時,七十四軍軍長,後來一直在老蔣身邊當侍從室長官,也算老蔣在大陸最信任的人,可以將身家性命相托付的人;鄭洞國,在遼瀋戰役時國軍中比較倚重的人物,算是獨當一面吧;孫元良,臺灣著名偶像明星秦漢的老爹,當年號稱飛腿將軍,也當真是惜命的人;黃維,算是陳誠土木系的靈魂人物,後來在淮海戰役時被俘虜;另外還有山東三李李玉堂、李延年、李仙洲也很有作為,在後期基本也都混過兵團司令一級的人物。

篇幅有限啊,幾乎每一個黃埔一期生都有一段可以寫在歷史書上的事蹟。


史論縱橫


黃埔軍校前六期可以說是將軍如雲,特別是黃埔一期和四期學生中,許多人都是中國現代史上風雲人物,軍事家,元帥,將軍。

黃埔軍校一期學員中,中國共產黨,人民解放軍方面,十大元帥之一徐向前,十個大將之一陣賡大將。

還有上將軍周士第等,為革命犧牲的共產黨員將領,蔣先雲,左權,許繼慎,王爾琢等人。

國民黨軍隊方面,杜聿明,宋希濂,陳明仁,胡宗南,鄭洞國,關麟徵,李仙洲,李默庵,黃維,範漢傑,孫元良,候鏡如。

這些國民黨將軍都是兵團級以上司令,是國民黨中有名將軍。

因此,黃埔軍校一期學生是中國現代史上風雲人物。


蔡哥談


黃埔一期開國名將:

徐向前元帥,山西五臺永安村人!

陳賡大將,湖南湘鄉市龍洞鄉泉湖村人!



周士第上將,海南島樂會新昌村人!

閻揆要中將,陝西桂縣人。


陳明仁上將,湖南省醴陵市洪源鄉洪源村人!

革命前輩,湖南人挺多的。

關注我。 歡迎評論 點贊。 後續更多分享


牛頭馬面兩鬼


1924年5月,孫中山在蘇聯顧問鮑羅廷大力支持下開辦的黃埔軍校正式開辦,第一期正式入學。鮑羅廷為黃埔軍校爭取到了蘇聯資金、武器、蘇聯教官等各方面支持,黃埔軍校的建立鮑羅廷功不可沒。

黃埔軍校第一期時間很短,1924年5月入學,1924年11月30日就考試完畢。接著第一期學生參加了東征陳炯明,到1925年6月25日補行畢業典禮,共645人畢業。

以現在眼光看,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時間只有半年,只稱得上短訓班,很難算正規的軍校學習。但黃埔軍校前幾期的學生本身素質很高,又有著特殊的歷史際遇,是後幾十年中國大地上風雲際會的主角。黃埔的前幾期成材率堪稱歷史奇蹟,第一期就更加突出,國共雙方諸多名將出自黃埔軍校一期。

我軍方面出自黃埔一期的名將有徐向前、陳賡、許繼慎、蔡申熙、蔣先雲、周士弟、李之龍、左權等。

1、徐向前。徐向前元帥是我軍十大元帥之一,紅軍時期紅四方面軍的主要軍事領導人,我軍最優秀的軍事家之一。開國將軍們雖然英才匯聚,但公認能夠出色指揮大兵團方面作戰的,只有林彪、粟裕、劉伯承、彭德懷、徐向前等少數幾人,徐向前元帥也稱得上近代以來中國最出色名將之一。

(徐向前元帥)

2、陳賡。陳賡大將是黃埔軍校時期就是風雲人物,公認的老大哥,還救過蔣介石的命。陳賡大將曾經在上海中央特科進行過出色的工作,作為特工人員也很厲害。之後紅軍時期、抗戰、解放戰爭中戰功赫赫,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3、許繼慎。許繼慎是紅四方面軍早期的重要軍事領導人,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軍長時,徐向前元帥是副軍長。許繼慎是共和國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如果能活到解放後會是元帥級別的人物。

4、蔡申熙。蔡申熙同許繼慎一樣是紅四方面軍系統的重要軍事領導人,也是共和國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 1932年在反圍剿作戰中犧牲。

5、蔣先雲。蔣先雲在黃埔軍校時期就是風雲人物,蔣介石本人對蔣先雲也極為看重,是大家公認的黃埔一期學生中最有前途的。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後,1927年5月28日在同奉軍作戰時犧牲。

6、周士第。周士第上將率部參加了南昌起義,任第25師師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6、李之龍。李之龍是黃埔一期學生中最早做到很高職位的,1926年就擔任代理海軍局局長、海軍局參謀廳長兼中山艦艦長,被授以中將軍銜。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後,一度流亡日本,1928年回國後被捕遇害。

7、左權。左權抗戰時擔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1942年在同日本侵略軍作戰時犧牲。左權是共和國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

此外,我軍還有金佛莊、李之龍、王一飛、王爾涿、劉疇西、彭幹臣、侯鏡如、閻揆要、宣俠父等軍事領導人也出自黃埔一期。

國民黨軍出自黃埔一期的重要人物,有胡宗南、杜聿明、關麟徵、鄭洞國、範漢傑等。

1、胡宗南。蔣介石最信任和重用的黃埔學生,在黃埔學生中升官最快,最早獨掌方面,長期執掌西北幾十萬大軍。不過胡宗南作為師長、軍長還算優秀,作為方面大將的能力顯然很差,以至於現代有人汙衊對蔣介石忠心耿耿的胡宗南是共諜。

(胡宗南)

2、杜聿明。杜聿明是國民黨軍事將領是比較優秀的能力,軍事能力排名前列,對蔣介石本人有十分忠誠堅決執行命令,後來經常被蔣介石作為救火隊長使用。最終在淮海戰役中戰敗被俘。

