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手機的信號一直不太好,為何蘋果不自己做基帶芯片?

元池喜


蘋果為什麼不自己做基帶?題主問題問的勉強啊!是不是還有類似蘋果為什麼不自己做屏幕做電池做芯片?按流程我們先回答為什麼不做基帶芯片。首先我們要知道蘋果歸根到底是一家真正軟件軟件驅動的公司,跟我們熟悉的微軟是一樣的。你以為蘋果手機是賣啥賣的這麼貴?如果換成Android系統,分分鐘沒人買,系統和軟件才是他的法寶。再則要在一個已經成熟的市場做完全的新芯片出來,你知道有多難嗎?你把市場現有的芯片半導體和專利公司放在那裡?這個不像軟件那麼好操作和簡單,製造業很難的,這難度和軟件不是一個量級,何況還有程序支持。要完全自主,企業是追求利潤不是做慈善,消費電子等你開發耗幾年說不定你已經被市場淘汰。這麼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而且未必能夠成功的事情,為什麼要單獨做,現在市場通用的是聯合開發而已,這樣技術可以共享。再說說基帶芯片是管信號的,信號這個事情完全由基帶控制嗎?跟你所處的環境,跟三大運營商都有關係。哪些所謂的信號測試什麼的,有一定參考價值,但是真的不重要,現在的手機那個信號有嚴重BUG讓你不能用的,這麼微乎其微不會影響蘋果核心的東西,蘋果為什麼要去加大投入。現在可以看到的是蘋果在投入他的CPU研發,這才是手機的關鍵,不然他2G內存可以幹掉Android8G內存流暢度啊,然後再投入他的屏幕技術,這也是核心。但是蘋果他也不是自己生產啊,你叫他自己建立一個廠自己做,有必要嗎,工廠已經那麼多,這是一種資源浪費,蘋果如果這麼做那證明他已經落寞了。蘋果偉大的初心是什麼,除了系統,就是他供應鏈的思想,合作共贏,天下我用。所以你說蘋果信號不太好,我覺得是主觀認為,要是真影響到日常使用了,蘋果不是自己開發這個,而是找新的供應商替換而已。


星辰一點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蘋果手機信號一直口碑不好,但是沒有自己的基帶芯片,最大的原因是就是蘋果沒有自己做基帶的能力。

蘋果雖然是一家高科技公司,但是蘋果本身屬於硬件偏電腦的公司。

蘋果雖然是市值最高的高科技公司,但是蘋果本身是做電腦起家的,蘋果手機雖然賣的很好,利潤也最高,但是它是依靠封閉的iOS系統,而不是靠通信方面的技術。

蘋果公司原來是一家電腦公司,當年蘋果開始做手機也是託了摩托羅拉的福氣,是當年摩托羅拉一手教蘋果如何做手機的。

蘋果公司的基帶芯片原來是採購高通的,現在是轉而使用Intel的,就是因為蘋果在通信上的專利積累比較少,目前還沒有製造自己的基帶的能力。

而且,蘋果的信號不好,也不完全是基帶的原因,蘋果的幾款手機的天線設計也存在瑕疵,也導致了蘋果手機信號不好。

不過最新消息是蘋果公司開始招兵買馬,打算自己開始打造自己的基帶。

最近幾款蘋果的手機由於和高通鬧翻,採購Intel的基帶,但是始終信號不是很好,現在外媒的最新消息是蘋果有打算自己造基帶的想法,已經開始招聘了不少基帶方面的人才,開始有計劃自己造基帶。不過,目前的基帶專利主要集中於愛立信、諾基亞、高通、中興、華為等傳統的通信業巨頭手機,即使是蘋果自己造基帶芯片,專利費的支出也不會是一個小數目。至少高通就是蘋果最大的障礙。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目前基帶芯片由一線的高通,Intel提供給OEM廠商,華為也是一線但是麒麟芯片自家使用。二線是mtk,三星。三線像中國展訊這類的。

其實華為也是有提供巴龍芯片可以作為基帶芯片使用,只是外掛基帶不如直接買高通或者聯發科的芯片簡單,基本沒有主流廠商採用。

那麼蘋果自研基帶芯片,從規模上自家使用是不會虧本的,但這裡面有好幾個坑需要填。

第一,早期的基帶肯定會有問題,這個會導致蘋果手機信號更差。就像當年聯發科那個還出現WiFi斷流,這種老司機都翻車了,作為新手來說翻個車也是很合理的嘛!

第二,專利這個鬼,不是說你想避開或者交專利費就能解決的了。要跟高通進行專利交叉授權目前基本只有諾基亞,西門子,華為這些也擁有大量通信專利的企業。沒有專利可以交叉授權,那隻能給高通交3g,4g保護費,華為也有。然後高通是按整機比例收的,是的只要用到專利就按整機比例收,華為好像是按固定金額收的。

這麼算下來,除非基帶芯片能做到像華為這麼優秀,否則算下來怎麼算都是血虧啊!


heipi雪人


沒那個金剛鑽,怎麼感去攬那個瓷器活。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知了3246


現在市面上的基帶都很好了,其他公司都是用一樣的芯片,人家做得到很好信號,蘋果做出來象狗屎一樣的信號,自己做基帶也不會有很大的改變


夜貓380


自己做基帶的風險太大了,幾乎算是從0開始,基帶的專利幾乎也就掌握在高通英特爾幾家公司。如果蘋果自己研發所要付出的研發經費遠遠大於使用其他廠商的,而且還會面臨研發失敗的危險。綜合考慮弊端遠遠大於利。


贏一科技


自己做不僅投資大,而且不見的能做好,風險也特別大,對於一家商業公司,他們會權衡中間的利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