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佈成交額的“雙十二”,為何越來越冷清?

雙十二”原本是剁手黨們的又一次狂歡,現在卻變得越來越冷清,與“雙十一”的狂熱氛圍相比,略顯尷尬!

按照慣例,淘寶依然沒有公佈今年雙十二的具體成交額數據,後續報道也寥寥無幾。“靜悄悄”的氣氛與寒潮籠罩下的天氣交相呼應,別有一番落寞感。

不公佈成交額的“雙十二”,為何越來越冷清?

如意君也向周圍親友同事瞭解了下雙十二的“戰績”,發現大家都買得很少,甚至有的表示“沒啥買的,券也沒用上”,與雙十一熬夜“剁手”的情形相比,大相徑庭。

“失寵”的雙十二

天貓與淘寶是阿里巴巴電商業務的兩大支柱,有意思的是,兩者像極了微信與QQ在騰訊的地位,一個如日中天,一個黯然失寵。從“雙十一”和“雙十二”的促銷氣氛來看一目瞭然。

作為阿里重心的天貓雙十一,有超過一個月的造勢檔期、高規格的明星宣傳陣容、複雜豐富的鉅額優惠券、還有堪比“春晚”的“雙十一”晚會等,可以說為了撩撥消費者的購物慾,無所不用其極。

不公佈成交額的“雙十二”,為何越來越冷清?

但到了淘寶雙十二則是另一番情景,除了炒冷飯式的優惠券發放外,其他造勢活動很少,而且規模小,時間短,更沒有豪華晚會助陣。自然而然,促銷氣氛冷清不少,消費者也少了瘋狂“買買買”的衝動。

再度分流的淘寶

淘寶作為阿里電商業務的起家擔當,以“長子”的責任扶持了很多後起的阿里系產品。比如天貓(原為淘寶商城),起初正是從淘寶分化出了大批品牌商家,同時往裡引入了大把用戶。

最終天貓扶搖直上,淘寶黯然神傷。但淘寶依然承擔著為天貓雙十一“清庫存”的重任,這即是雙十二的由來之一。

如今,尷尬的淘寶再度被分流,從阿里自身戰略而言,“清庫存”不再是本次雙十二的主要任務,為阿里的“本地服務”和“新零售”等線下業務練兵才是終極目的。

不公佈成交額的“雙十二”,為何越來越冷清?

顯然,口碑、餓了麼、盒馬鮮生、天貓超市、菜鳥等一眾阿里系戰將都按計劃進入了練兵場。尤其是合併後的口碑與餓了麼,作為阿里的掌上明珠,雙十二的玩法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到處透著為“線下賦能”的味道。

而據阿里公佈的數據,今年雙十二的線下商家參與數高達200萬,而去年僅有100萬家。或許這才是阿里想看的結果,同時也成了淘寶的宿命。

“理性”消費迴歸

除了阿里和淘寶的自身原因外,網友“不買賬”也是雙十二冷淡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理性消費意識的迴歸。

畢竟上個月的雙十一狂歡,已經將大部分人的“衝動消費”基因釋放完,在一陣“買了太多不必要的東西”的後悔聲中,不少人下意識地對雙十二保持著剋制的消費態度。

不公佈成交額的“雙十二”,為何越來越冷清?

還有就是大家對當下各個購物節的促銷活動早已產生了免疫,加上接踵而至的聖誕節、元旦、年貨節促銷,不少網友表示不急於剁手,這也讓雙十二的促銷時間變得越來越尷尬。

當然,還有部分人的“理性”來自於“窮”。“下單一時爽,還款淚兩行”是不少人雙十一過後的生活寫照。剛過9號還款日的“花唄式”青年們,腰包裡的銀子已然不多,縱便再想瘋狂shopping一把,也得掂量下餘額是否“充足”。

結語,雙十二的落寞,雖是既成事實,但也在情理之中。淘寶選擇不公佈成交額也不失為明智之舉,公開了或許數據也不會太好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