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改革開放40年 中國鄉村走向振興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從改革開放初實行土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如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農、富農、惠農體系不斷完善。

數說改革開放40年 中國鄉村走向振興

  現在,我國農村人均一年的可支配收入比40年前多多少?以絕對值計算,答案是多了近100倍。這40年,鄉親們的腰包是越來越鼓,年人均收入從1978年的人均134元增長到現如今的1萬3千多元。2013年以來,農村百姓的收入增速持續超過城鎮居民,每年邁上一個千元臺階。

數說改革開放40年 中國鄉村走向振興

  改革開放40年,在耕地面積沒有增加的情況下,我國糧食產量從6000多億斤,到現在翻了一番多,人均接近1000斤,確保了國家糧食安全。我國用世界1/4的耕地,生產了世界1/4 的糧食,養活了全世界1/5的人口。

  現如今,農村成了我國經濟的新增長點,來看三個數字。目前我國有2800萬人在從事新產業、新業態,非農就業人數大幅提升。超過2.8億的農民外出就業,為社會創造巨大財富。而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接待的遊客量在2017年達到了28億人次。

  農業農村的發展鉅變,離不開改革開放40年了的一系列舉措。40年裡,有一半年份的黨中央1號文件都聚焦三農,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五大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生物育種、信息遙感等農業信息化領域不斷取得突破,科技進步在農業領域的貢獻率2017年達到了57.5%,比2012年提升了4個百分點。

數說改革開放40年 中國鄉村走向振興

  目前,全國通公路、通電、通電話的村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全國接近9成的農村通了寬帶互聯網,城鄉發展更協調。國家積極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如今,一半以上的村子進行了廁所改造,91%的鄉鎮生活垃圾實現了集中處理。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農產品進口額佔全球貿易額的1/10,農產品供給更加多元化。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顯著提升。農村貧困人口2013年到2017年累計減少6853萬人,我國向全面整體消除貧困邁進。

數說改革開放40年 中國鄉村走向振興

  十八大以來,中國農村取得跨越式發展,到2035年,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將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將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將全面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