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四個月去上班,白天給公婆帶,晚上和六日有時間陪孩子,孩子會不跟自己親嗎?

美麗大花花


不會,孩子最親的還是媽媽,這是我的經驗之談!

大家好,我是“幸福魚兒”兩個孩子的媽媽。

我來說說我的經歷,希望對能解除你這個困擾。

我家兩個孩子,老大滿了百天之後,我就讓我媽和我婆婆跟著我去了上班的地方。白天,我媽和婆婆在房間幫我帶孩子,我每兩個小時回去餵奶一次。中午和晚上,孩子鬧覺的時候,都是我帶著奶睡的。

老大滿了十個月的時候,我重感冒,我婆婆說我奶水不太好,也怕感冒傳染給孩子,說已經十個月了,可以給孩子斷奶了。說斷奶就斷奶,第二天,就給孩子斷奶。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哭的哇哇的,一個勁的找媽媽。而我躲在另外一間房,聽著孩子的哭著,特心疼。再加上忽然斷奶的,奶漲的跟硬邦邦的石頭沒什麼區別。

我媽和婆婆,兩個人帶著我家老大,終於安穩的給老大斷奶了。老大斷奶之後,孩子給我媽帶著,我回了北京。

從那之後,我家老大,是一直跟著我爸媽和姐姐們在我孃家長到三歲。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家老大叫我大姐和大姐夫叫爸媽。因為我大姐大姐夫天天下班回來,幫我媽媽帶著我大兒子,給他買吃的,買衣服,帶他出去玩。

曾經,我也擔心孩子會跟我不親。但血溶於水,孩子是我辛苦懷孕十個月生下來的。不管我多久沒回去看他,他都始終和我特別親。每次我離開家的時候,孩子都會哭著要跟媽媽走。以至於後來好幾次,我要出門的時候,都是提前讓我媽抱走,別讓孩子看到我走。

我家老二,我自己帶到五個月,就送回公婆家,直到現在,還在公婆家帶著。但老二和我同樣的親。每次視頻,他都先喊的是媽媽,會跟我分享他的快樂,他會告訴我又交了一個新朋友之類的......

每次回老家,老二也會叫我抱,纏著我,讓我跟他玩,帶他出去買吃的,去遊樂場。

所以,我覺得,孩子不會因為你沒怎帶他,他就跟你這個媽媽不親的。畢竟,血溶於水啊,自己懷胎十個月生下來的,剪不斷理還亂呢,更何況是自己的親媽媽。


幸福魚兒


你很在意這個問題嗎?我要告訴你,你的擔心是多餘的,我的孫子從出生到上小學,全是我一手帶的,媳婦曾經在單位說過,她的孩子她光管生,當時媳婦年輕貪玩,不愛帶小孩,記得孫子六個月時,老家親戚結婚,我要回去參加婚禮,讓媳婦請假在家照顧小孩,她不請假,讓我帶孫子去,沒辦法,當時陰曆二月,天還不暖和,我抱著孩子,帶著奶粉,尿布,坐公交車,七十多里的路程,別說這一天有多累了,多虧當時我還年輕,身體還行,總之吧,我走到哪裡,就帶孫子到哪裡,孫子對我也特別親,孫子上學後,我去城裡帶孫女三年,當然雙休日節假日,我都回來陪孫子,孫女上幼兒園,我就回來自己住了,這空當,孫子經常來我家吃住,不願回自己家,三年高中,是孫子媽媽親自照顧,現在讀大二了,雖然孫子對我還很親,但是遠遠不如親他媽媽重,有一句話說:母子連心,一點也不錯,說了這麼多,為的讓你明白,兒子永遠親自己的媽媽大於親奶奶,其實媽媽都有一個共同的心理,生怕兒子不親自己,親奶奶,既然這樣,為了不分散親情,最好自己帶!這樣就不用擔心孩子親奶奶多了!


