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N廠商的突圍之路:從CDN到雲安全、邊緣計算

在過去一段時間裡,CDN(內容分發網絡)廠商的日子很是艱難。近兩年,視頻、遊戲等傳統互聯網應用需求快速增長,企業數字化轉型以及傳統產業上雲都在推動雲計算的發展,同時,國內CDN行業也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但是,由於近年來雲計算廠商如阿里雲、騰訊雲、金山雲等開始殺入CDN市場,並利用價格戰的策略攻城掠地,這造成整個CDN行業毛利率下降。

“這的確給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網宿科技副總裁李東在2018CDN技術融合與應用發展論壇結束後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採訪。

在活動現場,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科技委主任蔣林濤介紹,截至目前,擁有CDN牌照的企業已經超過200家,其中擁有全國資質的只有15家,“以CDN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寥寥無幾,很多雲服務上也在幹CDN的事情” 。迄今為止,中國的CDN市場從以前的網宿、藍汛雙巨頭的狀態,變成網宿一家獨大,其他小企業紛紛轉型的局面。

事實上,不僅僅國內CDN廠商曾面臨這種情形,國外CDN巨頭Akamai也經歷過這個階段,隨著AWS等雲計算廠商的興起,再加上蘋果等核心客戶開始建立屬於自己的數據中心,這導致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Akamai的業績出現下滑。

Akamai的轉型也為國內CDN廠商的轉型提供了借鑑:當CDN傳統業務領域的增長出現乏力和潛在風險,Akamai選擇進入雲安全領域。2015年末,Akamai宣佈已收購安全網絡網關(SWG)技術提供商Bloxx公司。隨後,其CDN標籤逐漸淡化,安全廠商的標籤逐漸強化。到了2018年第三季度,Akamai雲安全解決方案錄得1.69億美元收入,同比增長37%,已經成為Akamai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CDN厂商的突围之路:从CDN到云安全、边缘计算

網宿科技副總裁李東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宗旭 攝

基於CDN的雲安全服務成趨勢

所謂CDN,也即內容分發網絡,其技術原理是儘可能避開互聯網上有可能影響數據傳輸速度和穩定性的瓶頸和環節,使內容傳輸得更快、更穩定。“CDN在互聯網發展中是扮演非常大的作用,從窄帶到寬帶,從文字圖片到視頻、高清、直播、短視頻和4K。從解決南北互通,跨網跨運營商的問題到運量分發,CDN是幕後的英雄,也是國家重要的互聯網基礎設施。”李東說到。

萬物互聯時代,隨著越來越多的設備聯網,IOT設備和服務成為網絡攻擊的入口,大流量攻擊成為常態。可以預見的是,與之相連的雲端應用會面臨更大的威脅:更大規模的DDOS攻擊將會出現,更多病毒、木馬會通過IOT終端進入到雲端。可以說,網絡安全已經成為物聯網部署的關鍵挑戰,而基於CDN的雲安全服務逐漸成為趨勢。

為什麼CDN可以做這個事情?“CDN位於網絡邊緣,靠近用戶側,節點資源豐富,是天然的安全平臺。基於CDN的雲安全防護能夠智能調度全球分佈的安全防護資源,實現防護容量因需擴容、源IP自然隱身和CDN加速無縫接入。” 李東解釋到。

而且當雲計算興起以後,很多的工作可以交給雲平臺去做一些基本的、通用的安全防護。應用上雲以後,企業可以結合上雲的應用再做自己的防護。“俗話說,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如果每個獨立的防護系統企業都要自己做,那麼防護成本非常高。”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檢測中心副主任顧健進行補充。

如今以服務的形式購買安全能力,以雲的方式交付安全能力已經是全球趨勢。Gartner預測,到2020年,全球雲安全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近90億美元,近幾年市場規模複合增長率超20%。其中,安全服務,特別是IT外包、諮詢與實施部署將成為安全領域增長速度最快的細分領域。

李東向記者指出,雲安全會給網宿科技帶來更大的價值,是網宿重要的戰略發展方向,這塊業務要儘快達到過億的營收,“安全領域是一個非常碎片化的市場,目前全國範圍內安全領域超過10億營收的公司沒有幾家。全球營收超過20億的安全公司鳳毛麟角,這也恰恰說明安全市場不太可能出現一兩家獨大的局面,各種創新都有可能會出現。”李東表示。

邊緣計算在等待5G的爆發

同樣是網宿科技轉型的重要方向之一,網宿科技對雲安全有明確的收入目標,然而對邊緣計算卻沒有收入上的要求,“邊緣計算是CDN技術的升級和迭代,目前網宿在邊緣計算領域是在戰略層面做更長期的技術積累,在戰略層面佔有先機。” 李東向記者指出。

Gartner報告顯示,全球IoT數量正在以每年59%的速度遞增,2025年,數據量將激增至163ZB,遠超當前任何互聯網公司所儲備的數據量。怎麼對海量數據應用分流?業內公認,邊緣計算是比較好的方式。IDC數據顯示,2018年已有40%的數據需要在網絡邊緣側進行分析、處理和存儲。

“邊緣計算可以有效緩解骨幹網的壓力,數據顯示,相比只採用中心雲,中心雲加邊緣計算的場景,可以給企業節省64%的成本。CDN也將邁向邊緣計算時代。”李東認為。

目前,邊緣計算的應用場景已經有了很多,從智慧醫療、物流、能源開採,到智能家居等。李東指出,隨著5G的應用以及萬物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邊緣計算的應用場景會越來越多,“5G將推動網絡架構進一步下沉,物聯網將獲得長足發展。海量數據聯網,一方面會使得傳輸需求呈幾何式增長,另一方面也需要邊緣側具備更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這就為邊緣計算的發展創造的更充足的條件” 。

邊緣計算是一個新生的事物,但是卻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各巨頭都在積極探索並推動5G網絡與邊緣計算應用場景的落地,比如百度與英特爾成立5G+AI邊緣計算聯合實驗室,致力於人工智能、車聯網、5G、邊緣計算、搜索、在線翻譯、VR/AR、物聯網等方面的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的探索與創新;阿里雲也選擇加入中國移動邊緣計算開放實驗室,推動5G時代邊緣計算產業的場景落地。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