3、關麟徵。關麟徵是國民黨軍中黃埔學生升官很快的一位,杜聿明、鄭洞國等人都做過他部下,參與過抗戰中的臺兒莊戰役。在國民黨將領中屬於軍事能力比較強的一位。

4、鄭洞國。鄭洞國在抗戰中擔任過中國駐印軍新1軍軍長,當時孫立人和廖耀湘都是他的部下。解放戰爭中擔任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代理司令長官職務。

5、範漢傑。範漢傑在解放戰爭中擔任過東北"剿總"副總司令,1948年的遼瀋戰役中,範漢傑是錦州的最高指揮官,解放軍攻佔錦州後被俘。

此外,國民黨的重要軍事將領中,還有李默庵、李仙洲、黃維、王敬久、孫元良、賀衷寒、宋希濂、陳明仁等人出自黃埔一期。


仁勇校尉


黃埔一期是黃埔軍校畢業生最厲害的一期之一,能與之比肩的也只有黃埔四期了(畢竟四期出了林彪這樣的戰神級開國元帥),黃埔一期非常生猛,將星如雲,不管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很多優秀將領都是畢業於這一期,所以國共內戰又被世人稱為黃埔內戰!那麼這裡我就簡單介紹幾位名氣很大的黃埔一期畢業生,讓大家體會一下堪稱“東方西點軍校”的魅力。



徐向前

早期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兼第四軍軍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29師副師長,創建冀南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後歷任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一兵團(後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在山西以6萬的兵力殲滅國軍10萬,打破山西僵局,1949年10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位列新中國十大元帥之一。


陳賡

黃埔三傑之一,黃埔三傑是黃埔一期學生中表現最出色的學員。早期任紅四方面軍參謀長,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解放戰爭後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太嶽縱隊司令員,縱隊重組後,任四縱司令員,1949年任第2野戰軍第4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55年受大將銜。


左權

共產黨早期高級將領,早期任紅1軍團參謀長,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前方指揮部參謀長,1942年5月日本軍隊出動大兵團突襲八路軍前敵指揮部,左權同志負責斷後,在撤退的過程中,被炮彈擊中頭部不幸犧牲。

胡宗南

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深受蔣介石的信任與重用,號稱“天子門生第一人”,抗日戰爭前期任第17軍團軍團長,是黃埔學生中第1個軍團長,後任第34集團軍總司令,成為黃埔系學生的第1個集團軍總司令,1945年被任命為第1戰區代理司令長官,是黃埔畢業生中唯一一個出任戰區司令長官的,解放戰爭後接連被解放軍擊敗,最後狼狽逃亡臺灣。



關麟徵

國民黨陸軍中將,曾出任國民黨陸軍總司令,黃埔軍校第二任校長,抗日戰爭時期歷任第五十二軍軍長,第三十二軍團軍團長,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曾率部參加臺兒莊大戰。杜聿明,鄭洞國皆曾在其手下任職,後退出軍界,到香港頤養天年。


宋希濂

國民黨陸軍中將,抗日爆發時,任第36師師長兼西安警備司令,淞滬會戰爆發後率部趕往上海,後歷任71軍軍長,第34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71軍軍長,第11集團軍總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解放戰爭時任華中“剿共”副總司令,兼第十四兵團司令官,後兵敗被俘,1959年被特赦。

杜聿明

國民黨陸軍中將,抗日戰爭時期歷任200師師長,11軍副軍長,第5軍軍長,抗戰初期率部打贏崑崙關血戰,極大的振奮了全國抗日之決心,後率領中國遠征軍赴緬作戰,解放戰爭後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負責東北局勢,淮海戰役時被解放軍俘虜,1959年被特赦。

黃維

國民黨陸軍中將,抗日戰爭爆發後,歷任第67師師長,第18軍軍長,54軍軍長,率部參加淞滬會戰,武漢會戰。解放戰爭時期任12兵團司令長官,淮海戰役被俘,1975年被特赦。



鄭洞國

國民黨陸軍中將,抗日戰爭時期歷任2師師長,榮譽1師師長,第8軍軍長,中國駐印軍新1軍軍長,第3方面軍副司令長官,率部先後參加長城古北口戰役、保定保衛戰、臺兒莊大捷、武漢會戰、崑崙關大捷、鄂西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等戰役,重創日軍。解放戰爭時期東北保安副總司令,代總司令,遼瀋戰役時期在部下的裹挾下,加入共產黨陣營。


陳明仁

抗日時期歷任第2預備師師長,71軍副軍長,軍長,曾率部參加九江保衛戰,桂南會戰,滇西反擊戰,解放戰爭爆發後任華中“剿總”副司令、武漢警備司令兼第29軍軍長、第1兵團司令、湖南省主席、省“綏靖”總司令,1949年率部起義,1955年授上將銜。


鹹魚閒聊


黃埔名將主要出自一期和四期。

黃埔一期名將

徐向前元帥 陳賡大將 周士第上將及在長沙起義的陳明仁上將

在抗戰中犧牲的左權參謀長及早期犧牲的一些領導人如王爾啄,蔣先雲,曹淵,許繼慎,蔡申熙。

國軍陸軍總司令,陝西冷娃關麟徵

救火隊長杜聿明

鷹犬將軍宋希濂 老實人鄭洞國

國軍海軍司令桂永清 空軍司令王叔銘

山東三李 李仙洲 李玉堂 李延年

文有賀衷寒 武有胡宗南 有文有武李默庵

長腿將軍孫元良及範漢傑,侯鏡如,黃維等兵團級,張耀明,羅奇,劉勘,鍾彬等軍長級

還有俞濟時,王敬久和王仲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