老李說事666


親身經歷,這種事情確實存在,四個月上班,孩子每天跟我睡,週六日有時間就儘可能陪,孩子兩歲時候突然有一天不理我了,晚上下班回去他看到我就哭,不讓我碰,也不跟我睡了,跟奶奶睡了十多天,好不容易熬到十一假期,帶孩子出來一週不見奶奶才調整過來,平時老公不在家,那十多天天天晚上一個人屋裡哭,也就是從那時候得上了抑鬱症,並且那段時間剛好有個升職的機會,自己沒心情直接放棄了。今年一年,工作上推了好多事情,更多的時間陪孩子,孩子才對自己的依戀多一些。或許這種結果跟帶孩子的人有關,我們家奶奶的對孩子寵的不得了,爸爸平時不在家,家裡只有我一個人對他嚴厲,不對時候會說她,批評他時候爺爺奶奶還總護著,一點辦法沒有


用戶1427484363579


回答一個,因為一些原因,女兒出生2個月就上班了,現在女兒3歲了,現狀是:每天下班帶娃不超過一小時,週末陪娃一天,娃晚上跟奶奶睡。

女兒的成長基本是婆婆陪伴,現在的心態主要是兩方面

一方面,陪伴女兒太少,心裡還是有愧疚的,但是如何有效陪伴才是更有價值的事情;

利用節假日帶孩子出去看看,跟孩子老公建立自己的家庭氛圍,不錯過孩子的成長期;

另一方面,暗自驚歎這種血緣關係帶來的默契,雖然帶娃時間非常非常有限,但是並不會跟我不親,相反會讓我們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時間;

以上,寶媽的擔心是很正常的,曾經我也這麼擔心,但是孩子的表現會超過我們的想象。


小阿古1


我的親身經歷,女兒七個月上的班,公婆為了帶孩子搬來和我們一起住,白天晚上都是他們帶,而且要誇一下我老公,他特別喜歡女兒,許多事情親力親為,只要休息就帶寶寶出去玩。所以說實話,全家我這個媽媽和孩子接觸的時間是最少的。兩歲之前我在孩子心裡的地位真的很低,她有好吃的,我管她要她不給,爸爸,奶奶要就給。她困了,不要我抱。也不愛和我玩。有一次,我和老公帶她出去玩,回來的時候買了不少東西,就給婆婆打電話讓她下樓接一下。寶寶看見奶奶很開心,讓爸爸牽一隻手,另一隻手讓奶奶牽。我就拎著滿手的東西跟在他們後面。我婆婆回頭看看說,寶寶讓媽媽牽著你吧,結果孩子又哭又鬧,最後也是奶奶牽的。可是過了兩歲情況明顯好轉了,我覺得是單純靠吃已經不能滿足她了,奶奶不會繪聲繪色的講故事,奶奶不會用木偶逗她玩,奶奶不會用彩泥做小豬佩奇,奶奶不會給她梳網紅小辮子。慢慢的孩子就和我越來越好了,每天賴在我屋裡不願意走。所以不用擔心,在孩子心裡還是媽媽最好,只要我們愛孩子,哪怕陪伴的時間有限,他們反而會更加珍惜,會更愛你。


BubyKing77


你這麼介意你跟孩子的“相處時間”,建議你“24小時”一個人帶孩子,你以為帶孩子很容易嗎?

公婆能幫你帶,沒耽誤你“上班時間”,你應該“感恩戴德”了,居然還介意“時間問題”,你這樣就是“很自私”的行為。

問出這樣的問題,就相當於問孩子:“你是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的問題一樣“可笑”,老想著自己“被爭寵”,好像找到“靠山”一樣。

說這樣的“問題”,如果你是“孩子”,你不覺得“很尷尬”嗎?孩子只要回答“哪一位”,都會得罪自己“最親的人”。

做媽的,請別“情商”這麼低,好嗎?多為孩子“著想”,別老是想“你自己的感受”,別給孩子營造一種“孤獨”的氛圍。

我想:你也不希望孩子變成“留守兒童”吧!


