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智能製造重塑競爭優勢

以智能製造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加速融合,已成為全球先進製造業發展的突出趨勢。目前,我國已探索形成了一批較成熟、可複製、可推廣的智能製造新模式,智能製造推進體系也基本形成,未來要進一步在供給側加強技術創新,積極培育生態體系,加快邁向製造強國。

在終端製造廠商的網頁上,消費者自主選擇甚至定製喜歡的樣式、顏色、外形和功能等,然後自動下單開始生產,已被視為智能製造的典型應用。當然,智能製造不僅於此,它貫穿於製造全流程並深刻改變了製造業的效率和模式。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日前出臺了《國家智能製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8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提出到2018年,累計制定修訂150項以上智能製造標準,基本覆蓋基礎共性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到2019年,累計制定修訂300項以上智能製造標準,全面覆蓋基礎共性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智能製造標準體系。

“以智能製造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加速融合,已成為全球先進製造業發展的突出趨勢。要聚焦智能製造這一主攻方向,加快製造強國建設步伐,加速推動經濟發展向質量和效益提升轉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說。


「聚焦」智能製造重塑競爭優勢


打破行業壁壘

加快推進智能製造,是加速我國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動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著力點,對重塑我國製造業競爭新優勢具有重要意義。

日前發佈的《2017—2018中國智能製造發展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製造市場,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過2200億元。工信部此前發佈的《第一批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推薦目錄》顯示,其中主營業務收入10億元以上的已超過20家。

智能製造,標準先行。標準化工作是實現智能製造的重要技術基礎。工信部賽迪研究院裝備工業研究所所長左世全認為,智能製造標準具有跨行業、跨領域、跨專業的特點,因此新標準要打破行業、地域和專業的界限,既立足國內需求又兼顧國際體系,建立了涵蓋基礎共性、關鍵技術和行業應用3類標準的國家智能製造標準體系。需要強調的是,要努力打通中國標準和國際標準間的壁壘,更要注意各個智能系統間的互聯互通。

“近年來,我國已探索形成了一批較成熟、可複製、可推廣的智能製造新模式,在技術標準方面研究制定了數字化工廠參考模型等一批關鍵標準,初步建立了智能製造標準體系的架構。”左世全說。

《標準》強調,要形成智能裝備、智能工廠、智能服務、智能賦能技術、工業網絡5類關鍵技術標準。對此,志高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李興浩表示,這為智能製造企業指出了發展方向,即從智能裝備開始,向智能工廠、智能服務和工業網絡不斷升級。

除此之外,“還要抓緊制定一批行業智能轉型急需的基礎共性和關鍵技術標準,逐步完善健全智能製造標準體系,並加快創新技術成果向標準轉化”。辛國斌說。


「聚焦」智能製造重塑競爭優勢



提高生產效率

業界已充分認識到,智能製造能縮短產品研製週期,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運營成本和資源能源消耗。加快發展智能製造,不僅能提升傳統制造業的質量效益,還能有效帶動智能裝備、工業軟件等新興產業快速增長,同時有助於我國傳統產業實現生產製造與市場多樣化需求之間的動態匹配,增加產出、減少消耗、提高品質,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抵消勞動力、原材料等要素成本上漲帶來的影響。

“發展智能製造,會對破解我國製造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發揮歷史性、革命性的推動作用。”辛國斌說。

左世全介紹,我國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成效十分明顯,智能化改造前後生產效率最高達到2倍以上;運營成本平均降低20%以上,最高降低60%。一些企業積極應用智能製造新模式,通過大規模定製、遠程運維服務、網絡協調製造等,實現了生產效率的大幅提升。

“很多企業現在都積極發展智能製造,因為智能製造確實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李興浩介紹,早在2012年,志高集團就開啟了智能化戰略,推出全球首臺智能雲空調,建成行業唯一的全球智能雲空調大數據中心,並主導了中國首個智能雲空調標準的起草發佈。當前,以空調為代表的家電業正在從智能單品走向智能生態的系統佈局。未來的空調行業是智能化的時代,製造業也是如此。志高正在加快研究最先進的智能製造戰略佈局,努力向“中國智造”轉型。

辛國斌指出,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智能製造需求市場。要主動利用好這一龐大的市場需求,加速推進智能製造。


「聚焦」智能製造重塑競爭優勢


形成推進體系

辛國斌表示,近年來,中國智能製造推進體系基本形成,關鍵領域實現突破,試點示範成效明顯。在國家層面實施了305個試點示範項目,生產效率平均提高近30%。

據瞭解,目前智能製造推進體系已形成了央地協同、產學研用聯合創新,各方面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總體來看,我國全面推進智能製造的條件已經成熟。一方面,智能製造核心裝備供給能力不斷增強,集成服務能力持續提高。我國已成功突破和應用一系列關鍵技術裝備,包括高檔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裝備、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智能檢測與裝配裝備、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等。另一方面,智能製造的基礎支撐能力不斷夯實,智能製造標準體系日漸完善。

但也應當看到,在推行智能製造的過程中,我國仍面臨核心技術裝備、支撐軟件、控制系統等受制於人的情況,需要在智能製造供給側加強技術創新,滿足智能製造發展需求。

“要從兩個方面推動智能製造發展。一是推動製造業智能轉型,二是通過發展智能製造帶動包括智能製造裝備、核心軟件系統、系統集成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培育新興產業。”左世全說。

辛國斌強調,要積極培育智能製造生態體系,並以市場應用帶動關鍵技術裝備、智能製造標準、核心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平臺和系統解決方案供給能力的有效提升,形成發展智能製造的“中國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