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未來趨勢是什麼?

互聯網的趣事兒


2016年,知識付費產品開始在中國互聯網上興起,主要是面向個人的知識產品與服務,一批“知識極客”與“知識匠人”開始湧現,併成為互聯網知識社會的中堅力量。

現在有眾多各具特色的互聯網知識平臺,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知乎、喜馬拉雅FM、羅輯思維與得到等等。知乎是知識社區模式;喜馬拉雅FM是音頻和“免費+增值”模式;羅輯思維與得到,是知識明星、付費訂閱專欄與內容運營模式。

這一輪的互聯網“知識經濟”浪潮的重心似乎不在“知識”上,而在“經濟”上。主要是在強調“變現”的過程。


“知識付費”的未來趨勢是什麼呢?相信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可能還是會將重心迴歸到“知識”本身。關於知識誰來教,費用誰來付的問題,在未來可能都會被重新定義。


首先,進行知識傳播與解讀的可能不再是互聯網“知識明星”、“知識極客”,而是在各領域具有權威的專家、學校裡的高級教師,或者各類權威的教育、研究機構。


其次,“付費者”也可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付費的不再是知識的接受者,他們可以免費獲得學習機會。在這種福利與公益的模式下,可以讓更多邊遠地區的孩子免費接受到高質量的教育。至於基於公益性的學習者免費模式下,這個“付費”由誰來付的問題,相信現在和未來的商業大咖們會給出答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