積極思想的力量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親身經歷過,所以簡單說一下我的看法吧。

先簡單說下背景:

我從小是由我外婆帶大,家裡還有個妹妹,父母感情並不是很好。

進入正題:

從我記事開始,也就是上幼兒園之後,我跟我外婆相處的時間比跟我爸媽相處的時間要多。雖然我對我爸媽肯定是有感情的,畢竟他們是我爸媽,但也是因為他們不怎麼陪我,再加上又是外婆帶大的,所以感情可能深不到哪裡去。

但是,那時候自己那麼小,肯定不會說自己不喜歡爸爸媽媽,跟父母沒感情。但是在日常表現方面,肯定跟那些是自己爸爸媽媽帶大的小孩是不一樣的。

其實,我挺理解樓主,畢竟上班是為了能給小孩以後更好地生活。但當你做了這個決定後,你肯定也考慮到了小孩會不會跟你不親的後果。我個人覺得,小孩四個月,雖然的確不太記事,也不太懂這些。但時間一久,隨著小孩慢慢長大,他自然會跟每天待在一起的人更親近。

這個時候,也就需要那個人每天給寶寶洗腦了,比如拿著媽媽的照片給寶寶看,跟她說這是她的媽媽。

另外,媽媽也不用太過焦慮,一天24小時,你只是8個小時沒有陪在小孩身邊,晚上下班回來多陪陪小孩,週末休息的時候也一樣,媽媽要多陪寶寶玩,有時候可以嘗試告訴寶寶自己為什麼要上班。你不要覺得他不會說話,聽不懂,就沒必要那麼去做。

最後,想再說一句,暫時缺席小孩的成長過程,可以體諒也都可以原諒。但如果是長時間缺席小孩的成長過程,那麼產生的後果其實還挺可怕的。

就拿我自己來說,不止是幼兒園,到小學、初中、高中,我基本都是在我外婆家住。那時候,我媽就每個週末過來看我一次。就算碰上長假,比如國慶、春節,我也還是在我外婆家住。再到後面,我去了外地上大學,在當地留了下來,平時也只有春節的時候才回家。

如果你要問我跟我爸媽親不親,我也沒法回答,親肯定是親的,只不過沒有我妹妹和我爸媽感情那麼好,ps:我妹是我爸媽帶大的,從小在他們身邊長大。

可以說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慢慢成熟了,也知道那時候他們可能是有一些原因,也知道他們為這個家付出了很多。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心裡沒這個疙瘩了。尤其是當一個家庭有兩個孩子,但是這兩個孩子從小受到的待遇卻是天差地別。當然了,我現在也只害怕他們老得太快,來不及孝順他們,其他也沒時間想了。


吃什麼小程序


不會,孩子還是會跟媽媽親。

我的孩子是孩子三個月,我回去上班。並且,單位離家遠,中午不回家。也是每天晚上和週日,有時間陪孩子,雖然這樣,孩子還是跟媽媽親。

開始的時候,孩子還是吃母乳,每次回來趕緊抱孩子過來,餵奶。這個過程也是母子感情交流的重要時刻,孩子是會依戀母親的。

後來孩子稍微大一點,他會哭鬧,不讓媽媽上班走。當時就是狠心就走了,否則遲到。晚上回家後,除了吃飯,就是管孩子,跟孩子玩兒。當時,婆婆還經常說:“我再怎麼白天帶你,還是跟媽親啊!”一般週日的時候,我們會領孩子出去玩,也讓婆婆輕鬆一下。這些都是培養感情的時機。在孩子的心理,還是有親疏遠近的,媽媽是最親的。

所以,不用擔心這一點,只要媽媽有時間多陪孩子,孩子的心中,媽媽永遠是第一位的。


Veeyn


題主的情況跟我很像,擔心過度了,孩子不會和你不親近的。我就是這樣帶孩子的,用我自己親身經歷說一說吧。

我是五個月的產假,這五個月主要是我自己帶,每週奶奶會過來一天看看孩子,順便幫忙帶一帶。我的孩子小時候特別好帶,一個人完全可以應付。不哭不哭鬧的,如果我有時間就跟她說說話,做做遊戲,有時候給她做撫觸。要是一天比較忙,就把她放在小推車裡,我到哪個屋子,就把孩子推到哪裡,只要她能看到我的地方,即使我沒有跟她互動,孩子也可以自己玩。

產假以後我上班了,白天就由奶奶過來帶孩子。每天下班以後的時間我都是和孩子在一起,奶奶一天帶孩子也可以休息一下。晚上睡覺孩子也是和我倆,她在自己的小床,我們倆在大床,如果半夜孩子有什麼動靜,我只要側身就可以弄孩子了,根本也沒有感覺累。

