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子公司攪動非銀代銷 券商、基金代銷等密集拜訪

理財子公司攪動非銀代銷 分析師也被派去挖客戶

證券時報記者 劉筱攸

“我們的新機構客戶來了,銷售同事們要趕緊抓緊拜訪,挖掘入場機會。”這是一家大型券商在內部交流群頻頻發出的消息。

他們說的“新機構客戶”,指的是21家銀行公告擬成立的理財子公司,而且這個陣營還在不斷擴容。

按照業界普遍估算,理財子公司在完整經歷牌照批覆、籌建和開業三大階段後,最快展業也至少是在明年下半年。但證券時報記者瞭解到,目前,包括券商、第三方基金銷售公司、互聯網理財平臺在內的諸多非銀機構,均已迅速“活動”,密集拜訪銀行資管。

“已經21家了!”

“21家了!已經21家了!截至目前,已經有21家商業銀行公告申請成立理財子公司,允許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這是新的客戶群體,需要我們提前服務佔領先機;我們計劃趁著年度策略會這件大事,拜訪邀請他們參會,建立起業務聯繫!分析師和銷售一起挖掘客戶!”——這是一個大型券商內部群裡,每天滾動播出的戰報。每有一家新的銀行發起設立理財子公司,數字就更新一回。

目前具有證券投資基金託管資格的27家商業銀行中,尚有幾家未明示設立理財子公司計劃。但有業界人士告訴記者“這並不奇怪”。銀保監會曾表示,商業銀行可以不新設理財子公司,而是將理財業務整合到已開展資管業務的其他附屬機構。

也就是說,包括工銀瑞信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建信基金等在內的15家銀行系公募基金,也有可能成為承接銀行理財業務的載體。

目前被非銀機構盯上的21家銀行,一共管理著中國16.81萬億元的非保本理財體量。如果按照20%的紅線測算投向權益類資產的份額,那麼流向權益市場的資金規模將高達3.36萬億元。

廣發證券(港股01776)此前一份研報稱,長期來看,銀行理財股票投資佔比必將提升,其選擇有長期數據驗證的管理人參與二級股票市場的可行度更大。

截至2017年底,銀行理財規模約29.5萬億元,其中權益類投資2.8萬億元,其權益類投資絕大部分是參與定向增發、結構配資、股票質押等類固收投資。“直接二級市場委外投資佔比較低,目前佔整體規模約2%,預計未來有望提升至5%左右。”廣發證券稱。

理財子公司動態受關注

“別說四大行、招行、浦發、興業全部,哪怕就是和它們中一家合作,隨隨便便流向權益市場的資金也有至少三四千億元,是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的3~4倍。而且銀行一直是債券市場最大的買方。總之,這個新客群對我們來說很重要。”一名券商研究員也向記者總結了幾點之於券商來說是機遇的要素:銀行系子公司劣勢相對明顯,如對權益市場不熟悉、投研體系不健全、投研隊伍和人才缺乏、金融科技亟須完善、亟須打造業務特色等。

“我們現在群裡面每天強調的,就是分析師和銷售要一起挖掘客戶。”該研究員說。

記者瞭解到,目前不少大型券商內部都在注意銀行資管動向,至少在三個方向能和理財子公司展開合作:一是向理財子公司出售投研服務;二是由經紀業務部門、券商分支機構代銷銀行理財產品;三是券商資管業務條線、債券業務條線、固定收益部門均與銀行理財展開相關資管類合作。

記者還了解到,管理辦法關於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可通過銀保監會認可的其他機構,在遵循雙錄和投資者風險評估等要求前提下代銷,且不強制個人投資者首次購買理財面籤的規定,成了眾多非銀代銷機構的利好。

“我們很關注理財子公司動態。目前我們只選擇了市面上3%~5%的資管機構來合作。現在我們是有證監會基金代銷牌照,如果將來要有銀保監會認可的牌照才可以代銷,我們一定積極申請。現在我們也已經跟幾家大型的銀行理財有接觸了。”國內一家互聯網理財代銷巨頭產品總監告訴記者。

小銀行設理財子公司嗎

“我們目前是200多億的表外理財規模。子公司我們肯定是要設的,當然不僅僅做代銷,一定會自己發行產品。”蘇南一家擬IPO農商行董事長告訴記者。

但需要說明的是,不少農商行人士告訴記者“200億規模已經不算小了”。事實上,很多農商行的整體理財規模在數十億到百億元之間,而它們似乎還處於“迷茫”期。

記者向江蘇地區至少三家農商行發出問詢,他們的回覆都是“還在研究中”。截至目前,只有順德農商行一家公佈發起設立理財子公司。該行截至去年末的表外理財資金餘額為234.32億元,已經是同業口中“不算小”的規模;而且,受監管等方面因素影響,比2016年末還下降了17.78%。

“要分片區來看待這個問題。”一名江蘇地區上市行的高管告訴記者,“我們這個區域的還好,優質資產是有的;而且我們在非標投資上的優勢也是有的。你說一些處在偏遠地區的,比如西部的農商行,資產也缺乏、投研能力也缺乏、系統也缺乏。它可能優勢就是當地資金的募集能力。那是不是可以考慮轉向代銷,甚至就是專攻財富管理?個人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方向。”

理财子公司搅动非银代销 券商、基金代销等密集拜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