到週末的時候,通常我們都是週六先把奶奶送回家,然後在奶奶家玩上半天,下午我倆就會帶著孩子去公園或是去孩子的遊樂場,總之要帶著孩子外出半天。

週日基本上就在自己家附近了,或者收拾下屋子洗洗衣服,也或者和鄰居的孩子玩上半天。

後來2歲的時候孩子去了幼兒園,奶奶就不再幫忙帶孩子了,偶爾我下班晚會幫我們接下小孩,週末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帶著孩子去奶奶家。

如今孩子已經上學了,非常喜歡奶奶,我不能說奶奶一點不好。比如奶奶做的菜有點炒糊了,我說了幾句,然後孩子就不高興,說奶奶做的菜是最好吃的。畢竟是奶奶帶大的,這些都很正常,作為媽媽如果看到孩子喜歡或是親近長輩,應該高興才是。

不過孩子還是跟我更親近,她會有心理話都和我說的,可能是女孩子和媽媽的關係更貼心吧。

所以,無論誰幫忙帶孩子,只要父母有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就要全心的陪伴,孩子可以感受到媽媽的愛的,不會和媽媽不親近的。現在我的小孩上初一了,雖然是青春期,但是我沒有看到她有任何和我的隔閡,她自己也是常說:“班裡同學好多都已經不怎麼和爸爸媽媽說學校的事情,而我還是願意和你說,喜歡告訴你”。

碼字不易請珍惜,轉發不勝感謝!更對育兒知識,請關注泡泡育樂園!

泡泡育樂園


至少從我目前的親身體會來說,是不會的哦~,當初我也是休完產假就繼續投入到了工作中去了,孩子白天是外婆帶,晚上由我和爸爸接手帶,週末也主要由我和爸爸負責,所以在這裡我想和你分享一些我的經驗和方法:


放下手機:好的陪伴一定是要用心的,所以首先,我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我會盡可能的不去看手機。手機不僅很容易吸引走我們的注意力,也會很容易吸引走孩子的注意力,特別是孩子小的時候,玩多了手機對視力和大腦發育都沒有好處,我們應該陪伴孩子玩一些益智類的玩具,或者多帶孩子去戶外玩耍,幫助孩子智力、體能的發展。



睡前故事:隨著我和孩子的堅持,現在講故事已經成為了我和孩子之間每晚的必備節目,儘管有時候也有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耽擱,但是我也會重新找時間進行彌補,通過和孩子講睡前故事,不僅能夠拉近和孩子的距離,還能夠幫助孩子的語言發展、讓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慢慢的也會成為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習慣,可謂一舉多得。




美食誘惑:有空的時候親力親為替孩子準備食物,家之所以是家,就是因為有媽媽的味道,而媽媽的味道就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那一道道來自媽媽做的佳餚,長大後出門在外的人都特別有這樣的感受,每逢佳節倍感思念家裡媽媽做的飯菜,這些食物也是親子間很好的情感紐帶。



特殊時光:同時,我還運用到了正面管教理念中的“特殊時光”,就是隻有我和孩子兩個人,每週一個固定的時間會玩一次他想要玩的遊戲:躲貓貓。通過這種特殊時光能夠讓他感到我對她的愛,也能讓我感受到他對我的愛。當孩子找到價值感與歸屬感之後她的情緒是安全的,在遇到困難的或者是壓力的時候,她也會減少不當行為。而作為母親的我們,也會因為孩子良好的情緒,更能能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態、良好的態度,也就更容易在我們遇到壓力的時候和善而且堅定,從而實現良好的親子關係。


老人的臨時退出:這點也是我覺得非常重要的,我們家基本就是隻要我在家,孩子的養育和陪伴就會轉交到我的手上,外婆不再做過多幹預,這個時候外婆大多隻負責燒煮等日常事務,這樣就讓我和孩子之前的相處有了很大的空間,孩子不會一直粘著老人,這樣我們才能將我們的陪伴輸入到孩子的內心裡去。



重要日子的陪伴:還有最後一點就是在孩子的生日、第一天入園日,或者孩子生病的時候這樣特殊的日子裡,能夠儘量出現陪伴在孩子的身邊,照顧孩子、見證孩子每一次重要的成長。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我是愛寫作,小文藝,愛孩子的正面管教講師,期待與你一起遇見最好的自己,成就更好的孩子!如果大家還有好辦法,也歡迎給我留言,互相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